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15单元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1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15单元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2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15单元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3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15单元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4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15单元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至今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给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2)欧洲各国、日本及第三世界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苏控制的想法也越来越明显,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地区仍然动荡不安。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飞速发展,社会制度急剧变革,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世界一体化和多极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复杂局面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2)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伐艰难,效果不大。(3)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并促进了世界经济朝着法制化、体系化方向发展。(4)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科技文化(1)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反传统、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现代派音乐、美术发展也十分迅速。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整个世界文艺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第40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美苏“冷战”eq\a\vs4\al\co1(1.背景)eq\b\lc\{\rc\(\a\vs4\al\co1(\a\vs4\al\co1(1实力,变化)\b\lc\{\rc\(\a\vs4\al\co1(①西欧和日本衰落,\x(\s\up1(0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②\x(\s\up1(0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x(\s\up1(03))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2.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eq\x(\s\up1(0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eq\x(\s\up1(05))杜鲁门主义”。4.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5.表现国家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实施eq\x(\s\up1(06))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成立北约,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eq\x(\s\up1(07))华约,以对抗北约6.影响:两大eq\x(\s\up1(08))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eq\x(\s\up1(01))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eq\x(\s\up1(02))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eq\x(\s\up1(03))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3.核危机:1962年,eq\x(\s\up1(04))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eq\x(\s\up1(05))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5.“冷战”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①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②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③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问题探究1]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提示: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特别提醒]马歇尔计划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图解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图解历史]“冷战”的影响[易错提醒]“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问题探究2]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对抗美苏吗?提示:否。是经济发展的需求。(2)积极影响①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③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过程影响(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西欧国家联系日益密切(1)1951年,法、意等六国建立欧洲eq\x(\s\up1(01))煤钢共同体(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eq\x(\s\up1(02))欧洲共同体(1)经济合作加强,经济实力增强(2)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eq\a\vs4\al\co1(2.战后日本,的崛起)eq\a\vs4\al\co1(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的振兴:中国eq\x(\s\up1(16))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轻巧识记]欧共体的形成[问题探究3]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启示?提示:(1)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经济要面向国际市场。(3)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的实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参加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对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归纳总结]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1)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军事:侵越战争失败。(3)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4)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5)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总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漫画解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从漫画可以看出二战后美日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四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eq\b\lc\{\rc\(\a\vs4\al\co1(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③表现:1989年,\x(\s\up1(01))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x(\s\up1(02))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eq\b\lc\{\rc\(\a\vs4\al\co1(①原因:\x(\s\up1(0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x(\s\up1(04))多党制;1991年底,\x(\s\up1(05))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eq\a\vs4\al\co1(1原因)eq\b\lc\{\rc\(\a\vs4\al\co1(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②\x(\s\up1(06))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③国际\x(\s\up1(07))恐怖主义的泛滥。))eq\a\vs4\al\co1(2表现)eq\b\lc\{\rc\(\a\vs4\al\co1(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②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到恐怖分子袭击。))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eq\a\vs4\al\co1(1表现)eq\b\lc\{\rc\(\a\vs4\al\co1(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x(\s\up1(08))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④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x(\s\up1(09))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eq\x(\s\up1(10))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五美苏争霸(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2)重大事件①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②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2)重大事件①“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②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3)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特别提示]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2)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易错提醒]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一种趋势。[问题探究4]有人说“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不存在了,所以世界也就太平了”。你觉得对吗?提示:不对。两极格局结束,原有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矛盾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方面的矛盾显露出来,频繁发生局部战争。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频繁用兵,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稳定的因素。故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轻巧识记]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拓展]美苏争霸的启示(1)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高科技的威力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只能实行核威慑。(4)美苏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强加给别国,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错误方式。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在争霸中就处于攻势,反之,经济发展衰退,在争霸中就会处于守势,即劣势。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教你读史]史料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对立,说明美苏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下的国家利益。史料二中两则史料来源于美、苏两国,作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马歇尔计划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段史料说明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第二段史料说明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史料三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史观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认识。(3)根据史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国际格局:两极对峙。(2)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3)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主题2谁主沉浮——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的讲话指出:“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1972年,他又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三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冷战”后的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邓小平[教你读史]史料一表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最后一句话反映美国不得不调整对欧洲的政策。史料二说明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第一句话是中心句,说明国际新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史料三说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的“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指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基辛格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根据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这一特点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苏联、日本、欧洲、中国。(2)基辛格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一观点是合理的,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确定无疑。但如果从经济上论,美国难以独大。(3)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图谋的挑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Ⅲ)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解析“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结合材料时间信息“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精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2.(2018·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从图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在1945-1975年间数量大增,新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即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未涉及世界贸易、经济区域化,C、D两项错误。3.(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2016·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