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高考2022-2023高三生物上学期返校联考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新高考2022-2023高三生物上学期返校联考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新高考2022-2023高三生物上学期返校联考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新高考2022-2023高三生物上学期返校联考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新高考2022-2023高三生物上学期返校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2-2023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生物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质来自不同的细胞,其中不能体现相应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胰岛素B.tRNAC.血红蛋白D.叶绿素

2.花生是我国产量高、食用广、营养丰富的食品,其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人脑细胞发育。为了研

究花生中可能含有的营养成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花生中含有的主要

营养成分有

第2题表

所用试剂碘液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腺试剂苏丹山染液

试管中颜色蓝色浅蓝色紫色橙(橘)黄色

A.蛋白质B,还原性糖

C.油脂(脂肪)D.蛋白质、油脂(脂肪)、淀粉

3.某噬菌体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所示。

①号链...ATGCATGTTATT...

②号链...TACGTACAATAA..

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组氨酸一缀氨酸一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

是AUG)。科学家用诱变剂处理噬菌体的核酸,使得密码子顺序由“…AUGCAUGUUAUU…”变成

“…AUGCCAUGUUAU…",得到的肽链发生彻底错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噬菌体发生基因突变的场所最可能是宿主细菌

B.含有上述密码子顺序的mRNA是以上述基因片段的①号链为模板转录而来

C.实验中该基因结构发生了在核糖核甘酸链中插入了一个碱基的变化,导致肽链延长

D.如果用32P的噬菌体侵染35s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是

DNA

4.加酶洗衣粉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使用后也不会污染环

境,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等酶制剂,这些酶制剂

不能用超过5(PC的水溶解,也不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贮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清除衣物上的油渍而不能很好地清除果汁,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可以用于洗涤毛料衣物

C.加酶洗衣粉使用时再加些醋酸,会使洗涤效果更好

D.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且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差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I页共8页

5.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①②③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ATP

B.过程②、③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别是氧气和水

C.过程②产生C02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③产物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第5题图

6.当玉米遭到甜菜黏虫侵袭时,会释放吸引黄蜂的化学物质,从而招引黄蜂过来在甜菜黏虫体内产

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和黄蜂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甜菜黏虫、玉米和黄蜂之间的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玉米释放出某化学物质吸引黄蜂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D.利用黄蜂防治甜菜黏虫侵袭,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

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呈正方形的分生区

细胞进行观察

B.在一个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应时

C.A时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

第题图

D.B时期细胞在纺锤丝牵引下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加倍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11题:

材料I: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

其结构如图1所示。SARS-CoV-2与人体呼

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进

入细胞,引起病毒性肺炎。SARS-CoV-2侵

染细胞后的繁殖过程如图2所示。

材料II:一般来说,可通过检测病毒核

酸、抗原以及人体在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

体,来判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8.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叙述,正确的是第8-11题图2

A.刺突糖蛋白基因是DNA上的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包膜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身合成的

C.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需依赖质膜上的ACE2受体

D.研究需要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获得

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增殖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将遗传物质逆转录成DNA

B.过程①②③④⑤⑥所需的模板、原料、核糖体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C.若RNA(+)上有400个碱基,A+G占碱基总数的30%,则复制形成一个RNA(+)共需要

A+G为120个

D.过程⑥中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较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病毒蛋白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10.新冠病毒侵染人体会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只有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有ACE2受体基因

B.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可刺激效应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

C.新冠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可直接作用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某些免疫活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

11.下列关于检测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单克隆抗体对抗原进行检测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应基因后,通过电泳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核酸

C.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的灵敏度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的灵敏度更高

D.为加强免疫,人体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加强针能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

12.某科研团队欲从某抗生素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种能有效降解该抗生素的菌株。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配制的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筛选时在所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该抗生素

C.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得的菌体数量低于实际值

D.菌种需经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保存

13.2022年7月21日,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

布灭绝。长江白蝇是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

中,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长江里食物链的顶层物种,有“水中老虎”之称。

下列叙述与长江白螃灭绝不相符的是

A.人为地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造成了长江白酶食物来源减少

B.栖息地丧失、水域污染、航运干扰是导致长江白鲍灭绝的主要原因

C.水利工程建设、挖沙疏浚河道,有助于拓展长江白蛹的生存空间

D.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4.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可以吞

噬病菌和形成分泌蛋白,其中甲、乙均为具膜的细胞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甲的膜、乙的膜、溶酶体的

膜和细胞膜等组成

B.甲合成的蛋白质,经乙的加工修饰,由囊泡运输至膜

外形成分泌蛋白

C.溶酷体是乙通过断裂形成,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醐,能消化外来的细菌

D.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5.小黑麦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普通小麦(AABBDD)和黑麦(EE)人工培

育的(其中A、B、D、E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其由于具有

品质佳、抗逆性强和抗病害等特点,在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培育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形成小黑麦的过程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得到的是不育的单倍体植株

C.将小黑麦的花粉粒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可育的四倍体说明:A.B.D.E裹示染色体组

第题图

D.小黑麦的获得需要一次原生质体融合和一次染色体加倍15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3页共8页

16.研究人员发现,经锻炼后的肌肉会分泌一种叫PGC-la的蛋白,该蛋白调控的某种蛋白质经剪切

和修饰形成莺尾素。莺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

脂肪组织产热效率却极高,可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当它自身储存的脂肪消耗殆尽,

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白色脂肪就成为它的新燃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因C、H、0比例高,分解时放能就多

B.运动促进合成的莺尾素,可使白色脂肪细胞增殖增多

C.注射适量的莺尾素阻断剂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D.莺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其他部位的脂肪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未经低温处理的冬小麦,可使其开花

B.用一定浓度的蔡乙酸处理番茄幼苗,可得到无籽番茄

C.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鲜花,可以延长保鲜期

D.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马铃薯,有利于延长储存

18.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共同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B.目前全球变暖,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减少含N、P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D.目前国家需要继续做好计划生育,避免人口激增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19.大豆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野生大豆产量低但却具有喜光耐湿、耐盐碱、耐阴,抗旱、

抗病、耐瘠薄等优良性状,因此可将耐旱强的野大豆与高产栽培大豆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高产耐

旱大豆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

野生大豆■细胞,原生质体A②③④

田丹杂种细胞一►杂种植株一►高产耐旱大豆新品种

高产大豆细胞工原生质体J

第19题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完成的标志是两细胞核成功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原理

C.过程③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而实现

D.过程④在干旱环境中种植杂种植株,选择高产且耐旱的性状

20.过度肥胖可以引发包括“三高”在内的多种慢性进食血幡升高

疾病,导致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进食大量

的高糖膳食是主要原因,其血糖调节的部分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K细胞分泌GIP的方式是胞吐

B.GIP到达胰岛细胞表面依赖于体液传送

C.胰脏、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各种细胞均有

GIP的受体第20题图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GIP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4页共8页

21.近年来,全国多地兴起“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该模式营造了“稻养鱼、鱼养稻”的生态环境,鱼

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同时水稻又为鱼的生长提供小气候、饲料等生态小循环,从而实现零

农药、零化肥的有机模式,农户实现“粮鱼双丰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稻鱼共生”模式中,生产者只有水稻,而鱼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B.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直接吸收利用鱼的排泄物中的有机养分

C.该生态小循环引入鱼、鸭等增加了食物链条数,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

D.该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水稻的有机物

2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某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动。如右图,在一个容器

中放入了两种不同大小的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容器可代表基因型为YyRr的Fi个体

B.容器中R小球与I•小球的数量要相等

C.随机抓取一个球,可以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实验中第一次随机取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可表示Fi个体产生的配子第22题图

23.科学家研究了中国某地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

一种群数心

动态变化,获得如图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柄总地数量

A.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变化呈非周期性波动

B.在1985年至2015年间,丹顶鹤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

C.栖息地减少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大卫•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发现了辣椒素受体而获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

24.TRPV1年份

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辣椒素是一种来自辣第23题图

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热感;辣椒素受体TRPV1-香草酸受体是一个离

子通道蛋白,该受体会在高温(>43℃)时与H+结合后被激活,从而使人

感受到疼痛,是一种疼痛感受器。下图为辣椒素受体TRPV1被激活过程示

意图。进一步研究发现辣椒素使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Ca2+内流后,

会触发通道蛋白开放从而导致Na+内流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a2+通过TRPV1内流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传出神经元轴突膜上的TRPV1接受高温,与H+结合,引起Ca2+内流

C.Ca2+内流后会触发感觉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D.辣椒素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完成反射

第题图

.右图是甲、乙两种独立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24

25一皿

IH-5携带致病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据调查发现,人群中

患甲病的发病率为19/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III-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发生的原因为II-1产

生的精子异常引起

C.通过遗传咨询手段,可以预防和监测遗传病的发生O正常女诊甲病女皿乙病男

□正常勇打甲将男逡两种痛男

D.III-1与患甲病男性(无乙病家族史)婚配,则他们生育一个

健康女孩的概率为9/38第25题图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5页共8页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7分)浙江省正进行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动基本农田“小田”变“大田”,有效解决耕地和

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满足了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实现规模化

种植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关于大田生态系统的问题:

(1)大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与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

不同品种的水稻,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提高大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螟虫和稻飞虱,螟虫又称钻心虫,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而稻飞虱主要

栖息在稻丛基部。两者分布区有重叠,但为达到共存发生了。管理人员连

年使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结果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害虫再度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能量逐级递减,而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

是。

(4)“小田”变“大田”,有利于建设成生态田园,说明人类活动可影响演替的。

27.(8分)夏腊梅是一种濒危植物,图1表示该夏腊梅光合作用某阶段的过程,其中英文字母表示

物质成分。为研究气候变暖对夏腊梅生长的影响,实验室通过模拟三种增温模式(仅夜间增温、

仅白天增温、全天增温),观测夏腊梅代谢活动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其中气孔导度越大,气

孔开启程度越大。

(1)图1中,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其中物质B为碳反应提供。

ATP的形成需要浓度梯度提供分子势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的光为。

(2)图2中,三种增温模式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光合速率均增加。适度增温可促进

合成,提高光能捕获效率,加快光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光合速率。除此之外,适当增温还能引

起哪些变化来增加光合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答2点即可)

(3)夜间增温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有机物含量减少,为什么?.

28.(10分)水貂毛色有白色、灰蓝色、银蓝色、深H«W-"Hme

I&&&送

褐色,受三对基因控制,其机理如右图。P基因蛋白

TSW-------mRXA不能近七|人上色K

I

请回答下列问题:灰岩色

然氨酸的PS基因——炉声白

(DP,基因和P,基因是由P基因突变而来,说明基篇斌酸」一不均匀送修,工色素

囚突变仃特点.由黑色索----------------*---保---费-色

(2)P基因突变为Ps基因导致P,蛋白不均匀运输PMW——率自

WysesLiaM

真黑色素,其原因可能是。------------------*4----------■•深褐色

第28题图

P蛋白不均匀运输真黑色素,说明基因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6页共8页

(3)研究人员利用3个纯系(其中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亲本水貂进行杂交,R自由交配,

结果如下:

实险一实蛉二

P灰蓝色X白色P白色x白色

(品系D](品系2)(品系2)[(品系3)

F1银蓝色Fi深褐色

自由交配自由交配

F:*艮蓝色:3灰蓝色:4白色F2?

第28题(3)图

①实验一中,亲本品系1的基因型是,F2出现上述表型和比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灰蓝色水貂与白色杂合水貂随机交配,子

代中银蓝色水貂占。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水貂毛色的P「、PS和P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

(显性对隐性用表示)

③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无法确定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人员让实验二Ft

自由交配,若F2的表型种类和比例为,

证明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这三对基因确实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深褐

色水貂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29.(15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尽管除草剂的使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但是因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

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为修复被某除草剂污染的土壤,科研人员

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

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应从中采集1g土样制备成细菌悬液,配制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2)在固体培养基中通过方法分离培养出目的菌的单菌落,然后需通过测量

的直径,比较它们的比值从而确定并筛选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最强的

菌株。

(3)取4个平板,在培养皿底部分别标记A、B、C、D,其中A、B、C平板分别取104稀释液加

入0.1mL,D平板不加稀释液作对照,置于37。(2恒温箱培养24小时,A、B、C平板上的菌落

数分别是37、41、39,且对照的D平板上,则可以推测1g土样中能降解该除草

剂的菌数约为个。

(4)科研人员用射线处理该细菌进行育种,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分别将A和B

菌种接种在一般培养基中均不能生长,但是在一般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甲后A菌种能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后B菌种能生长。如果将A菌种和B菌种混合接种在一般培养基中不加营养

物质甲和乙也能生长,为什么?

(二)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中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较慢含可溶性糖量高,汁多质脆,

富含多种维生素。为了使甜玉米更富有生产应用价值,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超

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甜玉米。在超量表达P基因载体的构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

酶切位点如图所示。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7页共8页

(说明:强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BamH、HindllLEcoRLNothSacI代表不同

的限制酶;T-DNA是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DNA片段;)

_HindIII

Bam\Ad

EcoR\NotI

潮霉素

IIII终止子

HinNot抗件基因

BamWIEcoR11SacIT-DNA

Ti质粒

强后动子k那盘索

抗性基因

第29题图

(1)构建超量表达P基因载体,需选用限制酶的组合和DNA连接酶。

(2)为了特异性扩增P基因序列,一般要加入的原料为,需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特异性引物。

(3)经农杆菌液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超量表达P基因会随T-DNA,从

而获得转基因植物细胞。继而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进行筛选,筛选出

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丛芽,然后在培养基上形成根,最终获得多个玉米株系。

发现某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较低,请对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0.(10分)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化合物,在调节动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高等动物体中,垂体通过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体液的

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后,将通过调节机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将小鼠置于低温环境中,结果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请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

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小鼠、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

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要求与说明: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3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时测定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记录

并取各组平均值。

②若干天后给甲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③。

④统计并分析处理各组实验数据。

II预测实验结果(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曲线图表示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的变化,并注明药物处

理时间点)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第8页共8页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AAAADC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CBADBABC

题号2122232425

答案CCBCD

二、非选3译题以号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7分,每空1分)

(1)群落遗传(基因)

(2)生态位分化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

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答出1点就得分)

(3)同化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进程(或“方向和速率”或“方向和速度”)

27.(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氢(或“能量和还原剂”或“H+和电子”或“氢和能量”)H+

(氢离子)红光和蓝紫光

(2)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适度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叶片中COz浓度增加;(1分)适度

增温能升高酶活性,提高光合速率。(1分)

(3)提高呼吸酶活性,增大了夏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全天有机物消耗量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答

出“增大了夏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就得分)

28.(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2)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控制蛋白质的结

(3)①HHTTprprFl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1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

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分)(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3

②p>ps>pr③深褐色:银蓝色:白色=27:9:281/27

29.(15分,每空1分)

(一)(1)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

(2)稀释涂布分离透明圈和菌落

⑶无菌落(或“菌落数为0”)3.9X106

(4)诱变突变株A为突变株B提供营养物质乙,突变株B为突变株A提供营养物质甲

(二)(1)BamHI和SacI

(2)4种脱氧核糖核昔三磷酸(dNTP)P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

(3)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潮霉素生根该株系玉米中可能没有导入目的基因或目

的基因未表达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

30.(10分)

(1)分级(1分)负反馈调节(1分)

(2)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能提高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1分,答出1种激素含量增加就得分,肾上腺髓质激素写出具体的肾上腺素或去甲

肾上腺素均可得分)

(3)I①给3组小鼠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1分)

②给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给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

性的甲状腺激素(1分)(乙组和丙组的处理可以互换)

③将3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3组小鼠甲状腺中放射性碘

的含量,记录并取各组平均值(1分)

不同药物处理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

说明:坐标系和注射点1分;甲、乙、丙组三条曲线各1分。(注:若3条曲线画出后段的下降趋势,

则下降速率必须是乙>甲>丙,否则曲线不得分)

不同药物处理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

若第2次注射点在曲线下降后的(如上图),3条曲线不得分。(原因:本实验是研究对甲状腺吸收

碘的影响,此图表示的是对释放的影响)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2页共9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进行翻译时都需tRNA参与,故细胞中

有tRNA不能体现细胞的分化。选B

2.【答案】D

【解析】花生营养丰富,与碘液反应呈蓝色,与双缩版试剂反应呈紫色,与苏丹HI反应呈橙(橘)

黄色说明含有较多淀粉、蛋白质、油脂(脂肪)。而与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反应呈浅蓝色,说

明有还原性糖,但含量相对较少,故选D。

3.【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最容易发生在DNA复制时,该噬菌体的DNA复制发生在宿主细菌中,故发生基

因突变的场所最可能是宿主细菌,A正确;密码子在mRNA上,由密码子顺序可知mRNA由①号

链为模板转录而来,B错误;由题意可知,噬菌体的基因在DNA上,故选项C中实验中该基因结

构发生了在脱氧核糖核甘酸链中插入了一个碱基的变化,C错误;如果用32P的噬菌体侵染35s的大

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因加酶洗衣粉中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脂肪酶能催化油渍分解,没有清除果汁的酶,

果汁不能被催化清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一般来说,洗涤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但

对于加酶洗衣粉,适当的提高温度会增加酶的活性,而在高温下酶会变性,所以加酶洗衣粉是不能

用热水洗的。由此分析,温度越高洗涤效果不一定越差,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呼吸时,①②③分别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

三阶段;厌氧呼吸时①②还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

相同,都产生丙酮酸、[H]和ATP,A正确;需氧呼吸时,过程②、③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别是水和氧

气,B错误;

过程②可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过程③产物中的氢来

自葡萄糖和水,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玉米遭到甜菜黏虫侵袭时,通过信息传递招引黄蜂过来产卵寄生在甜菜黏

虫体内,说明玉米和黄蜂之间的种间互助关系,A错误。

7.【答案】D

【解析】B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加倍;子染

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D错误。

8.【答案】C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A错误;由图可知,包膜是组装的病毒释放时来自宿主细胞的

细胞膜,B错误;由题意:SARS-CoV-2与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

胞,可知C正确;病毒是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复制型病毒,A错误;过程①②③④⑤⑥所需的模板是由病毒提供,

而需要的原料、核糖体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1分子RNA(+)先形成1分子RNA(-),再形

成RNA(+)»若RNA(+)上有400个碱基,A+G占碱基总数的30%,则先形成的1分子RNA(-)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3页共9页

上U+C占碱基总数的30%(120个)、A+G占碱基总数的70%(280个),再复制形成一个RNA(+)

需要A+G为120个,因此复制形成一个RNA(+)共需要A+G为400个,C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一个人的所有体细胞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分化,故都有ACE2受体基因,A错误;效

应B细胞不能直接被抗原刺激,也不能增殖分化,只能合成并分泌特异性抗体,B错误;新冠病毒

的血凝素糖蛋白作为抗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形成抗原-MHC复合体才能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

胞识别,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通过某些免疫活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D正

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抗原,且检测的灵敏度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的灵敏度低,C

错误。

12.【答案】D

【解析】菌种的保存是通过划线接种在斜面固体培养中保存,而不是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D错

误。

13.【答案】C

【解析】长江白鲍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长江里食物链的顶层物种。所以当人为地过度捕捞

和非法捕捞,势必造成了长江白鲍食物来源减少,A正确;栖息地丧失、水域污染、航运干扰是生

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长江白鳄灭绝的主要原因,B正确;水利工程建设使长江白鲍

不能到上游产卵;挖沙疏浚河道,破坏了长江白鳍产卵的场所,C错误;长江流域是地球的一部分,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会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

14.【答案】B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等组成,A正确;分泌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内

质网(甲)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乙)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经过囊泡运输,最后通过细胞

膜胞吐至膜外,B错误;高尔基体(乙)断裂形成溶酶体,其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外来的细菌

和自身衰老的细胞结构,C正确;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正确。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黑麦是同地物种形成方式,而不是异地物种形成方式,不需经过长期地理

隔离形成,A正确;单倍体是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会产生受精卵,

且由于普通小麦与黑麦存在生殖隔离,再个体发育成不育的四倍体植株,B错误;将小黑麦的花粉

粒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含4个染色体组的不育的单倍体,C错误;小黑麦的获得需要一次受精作

用和一次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脂肪中C、H比例高,O的比例少,分解时消耗氧气多、放能多,A错误;由题意可知,

运动促进合成的莺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提高产热效率。注射适量的莺

尾素阻断剂可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分解,B和C错误:运动形成的莺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白色脂

肪细胞,当它自身储存的脂肪消耗殆尽,又会作用于其他部位的脂肪,D正确。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在番茄花粉未成熟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蔡乙酸等)处理已除去雄蕊的柱头,

然后套袋处理,可得到无籽番茄,B错误。

18.【答案】A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4页共9页

【解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和多途径利用,A

错误。

19.【答案】B

【解析】过程②是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原理,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

形成细胞壁,B错误。

20.【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人体进食后,小肠K细胞胞吐分泌GIP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胰岛细胞

在升高的血糖与GIP共同作用下,分泌一种物质作用于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使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

酯。说明胰脏和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有GIP的受体,而肝脏细胞没有GIP受体,C错误。肾上腺素具

升高血糖作用,而GIP使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来降低血糖,所以两者是相互拮抗,D正确。

21.【答案】C

【解析】“稻鱼共生''模式中,生产者有水稻、水草,A错误;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利用分解者分解有

机物产生的无机物,但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环境中的有机养分,B错误;该生态小循环引入鱼、鸭等

会增加生物种类,增加了食物链条数,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主

要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故选C。

22.【答案】C

【解析】“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是模拟R产生配子及配子受精作用产生F2的过程,所以此容器可代

表基因型为YyRr的B个体,这样一个个体中Y、y、R、r的数量应相等,A和B正确;随机抓取

一个Y或y小球和一个R或r小球组合,可以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随机抓了2个Y或2

个y或1个Y和1个y,或者随机抓了2个R或2个r或1个R和1个r,那就不是模拟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C错误;实验中第一次随机取一个大球(Y或y)和一个小球(R或r),可表示Fi个

体产生的配子(YR或Yr或yR或yr),D正确。故选C。

2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在1985年至2015年间,由于栖息地分布减少,中国某地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

下降,所以丹顶鹤种群的K值减小,B错误。

24.【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Ca2+通过TRPV1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内流,是易化扩散,A错误;由题意可知,

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元上的,是一种疼痛感受器,会在高温(>43。0时与H+结合后被激

活,从而使人感受到疼痛,B错误;辣椒素使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Ca2+内流后,会触发通

道蛋白开放从而导致Na+内流引起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C正确;辣椒素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

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辣椒素引起痛觉不

是反射,D错误。故选C。

25.【答案】D

【解析】甲病是H-5、II-6患病,III-3正常,可判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2、IH-2患乙病,可判

断乙病是隐性,IH-5携带致病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的突变,判断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如果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H-2为AaXbXbY,则是H-2产生

的卵细胞异常引起。或者如果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I-2为AabbXXY,则是II-2产生的卵细胞

异常或n-1产生的精子异常引起。B错误;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检测和预防遗传病,C错误;人群中

患甲病的发病率为19/100,不患甲病(aa)为81/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9/10、A=l/10,

人群患病男性中AA=1/19、Aa=18/19«III-1为aa,III-1与患甲病男性(无乙病家族史)婚配,则

他们生育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为1/2x18/19x1/2=9/38,D正常。故选D。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5页共9页

26.(7分,每空1分)

(1)群落基因(遗传)

(2)生态位分化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

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答出1点就得分)

(3)同化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进程(或,方向和速率”)

【解析】

(1)大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群落。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可增加生物多样

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螟虫和稻飞虱,螟虫的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而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

基部。两者分布区有重叠,但因生态位分化避免了竞争而达到共存。管理人员连年使用同种化学杀

虫剂杀灭害虫,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

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而

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减少能量流向杂草或害虫,使能量流向

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人类活动使“小田”变“大田”,影响了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

27.(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氢(或“能量和还原剂”或“H+和电子”或“氢和能量”)H+(氢离子)

红光和蓝紫光

(2)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适度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叶片中C02浓度增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