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永一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1年10月16日起,我国三位航天员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太空生活。北京时间12月9日15:40,三位航天员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美国(西五区)的小李与晋中的小明约好一起观看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员太空生活期间()A.地球自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B.太原昼长先变短再变长C.晋中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2.“天宫课堂”开讲时,与我国不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约为()A.55° B.65° C.115° D.125°3.观看直播时,小李与小明家墙上钟表指针指示结果()A.时针、分针、秒针都不同 B.时针、分针、秒针都相同C.时针相同,分针、秒针不同 D.时针不同,分针、秒针相同【答案】1.B2.B3.D【解析】【分析】【1题详解】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会随季节发生改变,A错误;由材料可知,航天员太空生活期间是从2021年10月16日到2022年4月16日,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太原市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D错误;晋中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错误;故选B。【2题详解】“天宫课堂”开课时,北京时间为15:40,此时115°W为0时,与北京不在同一天的范围自115°W向西至180°,共占65°。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世界各国均采用区时计时,不同时区间相差整数小时,即时针不同,分针、秒针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当地时间2019年11月9日6时21分,印度尼西亚莫拉比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500米。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4.莫拉比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地位于()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地核5.莫拉比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直接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流纹岩 B.石英砂岩 C.片麻岩 D.花岗岩6.莫拉比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转化成③岩石必须经过的地质作用是()A侵入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作用【答案】4B5.A6.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4题详解】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B正确。【5题详解】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直接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可能是流纹岩,A正确。石英砂岩为沉积岩、片麻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6题详解】图中①由岩浆源地指向地表,为喷出岩浆岩;②由岩浆源地指向地表以下,为侵入型岩浆岩;外力作用箭头指向④,④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③为变质岩,转化成变质岩必须经过变质作用,C正确。【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形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成功会师,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纽约(西五区)的留学生观看此次发射盛况的当地时间是()A.11月30日10:08 B.11月29日10:08C.11月30日2:08 D.11月29日2:088.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成功会师时,地球上11月30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1/2 B.1/4 C.3/4 D.全部9.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A.酒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运动C.南京白昼时长先变长后变短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答案】7.B8.A9.D【解析】【7题详解】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位于西五区,应在北京时间基础上减13小时,因此在纽约(西五区)的留学生观看此次发射盛况的当地时间是11月29日10:08。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北京时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成功会师,即此时120°E的地方时为11月30日7时33分,据此可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大约位于7°E,因此地球上11月30日的范围为7°E往东至180°,共跨173°,约占全球1/2,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即从11月30日5月30日。期间酒泉正午太阳高度线变小后变大,A错误;太阳直射点先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后向北移动,并在春分日后直射北半球,B错误;南京白昼时长先变短后变长,C错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先逐渐靠近近日点,后逐渐远离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处较快,远日点处较慢。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A.极地东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东南信风带 D.赤道低气压带1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 B.赤道逆流增强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 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1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的是()A.哥伦比亚高温干旱 B.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增产C.秘鲁渔场渔业丰收 D.我国北方地区高温干旱【答案】10.C11.B12.D【解析】【10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表层洋流,洋流将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故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正确;极地东风带并不在此纬度,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并不能带动海水运动,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表层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故图示海域赤道逆流增强,东太冷舌海表水温降低,西太暖池海表水温升高,北太平洋暖流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表层出现显著增温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减弱,我国夏季风可能较弱、雨带偏南,造成南方暴雨洪涝,北方高温干旱,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减产,哥伦比亚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发,秘鲁渔场渔业减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也出现山谷风特征,如北京某气象观测站对邻近区域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区域内的植被主要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14.北京该气象观测站所在区域的地形分布是()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区 B.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区C.东部为山区,西部为平原 D.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15.出现“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当天,该区域()A.为阴雨天气 B.夏季风强劲 C.为晴朗天气 D.冬季风强劲【答案】13A14.D15.C【解析】【13题详解】北京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北京的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B错误;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材料“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可知白天刮南风,夜间刮北风;该区表现出山谷风特点,根据山谷风规律,白天刮谷风,即由平原刮向山区,夜晚刮山风,即由山区刮向平原。由此可知,平原位于南部,山区位于北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京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地区之间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往往形成热力环流,晴朗天气时,大气环流形势比较稳定,局部环流(热力环流)会比较突出,C正确;阴雨天气时太阳辐射较弱,热力性质差异较小,阴雨天气受到外部天气系统控制,局部环流不够典型,A错误;夏季风和冬季风强劲,区域整体受大气环流形势控制,局地环流受到干扰,无法显现,BD错误。故选C。【点睛】“山谷风”存在于山区之中,白天山坡阳光照射充足,升温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底由于阳光照射较少,气温较低,谷底上方空气做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时,我们人站在山坡上,能够感受到从谷底吹上来的风,称为“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做下沉运动,而谷底热量聚集,较为温暖,谷底上方空气做上升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夜晚时,我们人站在山坡上,能够感受到从山顶吹下来的风,称为“山风”。第2卷:非选择题(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某节气太阳光照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弧线ABC表示晨昏线。(1)图示半球为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图示节气最可能为北半球________(填“夏至日”或“冬至日”)。(2)弧线ABC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__,表示昏线的是________。(3)此日B点夜长为________小时,D点日落时间为________时。图示时间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填“大”或“小”)值。(4)比较ABCDE五点的自转角速度大小,并说明极昼极夜的区域。【答案】(1)①.南②.夏至日(2)①.BC②.AB(3)①.24②.16③.14④.小(4)自转角速度:A=B=C=D=E。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节气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阅读太阳光照图可知,图示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是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夜,最可能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小问2详解】阅读太阳光照图可知,弧线BC上点将随地球自转由黑夜进入白天,是晨线;弧线AB上的点将随地球自转由白天进入黑夜,是昏线。【小问3详解】阅读太阳光照图可知,B点位于南极圈上,是极夜,夜长24小时;D点昼夜长短比例为4:8,昼长为8小时,可计算出D点16时日落。根据图中30°E,可判断出图示地方时12时所在的经度是90°E,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时间是14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E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小问4详解】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ABCDE五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即A=B=C=D=E);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点睛】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利牛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西延部分,构造比较复杂,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特征。山北属于温带,山南属亚热带。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1)比较比利牛斯山脉南北两侧的山麓自然带的差异。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该山脉南北两侧山麓气候成因。(2)据图简述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被海洋包围,却出现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自然带: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气候成因: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气温较高,形成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北侧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2)位于欧洲最南部,是沟通非洲和欧洲的桥梁;地处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咽喉位置,交通区位优势明显。(3)中东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山地面积大,地形闭塞,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伊比利亚半岛海岸线平直,半岛内部受海洋影响小。【解析】【分析】本题以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理环境差异性,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比利牛斯山脉以北属于温带,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脉以南属亚热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40°60°的大陆西岸。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山脉南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且位于盛行西风(西南风)的迎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比利牛斯山脉北侧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地区的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描述区域位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安达卢西亚自治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端,即欧洲的最南端,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是沟通非洲与欧洲的桥梁;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南临直布罗陀海峡,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海上运输的要道,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据图可知,伊比利亚半岛山地面积广阔,地形较封闭,盛行西风较难深入,因此,降水少;据图可知,半岛海岸线较平直,不利于海洋向内陆延伸,半岛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特征较强。18.读“凤凰岭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最高海拔1250米,奇山、怪石、林海……为其奇妙的天然景观,享有“京西小黄山”之美誉。(1)列举凤凰岭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简述凤凰岭风景区地貌形成的过程。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也有典型的花岗岩地貌。黄山植物垂直分带明显,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森林覆盖率为56%。(3)与凤凰岭相比,分析黄山植被更丰富的原因。【答案】(1)内力: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风化、(流水、风力)侵蚀(2)岩浆侵入到古老的沉积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岩浆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体,在经历地壳多次抬升过程中,覆盖在岩体上的沉积层不断被风化、剥蚀,直到花岗岩体露出地表,形成花岗岩山峰,继续经受风化、剥蚀,逐渐形成花岗岩地貌。(3)纬度相对较低,水分条件更好;海拔更高,水热条件变化更明显,植被垂直分带明显。【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意在考查学生对地形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只要掌握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详解】(1)由材料可知,凤凰岭地貌是花岗岩地貌,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然后由于地壳抬升,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典型的奇山、怪石地貌。(2)凤凰岭地貌形成过程主要从地质作用先后进行叙述。岩浆侵入到古老的沉积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岩浆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体,在经历地壳多次抬升过程中,覆盖在岩体上的沉积层不断被风化、剥蚀,直到花岗岩体露出地表,形成花岗岩山峰,继续经受风化、剥蚀,逐渐形成花岗岩地貌。(3)黄山植被更丰富的原因主要从热量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黄山比凤凰岭纬度相对较低,水分条件更好;海拔更高,水热条件变化更明显,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所以植被更丰富。【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积雪覆盖度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大于0表明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由于终年低温,气温变化对于积雪影响小;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度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5300米以上积雪覆盖率变化的原因。(2)冬季,该山高海拔地带(3800米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变化呈下降趋势,试推测原因。(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指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该季节高山地区多发的原因。【答案】(1)海拔1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