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_第1页
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_第2页
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_第3页
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_第4页
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开国大典》教案(集合)《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微环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行。

2.结合剧情绽开合志向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毛泽东的朴实平凡的品行。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毛泽东的几个小故事?

探讨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欣赏北平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诞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

探讨并归纳:建国初期,北平一片安家立业的'和平景象,主席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妙的时间、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深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忱款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别化。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索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特别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夫形像。他以毛泽东为傲慢。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毛泽东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中国的百年耻辱,想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从今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起先。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肯定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育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起先,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想法,请各小组探讨,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最好?哪组同学最聪慧?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爱好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今站起来了”怎么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么理解?“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怎么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内容,再深化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比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接着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3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册第六单元《开国大典》。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阅读叙事性的作品,了解事务的梗概,能简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微环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二、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所选四篇课文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展示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这篇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骄傲、激烈的心情,呈现了伟人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根据开国大典进行的依次叙述了四个场面,在这一个个的场面描写中,对毛泽东的干脆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针对本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的重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酷爱新中国、酷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精当的场面描写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以我校最近开展的“跳绳竞赛”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等学生进行沟通后,引出什么是场面描写——“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竞赛就是场面描写,引出本课,我们今日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开国大典》。”

本环节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把抽象的场面描写形象化、详细化引出新课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终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用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沟通:(课件)什么是开国大典?课文是根据什么依次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讲了几部分内容?

这一环节课件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沟通的问题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熬炼了孩子的概括实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

(二)、细读课文,品尝理解

教学中我没有引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而是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

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索(课件)课文描写了一些什么场景,你对哪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然后,抓重点分析:引读5-7自然段后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与词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指名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光明”“长城内外”等词语的象征意义,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随后:我在这样的情境中借助开国大典盛况的课件片段把学生带入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完开国大典片段之后让学生观赏(60年国庆阅兵)(课件)通过前后两课件的对比,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建国后我们宏大祖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教化学生酷爱我们宏大的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让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使文中群众的情与老师情、学生情产生共鸣,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达到以情促悟。

(三)首尾呼应,顺当结课。

这节课我们用谈——读——想——体的方法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接着用这个学法体会其它三个大场面并学写场面“跳绳竞赛”。

本课时“跳绳”导入,“跳绳”结课,做到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简洁明白地呈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其中以大会盛况为写作重点(用红笔标出),这样设计既能再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五)升华情感: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束本课。

(六)、布置作业

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酷爱?

四、说教学评价(本课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今日的这节课是我追求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站,因为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依次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烈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知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自学读文

1、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

1)划诞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说明课题的一句话。(用“”)

3、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检查

1、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比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探讨。(指名说)

1)挑几个简单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协商瞻仰检阅率领移山倒海吹拂

(相互检查、批改;订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文中说明课题的是哪句话?

2)还读懂了什么?(指名接着说)

①从参与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忱高涨、激烈、兴奋)

3、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看板书,比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依次)

2)按以上依次分段。

(板书:1——45——1011——13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与?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情的气氛。

五、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阅兵11——13

游行14——15

《开国大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依次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相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缓缓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育学生的合志向象实力和书面表达实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驾驭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驾驭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慎重实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坚韧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斗争,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今,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说明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沟通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根据什么依次来写开国大典的?

(根据开国大典进行的'依次记叙。依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沟通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合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忱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根据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重、隆重、热情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开国大典》教案6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依次,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打算: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慎重实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坚韧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斗争,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今,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说明课题的.一句话。

C、思索: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沟通。

读课文第一句话,说明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依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沟通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忱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根据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留意体会庄重、隆重、热情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一、精读其次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起先,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特别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动。毛主席的宣布,振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烈、无比骄傲,它表明中国人民从今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烈、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烈”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今站起来了。(感受骄傲,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方:移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概,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酷爱党、酷爱领袖、酷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宏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考虑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依次,并依照这个依次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依次。按课文叙述依次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驾驭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考虑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子,过上了自由华蜜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实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日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留意区分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局部。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缓缓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留意下面是“手”。“泽”留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考虑,打算探讨。

学生探讨:

1.课文是依照怎样的依次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依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依次布置资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一局部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其次,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xxx的状况,最终写大典后光明充溢北京城。)

2.依照课文的叙述依次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第2段:从典礼起先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xxx队伍的状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溢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合、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缓缓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根据事情发展依次,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骄傲、激烈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实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索课文的叙述依次。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探讨沟通。

(5)全班沟通,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起先,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索)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沟通)

(3)全班沟通,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情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接连…………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精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照旧沉醉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子的无比华蜜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溢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依次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方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9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育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实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二、培育学生酷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精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留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局面的描写。在教学中要充足留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实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依据要求用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老师简要讲析。

其次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出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说明三种。读注释可以帮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育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比照注释,读准字音,领悟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驾驭注释中的有关学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晰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保守。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诞生字新词。

2.比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实行检验仪式。

安静:肃穆宁静。

秘书:驾驭文书并协商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置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状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起先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局部。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支配;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身心里的高兴和激烈”):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和阅兵总指挥;受检阅的部队入场次序和状况;领袖和群众的热情反响)。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xxx情景;二写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

(2)比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说明: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举荐,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3)总结:这局部描写群众局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示庆典的热情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酷爱。

四、支配作业

1.誊写词语,留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诞生安静检阅率领瞻仰漂流

迎风招展移山倒海五彩缤纷接连协商

擎着秘书电钮聂容臻缓缓隆重

规模巨大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时

教学目标:

1.培育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精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育酷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育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精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接着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局面结合起来写的?

(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局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

《开国大典》教案10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还正确读写,并能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的酷爱。

4、领悟本课根据事情发展依次,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傲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故事梗概。

3、领悟本课根据事情发展依次,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内容、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1、《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烈、骄傲的感情。因为事情离现在年头久远,学生没有经验这样的场面,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生学习本课,须要老师依据课文的精点及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导”;图文有机会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应用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当时作者和全国人民的心产生共鸣。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给学生听,在有感情朗读的感染下,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摄影记者,用你们手中的摄影机捕获开国大典一些精彩场面,选好你要抓拍的镜头,并说说为什么要选拍这些镜头。这样激情导课,学生爱好盎然,留意力高度集中,个个跃跃欲试,主动参加。

二、自读感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选择感爱好的镜头,画一画,读一读来体会。围绕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在小组内沟通,疑难的共同探究,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感情。

三、品读悟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特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老师要让学生依据自己选拍的场景反复感情朗读,畅所欲语。老师可抓住重点词句相机引导。如:“他们一大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与“走向”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又如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投向”与“朝着,看着”相比较,如此点拨、比较,学生就不难理解前者表现人民群众急迫、兴奋的心情,后者则包含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这样以读促思,以读促讲,师适当引导,又结合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的场面以及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场面,激发学生探究激学的欲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

1、总结迁移:

学生已经拍摄了这么多的画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画面按事情发展的依次简洁说一说开国大典的场面,再写下来。然后仿照这一写法写一个片断(场面描写)。这样读写结合,同步发展了智能。

2、拓展延长:

师可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思索完成。当你们捧起这些画面,你们心情怎样?准备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这样从课内延长到课外,教化学生为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气。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开国大典》教案1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爱好。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假如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老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爱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依次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爱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假如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讨,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举荐各探讨小组探讨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其次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探讨记叙的依次。

3、各个探讨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绽开探讨: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绽开探讨。探讨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主持人登记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询问的打算。

4、各个小组在全班沟通探讨成果。

5、问题询问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假如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溢着怎样的激情。

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接着探究。

五、拓展延长,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假如找到并读了,把篇名登记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爱的一个场面。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现代教化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探讨、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详细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纳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12

教学目标: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酷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酷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勉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加民族的自信念、骄傲感。

实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学问: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酷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致勃勃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激烈心情,,深化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相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烈的心情,并探讨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记着一百零一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今结束。中国人民从今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子。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终诞生了。中国从今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先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化相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13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过渡: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最终翻身解放了,从今人民当家做了主子,过上了华蜜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实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烈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状况:

正确连线,说明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qínɡ)檐(zhānyán)瞻(zhān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瞻仰:尊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合”、“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洁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化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尝理解

1、练习分段:

⑴默读思索:

课文是根据什么样的依次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根据课文的叙述依次分段。

⑵学生探讨:

明确:

课文是根据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依次支配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状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状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溢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与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打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案1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爱好。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假如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老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爱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依次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爱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假如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讨,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举荐各探讨小组探讨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其次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探讨记叙的依次。

3、各个探讨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绽开探讨: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绽开探讨。探讨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主持人登记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询问的打算。

4、各个小组在全班沟通探讨成果。

5、问题询问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