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2.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 C.韩非D.墨子3.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4.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5.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6.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7.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8.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9.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对楚国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发起进攻。君退而臣依旧进犯,子玉被评价为“刚而无礼”。由此可知()A.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发 B.晋文公并不想与楚国争霸C.传统的社会结构形式依然存在影响 D.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10.西周的有铭青铜器由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由诸侯国制作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王臣的青铜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变动 B.礼乐制度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式微 D.治铸技术的提高11.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以农为本,并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与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材料论述的是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A.本土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封闭性1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将领土拓展至甘肃、四川、广东等地。目睹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的诸侯国君,深切地意识到战争中新增长的土地继续授予卿大夫的后果,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在此时逐渐萌生。上述现象()A.为国家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B.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表明分封制开始走向解体 D.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集权控制13.吴国贵族自称是太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之后,但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吴国获得了华夏的支持。这为吴国进入中原地区,参与其他华夏诸侯国盟会、争霸提供了依据。这反映了()A.夷狄普遍认同华夏文化 B.吴国贵族具有华夏血统C.周天子的统治日趋稳固 D.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14.商鞅变法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加征赋税,且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一做法()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 D.废除了宗法血缘关系15.北宋王安石变法虽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A.推动社会转型 B.增加政府收入C.得到统治者支持 D.加强中央集权16.田氏代齐后,齐国将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并同时兴建一座学宫,因地处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荀子等。据此可以推断齐国()A.基本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目的 B.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格局C.力图实现统一天下政治目标 D.竭力引导“百家争鸣”方向17.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 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18.齐桓公问:“怎样治理国都之外的伍鄙呢?”管仲回答说:“观察土地肥瘠而征收不同等级的赋税,那百姓就不会随意迁移。”管仲建议的施行()A.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自魏国入秦,经过景监引见,与秦孝公数次会面后,提出了德治已不能治理天下,君主应“缘法而治”的主张,深得孝公赏识,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开展变法。商鞅重刑轻德,实质是抛弃“仁德”外衣,用“刑法”手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其“法治”包含“法、信、权”有机结合的法治理论和治理模式。“法”即“国君立法分明守法严苛、官吏解释法律”;“信”即“令出必行的公信力,赏罚分明民众信任,君臣共信不失其议”;“权”即国君权势,是推行法治的前提。商鞅极力推崇重刑,“轻罪重刑、刑重必得、不赦不宥”,禁奸于未萌;其重刑主义带有明显“以刑去刑”维护君主集权统治的功利性,其司法实践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等级特权。民愚则易治,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偏激弃绝传统文化,为推行法治创造了有效的法治文化。——摘编自《商鞅变法的法律文化解释》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不尽相同。周公认为,上天不仅操纵着自然界的变化,而且主宰着王朝的更替。孔子认为,人在敬天畏命的同时,应该顺应上天的安排。自身通过学习提升修养以达到知天命,并将“仁”内化于自我当中,形成个人的本性。孟子认为,天道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天和人的关系,就是“尽心”“知性”“知天”的关系。庄子认为,“道者,万物之所由也”“道通为一”,只要顺其自然,遵循“道”的规律,天与人就自然地成为一体。——摘编自李智会《孟子与庄子的天人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法治思想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及其以法治国的思想。(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观的产生背景?参考答案及解析1.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治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上述材料观点体现法家用法制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B材料“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体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百姓无事”“帝何德于我哉”反映了百姓生活较少受到干预,反映了“无为”的思想,B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以德治国,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项;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治,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C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故选C项。4.C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要身正。根据“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要遵守法律。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规范行为,C项正确;A项是孟子的,B项是法家的,排除A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A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6.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排除D。7.B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8.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9.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楚争霸中,面对敌方即晋文公的主动退避,楚将发起进攻的行为被指责“刚而无礼”,反映出春秋时期,传统的社会结构形式依然存在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各国间战争“频发”,排除A项;晋文公不想与楚国争霸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0.A依据材料“西周由诸侯国制作的为数甚少……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王臣的青铜器几乎消失”,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代表着王权,西周时期王室强大,诸侯势力相对弱小,所以主要是王室王臣制作青铜器,但是到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权力下移,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都可铸造青铜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B项;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技术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1.A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化是从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体现中华文化的本土性,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诸侯王为了更好统治新占领的地区,逐渐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和县,这种现象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项正确;材料中现象与A项无关,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现象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现象指的是诸侯国在新增长的土地设立郡县,而不是分封制,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3.D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吴国为了“进入中原地区,参与其他华夏诸侯国盟会、争霸”的政治利益,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D项正确;“夷狄普遍认同”的表述夸大,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说“吴国贵族具有华夏血统”,排除B项;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削弱,排除C项。故选D项。14.C根据材料可知,秦国的这一做法促进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在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全面承认土地私有的措施中确立的,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项。15.A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转型,而王安石变法失败,没有你手动社会转型,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主要区别,排除BCD项。故选A项。16.C依据材料“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荀子等”可以看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从稷下学宫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位于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便于利用和控制。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稷下学宫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即利用天下贤士的谋略智慧,为其完成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政治目标,C项正确;战国时期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和私学的兴起就已经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格局,排除B项;D项是稷下学宫”的客观影响,不是齐国创办稷下学宫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