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1页
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2页
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3页
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4页
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学2024~2026三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使命担当,提升作风效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学校朝着“XX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坚实迈进,为XX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教育力量,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彰显义中担当,根据党的二十大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XX市十四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教育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XXXX中学2024~2026学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一、学校概况XX中学创办于1927年,是XX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一级重点中学”、首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首批“现代化学校”。曾获“XX市劳动模范集体”“XX省文明单位”“XX省最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十佳外语示范校”“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北大、清华、浙大等多所高水平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原校址在绣湖湖畔,是由奉直大夫杨思堆捐建的孔庙,乃明清学宫。2002年迁至青岩山麓。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元史》总裁王袆曾在此创建青岩书院,著书立说,其中有《青岩山居记》流传于世。90余年的办学历史,锤炼了“诚正勤毅”的校训,形成了“刻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风,走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占地468亩,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8%以上。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文化气息浓厚,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现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2200余人,教职员工220余人,其中有正高级教师5名,省特级教师4名,浙派名师对象8人,省地市教坛新秀80余名,博士和硕士近50名,市历届学科带头人70余人。学校秉承“学生为本,质量为魂”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识学才”并重、面向未来、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与学业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茅,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教育教学改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高度肯定。二、发展优势(一)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围绕三年规划制定的办学主线,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党建、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等任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上一个三年发展的圆满收官,为新三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党建品牌赋能发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党员教师下寝室、家访活动,不断丰富“321”党建品牌,有效促进党建和教书育人紧密融合。近三年校党委被XX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基层党组织”称号,被XX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制定《XX中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工作标准化方案》,从班会系列化、管理精细化、寝室规范化等多层面强化对学生的严管厚爱。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制定发展团员标准,采用积分制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多形式加强思政教育。广泛开展“弘毅之旅”、元旦晚会、五四歌会、十佳歌手、体育赛事、学科文化节等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德育大课堂,积极构建“家—社—校”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3.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网络巡课、“组长有约”、推门听课、教学诊断、深度学习、作业校本化、作业量控制等举措,努力实现轻负高效发展。改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动态增量”和“目标分解”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育教学效果。修订高考质量奖励方案,重视学生三年整体性发展,突出团队考核,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发展提供精准导向。制定《XX中学五大学科奥赛整体规划方案》,从课程实施、管理、评价以及奖励制度系统谋划。深化XX省9+1联盟的合作,新加入Z20名校联盟、省强基联盟。先后与上溪中学、树人中学、龙泉中学、青田中学等学校结对帮扶,扎实推进教育共富。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竞赛成绩喜人。2022届2人分获全国化学、生物竞赛金银牌,2023年1人获全国信息学奥赛银牌、2人获全国生物学奥赛银牌,1人获全国化学奥赛金牌。在骆宾王国际诗歌大赛、第二十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新作文大赛等比赛中具有不俗斩获。XX中学模拟政协社团自2017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是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大赛中获奖最多的参赛队伍之一。校合唱团、民乐团、朗诵社多次获XX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女篮获XX省第十五届中学生篮球联赛二等奖,男篮获XX省第十五届中学生篮球联赛三等奖,乒乓球队在XX省第十三届中小学乒乓球联赛晋级赛(甲组)获高中组女子团体二等奖。5.师资建设卓有成效。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成立新教师培训班、90后专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系统性、课程化推动教师成长。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同、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推动精准教学,聚焦品质课堂。政治组、数学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骆文洲、张胜平、王芳获评正高级教师,朱秀丹、骆瑶被评为省教坛新秀。6.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提质提效,深度学习”,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升学习力”“促进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扎实推进三级教研工作体系。以《深度学习视域下思维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引领,对教师品质课堂与学生深度学习展开探索。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辟义中讲堂,开展论文、读书心得宣讲活动。近三年有65%的教师在市级及以上研讨活动开设公开课,省级及以上著作出版1部,每年平均有10多项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被评为第三届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和XX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7.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校务监督,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邀请财务中心专家对我校食堂财务全面审计,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使用“一校通”管理,借力“智学网”“校务通”进行成绩分析,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教学管理、班级建设、后勤服务效率。提升管理效能,以年段为主体,积极推进扁平化管理,明晰处室职能,着力提升干部执行力。推进民主化管理,积极倡导“校监委、教代会、家委、学代会”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实施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党委会等方式,改进学校民主管理。2021年学校成功获评XX省首批现代化学校。(二)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整体支撑作用,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薄弱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重点任务,各县中迎来了发展春天。从2021年开始,我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有效杜绝了违规招生、恶性竞争,留住优质生源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教育局悉心指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尤其对XX中学高看一眼,为义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三)有益的发展经验近年来,学校在取得显著办学成就的同时,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这些经验都将转化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巨大指导和推动力量。一是以党建为统领,着力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二是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以思想大解放赢得自我新超越,以办学新高度促进教育高质量。三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素质全面、个性彰显的学生,为其幸福人生奠基。四是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师资建设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五是以特色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鲜明的学科特色、管理特色和文化特色。六是以开放办学、共享发展为己任,加强对外交流联谊,积极开展多元办学实践,推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三、发展瓶颈(一)顶层规划尚需进一步明晰。“县中定位”站位太低,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在办学目标、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缺乏高度和内涵,需科学规划义中新时期发展蓝图,构建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体系。(二)课堂模式依然较为传统。在当前强校林立、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靠苦教勤学,难以在群雄中脱颖而出,迫切需要全面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内涵的创新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有效性;竞赛和高考“双轮”协同发展格局还未形成,实验班培养模式要继续探索创新,创新性人才培养路径有待拓展。(三)教科研的氛围还欠浓厚。能沉浸在科研中、著书立说、起引领示范的名师还不多,对新课标新教材、试题命制、新高考备考和招生政策研究仍需继续深入。(四)教育生态还需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还未得到充分发展,还多以升学率指标来评价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健全。(五)办学条件设施亟需更新。信息技术更新快,服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投入的经费跟不上发展脚步,大规模投资、实现彻底改造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各学科研学中心。面临上述问题与挑战,需要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积极面对,以不辱使命的信心、永无止境的追求、要谋新篇的担当,去共同开创新局面,抢占新高地,创造新业绩,获得新发展。第二部分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XX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提升XX省现代化学校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学校高质量提升、有内涵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XX经济社会和教育转型提升作出更大贡献。二、办学理念大力弘扬“诚正勤毅”的校训和“刻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风,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立足点,追求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着力培养既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求实的学习品质,又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三、发展目标敦本务实、笃行致远,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将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内涵的优质高中,努力成为“XX领先、全国一流”的特色示范名校。“高质量”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综合实力;“现代化”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全校师生,完善治理体系,构建智慧校园;“有内涵”指推进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倾注人文关怀,提升师生幸福感。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举措一、党建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强化党建领航赋能,聚力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1.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2.把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化党组织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3.有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议事决策机制,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加强精细化管理,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和干部同志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抢干快干、实干干实,精益求精、争先创优,不断提升工作效能。5.抓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警示教育,有效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二、学校治理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校务监督,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一)依法治校1.修订《XX中学章程》,根据章程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2.完善教代会、校务监督会、工会工作制度,健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机制、教师工作绩效发展评价机制,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考核分配、评聘推选等方案,努力形成既有规范约束作用,又具人文性和发展性的制度环境。3.优化班子队伍,加强作风建设,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推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精益求精、争先创优”成为工作新常态。4.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力求治理手段更智能,突出闭环运行,促使目标达成更高效,切实做到:初始有目标,重在规划;过程有跟踪,重在落实;结果有反馈,重在复盘。(二)规划引领1.对标省内外一流高中,确定与XX世界“小商品之都”地位和未来人才发展相适应的办学目标;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呼应时代和国家需求,打造学校特色品牌。2.坚持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德、有识、有才的领军人才,推进海外研学旅行活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师生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3.以“数理”发展为特色,强化实验班学科培优,做强领军班强基计划,实现竞赛和高考“双轮”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XX中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4.充分发挥省现代化和XX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的引领作用,开展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帮扶结对学校发展,努力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三)多元参与1.对外与上级部门、社会、家庭建立广泛联系,内部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职工的利益,建立明晰的多元联动共治体系。2.优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3.发挥群体力量,倡导基于同一目标的多元主体参与,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群体力量,事事有人为皆可为。4.每个重大活动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但又相互协作,不断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三、德育工作着眼学生“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推进德育工作序列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努力发挥德育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一)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1.积极发挥校训育人功能,以“诚正勤毅”校训统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2.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全面梳理德育主题,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目标明确、主题紧密、内容成套、利于提高育人实效的系列德育主题活动,逐月分段实施。3.持续开展学科节活动,展示学科魅力,尤其发挥体育、艺术学科特色,提升艺术、体育教育实效。4.逐步推进社团精品化,拓宽综合实践渠道,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不断扩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交流、沟通、合作能力。(二)加速构建“三全”育人体系1.着力提升班主任队伍质量,发挥经验丰富的“十佳班主任”、骨干教师、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好接班人,形成人才梯队,提升管理水平。2.积极构建“家-社-校”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开办家长学校,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确保管理效果。3.继续探索“三自”教育育人模式,持续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改革,引导学生在实践参与机制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互助激励平台上创新自我服务形式,在朋辈教育体系中培育自我教育理念。4.推进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改进“一校通”小程序,全方位参与校园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三)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1.将励志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2.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师生心理健康培训,实现全校心理课程常态化,定期开展心理普查、疏导工作,完善心理咨询预约机制,并有针对性开展家庭咨询。3.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相结合,组织“摸排”活动。重点学生建立“一生一档,一生一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实际问题出发找准症结点,以有效措施为着力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被看见、被关注、被尊重。四、课程教学在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基于学生特点与发展需求,优化“分层分类,多元整合”课程体系,给予学生更大自主发展空间,培育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一)理论引领营造研究性、学习型氛围,引导全体教师加强对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考试研究等领域的理论学习。以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从“因材施教,精确诊断”“深耕细研,精心备课”“科研赋能,品质课堂”“素养导向,精准培养”四个维度积极推进,进一步推进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因材施教,精确诊断”:通过对大数据精准分析、诊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阶段性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改进等方面作策略引领。2.“深耕细研,精心备课”:通过校本研训、组本研训,推进“月例会”“月教研”“集体备课”“每月一课”“教学开放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研备课实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科研教研能力。3.“科研赋能,精品课堂”: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磨题命题、案例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形式,实现从实践向理论升华,赋能打造品质课堂。4.“素养导向,精准培养”:坚持以专家引领、导师导航、任务驱动、实践锻炼、名师带教、科研提升等多路融通,形成“专业+教学、科研、竞培、信息、管理”一专多能型人才。(二)课程建设1.优化课程实施方案。在尊重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根据我校发展实际情况及学生学情,综合学考、首考、高考等多重学程因素,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实施方案予以适度校本化、整体化优化。既要符合上级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要能够满足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2.完善特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校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开发、提升、沉淀一批校本选修课程,积极推进德育课程主题化、选修课程聚落化、社团课程多元化、竞培课程精品化、体育课程项目化、心理课程常态化、生涯规划课程序列化。整体统筹、系统推进五大奥赛课程,递进式培育强基培优课程,引入优质学科竞赛、强基计划课程与服务,构筑拔尖人才立体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3.着力生涯规划教育。注重生涯规划课程的规划、开设与跟踪。拓宽生涯规划课程渠道,利用校友、家长、大学专家、社会贤达等各方力量,面向学生定期开设“义中讲坛”,开阔学生视野。指导学生从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5方面进行学业规划。加强与高校对接,利用大学生回母校宣讲、高校招生宣传、高校招生咨询会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了解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的职业需求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业和职业的规划能力。(三)学教方式1.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从制度推动、内力驱动两方面递进式推进学生从“安静独立学习”“深度高效学习”到“自主创新学习”的跨越,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真正实现深度自习。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自主安排、自主管理、自主反思、自主调整,做到动机明确、主动安排、合理规划、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发现地创造性学习。2.努力建设品质课堂。积极应对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挑战,践行新课程,精研新教材,聚焦新高考。积极探索基于真实问题情境、解决真实任务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深度教学。各学科通过品质课堂建设,积极探索大单元、大概念引领下学科教学,打造具有学科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品质课堂教学模式。3.大力实施精准教学。深度挖掘智学网、学科网等信息化平台与学科功能教室辅助教学的功能,并对平台模块进行个性化、校本化定制,以数据挖掘赋能课堂教学,引领教育创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教与学进行动态化跟踪、反馈、管理和优化,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精准教学。探索基于云课堂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创新样态,逐步形成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4.着力提升教研效益。秉持“源于教学、服务教学”的工作宗旨,推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校本教研、组本教研,扎实开展“月教研”“每月一课”“教学开放周”“教学质量提升月”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备课效益;努力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意识。积极倡导“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努力形成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的校园新常态。5.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改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修订高考质量奖励方案,重视学生三年整体性发展,突出团队考核,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发展提供精准导向。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突出对学生作业的数量与质效评价,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五.教师成长实施“筑台共育”计划,提升“五师”素质水平,重点加强五支队伍的建设,让“新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竞赛培优队伍”“管理服务队伍”各尽其才、各有成就。(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1.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以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2.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巡查和综合整治,严肃问题查处与责任追究。3.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切实把高尚师德“挺在前面”,全面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研活动制度,展示开展“月教研”“每月一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借助省市名师工作室平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对标培育省、地优秀教研组,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修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2.完善师徒结对制度,进一步明确师徒工作职责,建立师徒挂钩评价机制。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系列研训活动,助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制定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和支持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分类分批在职进修。3.关注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梯队式教师培养体系,聚集多方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名师及特级、正高级教师后备对象。4.深化校本研修,提高教职工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积极发挥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带动作用。力争三年内,新增2名以上正高级教师或省特级教师。(三)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高标准严要求建强教师队伍。优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不断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及时选树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干事、创业、争先的浓厚氛围。六.学生成长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力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现代公民。(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1.依托课程教学促进品德培养,坚持在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树立正确价值观,筑牢主阵地。2.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品德养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将“诚正勤毅”校训精神植入校园生活。3.发挥榜样力量促进品德完善,建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改进评优评先办法,树立典型,引领成长。(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分配学习、生活、休息时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2.搭建多方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安全、卫生健康、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和常识学习,具备避险、紧急情况应对和自救自护能力。3.严格规范使用由省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教辅用书,精选、精编、精练、精讲校本作业,实现校本作业精品化,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培育学生个性特长1.坚持“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的差异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个性特长为重点,通过创新课程的开设、创新环境的营造、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学生具有反思、质疑和探究的思维品质,具有创新精神与初步的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2.重视培养在学科方面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优化竞赛教练组队伍,搭建了以理论选修课、实验选修课、强基培优课、校外专家课等课程相结合的学科竞赛培训课程体系。3.在尊重学生选择、培养体艺人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坚持体艺特长和文化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扎实推进学校各学科、各年级竞赛工作,充分调动竞赛指导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竞赛事业蓬勃有序发展。2.不断修正课程的实施、管理、评价以及奖励制度。在设计学科竞赛培养方案时,打破年级限制,以学生能力和潜质为核心,采取跨年级联合培养模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在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做好竞赛、强基、体艺特长、出国留学等规划,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从而进入理想的大学。(五)深化学生评价改革1.形成全面、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制度。强化综合评价,突显素质导向;重视过程评价,提升教学效果;改进考试评价,纾解学生压力;探索增值评价,激发学习动力。2.逐步完善多维评价体系,让家长积极参与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评价,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第三方”的四维评价体系。3.关注体艺生发展、科目短板生及尖子生的个性化辅导工作,对不同情况的班级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多元评价、独立奖励七、后勤保障努力推进先进实用、保障有力的教育技术现代化,强化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