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学案【学习目标】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变法(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答司马谏议书》。【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自幼饱读诸子百家之书,21岁进士及第,历任多处地方官,后拜相,力主革新,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后遭保守派猛烈攻击,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散文雄健奇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是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层次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学习课文】1.阅读《答司马谏议书》的第一段,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明确:本段出于礼貌,先叙酬答的话——从初拟“不复一一自辨”,说到在书信往来中不应该草率粗疏,现在则要“具道所以”——详细说明原因,由此转入正文。2.文章第二段中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这封信看,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明确:“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3.在严峻的情势下,王安石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明确:①王安石坚持变法,义无反顾。②“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4.王安石在文中说“某知罪矣”。这是不是在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明确:王安石说“某知罪矣”,并不是向司马光认错。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变法“认错”,反而认为自己对变法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5.本文是驳论文,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是如何批驳的?明确:(1)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2)①直接批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提出依据进行批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王安石在这里提出有利的论据,证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法令制度是朝廷议订的,是名正言顺的。③举出史实进行批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表明自己不为怨恨非议所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6.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批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明确:①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借助论据,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断专行,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③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立场,既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7.有人评价此文“理足气盛”、行文“简贵”,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明确:(1)理足气盛。一是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二是擅于运用排比,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三是擅于运用反问,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气盛言宜,铿锵有力。(2)行文简贵。除开头和结尾段使用几句酬答的礼貌性语言之外,其他内容紧紧扣住保守派的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构思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称别人称字,“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B.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神宗是他的谥号。C.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D.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之辞。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泽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B.书,我国古代书信的总称,又称“书牍”“书札”“书简”等,属于应用文一类。《文心雕龙·书记》云“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这说明书信的写作目的是出于某种需要跟特定的交际对象交流,充分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以引起对方的响应或赞成。C.“答”是“回答”之意。“谏议”指“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D.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逐条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的指责,尖锐地讽刺了司马光保守落后的思想。4.请解释加粗词语。某①________启:昨日蒙②________教,窃③________以为与君实游处④________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⑤________不合,所操⑥________之术⑦________多异故也。虽欲强聒⑧________,终必不蒙见察⑨________,故略⑩________上报⑪________,不复一一自辨⑫________。重念⑬________蒙君实视遇⑭________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⑮________道⑯________所以⑰________,冀⑱________君实或见恕⑲________也。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神宗是他的庙号。2.答案:C解析:强:勉强。3.答案:D解析:“尖锐地讽刺了司马光保守落后的思想”不正确。本文反驳的是强加于新法的各种罪名,针对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思想,而非司马光一人。4.答案:①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②承蒙;③私下;④同游共处,交往;⑤常常;⑥持;⑦方法、主张;⑧勉强作解释;⑨不能被(您)理解;⑩简单地;⑪回信;⑫同“辩”,分辩;⑬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