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1:41:59

课程目标把握文章脉络;品味优美的写景语句;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写景技巧;目录文常积累课文浅析拓展延伸深层理解第一站文常积累万丽华一级作家散文集《追你到高原》…长篇散文《藏北游历》…1997《走过西藏》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如意高地》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正音棱角léng骤然zhòu虔诚qián蠕动rú懈怠xiè蜿蜒wān衰竭shuāi演绎yì安营zhài扎寨接踵而至zhǒngdàiyán第二站文章浅析01浅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长江源头阿拉丹冬我在哪游览?东南阳坡阴阳哪个坡?第1、2段所以第1、2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交代作者游览的时间、地点、方式;从哪部分内容可知?2.对各拉丹冬做基本的介绍。01浅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第一天第二天草坝子砾石堆冰山脚下冰塔林过冰河砾石堆空间空间时间课堂小拓展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小石潭记》02景观初印象之我想去哪处,因为…我想去冰窟因为我想去感受冰窟特别的温暖因为我想去看看冰窟的晶莹透美第三站深层理解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富有雕塑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南阳坡比作变化多端的巨人既凸显出山坡的形状特色,又表现了天气的恶劣。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身体不适比作地震,将步伐比作“太空步”,突出探索的困难重重。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走上一遭。运用了心理描写,用朴实无华又真情流露的语言体现出作者探索各拉丹冬的决心、乐观与坚持。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运用了动作描写,表达了“我”对各拉丹冬的崇敬,又用有趣的拓展知识再次展现了各拉丹冬的气候无常。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运用了动作描写,“蠕动”既表现了人们行走的艰难与缓慢,又突出了冰塔林的巨大。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的创造力。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卖弄”一词有炫技的意味,本是贬义,却凸显出大自然的神奇,结合“眩晕”,表达作者的赞美。01好句赏析之我喜欢哪句,因为…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缓慢而从不懈怠。突出了动作的持续性和时间的漫长,表明此“仙境”的形成是大自然日复一日的成果,赞叹了大自然的神奇。02“我”真的很喜欢各拉丹冬,从……看出我遇到了“严苛”的天气身体的不适应摔跤的打击但是!“我”“我们”不怕02“我”真的很喜欢各拉丹冬,从……看出我有想象波纹=年轮流水的“演绎”生命大自然的神奇源头总结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各拉丹冬的景色特点,善用比喻、拟人、动作、心理等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神奇而充满生命力的雪山图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乃至整个大自然的喜爱和崇敬之情,赞叹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第四站拓展延伸一个问题作者两次集中写到雪山,是否安排不当?5-6自然段是从低处写,10-11段是从高处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雪景的描绘,更加全面,也进一步凸显出作者的所感。语言特色亲切自然生动简洁幽默正能量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些特色?课后作业读了本篇课文后,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吗?请在课后阅读作者的其他游记作品,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第五站下次再见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各拉丹冬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了解有关长江源头的知识;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重点)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品味文中精巧的语言,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礼赞,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重点)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76年进藏,多年间访遍西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作者名片代表作品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藏北游历》的写作与人文纪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之一,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高原反应”、骨折等种种磨难。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随后记录下此次经历。安营扎寨()黧黑()棱角()风云变幻()骤然()草坝子()接踵而至()砾石()虔诚()恭顺()蠕动()豁然()字词学习zhālílénɡhuànzhòubàzhǒnɡlìqiánɡōnɡrúhuò凄凉()腈纶()漫不经心()懈怠()敦实()蜿蜒()熠熠烁烁()消长()衰竭()漫溢()演绎()qījīnɡmànxièdàidūnwānyányìzhǎnɡshuāiyìyì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敦实:粗短而结实。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词语解释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熠熠:形容闪光发亮。懈怠:松懈懒惰。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全文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书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整体感知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第二部分(第3—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第三部分(第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通读全文,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所见的景物及特征。课文解读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随着立足点和观景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砾石堆上四顾冰峰的晶莹连绵、冰河的平坦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浩苍苍。高峻、雄壮、变幻莫测。沿冰河靠近冰山像屏风,上面的图案形态随意性强,难说像什么。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是静穆的晶莹和洁白。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坚冰之下的流水声。来到冰塔林,作者看到了怎样的世界?这时的感受如何?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以及远方的各拉丹冬,整个天地浩浩苍苍,呈现出一派奇美、壮观的景象。这让“我”感到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冰塔林的?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由远到近。文中首先交代作者接近冰山,看到“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接着又写作者爬过冰洞,近距离看到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采用的是由远到近的顺序。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的身体状况,这些内容有何作用?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一方面,使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能读到“见者”,体会到作者身上的乐观与坚强,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所见”的独特性。从文章整体审美特征的角度来看,作者在展现各拉丹冬大美的同时,呈现大量痛苦的身体感受,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显得真切而动人。此外,作者反复叙写身体上的痛苦,传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品味句子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这一句的含义?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知该看什么。卖弄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眩晕”直抒胸臆,赞美了各拉丹冬的美丽。“尽情卖弄”,贬词褒用,赋予造物主以人的情态,表现了各拉丹冬景色之奇异,赞颂了造物主伟大的创造力。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品味句子这几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这几句是从多种感官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的。这几句从触觉、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冰河上大风扫荡、雪粒飞扬的环境特点,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壮美的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赞叹之情。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加点的部分说明风刮的时间之久,删去加点部分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的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深入探究作为一名女性,作者敢闯生命的禁地,在受伤之后仍为我们展现了奇美的风景。这对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请你具体谈一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作者虽然受了伤,但仍然在冰山上坚持不懈,勇于攀登,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对这雪域高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正是有了这种了解,让她成为特立独行的雪域文化歌者。做任何事情,要说干就干。一个女性,和男人们一起勇闯生命的禁地,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学习她这种精神,说干就干,勇往直前。1.移步换景,变化多端。写作特色从整体来看,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处的两句话浓缩了作者的行踪,也点出了文章的详略,即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较详),到驶过冰河(较略),最后进入冰塔林(最详)。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语言平实,精简准确。本文的语言整体来说是比较平实、自由、随性的,如“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但是,作者在锤炼语言方面其实很下功夫。如描写冰体:“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用语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语言使文章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冰面疏松流水漫溢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天第二天——再入冰塔林驶向各拉丹冬抒敬畏赞美之情绘壮美冰雪世界板书设计在草坝子上安营接近冰山、冰塔林进入冰塔林,置身冰窟远观四顾近看细看、联想半卧细观高峻雄壮变化多端辽阔、浩茫美丽多样晶莹闪耀形态多样作者行踪观景角度景物特征全文以作者跟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