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_第1页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_第2页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_第3页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_第4页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

Pxx

备案号:xxxxx-202x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NB/Txxxxx-202x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ofhydropowerprojects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年第×号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

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

等××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项、电力标准(DL)××项、石油天然气标

准(SY)××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年××月××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NB/T水电工程水土保持202×-××-×202×-××-×

××

×××××-202×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的通知》(国能科

技〔2015〕28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调查与评价、生态修复规划、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原

有植被保护、一般施工迹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高陡边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库周水土

保持生态修复、特殊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投资、组织实施、管理与维护、监测评估

与持续改进。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

能源行业水电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

邮编: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录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调查与评价................................................................................................................8

4.1一般规定..........................................................................................................8

4.2表土资源调查..................................................................................................8

4.3自然环境概况调查..........................................................................................9

4.4评价................................................................................................................10

5生态修复规划..........................................................................................................11

6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13

6.1一般规定........................................................................................................13

6.2表土剥离和堆存............................................................................................13

6.3表土改良........................................................................................................14

6.4表土综合利用................................................................................................15

7原有植被保护..........................................................................................................16

7.1一般规定........................................................................................................16

7.2就地保护........................................................................................................16

7.3迁地保护........................................................................................................17

7.4保护小区........................................................................................................17

8一般施工迹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18

8.1一般规定........................................................................................................18

8.2生态修复区技术要求....................................................................................18

8.3生态提升区技术要求....................................................................................19

8.4生态连通区技术要求....................................................................................20

9高陡边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1

9.1一般规定........................................................................................................21

9.2高陡边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1

10库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4

10.1一般规定......................................................................................................24

10.2库岸防护......................................................................................................24

10.3库周消落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5

10.4库周缓冲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5

10.5库尾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6

11特殊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8

11.1一般规定......................................................................................................28

11.2高寒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8

11.3干热河谷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9

11.4风沙干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30

12投资........................................................................................................................32

13组织实施................................................................................................................34

13.1一般要求......................................................................................................34

13.2组织实施......................................................................................................34

1

14管理与维护............................................................................................................37

15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40

15.1一般规定......................................................................................................40

15.2监测..............................................................................................................40

15.3效果评估......................................................................................................40

15.4持续改善......................................................................................................41

附录A.........................................................................................................................42

本规范用词说明.........................................................................................................45

引用标准名录.............................................................................................................46

条文说明...............................................................................................................48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4InvestigationandAssessment.....................................................................................8

4.1GeneralRequirements......................................................................................8

4.2TopsoilInvestigation.........................................................................................8

4.3NaturalEnvironmentInvestigation...................................................................9

4.4Assessment......................................................................................................10

5Ecologicalrestorationplanning................................................................................11

6TopsoilResourcesProtectionandUtilization..........................................................13

6.1GeneralRequirements.....................................................................................13

6.2TopsoilStrippingandStacking.......................................................................13

6.3TopsoilImprovement......................................................................................14

6.4TopsoilReclamation.......................................................................................15

7OriginalVegetationProtection.................................................................................16

7.1GeneralRequirement......................................................................................16

7.2In-situsProtection...........................................................................................16

7.3TransplantProtection......................................................................................17

7.4SmallReserves................................................................................................17

8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GeneralConstructionSite18

8.1GeneralRequirement......................................................................................18

8.2EcologicalRestorationArea...........................................................................18

8.3EcologicalUpgradingArea.............................................................................19

8.4EcologicalConnectionArea...........................................................................20

9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High-steepSlope..............21

9.1GeneralRequirement......................................................................................21

9.2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High-steepSlope....21

10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AroundofReservoir....24

10.1GeneralRequirement....................................................................................24

10.2ReservoirBankProtection............................................................................24

10.3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FluctuatingBelt....25

10.4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BufferStrips.......25

10.5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WatersourceArea26

11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SpecialArea...................28

11.1GeneralRequirement....................................................................................28

11.2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FrigidZone...........28

11.3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Dry-hotValley......29

11.4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inSandstormArea....30

12Investment..............................................................................................................32

13OrganizationandImplementation..........................................................................34

13.1GeneralRequirement....................................................................................34

13.2OrganizationandImplementation.................................................................34

1

14ManagementandMaintenance...............................................................................37

15Monitoring、EvaluationandContinuousImprovement........................................40

15.1GeneralRequirement....................................................................................40

15.2Monitoring....................................................................................................40

15.3EffectEvaluation..........................................................................................40

15.4ContinuousImprovement.............................................................................41

AppendixA..................................................................................................................4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5

ListofQuotedStandards.............................................................................................46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8

2

1总则

1.0.1【编制目的】为规范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则、范围、内容和方法,

统一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实施、

后期维护、监测等全过程技术工作。

1.0.3【基本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对水电工程影响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干预,

促进生态系统更新、恢复与连通,并遵循生态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

辅、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因地制宜、注重景观和经济性的原则。

1.0.4【四新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和新材料。

1.0.5【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soilandwaterconserv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

以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为基础的,根据植物群落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等理论,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和切断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减轻生态系统负

荷压力,对水电工程影响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干预,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恢复,

使其组成、结构和功能逐步向未扰动前状态发展的过程。

2.0.2水电工程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belt

水电工程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导致库周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

包括正常蓄水位以下至水库死水位之间的库区范围。

2

3基本规定

3.0.1【基本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应符合下列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根据现代生态学理论,采用一系列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生物

措施,以恢复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为目的,采用恰当的

养护措施,保护目标植物和目标群落逐步向自然群落过渡,最终形成一个可自我

更新,生态、稳定、高效、近自然的生物群落。

2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遵循生态系统及

演化规律,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能力。

3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考虑斑块、廊道和基质的连通性。

4因地制宜原则。水电工程扰动区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针对各区域的扰

动类型及其程度,因地制宜的选用一种或多种植被恢复方式,统筹兼顾水电工程

与周围环境,全面协调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以求达到良好的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

5景观协调性原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景观效果应与周边环境协调。

6经济性原则。在确保水电工程陆生生态系统功能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减

少成本。

3.0.2【生态修复目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目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项目建设区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达到国家及地方对项目

所在区域生态要求。

2生态系统连通性良好,使破碎的生态系统恢复连通。

3.0.3【开展条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位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待核准水电工程,应在陆生生态影响

分析和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在核准前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并在各阶

段开展相应深度的设计实施等工作。

2位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核准后待投产水电工程,应在现状调

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并满足实施要求。

3位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已投产使用水电工程,应广泛收集水

保、环保工作资料,在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当项目区生态功能不满足所在

3

区域的生态功能要求或项目所在区域、流域有更高的生态保护要求时,也应开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

3.0.4【各阶段要求】各阶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要求和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域水电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和施工各阶段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技术要求见表3.1。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应符合附录A.0.1的要求。

3生态连通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库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高陡边坡水土保

持生态修复专题应符合附录A.0.1、附录A.0.2、附录A.0.3的要求。

4植物群落构建、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

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的有关规定。

4

表3.1各阶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要求

设计阶段类型技术要求

1、调查区域环境现状,同时收集工程建设涉及的敏感因素,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

调查与收集资料等。2、收集国家及地方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要求及相应规划,分析区域特性特征,提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的要求。

流域水电规划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初步调查工程区表土资源

原有植被保护提出原有植被保护要求

1、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有无敏感内容,有无限制性因素。

初步调查

2、根据规划阶段调查与收集资料,初步拟定与工程特点相适应的生态修复方案

1、开展表土资源调查,初步确定表土资源储量、分布和质量。2、对比工程后期生态修复需土量,必要时计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

列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程,并估算相应费用

预可研阶段原有植被开展原有植被调查,明确原有植被保护范围,拟定原有植被保护方案

一般施工迹地确定一般施工迹地生态修复区域,初步拟定生态修复群落修复方向

高陡边坡确定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区域,初步拟定生态修复方式

库周初步拟定库周生态修复方式

特殊区域明确是否需要开展特殊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1、进一步开展表土资源调查与评价,明确表土分布的范围和可剥离厚度,并绘制表土分布图。2、根据土壤

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明确是否需要采取土壤改良措施。3、制定合理的表土剥离实施方案,并明确表土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剥离工艺。4、明确表土堆存场选址,并制定合理的表土堆放方案及相应防护措施。5、经分析需要采取土壤

改良的项目,应明确具体土壤改良方案。6、根据表土特性、项目区立地条件,开展必要的专项科研和试验方

可研阶段

案。

原有植被1、确定原有植被保护方案。2、明确管护与抚育方式。3、明确群落配置要求、保护方式、要求。

1、明确生态修复群落修复方向。2、明确植物种选择、配置方案、整地方式与规格。3、绘制一般施工迹地效

一般施工迹地

果图。

5

1、确定高陡边坡形式、材料、尺寸。2、根据坡面立地条件,划分不同坡面类型。3、针对不同坡面类型选择

高陡边坡相应植被修复技术方案。4、确定高陡边坡目标植被类型等,确定植物配置方式、种类和规格等;5、坡面植

被修复的预期效果,宜绘制效果图。

1、开展库周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2、对于项目区周围无同类项目借鉴的,应模拟水电工程运行水位变化进

库周行库周消落带和植被缓冲带种植试验,筛选库周生态修复适生植物,提出植被配置模式。3、进行立地条件分

析,确定生态修复群落修复方向,确定植物配置方式、种类和规格等。4、绘制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

1、明确特殊区域生态修复方向。2、明确植物种选择、配置方案、整地方式与规格。3、绘制一般施工迹地效

特殊区域

果图。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1、复核表土分布的范围、可剥离厚度及表土分布图。2、复核土壤改良方案。3、复核专项科研和试验方案。

原有植被1、复核原有植被保护方案。2、复核群落配置要求、保护方式、要求。

1、复核生态修复群落修复方向。2、复核植物种选择、配置方案、整地方式与规格。3、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

一般施工迹地

置图、主要剖面图。

招标阶段1、复核确定护坡形式、材料、尺寸。2、复核确定高陡边坡植物配置方式、种类和规格等。3、绘制植物措施

高陡边坡

平面布置图、主要剖面设计图。

库周1、复核确定植物配置方式、种类和规格等。2、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主要剖面设计图。

1、复核特殊地区生态修复方向。2、复核植物种选择、配置方案、整地方式与规格。3、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

特殊区域

置图、主要剖面图。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1、绘制表土分布图。2、绘制表土剥离工艺流程图。3、绘制表土堆存场布局图,并提出表土堆存技术要求。

原有植被1、绘制群落配置、保护方式、并提出养护措施。

1、绘制一般施工迹地生态修复平面布置图、断面图及相应细部设计图。2、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剖面

一般施工迹地

设计图。3、生态修复群落构建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设计图,并提出养护措施。

施工阶段1、绘制高陡边坡平面布置图、断面设计图及相应细部设计图。2、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剖面设计图。3、

高陡边坡

植物群落构建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设计图,并提出养护措施。

库周1、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剖面设计图。2、植物群落构建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设计图,并提出养护措施。

1、绘制特殊区域生态修复平面布置图、断面图及相应细部设计图。2、绘制植物措施平面布置图、剖面设计

特殊区域

图。3、生态修复群落构建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设计图,并提出养护措施。

6

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

原有植被

一般施工迹地

工程运行阶段效果监测、追踪评价与持续改进。

高陡边坡

库周

特殊区域

7

4调查与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范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根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任

务和范围确定,调查和评价范围应不小于生态修复范围。

4.1.2【调查要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调查包括表土资源调查和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等内容。

4.1.3【资料收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调查与评价应收集主体工程地质、水文、规

划、施工组织、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资料,以及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及评价成果、栖息地保护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专题专项,包括相关文字、数据和图件等。同时还应收集国

家及地方对生态要求的资料,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脆弱区规

划、水土保持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流域水

电开发规划等。

4.1.4【指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调查方法、评价方法、成果等应符合《水土保持

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和《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NB/T10080的有关规定。

4.2表土资源调查

4.2.1表土资源调查可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取样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2.2【数量调查及取样】表土数量调查及取样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土数量调查及取样应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及水库淹没范围内开展。通过分

析工程区及淹没区可剥离表土的分布范围、厚度、理化性质、机械组成等要素,

确定表土储量。

2现场调查前应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人员和行走路线等内

容。

3调查人员应对调查现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坡度、可视杂物、植物种

类和长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按土地用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地形特点,选择典

型场地开挖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分布层次。

4表土的平面采样密度宜控制在每组0.5hm²~1.0hm²,对有潜在土壤障碍因

子或成土条件差异较大的区域应增加采样密度;取样方法、取样深度、样品保护

8

与送样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有关规定。

4.2.3【表土质量检测】表土质量检测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壤样品应进行必检指标检测,每块土源应至少对一个代表性样品进行全

指标分析,其他样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指标进行分析。

2绿化用表土质量检测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

的有关规定。

3耕作层用表土质量检测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

术规范》TD/T1048的有关规定。

4.3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4.3.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物理地质现象等。

2地质调查应以收集和分析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勘察工作。

4.3.2【地形地貌调查】地形地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应包括拟修复区域的地形、坡度、坡向、坡位等。

2调查方法可采用地形图调绘(比例尺1/5000~1/10000),也可采用地形图

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针对高陡坡面还应补充调查坡面有无剥落、落石、表层滑塌和浅层滑坡等

现象,有无拉张变形、剪切裂缝、风化、涌水等对坡面稳定存在潜在危害的因素,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NB/T

35082的有关规定。

4.3.3【气象调查】气象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象调查内容应包括项目区所处气候带、气候类型,气温,大于等于10℃

有效积温,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极值及出现时间、降水年内分配情况、无

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等。

2调查方法应以收集资料为主,辅以必要的野外调查踏勘。

4.3.4【植被和植物调查】植被和植物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应符合《水电工程陆生生

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10080的有关规定。

4.3.5【水土流失调查】水土流失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土流失调查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强度及危害等。

9

2水土流失调查可采用现场调查和遥感调查等方法。

4.3.6【库周调查】库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收集水电工程水库设计特征水位、运行调度方式等相关资料。

2调查库周消落带的范围、立地条件,重点进行库周消落带现存植物群落的

调查。

4.3.7【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系统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态系统调查应包括生态系统组成特点、结构和格局、服务功能等。

2生态调查应采用样线调查法、样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

4.4评价

4.4.1【表土资源评价】表土资源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表土数量调查结果,结合后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表土的需求量,

进行表土平衡分析,评价表土资源数量能否满足要求,并提出表土数量不满足要

求时外购、改良土壤等可措施建议。

2应根据表土检测结果,结合工程区不同区域或部位后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的需要,评价表土资源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并提出表土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土壤改

良的建议。

3确定工程区可剥离表土的分布范围,绘制1:1000比例尺的表土分布图。

4.4.2【自然环境评价】自然环境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地质、地貌、气象、水土流失等调查结果,对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修

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进行评价。

2植被评价应根据调查结果,评价植被群落组成、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

规律和动态演替规律。

3植物评价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植物、珍稀、濒危、

特有植物及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其生存状态。统计植物种类,分

析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及特征。

4生态系统评价包括结构和格局评价及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

评价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优势度、多样性、连通性及破碎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价内容应主要包括水源涵养能力和生物量。

10

5生态修复规划

5.0.1【修复范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范围应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对地表产生扰动、

对陆生生态系统造成退化、水电工程运行对水陆交错带造成影响,考虑生态系统

连通性而确定的范围,通过查阅设计资料、图纸量算和现场调查合理确定。

5.0.2【规划】应根据调查与评价的结果、项目所在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及其他相关

资料,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并在各阶段开展相关设计。

5.0.3【修复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应依据施工扰动程度、生态功能定位、

生态环境特征等因素划分为生态维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提升区和生态连通区。

5.0.4【分区布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生态维护区:原有植被良好,生态系统功能稳定且区内施工扰动强度小的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以保护现有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

2生态修复区:施工扰动强度较大,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在无人工干预的情

况下从施工迹地演替到顶级群落结构时间较长的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以重构

生物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

3生态提升区:施工扰动强度较大,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且工程建设完成后

对于生态性和景观要求高的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以重构群落、提高生物多样

性、提高景观观赏性为主要目标。

4生态连通区:由于施工扰动,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非适宜生境分割

成众多生境斑块,斑块之间缺少必要的生态联系,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空间减少,自然生态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需要辅助提高连通性的区域。水

土保持生态修复以提高生态系统间连通性为主要目标。

5.0.5【恢复方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群落恢复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乔灌草型植被群落:采用播种工程或栽植工程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初始植

物群落,然后依靠维护管理技术的人工帮助及自然演替,最终形成由小乔木、灌

木和草本组成的稳定植物群落。

2灌草型植被群落:采用播种工程或栽植工程构建修复由1-2种适生灌木(占

30%~40%)和草本组成的初始植物群落,然后依靠适应性管理工程的人工帮助

及自然演替,最终形成由优势种灌木和草本组成的稳定植物群落。

3草本型植物群落:采用播种工程构建的以多种乡土草本植物为主要物种的

11

初始植物群落,然后依靠维护管理技术的人工帮助及自然演替来维持群落的稳定

性。

12

6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

6.1一般规定

6.1.1【环节】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应包括表土资源调查与评价、表土剥离和堆存、

表土改良和表土综合利用等环节。

6.1.2【调查要求】表土剥离前应开展表土资源调查,确定工程区可剥离表土区域

分布范围、厚度、理化性质、机械组成等要素,初步确定表土资源储量和质量,

调查和评价内容详见本规范4.2和4.4。

6.1.3【表土平衡】表土剥离前应进行表土需求与可剥离表土资源平衡分析,表土

资源不足或质量不满足生态修复需要时,应优先利用库区表土或工程区非熟化土

壤,并开展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表土集约利用措施及试验研究。

6.1.4【表土专题】位于生态脆弱区、表土资源匮乏区域,或生态修复所需表土回

覆量大于5万m3的水电工程,应开展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专题内容

与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NB/T10344的有关

规定。

6.2表土剥离和堆存

6.2.1【剥离细则】依据土壤调查、评价结果,开展表土剥离,表土剥离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应避免下雨天剥离、搬运和堆存表土。

2表土剥离、搬运及堆存作业应尽量减少对土壤结构等性状的破坏。

3表土剥离深度应结合现场调查和表土检测数据进行确定,宜控制在30cm

以内,若土壤符合质量要求,剥离深度可放宽到50cm~80cm甚至或更深,但应

在地下水常水位以上。

4黄土覆盖深厚地区可不剥离表土。

5高寒草原草甸地区,应对表层草甸土进行剥离、养护和回覆利用。

6对植被稀少、生长缓慢地区的林草、草皮等,应将地表植被连同其下熟土

层一起移植至其他地方,工程结束后回植于施工场地。

6.2.2【表土堆存场选址】表土堆存场的选址应考虑工程区剥离表土相对集中堆存,

运距宜控制在3km以内,应优先选择交通方便、需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段或复垦

区。

13

6.2.3剥离的表土运输至存储区堆放,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堆放,按设计坡

比进行削坡。向坡外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避免施工范围内形成积水,保

证边坡的稳定。

6.2.4【表土堆存场防护】表土堆存场应采取临时拦挡、绿化、苫盖、排水等措施。

表土长期堆置,放置时间超过1年的,应在表土堆存场表面种植绿肥作物进行土

壤培肥,可以适量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6.3表土改良

6.3.1【土壤改良条件】表土肥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土壤改良;表土资源不足

时,应优先利用项目建设区非熟化土壤结合生活垃圾堆肥进行改良,并采取必要

的土壤改良措施、表土集约利用措施及试验研究。

6.3.2土壤改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将工程建设和运营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后开展堆肥处理,进

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用于表土改良利用时添加的有机肥料。

2恢复为耕地的,应增施有机肥、复合肥或其它肥料。

3恢复林草地的,应优先选择具有根瘤菌或其它固氮菌的绿肥植物。必要时,

工程管理范围的绿化区应在田面细平整后增施有机肥、复合肥或其它肥料。

4地表为风沙土、风化砂岩时,可添加污泥、河泥、湖泥、木屑等进行改良。

5对于pH值低的土壤,可添加碳酸氢钠盐或石灰;pH值高的土壤,可添

加硫酸铁或石膏。

6盐渍化土地,应采取灌水洗盐、排水压盐、客土等方式改良土壤。

6.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要求,提出生活垃圾堆肥

处理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方法包括发酵法和生物法,发酵法为厌氧(无

氧)发酵和好氧(有氧)发酵,生物法可通过植物、蚯蚓等生物进行堆肥。

6.3.4生活垃圾堆肥的预处理、堆肥工艺、辅助和公用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52的有关规定。

6.3.5生活垃圾堆肥应设置专门堆肥场,并与表土堆存场同时规划设计。

6.3.6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利用的残余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6.3.7【表土环境质量】表土环境质量不满足要求时,需在表土污染检测分析结果

的基础上,采用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技术进行表

14

土污染修复,具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

的有关规定。

6.4表土综合利用

6.4.1表土和改良后的土壤在回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