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韩翃《寒食》)(2)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3)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马诗》)(4)_________________

,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5)《十五夜望月》中借望月表达自己思亲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A.吞噬(shì)

娴熟(xián)

火炽(zhì)B.急遽(jù)

潸潸(shān)

涔涔(cén)C.缥缈(miăo)

惆怅(zhàng)

徘徊(pái)D.鸿鹄(gào)

耽搁(dān)

匍匐(fú)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腊月

搅和

唾沫

B.资格

浓惆

敦厚C.挪移

痕迹

书藉

D.吓唬

张煌

追悼4.下列成语能正确填入句子横线处的一项是(

)只要你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A.司空见惯

B.见微知著

C.五湖四海

D.死得其所5.下列标点符号能正确填入句子的一项是(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A.……

B.?

C.!

D.。6.下列作家与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著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老舍,著有《骆驼祥子》。C.朱自清,著有《朝花夕拾》。

D.沈从文,著有《边城》。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诗中“_____”表达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_________之情。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古诗。

B.“纤纤”写出织女的美丽和柔弱。C.诗中“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

D.诗歌借神话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9.本文是战国时期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_(人名)及其弟子等人的著作。10.解释加点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2)为是其智弗若与?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2.下列有关学习的论述,与本文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D.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取之者扫落叶为城②,置媒③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网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网已起,无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注解】①俦(chóu):同类。②城:城墙,此指用落叶堆起的屏障。③媒:媒介物。此指竹鸡的同类。13.解释加点字。取之者扫落叶为城14.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是竹鸡鲁莽好斗的根源。15.竹鸡轻易被抓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真实的声音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也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删改)16.第②段加点词“大相径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第⑨段中加点“接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B.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C.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D.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19.下面这句话应放在第_______段和第_______段之间,请说明理由。“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路顺风快递哥①最近常会想起他。说实话,已经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或者,根本就没留意过。当时我真正在意的是,他到底认不认得路。②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和一个久违的同学相约吃饭。从地铁口出来走进一条小巷,左右四顾,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我迷路了。可这会儿偏偏手机信号不好,半天也联不上网。正着急,抬眼看见一快递员把车停在路口,边等红灯边拨电话。真是老天眷顾笨小孩,还有谁比快递哥更认路呢!我兴冲冲地走上前去:“请问,您知道贵德大厦怎么走吗?”③“不在这条路上,你得走到前面路口,向右拐,然后穿胡同,走到头,再左拐……”“哦,右拐,然后到哪儿再拐?”见我一脸迷茫,快递哥爽快地说:“我正好也往那边去,上车,我带你一程吧。”上还是不上?我倒是犹豫了。那快递三轮车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铁皮箱,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快件,能坐的位置,只有快递哥的长条形座位,地方倒是够大,只是男女有别,和他并排而坐,不认识,安不安全?不上吧,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出租车一时半会儿打不到,而且辜负了人家的好意也不好。算了,我也干脆点,抬腿上车。④平时没少和快递哥打交道,但坐快递车,还是头一回。正是腊月天,北京冷风刺骨,这三轮车无遮无挡,再加上车速很快,更添了几分寒意,我不禁拉低帽檐,裹紧大衣,眼睛余光扫过旁边的快递哥,却见他光着脑袋,迎着风。“这么冷的天儿,也不戴个帽子,不冷吗?”“习惯了。”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是河北人,来北京3年多了,每天都跑这一片儿,清晨五六点出门,晚上九点以后才收工,经常周末也不歇。⑤“这么辛苦啊?”我脱口而出。之前常因快件未及时到,没好气地打电话催促快递员,却从没想过他们这么不易和艰辛。“这不算什么。我当过兵,在部队摔打过,不怕吃苦。”他淡淡地一笑。他说,趁年轻多挣点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再自己做点儿小生意。看着他黑红的脸庞和被风吹皴的皮肤,似乎提前磨蚀了青春,但那不设防的目光和朴实的话语,又分明透着孩子般的单纯和蓬勃的生气。⑥“前面就是贵德大厦了!”他停住了车。“还是你的顺风车快!”我谢过快递哥,下了车。他呢,又像风一样,消失在茫茫夜色中。⑦见到同学,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今晚我遇到了个好人,他用快递车把我捎来的!”“要你钱了吗?”“啊?”我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⑧同学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可下车时,如果他向我要钱,或是我掏钱给他,那原本简单的美好,恐怕要被抵消大半了吧?的确,他需要钱,但不是用这种别扭的方式,我也不想用钱去轻视他的尊严和善意。⑨这个晚上,我和久违的同学面对面坐着,却没了来时的兴致,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横亘在心里;而还不能算认识的快递哥、一个不知姓名的退伍老兵,于我而言,却是亲近的。⑩这之后,每每收取快递,总不免想起他,他应该还光着头在风中的街巷间不知疲倦地穿行……不管怎样,我衷心祝福他:快递哥,一路顺风!(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2月28日,有删改)20.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事件快递哥的表现“我”的态度“我”迷路巧遇快递哥(1)(2)(3)面对辛苦不以为意,畅谈自己的理想理解快递哥将“我”送到站像风一样,匆忙离开(4)22.第⑦段画线句“我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对全文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善良劳动者的敬意祝福。B.启发我们对他人要多一点信任。C.告诉我们平时要乐于帮助别人。D.讽刺了用金钱衡量最善意的行为。六、名著阅读世界读书日之际,学校发起“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六年级同学开展了评《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任务。24.任务一:作读书笔记“星期五”是英国小说家_______著名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仆人。25.任务二:讲故事情节请写出一个给你印象深刻的故事。26.任务三:评人物形象“鲁滨逊”是小说塑造的人物,请你简述喜欢他的理由。七、作文27.题目:请以“真的,好开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55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参考答案:寒食东风御柳斜咬定青山不放松燕山月似钩

千锤万凿出深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御、燕、钩、凿”等字词容易写错。2.B【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A.火炽(zhì)——(chì);C.惆怅(zhàng)——(chàng);D.鸿鹄(gào)——(hú);故选B。3.A【详解】考查字形的识记。B.浓惆——浓稠;C.书藉——书籍;D.张煌——张皇;故选A。4.B【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见微知著,意思是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根据“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的句意,这句话是在强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见微知著”符合句意;故选B。5.A【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根据题干“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可知,这个句子语意不完整,“才”后面内容均省略了,因此应使用省略号。故选A。6.C【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朱自清的。故选C。7.脉脉

愤恨/抗争

8.C【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表达了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愤恨之情。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理解不恰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思是: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写出了织女星的清亮,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而非“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故选C。9.儒

孟子

10.擅长

因为

11.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人家。

12.B【解析】9.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等人的著作。10.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擅长。(2)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为:因为。11.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俱(一起,一同)、弗(不)、若(如)”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A.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符合本文专心致志的主题;B.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意思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与本文专心致志的主题不符;C.出自宋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精神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的,符合本文专心致志的主题;D.出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意思是现在如果要读书,必须先将心神安定下来,使其像静止的水一般,符合本文专心致志的主题;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拿(捕捉,抓)

14.遇其俦必斗

15.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鲁莽行事。或:盲目好斗,无法认清形势,反而会害了自己。【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取之者扫落叶为城”的句意是: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取:拿,抓,捕捉。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可知,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其“遇其俦必斗”是是竹鸡鲁莽好斗的根源。1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叙写竹鸡因性好与同类争斗,最终被捕的故事。从“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网已起,无脱者”的“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这些语句,告诉人们:做人不要盲目好斗,不辨清形势,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鲁莽行事。否则会害了自己。据此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17.不能删去。“最接近真实”即不是完全真实,这是就骨传导本身而言的。骨传导时,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只有很小的损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损失,如果删去,句子则变成“最真实”,表明没有损失,与事实不符,“接近”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18.C

19.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第④段陈述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