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三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八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时空坐标线索1:人口迁徙。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了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等,也造成了规模日益增长的难民群体。线索2:文化交融与认同。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口的迁徙带来了文化重构,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现代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新课题。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也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主干线索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素养考向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事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跨地区转移的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华工对开发美洲、大洋洲的贡献3.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的流动和难民问题4.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主干梳理

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起源:印欧人起源于____________,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2.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东欧平原〔概念阐释〕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构成了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背景,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塑造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3.影响(1)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____________。(2)公元前6世纪,______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3)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_________。(4)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南亚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赫梯帝国波斯希腊人(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1)在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__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2)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____________的接触中不断南迁。贵霜帝国罗马帝国2.第二轮迁徙(3—6世纪)(1)在中国①匈奴人逐步内迁,并在中原地区建立______。②部分北方人民因______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在欧洲,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_______________。(3)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政权战乱西罗马帝国3.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____________,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在吸收____________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政治格局其他民族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背景: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______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2.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①直接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传染病的流行。②结果: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了____________的兴起。美洲奴隶贸易(2)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①概况:大约从____________开始,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②影响: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为美洲的_________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3)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3.影响(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________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16世纪种植园欧洲文化[拓展]近现代人口迁徙阶段时间特点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叶一是从人口迁移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移。二是从人口迁移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三是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阶段时间特点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是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大大增加,规模空前。二是非洲黑人仍是美洲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阶段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一是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二是迁入拉丁美洲和美国的欧洲移民素质有很大不同。欧洲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而迁往拉丁美洲的多是欧洲农村破产逃生的人。三是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被西方国家拐骗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阶段时间特点第四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是美洲从国际人口迁移的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二是拉美各国之间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增多[拓展]美洲移民文化的特征(1)混血后代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2)欧洲文化为主导。(3)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维持着自身文化特征。(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____________和新西兰。(2)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澳大利亚采矿业[拓展]英国对大洋洲殖民扩张的影响英国对大洋洲的扩张造成原住民大量减少,给原住民造成灾难,但也将欧洲技术和生产方式带入大洋洲,客观上促进了大洋洲经济的发展。2.结果: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______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拓展]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1)欧洲人口向美洲新大陆迁移。(2)非洲黑人被贩往美洲。(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欧洲(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背景19世纪初,___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概况开始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____________美国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影响在各地形成_________,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黑奴贸易华工出国唐人街[拓展]近代中国海外移民1.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等地的掠夺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19世纪初,奴隶贸易受到限制,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国成为列强的目标。(2)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传统农业、手工业衰落,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4)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2.影响(1)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海外移民对迁入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2)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背景:_______________加速发展,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2.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1)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_______________。(3)20世纪90年代,____________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经济全球化中东产油国东欧国家3.影响: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体力劳动。(2)20世纪80年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____________”,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精英(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背景:战争和____________、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造成了难民问题。2.表现: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______,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_________等地区。3.救助(1)1950年,联合国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2)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4.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____________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救助难民任重道远。地区冲突欧洲东南亚联合国难民署人道主义(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背景:全球化时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移民社会形成____________的移民文化。2.美国(1)表现: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____________文化。(2)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____________问题。多元一体美国移民文化认同〔概念阐释〕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即是该国自立于世界的伟大精神力量。3.新加坡(1)背景①19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②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____________和国际化都市。(2)影响①新加坡的____________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②马来语、华语、英语和____________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苏伊士运河贸易大港多元文化泰米尔语考点探究

主题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民族大迁徙[史料一]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欧游牧民族的两次大迁徙的不同原因及影响。[提示]原因:第一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第二次,匈奴人的西进。影响:第一次大迁徙冲击了古文明,也导致了众多新古典文明的出现。如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等。第二次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一些新国家的崛起。[史料二]两晋、唐、宋时,北方人口多是在战乱发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南迁的,迁移的方式往往是整个家族的行为即举族迁移,并在迁移地聚族而居、聚乡而居。明清时期的移民主要是为寻求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流动的。因而,这种流动更具有经济特色,或者说,他们是经济移民而非政治移民。即使在洪武大移民时期,也是将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少地区。人口流动的方式,一般是个人或小家庭的流动,即使是同一家族乃至同一家庭的成员,也未必聚族而居,更不用说聚乡而居。他们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或与他乡移民、他省移民杂居。从这一意义说,他们更少有安土重迁的情结,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进步所发生的作用。——摘编自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问题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阶段性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提示]特点:移民方向,两晋、唐、宋时期由北向南迁移,明清时期是由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流动。影响:两晋、唐、宋时期的移民,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交融。明清时期的移民,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思想观念更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拓展]中国古代人口迁徙1.原因(1)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2)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4)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2.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及表现类型表现自北向南的生存型移民这类移民在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是两晋之际的“永嘉之乱”、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引发的三次北方人民南迁高潮以行政手段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移民较典型的是明初的大规模移民。洪武年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秩序,政府采取了三种移民政策:一是自山西大规模移民到山东进行屯垦,以配合国家推行的“安养生息”政策;二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川的空虚;三是将四川、云南两省的蒙古残余势力迁移出去以消除反对势力类型表现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边疆的开发性移民这类移民往往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中一部分迁徙至赣南、闽西、粤东等山区或其他边疆地区,被称为客家人。以平民为主要构成的客家先民对于开发我国的山区和边疆地区,及对当时的民族交融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较著名的还有“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现象非汉族的向内和向西迁移这类移民主要表现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定居生活。同时,以匈奴、突厥、蒙古等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还有大规模的向西征讨和迁徙的现象类型表现东南沿海地区向海外的迁移在唐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居民为缓和土客矛盾、缓解人口压力,就有下南洋向东南亚地区移民的现象,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出现了一个高潮3.趋势总人口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减”。主题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现代人类迁徙[史料三]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的严厉化,是全球化以来西方社会反移民情绪上升的反映,其直接原因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第一,“移民问题”首先集中在移民对西方民众经济状况的影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各国为缓和社会矛盾,逐步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制度。高水平的福利和较多的工作机会吸引着大批移民进入欧洲,加重了欧洲人的担心。第二,“移民问题”同西方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近年来,欧洲各国的犯罪率不断上升,恐怖活动猖獗,社会治安成为欧洲民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多数欧洲人认为犯罪和移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第三,“移民问题”易引起文化冲突。——摘编自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的调整》[问题3]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产生的影响。[提示]影响:西方社会反移民情绪上升;冲击了西欧各国的劳动力就业;西欧各国的犯罪率上升,恐怖活动猖獗;加剧了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西欧各国移民政策趋向严厉化等。[史料四]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技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史料五][问题4]

综合史料四、五,简析人口迁移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提示]影响:使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导致美国移民比例日益增长,使美国社会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拓展]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认识1.原因(1)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跨国公司的推动。(2)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2.特点(1)从原因上看: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战争、灾难和经济因素造成的。(2)从路线上看: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3)从方式看:主要是自愿方式。(4)从发展趋势上看:出现精英迁移的新趋势,国际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5)从影响上看: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大,人口移动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3.影响(1)对迁入国①积极:增加人力资源,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起到促进迁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②消极:移民特别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了某些地区不安定的因素。由于大量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涌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2)对迁出国①积极:缓解了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的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使移民迁出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②消极: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迁出国经济的发展。典例研析

1.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A[解析]

表格显示19世纪和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与材料中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恰恰相反,封建末期的中国经济落后,危机四伏,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D项错误。2.(2023·湖北·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说明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变化,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3.1650—1660年,搭乘荷属东印度公司船只前往亚洲的荷兰人已超过四万。其中许多人在远行所落脚的地方,至少学会了一种当地的混杂语,还有很多人成为译者。荷兰人的迁移(

)A.发展了本国的翻译事业

B.改变了人口分布C.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D.垄断了商品贸易C[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荷兰人口的流动,推动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文明交流,C项正确;仅由前往亚洲的荷兰人中有很多人成为译者,无法得出荷兰本国的翻译事业得到发展,排除A项;仅依据材料中荷兰的人口迁移,不能得出“改变了人口分布”,“改变了人口分布”夸大程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文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排除D项。

4.(2024·杭州一模)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

)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