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联考文言文详解:文本翻译文言文重点词句挖空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联考文言文详解:文本翻译文言文重点词句挖空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联考文言文详解:文本翻译文言文重点词句挖空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联考文言文详解:文本翻译文言文重点词句挖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试卷材料一: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①,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节选自《百战奇略》)[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对敌作战,如果已经查明敌人有被打败的可能,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正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兵部尚书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据守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唐太宗命任命李靖前往迎接。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朝见大唐皇帝,但内心里却犹豫不决,另有企图。李靖看透了颉利可汗的心思。此时,太宗诏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李靖于是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敌人必定会放心不疑。如果我们选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粮食,从白道北出向它实施突然袭击,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胜利。”张公谨不无疑虑地说:“皇帝已经如约接受突厥来降,而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可怎么办?”李靖斩钉截铁地说:“战机不可错过,这正是汉初韩信能够击败齐国所采取的战法。像唐俭这些人牺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挥军疾速前进,抵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便把他们全部俘虏而随同唐军一起前进。颉利可汗见到唐朝使者唐俭等人后,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料想唐军会来进攻之事。李靖的前锋部队乘着大雾天气前进,当抵达距颉利可汗官署处所仅七里的时候,突厥兵才发觉唐军已经迫在眼前。颉利可汗慌忙拉出队伍还未摆好阵势之时,李靖指挥唐军猛烈冲杀,歼灭万余人,俘获十余万,活捉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颉利之妻隋朝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单骑仓皇西逃,后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而献给朝廷。此战的胜利,为唐朝开拓了自阴山向北直至大沙漠一带大片土地。重点词句挖空:材料一:凡(凡是)与敌战(交战),若审(明白)知敌人有可胜(战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攻击,攻打)之,无有不胜。法(兵法)曰:“见可则进。”唐李靖为(担任)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jié]利可汗走(逃到)保(据守)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全国)归附。(太宗)以(任命)靖往迎(前往迎接)之。颉利虽外(表面)请朝谒(朝拜谒见),而内(内心)怀(怀有)迟疑(犹豫),靖揣(揣摩)知(了解)其意。时(上)诏(诏令)鸿胪卿唐俭等慰(抚慰)谕(宣谕)之。靖谓(对……说)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那里),虏必自安(安定)。若(如果)万骑赍(携带)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一定)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订立盟约)降(接受投降),行人(使者)在彼,奈何(怎么办)?”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的原因)破齐也。如(像)唐俭辈(这类人)何足惜哉(又有什么值得可惜呢)!”督(指挥)兵疾进(急速行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侦察兵)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料想)官兵至也。靖前锋(前锋部队)乘(冒着)雾而行,去(距离)其牙帐(古代将帅所居营帐;古代部分边境少数民族的首都称呼。此处指可汗的官署所在地方)七里,虏始(才)觉,列兵(陈列军队)未及(来得及)阵(摆好阵势),靖纵兵(发兵,出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擒获)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逃跑),为(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开拓疆土)自阴山北至大漠矣。(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按《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参考译文: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乘他和突厥头领会见之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再拜之后回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辞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乘机出兵袭击突厥。这是为了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的小义了。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来用,这绝不是我的本意。根据《孙子兵法》所说:用间最是下策。我曾在《用间篇》后面批注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君主,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信实不欺竭尽赤诚,那么,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像唐俭这样的事,乃是小义,陛下又何必怀疑呢?”唐太宗说:“的确是如此!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这岂是平庸之人所能做到的?周公尚且为大义而灭亲,更何况是对于一个使臣呢?现在我明白无疑了。”重点词句挖空:太宗曰:“昔(从前)唐俭使(出使)突厥,卿因(趁机)击而败之。人言卿以(把)俭为(作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拜两次)曰:“臣与俭比肩(并肩)事(侍奉)主,料(预料)俭说(言辞)必不能柔服(使对方安抚顺服),故臣因(趁机)纵兵(出兵)击之,所以(……的原因)去(去除)大患(祸患)不顾(顾及)小义也。人谓(认为)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心意,想法)。按(根据)《孙子》,用间(间谍)最为下策,臣尝著论(批注)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有时)用间以成功,或(有时)凭间以倾(招致)败。若束发(男子15岁束发成童)事君,当朝(当政于朝廷)正色(神色庄重,引申为公正坦直),忠以尽节(尽心竭力,保全节操),信(诚信)以竭诚(竭尽忠诚),虽(即使)有善间,安(怎能)可(能够)用(发挥作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的确,确实)哉!非仁义(仁义之士)不能使(指使)间,此岂纤人(小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何况)一使人(使臣,使者)乎(况…乎,固定句式,表反问,更何况是…呢?)?灼(明白)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督兵A疾B进C行D至阴山E遇其斥候F千余G皆俘田以随军。参考答案:CEG参考翻译:(李靖)挥军疾速前进,抵达阴山时,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侦察部队,便把他们全部俘虏而随同唐军一起前进。解析:“行”谓语动词,承前主语一致,都是“李靖”作为主语,省略主语,谓语“行”之前断开,因此C后断;“阴山”作宾语,宾语之后断开,因此E后断;“斥候千余”定于后置,正确语序为“千余斥候”作宾语,宾语之后断开,G后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D.正色,文中指神色庄重,与《庄子·逍遥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参考答案:A.解析:A.保,原文“颉利可汗走保铁山”翻译:颉利可汗率众据守铁山。保,据守,守卫。《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保全。句意:保全性命,直到过完剩下的年月。“保”两者意思不同,故A错。B.文中“行人在彼”行人:使者。句意:使者在那里。《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指路过的人。“行人”两者意思不同。C.文中“去其牙帐七里”的“去”意为距离,相距。句意:当抵达距颉利可汗官署处所仅七里的时候。《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为,距离。句意: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去”两者意思相同。D.文中“当朝正色”中“正色”意为神色庄重,引申为公正坦直。句意: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逍遥游》中“其正色邪”中的“正色”意为真正的颜色。句意:是它的真正颜色呢?“正色”两者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突厥首领颉利在战争中败给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希望能率领整个国家归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俭等人为使者,对突厥进行抚慰。B.李靖认为,使者到达后,突厥人一定以为危机已解除,如果此时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一定可以像当年韩信破齐一样,一举击溃敌军。C.颉利见到唐俭等人十分高兴,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发动进攻,李靖趁其不备,指挥大军杀到,突厥大败,颉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军擒获。D.世人传言李靖以唐俭作为死间,一举打败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证,李靖表示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传言不实。参考答案:B解析:B选项曲解原文。原文“一定可以像当年韩信破齐一样,一举击溃敌军”错。原文: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意为:张公谨不无疑虑地说:“皇帝已经如约接受突厥来降,而我们的使者又在他们那里,一旦采取行动,敌人加害他们可怎么办?”李靖斩钉截铁地说:“战机不可错过,这正是汉初韩信能够击败齐国所采取的战法。像唐俭这些人牺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2)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参考答案:(1)颉利可汗虽然表面上请求朝见大唐皇帝,但内心里却犹豫不决,另有企图。李靖看透了颉利可汗的心思。(2)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