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北京专用)(原卷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_第1页
专题05 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北京专用)(原卷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_第2页
专题05 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北京专用)(原卷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_第3页
专题05 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北京专用)(原卷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_第4页
专题05 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北京专用)(原卷版)-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名著阅读、文化文学常识题型一名著阅读1.(2022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中)请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补写作者的采访记录单。作者简介①(作者人名),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记者、通讯员。采访时间、路线1936年6月至10月,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地区,最终回到西安。采访对象有共产党领导人,如②,有红军将领,有游击队队员和红军战士,还有普通民众等。采访目的了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而存在”。采访内容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2.(2022秋·北京·八年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题目中“红星”象征着的意思。3.(2022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中)“词云图”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予以视觉化的展现,使得浏览者只要一眼扫过就可以捕捉到文本的关键信息。请从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4.(2022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中)下面是某位同学《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书目简介:这是美国记者①,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②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之后,完成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印象深刻的人及其事件:突出的精神品质:5.(2022秋·北京·八年级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校考期中)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说,他们每天洗手、洗脸三次,可是他们总是脏,经常留着鼻涕,他们常常用袖子揩,露着牙齿笑。虽然这样,但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吃得饱,每人有一条毯子,当头头的甚至有手枪,他们有领章,戴着大一号甚至大两号的帽子,帽檐软垂,但上面缀着红星。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有些曾经做过奴婢,大多数是从人口多、生活困难的人家来的,他们全都是自己做主参加红军的。有时,有成群的少年逃去当红军。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上面两段选文出自《(1)》,作者是(2)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选文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为“(3)”,这些少年可怜可爱可敬。作为同龄人,请结合作品谈谈他们对你产生的影响。影响:6.(2022秋·北京海淀·八年级人大附中校考期中)阅读名著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交替使用的方法。比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像“三打白骨精”这样展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就需要精读,而书中一些描写环境的诗词等内容,就可以跳过不读。请你以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是如何运用这个读书方法阅读的。(100字左右)【知识卡片】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合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7.(2022秋·北京·八年级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结尾预言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得胜利,请阅读以下三个选段,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选段一】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注:指泸定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选段二】一个眼光明亮的少年,嘴上还没有长毛,他站起来宣布:“我只有一句话要说。白军到甘肃的一个村子中来时,没有人帮助他,没有人给他吃的,没有人要参加。但是红军来时,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委员会来帮助我们,青年人都志愿参军。我们红军就是人民,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选段三】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8.(2022秋·北京·八年级北理工附中校考期中)不管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还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为民造福的坚定信仰,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信念和力量,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当中的人物,谈谈这种信念和力量是如何在他们身上体现的。(100字左右)9.(2022秋·北京·八年级101中学校考期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下哪个人物的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请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谈谈这个人物吸引你的理由(最少写两点)。A.毛泽东

B.徐海东

C.朱德10.有同学发现,可以借助反义词表达阅读名著的感悟。请你参照示例,写出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感悟。【示例】《朝花夕拾》(小——大)读《朝花夕拾》,我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鲁迅,还看到一个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大”鲁迅。《红星照耀中国》(苦——乐)11.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团队?能让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以下备选作品中的两部,谈谈你的看法。备选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忆我的母亲》12.(2021秋·北京·八年级人大附中校考期中)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说说阅读名著对你产生的影响。1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温儒敏评价它“真实而纯粹”,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给了你在新闻写作方面怎样的启示?14.阅读名著,完成下面的题目。2005年,为了纪念埃德加·斯诺,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斯诺与中国》一书,二十年后增订新版时,书名更改为《报春燕:埃德加·斯诺》。请结合斯诺创作的《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对更改书名的理解。15.(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领导人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学习,因常买书买报被父亲责骂。从1911年到1927年上井冈山为止,从没间断过阅读北京、上海、湖南的日报。B.贺龙身材魁梧,像老虎那样强悍,从不知疲倦。他非常喜欢马。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他承袭了父亲的威望。他能言善辩,能把死人说活。C.周恩来清瘦身形,中等个子,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头脑冷静,善于推理,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D.刘志丹在南方开创了苏区,他向斯诺讲述自己的家乡汉口黄陂县人民的悲惨经历,这些经历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生当中不可磨灭的阶级仇恨,也让斯诺懂得了“阶级斗争”。16.(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面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性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D.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17.(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18.(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喻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B.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了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C.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D.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19.(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B.《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C.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D.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是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20.(2021·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中)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说说阅读名著对你产生的影响。21.(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斯诺在对苏区和红军的采访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试着对斯诺的疑问加以解答,100字左右。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22.(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下列语句中所描写的人物姓名。(1)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2)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3)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凸出。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4)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背心,与战士们一起爬山时,他像兔子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23.(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中)全班同学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然后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1)《红星照耀中国》最早的书名是《红星在中国》后来改为《红星照耀中国》显然,“照耀”一词比“在”更为传神。结合名著内容,你认为“照耀”一词有什么含义。(2)某编辑部想要再版《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著作,下面两种封面究竟用哪一个,编辑向读者征求意见。请向编辑部投稿,说出你的建议及理由。(100字左右)24.(2021·北京昌平·八年级期中)阅读红色经典,感悟红色精神。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红色精神的理解。(100字左右)25.(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学校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你要向初一的学弟学妹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请你写一段推荐语,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可以围绕作者的采访行程、红色中国的领袖人物及红军的重要事件进行介绍。26.(2021·北京·人大附中丰台国际学校八年级期中)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27.(2021·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把长征称之为“荷马史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序言中说:“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原著的内容,谈谈你所理解的长征精神,并且说说长征精神对你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示?(要求在100字左右)28.(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成功需要什么?成功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功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成功需要团结协作,成功需要不畏困难的勇气……请你选定一个角度,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成功的认识。29.(2021·北京·人大附中丰台国际学校八年级期中)《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指的是。题型二文化文学常识30.(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渡荆门送别》是他的作品。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消息,作者毛泽东。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陶弘景。这是作者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D.《野望》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本诗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3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鲁迅——现代B.《三峡》——郦道元——唐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D.《渡荆门送别》——李白——唐32.(2021·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作品与作者及作者所属朝代或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王维——唐B.《三峡》——郦道元——宋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奥地利33.(2020·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作家作品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王维——唐

《钱塘湖春行》——李白——唐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南宋

《三峡》——郦道元——北魏D.《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俄

《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34.(2020·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它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出自《呐喊》。B.《野望》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本诗描绘了秋天的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陶弘景。这是作者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消息,作者毛泽东。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35.(2022秋·浙江台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B.《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传记,作者用他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D.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赅。如《野望》中运用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36.(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介绍奖金来源这部分内容是消息的主体。C.“他酒还没沾唇,心早就热了”“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眼睛真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两句都用了夸张的修辞。D.白乐天《钱塘湖春行》生动描绘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春光,是一首唱给春日和西湖的赞歌。37.(2022秋·江苏镇江·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红岩》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1948年,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成岗、江雪琴出版了一种群众性的刊物《挺进报》,但《挺进报》随着蒲志高的被捕也随之暴露了。B.面对敌人的酷刑逼问,江姐发出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样的铮铮宣言。C.江姐去北川工作时,发现了被敌人杀害了的丈夫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她忍着巨大的悲痛毅然决定为党工作,在游击队长许云峰的配合下和敌人进行斗争,为烈士报仇。D.随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希望重新谈判,这给狱中的难友们带来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有信心迎接胜利的曙光。38.(2022秋·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就有以官职相称的说法,《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就是这种称呼。B.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写出了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C.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和“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年号。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崔颢的《黄鹤楼》押ou韵。39.(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校校考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在文中穿插背景。B.《“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了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勇夺十米高台跳水冠军的过程。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和中路军。40.(2022秋·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经注》这部古代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相关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41.(2022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