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目录清单(29490-2023)_第1页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目录清单(29490-2023)_第2页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目录清单(29490-2023)_第3页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目录清单(29490-2023)_第4页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目录清单(29490-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有限公司文件编号:IP-P-40XX版本:A/0XXX管理程页次:1/5生效日期:20XX年9月18日 附件一:GB/T29490-202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全套管理程序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涉及标准条款归口部门1文件管理程序IP-P-40014.2.2品质中心2记录管理程序IP-P-40024.2.4品质中心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IP-P-50015.3.3品质中心4管理评审管理程序IP-P-50025.5品质中心5人力资源管理程序IP-P-60016.1.1至6.1.5行政中心6知识产权激励程序IP-P-60026.1.6行政中心7基础设施管理程序IP-P-60036.2行政中心8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控制程序IP-P-60046.4研发中心9知识产权获取管理程序IP-P-70017.1研发中心10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程序IP-P-70027.2研发中心11知识产权实施、许可和转让控制程序IP-P-70037.3.1研发中心12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程序IP-P-70047.4.1品质中心13知识产权争议处理管理程序IP-P-70057.4.2品质中心14知识产权类合同管理程序IP-P-70067.5财务中心15保密管理程序IP-P-70077.6行政中心16立项及研究开发阶段知识产权管理程序IP-P-80018.1至8.2研发中心17采购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IP-P-80028.3供应链中心18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IP-P-80038.4生产中心19销售和售后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IP-P-80047.4.3、8.5市场中心20内部审核管理程序IP-P-90019.2品质中心21改进措施管理程序IP-P-90029.3品质中心文件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控制的文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适宜性而制定。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3.0职责各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拟制、修订、审核、批准、发行、保存及作废责任部门如下表:文件种类拟制/修订审核批准发行、保存、作废手册品质中心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品质中心程序文件各相关部门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品质中心记录与对应引申出文件审核批准权责相同外来文件由外来文件接收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建档保存4.0程序4.1定义4.1.1体系文件:为维持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由公司内部制订管控的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4.1.2一阶文件: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的描述和总体要求、体系的组织架构、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等)。4.1.3二阶文件:程序文件,描述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有关要素的实现程序和流程。4.1.4三阶文件:为证实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规定要求的记录。4.1.5外来文件: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件等相关文件。4.2文件的编制4.2.1文件的编码规则体系文件编码规则IP-X-XXXX管理手册:此处表示编号(如:01); 程序文件、记录:此处第一位表示GB/T29490-2023标准章节号,二、三、四位表示文件序号;文件类别:管理手册简称M;程序文件简称P;记录简称R;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外来文件编码引用原文件编号。4.2.2文件的编写要求符合逻辑性:每个文件要按管理活动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可协调性:文件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要能衔接;可操作性:语言要简练,步骤要清晰,要有可操作性,且文件与实际操作要一致。4.2.3文件的格式程序文件均使用本文件模板格式;文件正文包含: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引用/支持文件、记录等内容。4.2.4文件的版本一、二、三阶文件版本的原始代号为A/0,第一次修改,版本为A/1,第二次修改为A/2,以此类推,文件小范围内容修改达到3次或文件版本格式重新制定时,要更换文件版本为B/0,以此类推(英文之O、I不使用);外来文件依据最新发行版本为有效版本;若因组织架构变动、作业流程变更、增加体系项目内容、文件内容大幅度修订等情况,文件版本不逐级更换,而应当直接更换版号,如A/0直接升版为B/0;4.2.5文件的拟制、审核和批准由本文件3.0职责所规定负责人对文件进行拟制和审核。文件拟制完成后,编制者组织文件内容职责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会议评审或书面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文件编制者根据修改意见进行适当修改,确认定稿后由本文件3.0职责中所述责任人进行审核和批准。所有体系文件原稿的拟制、审核和批准均不得将负责人姓名直接录入文档。4.3文件的受控、发行和保存4.3.1文件受控:品质中心接到审批完成的受控文件后,需对受控的文件进行查核,审核确认后在文件正本上加盖“受控”印章,同时将文件信息登录于《受控文件目录》内。4.3.2文件发放:一、二、三阶文件经审核、批准后,将电子文档编辑为不可复制、不可修改的PDF文档,并根据发放需求进行纸质文件发放,并加盖“受控”专用章,做好《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一、二阶文件由品质中心保留原稿,三阶则由各相关部门保留原稿。4.3.3各部门用于查阅、学习和对外审核展示时均要求使用受控纸档文件,严禁从个人电脑本地磁盘中展示或打印受控版本文件,存档的文件应无涂改、字迹应清晰,易检索,未盖受控文件章的纸档文件无效。4.3.4当文件破损或丢失需申请换发或补发时,文件使用部门需进行文件补领申请并填写《文件补领申请单》,部门经理或主管审核确认,提交至文件发放部门确认,换发或补发文件,并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中登记。4.3.5有关密级文件的管理按《保密管理程序》进行管理。4.4文件的修订4.4.1文件修订的时机:当公司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架构/职能发生变化、或相关方审核提出要求以及其他任何产生文件修订需要时,需对文件进行修订;文件修订及审核定稿后由本文件3.0职责中所述责任人进行批准,修订版本号按4.2.4执行。4.4.2修订后的文件受控、发行和保存按本文件4.3执行。4.5文件的回收和作废4.5.1文件的回收:当体系文件修订或换版后,一、二、三阶文件在发放新版纸质文件的同时回收相应数量的旧版纸质文件,做好《文件发放回收记录》。4.5.2文件的作废:对回收的旧版文件做销毁处理,对有特殊需保留的旧版文件须每页加盖作废文件章,予以保留,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5.0引用/支持文件5.1GB/T29490-2023《保密管理程序》6.0记录6.1《受控文件目录》6.2《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6.3《文件补领申请单》 记录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过程和体系符合要求提供证据,以实现可追溯性,并依据记录采取改进措施。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所覆盖所有要素运行记录的(以下简称记录)管理过程。3.0职责3.1各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记录文件和外来文件的管理;3.2各级记录的作业人员负责如实、及时、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规定的记录表格;3.3各级记录的统计人员负责对相应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并及时提交相关人员和部门。4.0程序4.1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教育培训记录、内审记录、外审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等。4.2各级记录的编目均按照《文件管理程序》中第4.1条款的相应规定进行。4.3记录表格的填写4.3.1记录表格填写人员要确保如实、及时、准确、完整、清晰的填写。4.4记录的收集、报送、归档4.4.1各部门的专职或兼职资料员负责收集本部门管理的记录,并按编目要求进行分类归档、保管、存放,使之易于检索,需要进行存档管理的文件及时转交品质中心按要求进行管理;4.4.2贮存条件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火,便于存取;4.4.3记录的报送和存档可以采用电子媒体或纸质的形式。4.5记录的管理4.5.1对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件等外来文件和记录应由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接受和登记存档,形成《外来文件清单》,并明确这些外来文件的获取来源及时间,以便追溯;4.5.2一般记录文件由记录部门存档,需要归档统一管理的则转交品质中心统一存档管理,保存期限一般不得少于二年;4.5.3对过期作废的记录交到品质中心审批后进行销毁处理。4.6标识:各种记录应有明确可识别的标记。5.0引用/支持文件5.1GB/T29490-20234.2.45.2《文件管理程序》6.0记录6.1《记录一览表》6.2《外来文件清单》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 1.0目的:为了及时获取、识别、传递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传递和更新。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公司《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并传达满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3.2品质中心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本程序,负责管理和定期公布公司有效的《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并转发给公司相关职能部门。3.3品质中心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对法律法规适用性的识别、确认,品质中心负责汇总并建立《法律法规文件清单》。3.4品质中心负责将适用于各部门的《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发放到各部门并登记。4.0程序4.1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获取、登记4.1.1获取品质中心每年搜集公司在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可能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最新信息。4.1.2登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收集后应登记在《法律法规文件清单》上,记录收集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名称(版本),发布机构,实施日期,收集日期。4.2审批/发行品质中心编制完成《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后,应当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方可发行。4.3传达品质中心负责将《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发放至相关部门,清单中列出的法律法规上传至共享平台或邮件发放至相关部门,并登记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上。4.4保管《法律法规文件清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电子档/原件保存在品质中心。5.0相关文件与资料:《法律法规文件清单》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评审全过程。3.0职责3.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收集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3.3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管理评审输入内容。4.0程序4.1由总经理主持召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评审会,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评审,管理评审一般是在管理体系内审之后进行,每年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根据需要,总经理也可以在其它必要的时间组织进行管理评审。4.2评审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相关部门收集以下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评审的输入主要包括:4.2.1知识产权方针、目标; 4.2.2企业经营目标、策略及企业新产品和新业务规划;4.2.3企业知识产权类别、数量、以及不同区域布局等基本清况的汇总分析;4.2.4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汇总分析;4.2.5企业涉及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以及该技术领域的标准发展趋势分析;4.2.6内审的结果和上次外审结果分析;4.2.7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4.3评审会的出席人员4.3.1总经理;4.3.2管理者代表;4.3.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业务负责人;4.3.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4.4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4.4.1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结论;4.4.2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改进建议;4.4.3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改进建议;4.4.4有关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4.5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5.56.0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满足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需求,最终实现公司整体知识产权方针、目标,特制定本管理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3.0职责3.1行政中心3.1.1明确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负责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招聘,确保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能满足相应的岗位条件;3.1.2制定年度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3.1.3通过人事合同对涉及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员工进行管理;3.1.4监控员工入职和离职相关知识产权事务管理。4.0程序4.1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任职条件及确认行政中心根据公司知识产权岗位需求制定各部门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岗位说明书,在招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时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查验相关证书,确保所招之人符合任职条件。4.2教育与培训4.2.1制定培训计划:行政中心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规划、业绩目标及工作需求,编制年度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并负责实施。4.2.2培训内容:公司知识产权培训课程按培训对象分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培训、全体员工培训、研发人员培训、中高层培训四类。全体员工都要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提高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工作人员指的是各部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培训,维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研发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相关岗位人员,培训内容为《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保证公司研发项目的有效性以及研发质量;中高层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现状、战略分析规划方面。4.2.3行政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上述培训工作,并形成培训记录。4.3人事合同4.3.1行政中心通过劳动合同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涉及或可能知悉公司秘密的员工,应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其负有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和补偿条款。4.4入职行政中心在新员工入职前需进行知识产权背景调查,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非技术岗位员工通过口头确认的形式了解其知识产权背景情况。对于研究开发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员工,需填写《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表》,并签署《入职知识产权声明》;有必要的话还需通过与原任职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认。4.5离职行政中心需对离职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事项提醒,对于一般离职员工需签署《离职知识产权提醒》,而对涉及核心知识产权员工离职时,还需签署《离职知识产权协议》。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6.1.1/6.1.2/6.1.3/6.1.4/6.1.56.0记录6.1《年度培训计划表》6.2《培训签到表》6.3《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表》6.4《入职知识产权声明》6.5《离职知识产权提醒》6.6《离职知识产权协议》 销售和售后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本程序是针对公司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使公司在商业活动中及时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以及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所有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3.0职责3.1市场中心:3.1.1产品销售前,对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3.1.2在产品宣传、销售、会展等商业活动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3.1.3监测产品销售市场被侵权情况,并及时反馈处理;3.1.4及时对产品升级或环境变化时的方案调整;3.1.5涉外贸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和评估。3.2研发中心:给予销售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关于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及保护的指导和协助。3.3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掌握销售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状态,并对较大争议问题的处理做出决策。4.0业务程序4.1售前的知识产权状态审查与分析4.1.1产品上市前,研发中心协助市场中心对产品即将销售区域的有关知识产权法律及行业诉讼状况进行检索分析和调研,以及所用技术是否已申请专利或著作权,或是否经过权利人合法授权,所用商标或者标识是否已注册等进行审查。4.1.2对产品知识产权状况审查确认后,在《产品知识产权状态审查报告》上形成审查结果和意见及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4.1.3如产品不符合上市要求的,研发中心综合上述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和建议对产品进行整改,直至产品符合产品的上市标准。4.2产品宣传和参展活动的知识产权风险和保护控制4.2.1进行产品宣传活动以及参加国内外展会前,市场中心提出申请,与研发中心共同制定产品宣传或参加展会的《商业活动前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评估报告书》,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4.3日常的知识产权风险和保护控制程序4.3.1在日常销售活动中,市场中心每半年搜集市场上同类产品或技术的侵权情况,对事由和取证等相关信息保持记录,并进行后续跟踪处理。4.4产品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的监控和调整4.4.1当产品发生升级时,研发中心协助市场中心对改进技术的知识产权状态进行审查,形成《升级产品市场环境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评估报告书》,以适应市场销售行为。4.4.2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市场中心针对变化因素,如法律环境的变化、同类产品的市场应用程度、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识别和分析,对既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适应环境变化的部分予以保留并沿用,不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形成《升级产品市场环境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评估报告书》并在实际销售活动中实施。4.5涉外贸易4.5.1市场中心向境外销售产品前,需调查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了解行业相关诉讼,对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并形成《产品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分析报告》。4.5.2向境外销售产品前,研发中心应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4.5.3研发中心可协助市场中心对向境外销售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采取相应的边境保护措施。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8.5/记录 6.1《产品知识产权状态审查报告》6.2《商业活动前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评估报告书》6.3《升级产品市场环境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评估报告书》6.4《产品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分析报告》6.5《产品知识产权侵权市场监控记录表》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0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了验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与持续运行的效果,确保体系达到标准要求及公司确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要求并有效运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使体系持续有效地实施和保持。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全过程。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内审组长。3.2内核组长职责:3.2.1负责选择内审员,并组织成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小组,展开内部审核工作;3.2.2对审核全过程全权负责、对审核结果作最后决定;3.2.3负责组织制定审核计划,并向管理者代表提交审核报告。3.3内审员职责:3.3.1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3.3.2依据审核计划按部门编制内审检查表、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审核、保质保量的完成审核任务、做出审核评价,并向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3.4受审核部门职责:提供内审员所需的各种记录、资料,并如实向内审员说明情况。4.0业务程序4.1审核组的组成4.1.1审核组成员应是通过有资质的认证或咨询机构培训后并获得内审员资格的人员。4.1.2审核组长在有资格的内审员中选定审核组成员,其审核组成员的数量由审核任务而定。4.1.3审核组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任命,任命方式是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审核组长需体现在审核计划中。4.2审核策划4.2.1审核依据GB/T29490-2023标准;本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法律法规、认证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4.2.2审核范围:包括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及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4.2.3审核方法和频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采用滚动审核或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和集中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审核要求每年至少覆盖一次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过程。4.3审核的实施4.3.1审核实施程序包括:举行首次会议审核中的沟通 信息的收集和证实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4.3.2审核的实施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4.3.3审核组长在每次审核实施前组织编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计划》,计划中应明确:审核日期、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组成员、审核日程安排等内容。4.3.4内审员不允许审核本人的工作。4.3.5被审核部门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内审计划的日程安排,该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向审核组长说明情况,以便审核组长顺利调整计划。4.3.6各内审员在现场审核前,编制本人要审核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4.3.7在与被审核部门沟通过程中,被审核部门负责人的言谈可作为审核证据,但被审核部门陪同人员的言谈不能作为审核证据。4.3.8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要对照检查表,采取“现场询问”、“调阅有关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等方法实施现场审核,并记录审核发现。4.3.9审核组长负责主持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首次会议要确认审核计划、确认沟通渠道等,末次会议要提出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审核结论,明确不符合项整改完成最短时间。4.4审核报告4.4.1审核组长在现场审核结束后组织编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概述审核的结果并确定体系的有效性;4.4.2审核报告须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核报告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4.5内审不符合项的处理4.5.1内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包括严重不符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两种情况。严重不符合项包括: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造成不能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或者潜在造成不能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组合;一般不符合项包括:对满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要素或体系文件而言,是个别的、偶然性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不合格;对保证所审核区域的体系而言是个次要的问题;观察项:体系运行存在轻微缺陷或需进一步完善的事项。4.5.2内审员根据审核记录,将不符合事实以书面的形式记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报告应明确要求整改完成时间,并发送不符合项发现部门。4.5.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经受审核部门责任人确认有关事实并填写改进措施后,交给开出不符合项的内审员,由该内审员跟踪改进措施的有效性。4.5.4必要时,内审员可向有关责任人提出改进措施的要求。4.5.5验证不符合要求的,被审核部门应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确改进的长期性和有效性;需长时间才能落实的改进措施,在征得管理者代表的同意后,可在下一次审核时进行验证。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9.26.0记录6.1《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计划》6.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6.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6.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改进措施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0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消除现存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和潜在不合格的发生。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处理。3.0职责3.1审核组长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合格项改进措施的跟进和效果确认。3.2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知识产权责任问题的改进措施审批和协调工作。4.0业务程序4.1当发现以下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情况时,各责任部门须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4.1.1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4.1.2管理评审或数据分析输出需改进的要求;4.1.3知识产权目标的执行出现的不合格。4.2不合格情况信息的评审和处理4.2.1当4.1.1、4.1.2情况发生时,及时由审核人员发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责任部门及时整改落实。4.2.2当4.1.3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发出通知,要求责任部门给出分析整改报告。4.3原因分析各责任部门或被考核部门收到改进通知时,应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和潜在的原因。4.4改进措施的制定各责任部门或被考核部门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应与原因分析结果相对应,并明确预期完成的时间。4.5改进措施的审批改进措施计划必须提交责任部门负责人批准,对概念不明确或无效的改进措施应予以改进,要求重新制定,以提高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4.6改进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4.6.1责任部门或被考核部门应在预期完成日期前落实改进措施,整理措施的实施记录。4.6.2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验证其完成情况和有效性,经验证有效后,关闭不符合项;若验证不符合预期的要求,必须要求责任部门或被考核部门重新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措施并重新验证直至验证有效。4.6.3相关方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追踪确认,必要时对原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相关制度、规范。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9.36.0记录6.1《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项报告》知识产权激励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激励公司各部门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鼓励公司员工的发明创造,提升公司知识产权价值和质量,同时防范有关知识产权资产损失的风险,并且为有效达成公司知识产权目标,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各部门和全部人员。3.0职责3.1行政中心负责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和奖惩方案。4.0业务程序4.1专利授权以及保护和运用的激励机制设置4.1.1专利奖励:专利奖励指专利申请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审查,授予专利权后发放的一种奖励,具体奖励标准为:发明专利授权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2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500元;4.2其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激励机制设置4.2.1向与公司无任何关联的第三方转让、许可知识产权获得收益的,交易金额扣除成本后(如专利申请、维护等费用),提取余额的20%进行奖励,但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上述奖励具体金额以总经理批复为准。4.2.2公司任何员工若发现并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线索,且参与侵权调查、维权等活动,切实达到效果,避免或挽回相关损失,公司将给予提供线索的员工单项奖励,奖励额为100元~1000元/项。具体金额以总经理批复为准。4.3造成公司知识产权损失的惩罚机制4.3.1惩罚措施:凡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经查证后,须对相关责任人处以该知识产权对应奖励额的2~5倍罚款,并保留对相关人员追究法律责任。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记录6.1《奖励发放记录》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维持本公司的软硬件设备和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随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确实做好配置策划、验收与维护保养,以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运行。2.0适用范围凡本公司使用的涉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软硬件设备,如知识产权管理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等,以及办公场所的维护和管理。3.0职责3.1行政中心:3.1.1负责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的运维;3.1.2负责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及数据库的更新维护;3.1.3负责办公场所的管理。4.0业务程序4.1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及数据库4.1.1选择: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及数据库由行政中心根据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需求提出采购申请,购买需要的软件及数据库使用权;4.1.2使用:行政中心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以管理员的角色使用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及数据库,其他人员以普通用户的角色使用;4.1.3维护:行政中心负责与第三方联系,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三方,如发现无法正常使用,需联系第三方进行维护,并根据公司的发展适时更新知识产权管理软件及数据库。4.2计算机和网络设施4.2.1购买:公司各部门根据需要提出计算机和网络设施采购申请,行政中心协助对计算机和网络设施提出配置方案,供应链中心负责采购;4.2.2使用:各部门工作人员作为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的使用者,需正确使用相关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安全,实时登记于《基础设施状态表》;4.2.3维护:行政中心负责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的维护,实时更新《基础设施状态表》。4.3办公场所4.3.1行政中心负责办公场所的管理。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6.26.0记录6.1《基础设施状态表》 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控制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在公司中的作用,规范信息管理和控制程序,使之符合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全过程。3.0职责3.1研发中心:3.1.1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所属领域、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3.1.2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加工,以便于利用;3.1.3在对外知识产权信息发布之前进行相应审批;3.2相关部门: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公司的相关业务提供有力支撑。4.0程序4.1知识产权信息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以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信息。4.2建立信息收集渠道,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免费和收费两种渠道,免费渠道主要包含有SOOPAT网站、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网站以及各级政府开发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网络上其它免费知识产权检索工具等。4.3信息收集方式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信息跟踪、关键技术专利信息动态跟踪等;不定期包括因公司需要而开展的各种主题知识产权信息收集。4.4可根据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确定竞争对手的名单,每个季度跟踪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信息,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布局;也可根据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确定关键技术,编制检索式,跟踪专利发展态势,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分析加工并形成《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并将此报告或其他相关信息在公司发布,为公司领导及市场部门在公司新项目立项开发、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和销售策略等提供信息支撑。4.5公司在对外发布相关知识产权信息之前,需经研发中心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确保发布后的安全性等。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6.46.0记录6.1《知识产权分析报告》6.2《知识产权信息发布审批表》6.3《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信息汇总表》6.4《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渠道列表》 知识产权获取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障公司各项知识产权的获取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促进公司科技创新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此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GB/T29490-2023管理体系所覆盖所有要素和各部门的知识产权获取管理过程。3.0职责3.1研发中心3.1.1负责管理GB/T29490-2023管理体系的知识产权获取流程。3.1.2负责根据知识产权目标,制定知识产权获取工作计划,明确获取方式和途径。3.1.3在获取知识研发中心: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和分析。3.1.4保存知识产权的获取记录。3.1.5应保障发明创造人员的署名权。3.2各相关部门提出发明创意技术提案及商标注册提案。4.0程序4.1知识产权分类本程序所管理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域名、商业秘密。4.2知识工作计划研发中心根据公司的知识产权目标,制定年度各类知识产权获取的工作计划,明确获取方式和途径。4.3专利的获取4.3.1公司的专利获取应交由专利代理机构负责。4.3.2研发或其他技术人员提出发明创意,需要申请专利保护时,与专利代理机构联系并确认技术交底。4.3.3专利代理机构将撰写好的专利申请初稿经发明人确认后,发给研发中心审核。4.3.4研发中心对代理机构撰写专利申请初稿的质量进行把控,并进行考核,以保证专利代理的质量。4.3.5代理机构撰写专利申请初稿经研发中心确认后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意见,研发中心根据审查意见进行处理。4.3.6专利授权且收到专利证书后,进行归档整理。4.3.7需要收购专利的,由研发中心对目标专利价值、收购价格进行评估,形成具体方案后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4.4商标的获取4.4.1研发中心负责处理商标事务。4.4.2需求部门要申请商标时,应向研发中心就申请注册商标的图样设计,指定商品或服务项目、申请注册的国家地域范围,研发中心及时委托专业代理机构向境内外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4.4.3需求部门认为有必要对使用中的商标进行修改的,应当书面通报研发中心,说明提出商标修改的理由和修改商标的具体方案,及时补充注册。4.4.4各部门应依照法律规定和许可合同的约定使用第三方商标,应严格防范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使用第三方商标的许可合同经审核后,由相关领导批准并指定人员签署。4.4.5需要购买第三方商标的,应严格防范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购买第三方商标的合同经审核后,需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并指定人员签署。4.5著作权的登记4.5.1本程序所管理的著作权包括软件著作权和作品著作权。4.5.2作者完成创作作品,需要进行著作权登记时,作者应提交相应资料给研发中心。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提交如下资料:(1)源程序一份;(2)文档一份(如:用户手册、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任选一种);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时,应提交如下资料:提交作品电子档、作品说明书各一份;4.5.3研发中心把上述资料递交到著作权登记代理机构,并缴纳著作权登记费以及代理费。4.5.4获得著作权登记证书,存档管理。4.5.5需要收购著作权的,需对目标著作权价值、收购价格进行评估,形成具体方案后总经理审批后实施。4.6域名的获取4.6.1各需求部门向研发中心提出域名申请。4.6.2研发中心在网上检索域名注册情况,确定是否可注册。4.6.3研发中心自行注册或联系代理机构,确定注册事宜。4.6.4需要收购域名的,由研发中心对目标域名价值、收购价格进行评估,形成具体方案后总经理审批后实施。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7.16.0记录6.1《知识产权获取计划》6.2《知识产权检索报告》 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障公司各项知识产权的维护工作高效进行,促进公司科技创新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此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GB/T29490-2023管理体系所覆盖所有要素和各部门的知识产权维护管理过程。3.0职责3.1研发中心:3.1.1负责管理GB/T29490-2023管理体系的知识产权维护过程。3.1.2建立各类知识产权的维护档案,对其进行日常维护。3.1.3对已获取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并逐步进行分级管理。3.1.4应保存知识产权的维护记录。3.1.5负责对知识产权的权属变更和放弃进行审查和评估。4.0程序4.1公司知识产权按照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域名进行分类管理,研发中心负责商标、域名、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形成《知识产权台账》4.2专利的维护:4.2.1研发中心在授权专利每年度续缴年费一周前进行评估,形成《知识产权维护评估表》。4.3商标的维护:4.3.1研发中心在商标有效期期满商标前一年内对进行内部评估,以决定是否维护商标,形成《知识产权维护评估表》。4.3.2研发中心建立商标档案。商标档案包括商标注册证、申请、异议、诉讼等资料。4.4商业秘密的维护商业秘密的维护参见保密管理程序。4.5著作权的维护研发中心对已登记的著作权建立档案维护,形成《知识产权台账》并及时更新。4.6域名的维护研发中心对公司注册的域名在期满一周前进行内部评估,以决定是否续展,形成《知识产权维护评估表》。4.7知识产权的维护经评估后需要维护的专利,总经理批准后缴费执行,维护后的专利记录于《知识产权年度维护清单》。4.8知识产权的放弃经评估后需要放弃的专利,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并记录于《知识产权年度放弃清单》。4.9知识产权权属变更研发中心对公司知识产权权属变更前进行内部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权属变更,形成《知识产权权属变更表》。5.0引用/支持文件5.1GB/T294900-20137.25.2《保密管理程序》6.0记录6.1《知识产权台账》6.2《知识产权维护评估表》6.3《知识产权年度维护清单》6.3《知识产权年度放弃清单》6.4《知识产权权属变更表》 知识产权实施、许可和转让控制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公司知识产权的作用,规范知识产权运营活动,以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制定本控制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实施、许可和转让行为全过程。3.0职责3.1研发中心3.1.1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在本公司的实施,并进行实施前的调查和评估;3.1.2管理知识产权许可或转让行为,包括许可或转让前的调查和评估、审核许可或转让合同等;4.0程序4.1研发中心对本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分类管理,列出实施、许可或转让清单,并及时监控和更新。4.2研发中心通过知识产权目标的设置和分解促进知识产权的实施,并监控知识产权的实施情况。4.3制定知识产权实施前的调查方案并评估研发中心根据研发和生产提出的实施需求,对相应知识产权制订实施前的调查方案,并从风险和收益等方面进行评估。4.4研发中心根据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以及市场需求,有对相应知识产权进行许可或转让必要的,制订许可或转让前的调查方案,并进行评估,同时对许可或转让合同进行审核。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7.3.16.0记录6.1《知识产权运用评估表》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有效识别和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知识产权风险,特制定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全过程。3.0职责3.1品质中心:主导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提出防范预案;负责对产品及技术相关性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进行分析。3.2市场中心:主导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侵权信息收集及反馈。3.3供应链中心:主导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过程中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收集及反馈。3.4生产中心: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侵权信息收集及反馈。3.5各相关部门:协助知识产权风险要素信息的收集。4.0业务程序4.1各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降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险:4.1.1生产、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时,供应链中心应当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并进行评价与确定。4.1.2其他部门在使用设备、仪器、软件及工艺时,需关注相关设备、仪器、软件及工艺的知识产权状态,一旦发现侵权风险,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品质中心。4.2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要求,主要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二种形式:4.2.1定期:由品质中心主导,各部门协助每半年对公司知识产权风险源进行识别,对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跟踪改进意见的实施效果。4.2.2不定期:由市场中心和研发中心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收集产品市场营销阶段及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侵权信息,一旦发现,及时将相关信息交予品质中心进行处理。由品质中心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确认是否存在侵权风险,如果存在侵权风险,则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进行:由品质中心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进行分析、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和解可能性分析;由品质中心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由市场中心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析。根据的分析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置方案:权利障碍具有清除可能的,启动权利障碍清除程序,如对专利、商标提起无效等程序。同时,尽可能作出产品或工艺的替代方案,确保权利障碍无法清除时,及时对产品或工艺进行更新、替代;权利障碍不具有清除可能的,由市场中心负责收集对方产品信息,生产中心负责工艺信息的收集。由研发中心负责对对方产品或工艺涉及公司权利可能性进行分析。有交叉许可权利基础的,由品质中心主导以交叉许可为目的进行和解沟通或暂缓处理,进一步跟踪权利方的动态;没有交叉许可权利基础的,由品质中心主导进行和解沟通或暂缓处理的方案。同时,根据分析进行产品或工艺替代方案的实施,力求以最短时间、最小市场影响、最低成本,对涉嫌侵权产品或工艺进行更新、替代。主导部门可根据实施进展中的具体情况及时作出处置方案的优化,根据实际情况报相关领导核准后实施。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记录6.1《产品知识产权风险监控记录表》6.2《知识产权风险控制跟踪评估表》6.3《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表》 知识产权争议处理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规范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及应对措施,加强法律风险控制能力,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案件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全过程及所有部门。3.0职责3.1品质中心:负责知识产权侵权或被侵权信息的收集、调查、评估、起诉应诉、协商谈判等相关事宜。3.2相关部门:负责案件事实的陈述、协助调查、资料及证据材料的收集等。4.0业务程序4.1被侵权作业内容4.1.1由品质中心主导,各相关部门协助,定期(至少每半年)收集被侵权的相关信息,该信息包括权利信息、权利稳定性信息、公司对该权利的实施和许可信息、侵权者信息、侵权事实信息等。4.1.2由品质中心主导,相关部门协助进行评估;涉及专业性问题,可视情形委托代理机构进行评估、分析。4.1.3根据评估,分情形作出先行协商、提起投诉、进行诉讼、放弃等处理方式。各处理方式由品质中心主导,自行或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处理。各处理方式,由总经理审批后执行。4.1.4协商后,可视情形达成和解。无法协商的,依据评估结果,提前约定仲裁条款的提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或投诉,投诉根据情形可区分为行政投诉和刑事报案。4.2被控侵权作业内容4.2.1由品质中心主导,各相关部门协助,收集被控侵权的相关信息,该信息包括权利信息、权利稳定性信息、公司对该权利相关的实施信息、权利人信息、被控侵权事实信息等。4.2.2由品质中心主导,各相关部门协助进行评估;涉及专业性问题,可视情形委托代理机构进行评估、分析。4.2.3根据评估结果,分情形作出协商、应诉、暂不回应的处理方式。各处理方式,由品质中心主导,自行或委托代理机构进行处理。各处理方式,由品质中心负责人审批后执行。4.2.4协商后,可视情形或达成和解,或根据提前约定的仲裁条款提请仲裁。无法协商的,对于诉讼,进行应诉,由审判机关作出裁判或调解;对于投诉,进行情况说明或证据提交,由行政机关作出裁决或调解。对于警告函、律师函、告知函等非诉讼或投诉的,可以暂不处理。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7.4.26.0记录6.1《被侵权法律纠纷评估报告》6.2《被控侵权法律纠纷评估报告》 知识产权类合同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规范公司对外经济活动和内部合同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预防和控制知识产权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全过程。3.0职责3.1合同承办部门职责:3.1.1指定具体合同承办人;3.1.2拟定合同文本,组织审查会签,并根据审查会签意见与合同相对人进行沟通;3.1.3组织合同签订,并具体负责合同的履行。3.2财务中心职责:3.2.1财务中心负责合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4.0定义知识产权类合同:特指与合作方所签订的所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合同,具体包括:4.1对外委托业务合同:指委托客户进行检索与分析、预警、申请、诉讼、侵权调查与鉴定、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业务而签订的书面合同。4.2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合同:指委托或与合作方开发某项技术或产品而签订的合同。4.3国家重大专项合同:指承担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支持项目时而签订的合同。4.4知识产权专业合同:知识产权输出、引进合同。4.5其它涉及知识产权条款的合同,包含商务合作、销售合同、人事合同、采购合同、保密协议、外发加工合同等。5.0管理程序5.1合同承办部门通过谈判、沟通,指定具体承办人拟定形成合同初稿,自审并通过业务审核后提交财务中心审查。5.2财务中心审查时需控制以下几点:5.2.1对检索与分析、预警、申请、诉讼、侵犯调查与鉴定、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对外委托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应明确委托业务范围,并约定知识产权权属、保密等内容。5.2.2在进行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时,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知识产权权属、许可及利益分配、后续改进的权属和使用等。5.2.3签订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支持项目合同时,应了解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并按要求进行管理。5.2.4知识产权引进、输出应签订书面合同。进行知识产权引进时,应审查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明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引进知识产权涉及的产品、服务、技术;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输出方知识产权暇疵担保等等。进行知识产权输出时,应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输出方式、输出地域、输出知识产权涉及的产品、服务或技术、保密条款、费用及其计算方式等。5.3财务中心根据上述审查要求形成审查记录。5.4合同承办部门参照审查意见对合同进行修改,形成合同正式稿,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批。6.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7.57.0记录《合同评审记录表》 保密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规范保密管理并进行有效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因业务关系接触公司保密资料的其他人员,参照适用。3.0职责3.1公司总经理是公司秘密保护的总负责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对公司秘密保护的相关事项有最终决定权。3.2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秘密保护工作的负责人。3.3行政中心是公司保密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公司的秘密保护工作。3.4各相关市场部门与行政中心分工协作,共同落实相关保密措施。3.5公司全体员工均负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应严格遵守本管理程序。4.0定义4.1公司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各种信息。公司秘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和经营管理信息。具体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工艺,设计,配方,制作方法,研发计划、进度及结果,软件程序,销售和服务信息,客户信息,营销计划与策略,采购与货源信息,招投标信息,财务信息,人事薪资信息等。4.2除前款规定外,公司还有权根据研发、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特别指定权利归属自己的公司秘密。4.3公司秘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以各种可感知形式记录的文字、表格、图纸、图片、数据库、源代码、影音资料、模型、样品、相关函电等资料,以其它形式记录的信息,若符合公司规定的,亦属于公司秘密。4.4机密信息是指含公司/客户/相关方的重要秘密,泄露会使双方遭受到严重损害的保密信息。4.5秘密信息是指含公司/客户/相关方的一般性的信息,泄露会使双方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保密信息。5.0程序5.1涉密人员管理5.1.1本程序中所称的涉密人员是指在工作中产生、掌握、管理和大量接触公司秘密的人员。5.1.2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界定,由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相关业务需要,提出人员涉密等级名单,一般根据其接触权限分为机密级及秘密级。5.1.3公司应与所有涉密人员以书面形式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内容和范围、权利和义务、期限、违约责任等。员工入职和离职时,应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提醒其所负的保密义务。5.1.4公司对涉密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部门负责人针对涉密人员所在部门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的变化,及时提出调整涉密等级。5.1.5涉密人员名单由各部门报行政中心确认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5.2涉密设备管理各部门应该对本部门可能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移动储存等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在册管理,填写《涉密设备清单》,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做好使用目的、人员和方式等的信息登记,如有其他部门借用设备,应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能外借,并进行登记。5.3涉密信息管理5.3.1信息密级及范围公司信息分为机密、秘密两类,具体各类信息涉及的范围,接触该类信息对应的岗位及相关要求遵照《保密管理程序》。5.3.2已确定秘级的书面资料,应标明密级和编号,不便于标明编号的,也可只标明密级,并由各部门按要求填写《密级档案登记表》。5.3.3保密信息的保密期限见《密级信息登记表》。5.3.4公司秘密文件、资料和物品传阅严格按照保密人员和权限规定进行传递,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公司秘密的知悉范围。5.3.5保密措施各部门需要查阅、复制、摘抄、借出密级文件的,须经以下权限审批:机密级、秘密级须经产生该秘密的部门负责人和保管该秘密的部门负责人共同批准,并做好密级档案借阅记录;复制、摘抄密级文件须在保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和监督下完成;因公司经营需要向外提供公司密级文件的,应当事先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必要时还须与对方签订保密合同,约定保密内容;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合作、代理、交易合同或协议,均应签订保密协议或设置保密条款。5.3.6秘密档案的销毁对于已到期或作废的涉密档案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对于确定销毁的保密档案,由主办人员填写《密级档案销毁申请表》,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后报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进行销毁处理;销毁秘密档案,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销毁纸介质秘密档案,应当采用焚毁、化浆等方法处理;使用碎纸机销毁的,应当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档案,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禁止将秘密档案作为废品出售。5.4涉密区域管理5.4.1公司应确定保密部门、区域,并实施保密管理。5.4.2公司内部业务工作中经常或大量涉及机密级公司秘密,涉密人员多的部门应确定为保密重点部门。5.4.3来访人员参观保密重点部门,应对外部来访人员进行身份确认及信息登记,并需要公司相关接待人员陪同,介绍时注意保守公司秘密,相关文件不可随意外传。来访人员在规定区域内禁止摄影、摄像、录音、拷贝资料、索取样品材料等行为。5.5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5.5.1公司全体员工均负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应严格遵守本程序,严禁任何故意侵犯公司秘密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公司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公司秘密;违反与公司的约定或者违反公司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秘密;全体员工还应提高保密意识,杜绝过失泄秘行为。5.5.2员工故意实施侵犯公司秘密行为的,无论是否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无论是否造成损失或泄密后果,均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造成损失的,追究其民事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5.3公司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禁止员工在工作中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员工如因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引起法律纠纷的,自行承担责任;因此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害的,还应当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5.6公司各部门的保密内容范围、职责、保密措施、涉密人员的接触权限、涉密信息的转换及传递等的具体要求和其他相关要求需遵照《保密管理程序》。6.0引用/支持文件6.1GB/T29490-20237.67.0记录7.1《涉密人员清单》7.2《涉密设备清单》7.3《密级信息登记表》7.4《密级档案借阅记录表》7.5《密级档案销毁申请表》7.6《涉密区域清单》 立项及研究开发阶段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规范研发流程,以确保新品研发的质量、进度和创新成果的保护,保证新品设计开发满足立项客户需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的立项、研究开发全过程的控制。3.0职责3.1研发中心3.1.1实施项目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及市场调研,明确该项目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并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防范预案作为项目立项与整体预算的依据;3.1.2对项目的知识产权信息、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进行分析;3.1.3在项目知识产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知识产权规划;适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内容,避免或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适时形成知识产权;3.1.4督促研发人员及时报告研究开发成果。4.0程序4.1.1产品立项4.1.2研发中心在立项过程中如有新技术应用则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再次检索(主要针对新技术的专利数量、地域分布、专利权人信息等),形成《研发项目立项申请书》,并出具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结果及防范预案;4.1.3研发中心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市场调研结果明确产品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并作为项目立项与整体预算的依据,并出具产品立项书。4.2研究开发4.2.1研发中心根据立项书要求制定产品开发计划,并且根据计划,如有新技术创新或相应的A类产品上市时间超过十二个月则对该产品设计项目所在领域最新公开的知识产权信息、相关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尤其对项目新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项目知识产权分析及规划报告》;4.2.2研发人员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最新研究开发成果,项目负责人组织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明确保护方式和权益归属,形成《项目开发成果评估报告》;4.2.3保留研究开发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并实施有效的管理。5.0支持/引用文件GB/T29490-20238.1/8.26.0记录6.1《研发项目立项申请书》6.2《项目知识产权分析及规划报告》6.3《项目开发成果评估报告》 采购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 首次发行 1.0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采购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效管理采购过程中的信息资料,避免采购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和知识产权纠纷,特制订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类原材料、设施设备、办公用品、各种管理分析软件、数据库以及固定资产等各类采购作业过程。3.0职责:3.1供应链中心:3.1.1负责供方产品知识产权信息收集;3.1.2负责供方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3.1.3负责拟定采购合同,组织完成合同审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3.2财务中心:3.2.1协助知识产权信息的核实及评估。3.2.2采购合同评审、知识产权信息核实及采购过程中相关法律事务的协助。4.0业务程序4.1供应商开发4.1.1供应链中心负责供应商的开发,对供应商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需收集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并进行评估,将此作为供应商评估及引进的参考条件,财务中心协助对其提供的证明资料进行验证,以避免采购知识产权侵权产品。4.2采购信息保密管理供应链中心负责供方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采购合同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必要时移交行政中心进行归档管理,并分别按照《保密管理程序》规定的密级对资料进行保密管理。4.3合同签订4.3.1《采购合同》的拟定由供应链中心完成,合同中应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内容,并由财务中心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评审;4.3.2根据采购物资的性质和金额,由供应链中心确定是否签订《采购合同》。5.0引用/支持文件5.1GB/T29490-20238.35.2《保密管理程序》6.0记录6.1《知识产权声明》6.2《供应商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制订/修订履历 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XX.9.18首次发行1.0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效管理生产过程中工艺方法及技术改进成果及其保护方式,明确生产及协作中的知识产权权属,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权利丧失、侵权行为和知识产权纠纷,特制订本程序。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加工、装配、工序外协等生产作业活动。3.0职责3.1生产中心:3.1.1负责生产加工、装配及工艺技术改进与创新成果信息的收集,明确其保护方式及权属。3.1.2负责对外协作过程中,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3.2财务中心:3.2.1协助生产工艺及技术改造过程中知识产权评估及采取的保护方式;3.2.2协助对生产所涉供方所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的真实性审查。4.0业务程序4.1自主生产4.1.1生产过程中任何员工或部门都可以就生产工艺或产品提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或合理化建议,由生产中心对成果进行技术评估。4.1.2经评估,需要申请专利的,将技术资料交由研发中心办理专利申请;需要保密的,由行政中心实施保密管理。4.2对外协作4.2.1生产中心主导拟定并与相关方签署外发加工承揽合同、代加工合同等各类对外协作过程中的生产合同,财务中心对合同中涉及知识产权权属、供需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义务、侵权法律责任和保密、许可使用范围等条款进行审查,当代加工生产涉及到实施第三方知识产权时,还应要求委托方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5.0引用/支持文件GB/T29490-20238.46.0记录《技术改进与创新成果评估表》 文件编号:IP-M-01 受控状态:已受控知识产权管理手册XXX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0.0手册制订/修订履历版本日期制/修订内容简述制/修订审核批准A/O2021.6.18首次发行A/120XX.1.305.3.1添加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内容7.6添加规定客户及参访人员活动范围等”的内容6.1“确保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修改为标准要求的“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性”A/220xx.1.1GBT29490-2013更新为GBT29490-20230.1目录0.0手册制订/修订履历 10.1目录 20.2手册批准颁发页 40.3管理者代表任命及职责 50.4方针目标 60.4.1知识产权方针 60.4.2知识产权目标 60.5公司概况 70.6编制说明 80.6.1编写目的 80.6.2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编写引用的标准 80.6.3文件结构格式 81.0适用范围 82.0引用标准 93.0定义及术语缩写 94.0企业环境 104.1理解企业及其环境 104.2理解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 104.3确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的范围 104.4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04.5知识产权合规义务 105领导作用 135.1领导作用和承诺 135.2知识产权方针 135.3岗位、职责和权限 166策划 216.1通则 216.2知识产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236.3针对变更的策划 237支持 247.1资源 247.2能力 257.3意识 257.4沟通 277.5成文信息 288运行 298.1知识产权基础管理 298.2经营管理 298.3知识产权合规管理 308.4生产 309绩效 319.1通则 319.2分析和评价 329.3内部审核 329.4管理评审 3110改进 3110.1通则 31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3210.3持续改进 3211附件 330.2手册批准颁发页为了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公司的知识产权方针,我公司根据GB/T26460-202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制定了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本手册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满足相关方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