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8℃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90dB-100dB

2.(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方向性好,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340m/s

B.次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一般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D.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3.(2分)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

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选用音叉做声源

B.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

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D.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

4.(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

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

(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光点

小债子固7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5.(2分)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

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

A.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D.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6.(2分)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

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

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7.(2分)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8.(2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鸨固态水银

熔点/℃-25910641300-1173410-39

A.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会熔化

B.灯的灯丝用鸨制成,不容易熔化

C.在-268℃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9.(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窕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

②研究光现象时;③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④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

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

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10.(2分)下列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与紫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鉴别钞票的真伪

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

C.“倒车防撞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的设备

D.正常人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听不到超声波与次声波

11.(2分)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一种抬头显

示器(如图所示)。抬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

示的像。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

12.(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平面镜

2■'X

A.若平面镜竖直向上运动,则铅笔的像竖直向上运动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cm

C.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镜面垂直

D.若铅笔顺时针转过90°,铅笔的像则逆时针转动9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3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

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

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2分)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

膀每分钟振动1.8X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Hz,它比

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选填“高”“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

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15.(3分)如图甲为正常“犬吠”声音的波形图.A、B、C、D四幅图是陌生人在不同位

置时“犬吠”的波形图,则在犬发现陌生人接近时发出更大的叫声,对应“更大的叫

声”的波形图是,图比甲图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

色(选填“相同”或“不同”)。

16.(2分)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

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

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o(填字母序号)

17.(3分)人们洗完头,为了使头发干得更快一些,就会用吹风机吹头发

来加快蒸发速度,而且一般会选择开热风来吹,用热风吹是通过提高液体来

加快头发上水的蒸发速度。生活中,人们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碗

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G>

18.(4分)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兀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

点是℃,可选用(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

19.(2分)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

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现象;如图中,能

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图。(选填“甲”或“乙”)•

甲乙

20.(2分)《小池》这首诗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图所示现有

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映在平静湖水的蜻蜓的“倒影”是蜻蜓的

(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若池中水面下降了0.2m,蜻蜓到它“倒影”

间的距离是m。

21.(2分)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后听到山崖传来

回声,汽车离山崖还有米,回声是以形式传播的。(声音在空气

中的速度为340m/s)

22.(2分)某同学在医院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图方式检查。若要求被测者与视力

表在镜子中的像相距5mm。当她走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2分)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雷雨天,小明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

的时间为ti,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

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⑶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II12

(选填“>”“<”“=”),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O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计6分)

24.(2分)如图所示,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

25.(2分)如图,请在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半透明纸

M

B

26.(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共计43分)

27.(7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

为800C,碘的熔点为113.7℃。

(1)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填物态变化

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填物态变化名称),

这一过程需要热。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再放入一块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内是(选填“二氧化碳”

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下

同)形成的,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还能看到靠近干冰的部分水o

甲乙

28.(9分)同学们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二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

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甲/乙)纸板,理由

是O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时,除了图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器材是。

(4)当水沸腾时,观察发现,气泡上升时体积(选填“变大”或“变小”),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沸腾前略微(选填“变大”或“变小”)。

(5)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小明提出疑问:曾看见端上桌子的砂锅里

的汤,没有火加热但仍沸腾,请你解释原因:。

(6)小明思考要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在同样的环境下,现有两种方法: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结合图像信息。

A.方法①冷却效果较好

B.方法②冷却效果较好

C.两种方法冷却效果相同

29.(9分)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现象,光屏上

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光,说明光的偏折角度大;

(2)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的温度,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

上升的区域是(选填“①"、"②"或“③”,下同),能消毒杀菌的区域

是;

(3)图乙中在三棱镜和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

色;

(4)拓展: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

你看到的现象是:纸上面有一个_______色的“光”字;

(5)如图丙所示,将红、绿、三种色光以一定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

区域会出现白色。

30.(9分)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课堂上,小明对老师关于“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

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形状无关”的说法感到怀疑,于是他决定在课后找

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共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实验器材:10cmX5cm的卡纸两张,小刀一把,白纸两张。

(1)探究光斑形状是否与小孔形状有关:

步骤1:用小刀在一张卡纸上均匀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小孔,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这些

小孔的形状(至少三个形状),在刻这些小孔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大致相同。

步骤2:将其中的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当作光屏,把带孔的卡纸置于白纸上方1m左右的

位置,正对太阳,观察地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步骤3:比较形状与小孔形状,若白纸上的光斑如乙图所示,则可得出的结

论是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形状与小孔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方案一:在另一张卡片上挖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小孔,如图丙所示,正对太阳,观察地

面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方案二:在另一张卡片上挖一个边长约1cm的菱形小孔,用另一张白纸遮住菱形小孔的

一部分,如图所示丁所示,使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小孔,移动覆盖在小孔上的白纸,观

察地面上的白纸上出现的光斑形状的变化。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3)如果小明想继续探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小明接下来的

操作是:保持不变,改变,观

察,多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31.(7分)如图甲所示,小童在网上看到一个神奇的实验,利用四个梯形的塑料片,就可

以将手机上的影像成在空中,形成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老师告诉他,小童

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甲乙

丙丁

(1)实验时,小童选择玻璃板而没选择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2)小童将一个七号电池放在玻璃板前面,将另一个七号电池在玻璃后面移动,直到它

与前面电池的像o小童改变电池的位置多次实验,分别确定了物与像的三组

位置,如图丙所示。

(3)通过上面的实验过程,能够看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但小童认为若要

更准确地得出这个结论,还应该(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再做几次实验才

有说服力。

A.更换一个较厚的玻璃板

B.再找来两个五号电池和两个一号电池

(4)为了看到与网上视频相同的效果,小童将两个七号电池平放在桌面上,如图丁所

示,并调整玻璃板与桌面的夹角,直到无论在左侧还是右侧观察,两个玻璃板与水平桌

面的夹角应为度(锐角),眼睛在左侧通过a玻璃板看到电池的垂直立在桌

面上方的像是(填“左”或“右”)侧电池的像。

32.(2分)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

波形是发出和接受到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3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o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8c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90dB-lOOdB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

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

答案。

【解答】解: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故A正确;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40℃左右;

C、人的正常体温为37℃;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15dB-35dB;

故选:A。

2.(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方向性好,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340m/s

B.次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一般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D.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答案】C

【分析】(1)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340m/s;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故D错误。

故选:C。

3.(2分)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

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选用音叉做声源

B.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

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D.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

【答案】B

【分析】材料的隔声性能可能与材料、厚度等因素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

法;实验时要排除外界的干扰,并且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

【解答】解:A.不同材料包裹音叉时会阻碍音叉的振动,不能选其作为声源;

B.实验中应控制包裹声源材料的厚度相同,故B正确;

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

D.实验探究时应排除周围环境声音的干扰。

故选:B。

4.(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

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

(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光点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答案】A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

D、在月球上是真空;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故D错误;

故选:A。

5.(2分)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

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

A.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D.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答案】D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

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

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放热,甲到乙放热,甲为液态;甲是水,丙是水蒸气。

A、由甲到乙,故A错误;

BC、由乙到丙,故BC错误;

D、由丙到甲,是液化现象。

故选:D。

6.(2分)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

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

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答案】C

【分析】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据此分析答

题。

【解答】解:

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时放出

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t高于乙中

的水温,因为另一杯开水温度不一定与烧瓶中开水温度相同。

故选:Co

7.(2分)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

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c

【答案】D

【分析】(1)在做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

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较高,会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4)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

【解答】解:A、做熔化实验时,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

的物质受热均匀,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B、由图知,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到6min结束,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酒精灯撤去之后,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应该是在

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

D、由图知,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

故选:D。

8.(2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鸨固态水银

熔点/℃-25910641300-1173410-39

A.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会熔化

B.灯的灯丝用鸨制成,不容易熔化

C.在-268℃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答案】A

【分析】根据表格中信息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解:A、从表中信息可知,则纯金水的温度最低是1064℃;若纯金水的温度在

1064℃〜130CTC之间,所以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一定会熔化。

B、鹤的熔点是3410℃,故灯的灯丝用铝制成,故B正确。

C、氢的熔点是-259℃,氢是固态。

D、水银的熔点是-39℃,水银是固态,故D正确。

故选:A»

9.(2分)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

②研究光现象时;③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④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

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

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答案】D

【分析】(1)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2)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3)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

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

研究的问题。

【解答】解: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

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

③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④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

⑤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①④⑤。

故选:D。

10.(2分)下列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与紫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鉴别钞票的真伪

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

C.“倒车防撞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的设备

D.正常人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听不到超声波与次声波

【答案】D

【分析】(1)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2)红外线的用途;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制成电视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热谱仪;

监测森林火灾;浴霸取暖等;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叫可见光,红外

线、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解答】解:

A、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故A正确。

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故C正确: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人耳听不到、紫外线属

于不可见光,故D错误;

故选:D。

11.(2分)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一种抬头显

示器(如图所示)。抬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

示的像。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

A.QB.JC.OD.

【答案】A

【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

恰好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水平显示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

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司机看到了数字93。

故选:A。

12.(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平面镜竖直向上运动,则铅笔的像竖直向上运动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cm

C.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镜面垂直

D.若铅笔顺时针转过90°,铅笔的像则逆时针转动90°

【答案】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

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故A错误;

B、因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s=vt=5cm/sX5s=10cm,

像到平面镜间距离也为30cm,故B错误;

C、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但铅笔的像将与

镜面不垂直;

D、若铅笔顺时针转过90°,铅笔的像则逆时针转动90°。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3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

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

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音调;“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

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2)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

的音色不同;

(3)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

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

的;

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14.(2分)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

膀每分钟振动1.8X1()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300Hz,它比蜜蜂

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低(选填“高”“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

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答案】300;低。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

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频率为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蜜蜂出巢采蜜时双翅每秒振动440次;采蜜

回巢时双翅一分钟振动1.2X104次,则频率为工5X工。,次,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

60s

动的频率低,所以养蜂人可以根据音调进行分辨;

故答案为:300;低。

15.(3分)如图甲为正常“犬吠”声音的波形图.A、B、C、D四幅图是陌生人在不同位

置时“犬吠”的波形图,则在犬发现陌生人接近时发出更大的叫声,对应“更大的叫

声”的波形图是A,B图比甲图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色

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

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如图甲为正常“犬吠”声音的波形图,在犬发现陌生人接近时发出更大的

叫声时,而音调不变、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变。

B图中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比图甲中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更大;

四幅图中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

故答案为:A;B;相同。

16.(2分)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

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

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DACB。(填字母序号)

【答案】①;DAC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一猜

想与假设一实验研究一分析与论证。

【解答】解: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由此现象

可以推得猜想①是正确的。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实验研究一分析与论证。

所以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DACB。

故答案为:①;DACB。

17.(3分)人们洗完头,为了使头发干得更快一些,就会用吹风机吹头发上方空气流动

速度来加快蒸发速度,而且一般会选择开热风来吹,用热风吹是通过提高液体温

心来加快头发上水的蒸发速度。生活中,人们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

示,碗中的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温度;不会。

【分析】(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

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

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

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满足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

界吸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用吹风机吹头发是通

过加快液体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速度,用热风吹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头

发上水的蒸发速度。

生活中,人们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它们不会发生热传

递,但不能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温度。

18.(4分)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保持不变(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

则海波的熔点是48℃,可选用实验室温度计(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

温计”)进行测量。

【答案】吸热;保持不变;48;实验室温度计。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根据读数选择温度计。

【解答】解: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8℃;

海波的熔点是48℃,超出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故答案为:吸热;保持不变;实验室温度计。

19.(2分)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

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图中,能

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甲图。(选填“甲”或“乙”)。

甲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转动到太阳

和地球之间,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月亮阻挡,地球上出现月亮的影子,地球上有一部分地

区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或看不到太阳,就形成H食。

【解答】解: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

上时,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甲。

20.(2分)《小池》这首诗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图所示现有

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映在平静湖水的蜻蜓的“倒影”是蜻蜓的虚像

(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若池中水面下降了0.2m,蜻蜓到它“倒影”

间的距离是1.6m。

【答案】虚像;1.6。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

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则该“倒影”是蜻蜓的虚像。

蜻蜓立于距水面0.6m,若池中水面下降了7.2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到

水面的距离是0.3m;

故答案为:虚像;1.6。

21.(2分)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后听到山崖传来

回声,汽车离山崖还有320米,回声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为340m/s)

【答案】320;声波

【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前方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

行了2s,根据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路程;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的工,

2

据此解答。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它遇到障碍物后会被反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

声。

【解答】解:由丫=且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t

s,F=V牟t=20m/sX2s=40m;

由v=且可得

t

s声=丫声t=340m/sX2s=680m;

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s=9(s声-s车)=上义(680m-40m)=320m。

25

回声是以声波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故答案为:320;声波。

22.(2分)某同学在医院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图方式检查。若要求被测者与视力

表在镜子中的像相距5m0.6m。当她走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o

【答案】0.6;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

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解答】解:如图,视力表距平面镜3m,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也是3m,被测者应距离

平面镜7m:

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她走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0.6;不变。

23.(2分)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在同地同时发生的。雷南天,小明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

的时间为ti,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

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tl=t2

(选填闪电发生位置到小明距离约为vt3,

【答案】=;Vt3。

【分析】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据此判断其持续的时间。光传到人的时间可

以忽略不计,声音传到人的时间可以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

【解答】解:因为闪电与雷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tl=t2;

因此,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2,声音的速度为V,又因此光的传

播时间可忽略不计3。

故答案为:=;Vt3o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计6分)

24.(2分)如图所示,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

"I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据上述原理做出该题的图示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人眼看到的范围如下图

25.(2分)如图,请在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半透明纸

M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蜡烛AB经过小孔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进行作图。

【解答】解:A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A',B点发出的光经

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B';如下图所示:

半透明纸

26.(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

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

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共计43分)

27.(7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

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

(1)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填物态变化名

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这

一过程需要放热。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再放入一块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的气泡内是二氧化碳(选填“二氧化碳”

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

形成的,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还能看到靠近干冰的部分水凝固。

甲乙

【答案】(1)升华;熔化;凝华;放;(2)二氧化碳;液化;凝固。

【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

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

(1)图甲中,在水中加热,低于碘的熔点113.7℃;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

态;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则物态变化为

凝华;

(2)干冰在热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形成气泡;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

温度降低。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

故答案为:(1)升华;熔化;放;(2)二氧化碳;凝固。

28.(9分)同学们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甲乙

A温度/P

(1)实验室提供了二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

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所示甲(甲/乙)纸板,理由是

小华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3)实验时,除了图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4)当水沸腾时,观察发现,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沸腾前略微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

(5)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小明提出疑问:曾看见端上桌子的砂锅里

的汤,没有火加热但仍沸腾,请你解释原因:砂锅的温度高于汤的沸点。

(6)小明思考要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在同样的环境下,现有两种方法: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小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结合图像信息A。

A.方法①冷却效果较好

B.方法②冷却效果较好

C.两种方法冷却效果相同

【答案】(1)甲;小华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自下而上: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秒表;(4)变大;变小;(5)砂锅的温度高于汤的沸

点;⑹Ao

【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触烧杯底部和侧壁,据此判断纸板小孔的

合适位置;

(2)在此实验中,酒精灯及温度计的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