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材料二: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碛、沙、碛”37次,“轮台”18次,“火山”11次,“白草”11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校。“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突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唐代文人赋予政治与审美意蕴。B.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C.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传播状况。D.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其经历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理价值。B.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的挖掘可形成重要的研究路径。C.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唐人的思想和精神。D.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

)A.“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学新生。C.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盛的文化符号。D.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4.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汉武帝盛年李广利攻占轮台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汉书》大汉武力征伐对象晚年下诏驳回轮台屯田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汉书》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舍弃之地初盛唐唐疆域扩大,在天山北麓,今乌鲁木齐市附近设轮台县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岑参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或边塞中晚唐吐蕃最终攻陷北庭,唐与西域联系松散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李商隐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穷兵黩武A.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B.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C.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D.“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5.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澈

赵瑜抵达贵德以后,我开始思考一条江河的命名问题。黄河,以水的颜色呈混浊的黄色而得名。这样的命名充满了地域的局限。向上游走,发现,在青海的贵德,黄河是清澈的。同行的人拍视频抒情,说,黄河真绿啊。竟然像一个语病。我便拍照。拍完照,在相机里看到了清澈的黄河,觉得水流和人一样,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便有不同的性格,一行人,都在贵德的尕让乡松巴村附近取了一小瓶水。我搜了一下,我所在的位置距离我的家乡兰考县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如果我不取这样一小瓶水,这些水迟早也会流向我的家乡。只是,这些清澈的流水,从青海省流出,要走五千公里的水路,才能抵达我的家乡。如果一个人,从青海奔波,走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那么,这个人还是在青海时的那个人吗?是的,没有变。而水呢?这些水融入黄河里,流经河套和山区,过四川,入甘肃,再过宁夏进入内蒙古,①_“几”字形在内蒙古境内写完,转入陕西和山西,才能进入河南。我与黄河的关系,在青海变得模糊了。②黄河给了我什么?黄河距离我的童年相当远。我所生活的乡村是黄河的支流,那些小河和池塘装满了20世纪80年代的蛙鸣。但是,我以及我的父母亲,从来没有觉得黄河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因为,每一年,春夏或者初秋,需要浇地的时候,我所生活的乡村缺水。河流里没有水,父亲便拉着水去浇地。装水的设备是一个厚塑料袋。因为架子车并不平整,路也是泥洼路,所以,拉水的时候,装水的塑料袋会被架子车刺破。每每这个时候,我便派上了用场。父亲在前面拉车,小小年纪的我,坐在车子上,用手抓住向外溢水的地方。而作为孩子的我,最关心的是,那个水袋子里,有时候会有两三只蝌蚪。我求着父亲用舀水的马瓢盛着那几只小蝌蚪,等再去家后面的大坑里装水的时候,将蝌蚪放进水里。夏天的大雨将村庄里的人赶到了房间里,村子里唯一的一口井,便会被大雨灌满。青蛙、树枝以及废弃的衣物会落入井里。有时候,大人们会用铁桶将井里的东西全都打捞出来以后,再往家里的水缸里挑水。刚打上来的井水,孩子们若是想喝,大人们往往会让孩子等一等,说是要澄一澄,澄清了,水才能喝。河里有了水,水从我们村庄流向别的村庄,再从别的村庄流向更遥远的村庄。我们在河里,淘洗割的草,在河里将夏天打发掉。有时候,我们跟着流水跑,想看看,这条河流到了多远的地方。直到我们累得趴下了,才发现,河流仿佛是没有尽头的。这是河流给我最初的教育。第一次见黄河水,却已经是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在离家乡不远的小城,黄河就在城北不远处。我们一群写诗的人,去黄河边上找诗句。一群人,带了米,带了锅,带了几根胡萝卜。我们在黄河滩上支起了一口锅,捡了干枯的芦苇,用黄河水煮了一锅米饭。果然,黄河水是黄的。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黄河,河面安静,有水鸟,也有船只。黄河从此不只是幼年时的想象,不仅被我们写成了诗句,还煮成了一锅饭,吃到了胃里。那米粒有黄河水的味道,碱性的黄河水适合煮饭,黏稠,混浊,还有一种母亲的味道。说黄河是母亲河,更多的是黄河水养育了岸边的人。因为河里有鱼,河水澄清了,可以煮饭、洗衣,也可以洗干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工作以后,我看了长江,见了大海、高原上的湖泊,还会坐邮轮出国旅行,都是在水上。我的认知的部分,一点点地扩大,从乡村的河流开始,我一步步走到了海边。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无论我多么愿意承认自己的改变,我几乎欢呼自己对故乡的背叛,但是,有一点,我无法摆脱,那使是,我对水的认知。或身体里,最初的水,是黄河里的水。③如果说人的身体是一个地域,那么,黄河就是我的水土。黄河被我随身携带,成为身份里的一弯流水,一声蛙鸣。不论我走多远,内心里的黄河都是混浊的。那种混浊感,在幼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肤色,或者是思想的烙印。而成年以后,每一次从家乡出发,向中国的各个地方行走,交谈,饮食,我才能感觉到,我的局限是黄河,我的判断的依据是黄河边上的庄稼,而我的人性的底色,是在黄河边生活了大半生的父母亲的有限。灵魂在哪里,需要黄河流域的人不停地出走,才能找到。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只生活在黄河岸边,我个人觉得,他们会被黄河捆绑。然而,在贵德,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清澈的黄河水,人生的某个逻辑仿佛一瞬间被瓦解。④碧绿的黄河,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思想的黑洞里。让我知道,事物的多重面向,以及,多个段落。而我,生活在黄河中下流域,如果不来看一看贵德的黄河,便不知道,黄河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面貌。而这个世界,所有的真相,也都和黄河的段落一样,有多种描述。所以,当我将那一小瓶碧绿的黄河水,写上标签放进盒子里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我放的不只是数滴清澈的黄河水,而是一段证据。那些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看不到的真实,那些在家乡的地域里,我们想象不到的万物的长短,如今,都被我装进了那个小瓶子。贵德,松巴村,清澈的黄河水,还有我仿佛已经理解的世事变化,都在这一段河流的清澈里找到了答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青海贵德,黄河的水是清澈的,这颠覆了“我”从小以来的认知,从而对黄河的命名产生了新的思考。B.父亲用架子车带“我”去拉水时,让“我”用手抓住塑料袋溢水的口子,这些温馨的童年回忆充满童趣。C.看江河湖海,坐船出国旅行,使“我”的眼界不断开阔,见识也不断增长,但依然很难摆脱对水的认知。D.黄河的混浊感在“我”的外表和思想上打下烙印,影响着“我”成年后行走的判断,成为“我”的局限。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运用一个“写”字,既把黄河拟人化,又吻合黄河水流形成的“几”字的形状,生动巧妙。B.句子②承接上文对黄河的思考,用问句引出下文“我”对黄河认识变化的叙写,过渡自然,引起注意。C.句子③将“我”的身体假设为一个地域,黄河是其中的“水土”,以此凸显黄河对“我”的重要性。D.句子④将“碧绿的黄河”比喻为“光”,将思想的阴暗面比喻为“黑洞”,连用两喻,具体而生动。8.到贵德之前,“我”对黄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9.文章标题“清澈”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不知纪极,犹自败累,况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顷,堂室才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私庭。(选自《颜氏家训》)材料二: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①。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孟子·公孙丑上》载,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缩(理直),虽千万人,吾往矣。”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福益外A家B若专C在胜人处D求强E其能强F到底G与否H尚I未可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厌恶,与“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礼运·大道之行也》)中的“恶”意思相同。B.趣,意旨、目的,与“园日涉以成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趣”意思不同。C.偃仰,安居、休息,与“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项脊轩志》)中“偃仰”意思不同。D.智力,智慧和力量,与“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中的“智力”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做官、积财都要有限度,官位太高、财富太多容易招致祸患,少欲勿贪方可安身立命、保全门户。B.材料二以天地之道切入,阐释做人应刚柔并济的道理,指明成事关键在于适时做到强矫与谦退,富有思辨性。C.材料二认为人生应当自强不息,赞成在开创家业、自修处求强,而对成功后一味寻求安稳的行为则表示不屑。D.两则材料都引入古代典型事例、通过对比来加强说理,劝导家人当修养心性,观点中肯有力,堪称家训宝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2)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14.曾国藩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一身之强”?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酬韩子师尚书

陈亮曾洗乾坤幽,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注]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曾“北向争衡”,与金军交战,可惜没擒住“狂酋”,留下了幽愤和遗恨。B.在上片最后,词人用设问句式,写出韩世忠部队的将士所剩无多,情感凄凉悲壮。C.当“诸老尽,郎君出”时,词人认为,新一代的英雄儿郎应不顾小家,报答国恩。D.虽然韩子师笑“我”还在为温饱奔走,“我”却感念他折节下交,不以阶级论人。16.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为什么上片却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对于水面的雾气常有不同的表达,如《赤壁赋》“

”中的“露”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烟”都指水汽。(2)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通过“

”的改造,把阳光反射到室内,解决了项脊轩的采光问题。(3)在青年人才交流会上,杨书记说,“人民需要”是党和政府选贤任能的标尺,对于符合“人民需要”的才能出众的人和好的意见,我们应该像魏征说的那样“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市区料峭,视野空旷,似乎就我一个人,早早地,仿佛这才是常言所说“新的一天”。这“新”之于我,是异地之新。那些蒸腾的雾气散发出的早点的味道,让我挪不动腿了。远远地,我仿佛就看见了黄亮亮的油条,还有鲜美的豆浆和千张。①千张在我老家叫干豆腐,软的那种叫水豆腐。②来到寿县,当然要尝一尝豆腐。③豆腐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风味美食。④豆腐、豆浆、油条,近在咫尺,是一种滋味,叠印在舌尖上,与味蕾产至化学反应。好没出息地,我吞了一口唾沫。千张卷油条,我觉得软硬皆可。我要了一根油条,有些贪婪的样子。炸油条的男子望了望我,看我背着那么大的相机,笑了,说他也爱照相,年轻时也买过照相机,那时还是胶卷的,海鸥牌。说过后,他有点羞涩,不好意思,带有青春的惆怅和幸福。我朝店铺里望了一眼,有一疑似老板娘的女人,在不停地收拾忙碌。我故意问是谁,老板笑了,你说是谁。我说,你好眼光啊,那时买相机就是照她吧!想必是被我说中了,他俩乐得不行。这个早晨,一下美好起来。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才听得到的。(《故都的秋》)B.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边城》)C.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荷花淀》)D.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哦,香雪》)19.“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在寿县发明的,寿县是中国的豆腐之乡。”这两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0.第三自然段中人物对话没有使用引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连环画,是一种大众化的读物,它的特点之一是“俗”。这种“俗”,不是庸俗低级的“俗”,而是

A

,让人们愿意看,看得懂。花几毛钱买一本连环画目不转睛地读,这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B

是连环画的天然优势,它既有连续有趣的图画,也有简洁生动的文字,传递出有别于其他绘画种类的审美特质。

连环画的兴起与衰落,

C

。新中国成立初期,使用新画风、宣传新思想、传递新观念的“新”连环画,便应运而生,迎来连环画热。20世纪90年代之后,守着传统纸质出版形式的连环画受到了新兴互联网的冲击,逐渐式微。

近年来,人们再次掀起连环画阅读热潮。国风连环画中细致描摹的传统服饰、内涵丰富的东方故事,无一不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B站,以“高清电子版+互联网平台阅读”的形式,上线电子版经典连环画;第七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上,触屏数字连环画、“动起来”的连环画,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手机中,电子连环画、有声连环画,让读者重温童年记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电影《热辣滚烫》里极度肥胖的杜乐莹一直想要赢一次,在不懈的奋斗之后还是在拳击场上被人打败了。但她减肥成功了,她打完了整场比赛,她认为自己“已经赢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

3.D

4.C

5.(1)①“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陇头”等成为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

②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2)边塞诗的创作赋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遗存”的文化内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错,因果倒置。原文“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可见是“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错,原文“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可见是写入陌生事物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不是“以‘熟悉’写‘陌生’”。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没有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C.“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错,应是表达借轮台讥刺穷兵黩武之“悲”。6.B7.D

8.①从童年时对黄河感觉遥远陌生到上大学时对黄河像对母亲般亲切依恋。②再到工作后想摆脱黄河的捆绑,打破黄河的局限。

9.①青海贵德的黄河水是清澈的。②澄清的河水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变得干净。③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变得清晰。【解析】6.本题考查小说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温馨的回忆充满童趣”错误,从原文“需要浇地的时候,我所生活的乡村缺水”及下文对缺水生活的记述等看,“我”的童年生活并不是“温馨”的,父亲拉车运水浇地表现的反而是生活的艰辛。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分析与鉴赏能力。D.“将思想的阴暗面比喻为‘黑洞’”错误,“黑洞”比喻的是“我”思想上认识的不足或局限。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章情感的能力。最初对黄河的认知是“黄河距离我的童年相当远。我所生活的乡村是黄河的支流”“有时候,我们跟着流水跑,想看看,这条河流到了多远的地方。直到我们累得趴下了,才发现,河流仿佛是没有尽头的”“这是河流给我最初的教育”,此时我对黄河的情感是感觉陌生而遥远。真正见到黄河时,由原文“第一次见黄河水,却已经是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在离家乡不远的小城,黄河就在城北不远处”“黄河从此不只是幼年时的想象,不仅被我们写成了诗句,还……还有一种母亲的味道。说黄河是母亲河,更多的是黄河水养育了岸边的人”“也可以洗干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可知,上大学时,黄河已经不是幼年时的想象,而是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还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我对黄河有了依恋和虔诚的敬仰。工作以后,我对黄河的认识是:“我的认知的部分,一点点地扩大”“我无法摆脱,那使是,我对水的认知”“不论我走多远,内心里的黄河都是混浊的”“的局限是黄河,我的判断的依据是黄河边上的庄稼,而我的人性的底色,是在黄河边生活了大半生的父母亲的有限”“灵魂在哪里,需要黄河流域的人不停地出走,才能找到。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只生活在黄河岸边,我个人觉得,他们会被黄河捆绑”。由此可知,我视黄河为捆绑、局限,想要挣脱、打破。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从文章结构和内容看,“清澈”是散文的线索。散文是由贵德黄河水的清澈引发感慨来记述不同时期对黄河水的认识和情感的,所以文章里的“清澈”,首先是它的表层含义,即青海贵德的黄河水是清澈的。从文章情感看,文章中有对黄河水的歌颂,“因为河里有鱼,河水澄清了,可以煮饭、洗衣,也可以洗干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可见“清澈”象征了黄河的精神品格,澄清的河水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变得干净。从文章的主旨看,“我与黄河的关系,在青海变得模糊了。黄河给了我什么?”“碧绿的黄河,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思想的黑洞里。让我知道,事物的多重面向,以及,多个段落”前后呼应,揭示了散文的主题:“我仿佛已经理解的世事变化,都在这一段河流的清澈里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说“我”对黄河的认识,从童年的陌生、大学的依恋到工作的摆脱,也体现了我世界观的变化,“清澈”是指“我”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和世界。10.BEH11.C

12.C

13.(1)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费,自己身体之外,又何必想要极尽骄奢放纵呢?(2)积累钱财几万,来为福祸紧急之事作打算,超过这个数量,要按照道义分散家财。

14.①善于进行自我反省;②努力提升自我修养;③做事追求合乎道义。【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福气和利益实乃外物,如果专门在胜过别人的地方求强,他是否能强到底,还不可知。“福益外家”是主谓结构,“若”表假设,一般放在句首,其前B处断开;“专在胜人处求强”是假设的内容,中间不断开,“其”是下句主语,其前E处断开;“其能强到底与否”做“尚未可知”的主语,主语较长,其后H处断开。故选BEH。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骄傲自满。/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B.正确。意旨、目的;乐趣。句意:穿衣服只是为了御寒。/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C.错误。都是“安居、休息”。句意: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D.正确。句意:他们的智慧力量都横行独秀于一世。/可以说是智谋力量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成功后一味寻求安稳的行为则表示不屑”错。原文“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意思是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形骸”,身体;“奢靡”,奢侈浪费;“穷”极尽;“骄泰”,骄奢放纵。(2)“蓄”,积累;“拟”,打算;“不啻”,不止;“散”,分散。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一身之强”的内容在材料二。①由“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可知,善于进行自我反省;②由“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可知,努力提升自我修养;③由“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可知,做事追求合乎道义。参考译文:材料一:《礼记·曲礼》说:“不可放纵欲望,不可志得意满”宇宙之大,尚有边际,人本能的欲望却是无穷无尽的;只是在使自己减少欲望,知道满足的基础尚加以限制。我们的祖先靖侯,告诫子侄说:“咱们家是书香门第,世世代代不求富贵,从现在起当官不可当道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官,婚姻嫁娶不要攀附权势显赫的家族。”这番话,我终身牢记在心,把它当作座右铭。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骄傲自满;谦虚淡泊,可以免除祸害。人活在世上,穿衣服只是为了御寒,吃东西只是为了充饥。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费,自己身体之外,又何必想要极尽骄奢放纵呢?秦始皇、汉武帝拥有天下的财富,显贵地成为天子,却不知足,毫无节制,尚且给自己带来伤败的结果,何况一般的人呢?我常认为,二十口的家庭,奴婢再多也不超过二十人,良田不超过十顷,房屋只以遮挡风雨,牛马足够驾驭;积累钱财几万,来为福祸紧急之事作打算,超过这个数量,要按照道义分散家财。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不可昧着良心去寻求。做官较为稳妥,不要超过中级以上,前面可以看见五十人,后面可以望见五十人,这样就足以避免耻辱,没有什么风险。高于这个级别,

就应当谢绝,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材料二:近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至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至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不是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而已。办公办事,就应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就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应当奋发进取,守成安乐,则应当谦逊平和。出外与人接触应答,应该努力表现;回家与妻儿享受,就要悠闲舒缓。大凡国家强盛,必须有许多贤臣;大凡家庭强盛,必须有许多贤良子弟。至于一个人的强盛,不外乎北宫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三种,把孟子的仁义集于一身而又不满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问。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的强,才略微可以长久。此外,斗勇斗智的强,有的因此大兴盛,也有的因此大失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他们的智慧力量都横行独秀于一世,他们的祸败也与寻常人大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自修方面求强是可以的,在与人争胜负时求强就不可以了。福气和利益实乃外物,如果专门在胜过别人的地方求强,是否能强到底,还不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15.D16.①写其父韩世忠的功业,是对韩子师为名将之后的赞美。②写韩世忠的功业,为下文韩子师出场做铺垫,与下文写韩朝廷“又添英物”相照应。③写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憾,能比较委婉地勉励韩子师要子承父志,激发他的斗志。【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的能力。D.“韩子师笑‘我’还在为温饱奔走”错,曲解文意。词中说“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此处应该是“我自己”嘲笑自己还在为温饱奔走。“笑”和“感”的主语都是我。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注释“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写其父韩世忠的功业,是对韩子师作为名将之后的高度赞扬。本词起句用“曾洗乾坤”四字高度概括和评价了韩世忠的不朽功勋。“雄图顿屈”四字之上又冠以“问何事”三字,给全句贯进了一股无比愤怒的情绪。韩世忠“雄图顿屈”的原因是世人所知的,作者偏偏却要问,在不言中让人们再去反思。接着,作者才用“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一句去写韩子师,写韩世忠的功业,为下文韩子师出场做铺垫,与下文写韩朝廷“又添英物”相照应。下片写“恩未报,家何恤”意思是说国仇未雪,父志未伸,皇恩未报,你哪里可以就此罢官回乡,考虑小家庭的事呢?

“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这也是对韩子师鼓励的话。在这样一个乱流趋孤屿的历史关头,要扭转乾坤,总不免要遇到阻力的。“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旧家楼上先人遗留的书卷上早已荡满了尘土,而他“顿屈”的雄图尚未完成,你怎么能够就这样去上“旧家楼”呢?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