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45年)重大史实政治(1)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联成立(2)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现代立体绘画、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选修两次世界大战时段特征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二、战后的世界重大史实1945~1955(1)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2)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赫鲁晓夫改革(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60~70年代(1)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2)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勃列日涅夫改革、美国经济“滞胀”20世纪80年代至今(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区域集团化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的诞生;戈尔巴乔夫改革选修联合国、美苏冷战、局部战争时段特征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建立到苏联解体,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调整经济政策。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隐性线索1.苏联(俄国)史线索: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斯大林体制——美苏冷战——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争霸——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美国史线索: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冷战——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滞胀”——美中改善关系——唯一超级大国第1招告诉你非选择题答案哪里来(如何调动知识)——“两材”结合: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如何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去哪里寻找答案,这是解答非选择题面临的首要问题。试题设问中往往有提示,那就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来进行回答。这就涉及到高考能力要求中的两大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高考考试大纲》对这两项能力是这样表述的: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在具体做法上,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先问题后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2)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完成归纳、提炼、概括;运用材料分层法和材料编号法。(3)仔细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关注关键信息和关键字词法。(4)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互相结合,组织答案,要有两材(材料和教材)结合意识。例题(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材料处理]材料序列对应问题划分层次关键字句对接教材材料(1)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的原因第一层:实行大工业的必要性;第二层:恢复发展重工业的大工业紧迫感“大工业”“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2)苏维埃政权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努力涉及两点不能采用的办法(至于到底采用了哪些方法,需要结合所学知识)“龌龊办法”“拒绝借款”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材料(3)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第一层:强调重工业的重要性;第二层:突出了重工业的开始“无法保卫祖国”“‘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革命材料(4)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但是……”后的句子是材料重心,可分两方面,一是全面发展工业,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新中国“一五”计划与《论十大关系》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题方法总结]如何提炼材料有效信息?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从历史高考材料题来看,试题中的材料有效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中的五个地方:一是材料的开头与结尾。因为高考命题是有时间和试卷长度(阅读量)限制的,命题者所选材料必须“精取”,不能无度。二是材料中的省略号两侧,理由同前。三是材料的出处,它往往可以说明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等,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调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四是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等,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定位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五是材料中的注释或说明,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材料重要,你们不懂就无法正确解答所设的问题。”第2招如何描述、阐释、论证问题——用历史语言答题历史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是描述、阐释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过程。《高考考试大纲》将此列为两大能力要求。大纲是这样要求的: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根据上述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要运用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学科的语言来回答问题。一、历史概念和历史术语是历史语言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行语”,也就是学科术语,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历史学科的术语很多,主要时代术语,如朝代、世纪、年代、年号、纪年等;人物及称谓,如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宗教领袖、科学家、艺术家等;历史要素,如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影响、历史评价、历史作用、历史意义、历史认识等;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专用术语,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民主共和、封建主义、民主革命、革命战争、政治改革;等等。对于这些术语,不能用错,这是基本的历史素养,答题中一旦用错概念术语,就会失分。二、历史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正确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历史语言主要要求表述准确、正确。准确是指运用术语、概念、词汇要准确,特别是词义相近的,要用最恰当的词语。正确是指观点正确、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历史语言风格特点多是论证、阐述式,逻辑严谨,文词简练,要点突出,而切忌啰嗦与虚话、空话连篇。另外历史评价语言要客观公正,不宜偏激、愤青。历史评价要辩证分析,不宜主观臆断。阐发个人见解要有史实支撑,做到“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不要空发议论。三、多背书有利于历史语言运用历史学科是一个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加强记忆是必要的。历史语言多来自于教材,只有把教材记熟了,说起来才会上口,写起来才会有话说,需要的历史语言自然就流淌出来。因此,教科书上的一些结论性、评述性的语句应多背一些。案例评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材料三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现代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6分)(2)材料二中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创立的民主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继承和发展”分别指什么?(6分)(4)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4分)答题案例得分:16分点评(1)此卷是一份较高水平的答卷,失分很少。(2)从答案的思路上基本做到了按设问回答,四个设问列出四个序列号,在回答每个设问时又按设问层次回答,并将提示词放在了前边。(3)此题最大的优点在于历史概念表述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得当,没有发现史实和表述方面的明显失误。语言文字基本功较好。满分答案(1)救国理论:新旧三民主义。(2分)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4分)(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4分)(3)继承是指继承毛泽东思想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思想;发展是指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分)(4)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请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调查访问等。(4分)评卷老师寄语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高考历史评分细则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甚至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和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必须准确表达,绝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来答,回答历史问题更不可写成“散文”。在阅卷过程中看到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两半社会”“马哲”等缩写,还有“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等名词,还有的将三大改造写成“三大改革”,公有制写成“共有制”等。这些笔误一方面反映了考生比较粗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语言,解答历史试题时,既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用正确的观点和恰当的语言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运用教材语言来答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避免语言漏洞。第3招如何应对最难的新题型——开放性小论文题型不可怕开放性小论文型的试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每年都有题目出现。这种题型因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可供参考,几乎成为历史高考最难的题型。也是令考生最头疼的试题。例题(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