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新闻的“六要素”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B.常见新闻作品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一则消息。C.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D.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我们的祖先也曾进行过伟大的探索,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①④③②⑤⑥ 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 D.⑥①④③②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C.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记者的提问。D.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喜悦的心情。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B.这幢建筑坐落在半山腰上,院子里点缀着各色鲜花,静穆中透着生机。C.这里的陶瓷工艺品每一件都构思新奇,造型精巧,天衣无缝,人们只要见了就爱不释手。D.回忆起法西斯分子的所作所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6.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展演,小语发现部分诗文在《经典常谈》中有提到。7.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2分)朗读诗文《经典常谈》篇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①______________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②______________(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③______________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C.《〈战国策〉第八》 D.《辞赋第十一》8.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有何意义?请结合《〈说文解字〉第一》《四书第七》《〈史记〉〈汉书〉第九》中的一篇或多篇谈谈你的认识。(4分)9.根据提示默写。(8分)(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王绩《野望》)(2)青青子佩,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3)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小石潭记》一文中写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6)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二、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8分)感遇①(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白亮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坐相悦: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10.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11.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选自《梦溪笔谈》)[丙]令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选自《九章算术》)[注]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附着。⑤纳:收进。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3分)(1)罔不因势象形 因:________________(2)则皆闻之 闻:________________(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 视: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对[丙]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贻余核舟一。(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15.[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5分)16.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18分)缓解气候变化需要碳中和技术明廷臻熊寒冰①4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上,绿色可持续理念、低碳可降解的产品,成为各类消费精品生产企业的共同追求。②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活动变化,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等,后者包括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变化等。③全球系统中的碳库主要有4个,分别为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图碳库。大气碳库是4个碳库中最小的,约700Gt(1Gt=10亿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先引起关注。④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大量开采和使用岩石圈中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形式存在的化石燃料,最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停留在大气圈中。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等生态问题,也会导致森林火灾,干旱、龙卷风等气候异常。⑤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各行各业实施减碳策略。目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手段主要分为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⑥源头控制是指开发新能源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核电集团全年发电量为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创历史新高。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⑦过程控制是指在温室气体排放源处设置相应技术来减排。在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来实施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气中的碳重新回归岩石图,主要采用电化学捕获、液体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世界上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工厂位于冰岛,每年可储存4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把790辆汽车的年碳排放量封入地下。目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成本和一些技术难关依旧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⑧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均是在减少向大气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无法处理那些分散的碳排放源和当前大气中现有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一些末端技术来实现深层次的脱碳,常见的末端技术是生物质能的碳捕集与封存。该技术被认为是可行性最高的负碳技术,通过农作物或植物的生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利用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可能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包括陆地增强风化,海洋碱化,均是提升生态系统能力来去除火气中的碳。直接空气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大型风扇提供稳定的大气流动,并结合化学工艺直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和水源的负担,但捕获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600美元,成本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声明,去除大气中温室潜能值更高的甲烷,是在短时间内解决气候变化的另一有效途径。国外学者布伦奈斯将经过铜处理的沸石颗粒加热至310℃,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甲烷,这为未来使用热催化技术来对抗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光催化剂内形成电子—空穴对,产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羧基活性基团,氧化大气甲烷。目前出现了一种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新系统,可实现超稀薄大气甲烷的大规模、零能耗捕集与高效降解,被最新出版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年度报告认为是新兴负排放技术。(选自2023年4月25日《科普时报》,有删改)17.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太阳活动变化和人类使用化石燃料都能引起全球气候系统变化。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会产生各种生态问题和气候异常。C.减少温室气体的主要手段目前均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D.热催化和光催化技术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中的甲烷,是目前解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18.根据⑥~⑨段,概述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4分)19.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发电量为173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1%;非核清洁能源的发电量为95.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9%。20.简析第⑧段加粗词的表达效果。(4分)但是利用该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可能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21.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在减碳减排活动中可以做什么?(4分)(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8分)潞安城吴伯箫①到长治了。在去年冬季第一个冷天里,我们到了这太行山晋东南的第一座大城。②一行五人,用了总部两匹日本俘虏马,驮着行李,走了大半天的工夫。在路上刺骨的冷风里并没耽误了我们想:这劫后的长治城到底是怎样的呢?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③进城门,是这样一张告示:值此非常时期,凡我军政民等,均宜黎明早起,振刷精神,加强抗战力量。……兹将午炮改为每日早六点施放,作为醒炮……一律闻炮起床。④看来旧的是在破坏着,新的在建造当中——长治城第一个印象是这样的。⑤夜里,我们住的是日军第十四师团长下野将军同他的部下住过的一个院子,三间出厦的大厅,有好床、好木器,还有战地很稀罕的沙发椅。这是当初高等法院的遗物,今春日本人来霸占了三个月,临走仓促,没来得及焚毁,才留给了我们。现在正是工作团黄部长的住室。时间相去八个月,我们在晋东南已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建立了很广大很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了。下野将军怕早已“下野”了吧?他带领的那一群日军,自杀了的,逃亡了的,投降了的,被我们灵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的,怕也剩得寥寥无几、溃不成军了吧?在这严寒的时候,外边正飘着鹅毛大雪,那些远离了海洋里温和的岛国,抛弃了父母妻子被法西斯军阀欺骗了来跋涉在华北战场上送死的弟兄们也算够辛苦了。我们屋里却很煦暖,烘烘的炉火旺盛地燃烧着,像春天一样。⑥黄部长从容地微笑着告诉我:“你看,那铁丝纱窗还是下野他们安的,总算很细心;可是不等我们兵临城下,他却早已偷偷地坐飞机溜了。胆子却并不大!——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句话他说得最有把握,因为他是我们的民运部长,从他手上建造着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名字恰巧又叫作黄镇。说完这句话,他拿一柄日本型的指挥刀来拨了一下炉火。这指挥刀是胜利品无疑,不知是否就是下野的一柄。我却觉得仿佛是黄部长亲手从下野手里缴获了来的。⑦这院落属高等法院,法院的局势很雄伟,是从前潞安府的府台衙门。⑧长治是古时的潞安,也就是更古的时候的上党。法院前的大门是古时的上党门,门楼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当初建城时是费过相当的苦心的。门的左右各有碉楼一座,一题“风驰”,一题“云动”;去年刚刚翻修了,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极尽威严壮丽之致。⑨法院后边的德风亭是古迹。亭前一株高高的挺拔的翠柏,亭后一株屈曲苍劲的垂槐,几方花坛,几幢碑记,很显出它的深秀。立在垂槐的左侧,东望太行山上的积雪,遥想虹梯关与玉峡关的险阻,百里外青山的峻秀,再俯视脚下拆毁了的城墙,与紧接了城墙为厚雪所掩盖所抚育的蔚林沃野,倒很容易激发人一股爱河山爱国家的赤诚。是啊,自由的人也许感觉不到自由是幸福,等到自由人做了奴隶的时候,那才知道自由的确是可贵的。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⑩宋朝陆登守潞州,金兀术大军来犯,眼看城告不守,陆登遂拔剑自刎。金兀术入城搜获了陆登襁褓中的幼子陆文龙,养为义子。后来长大了,演为八大锤,王佐断臂说书,陆文龙醒悟了,才替父亲报仇。——传说这法院大堂正中的一块方石头下面还埋过陆登的盔甲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石头的确有那么一块。(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集》,有删改)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城门告示督促军政民等早起,是我军振奋抗战精神的新举措。B.第⑧段写“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暗示潞安城墙古迹未遭破坏。C.第⑨段中的描写情景交融,其景象峻秀壮丽,其情感激越高昂。D.文章见闻与思考交织,现实与历史错叠,丰富厚重,形散神聚。23.民运部长黄镇说,敌人“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请从敌我双方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2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8分)(1)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赏析加粗词语)(2)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赏析句子)25.文章第⑤段中,作者用较多笔墨写想象,请简要分析想象的表达效果。(6分)26.《潞安城》与课文《灯笼》的叙述有相同之处,二者都引述历史故事来丰富深化文章文化意蕴。本文结尾写陆文龙替父报仇的故事,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6分)三、作文(50分)27.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6分)请以“那段_________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D项,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故说法有误。2.答案:D解析:⑥提出了一个观点,引起了下文,是第一句;①举出两个例子作证明,是第二句;结合关联词“不是,而是”及上句的描述顺序辨析④③为三四句,②⑤为五六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①④③②⑤,故选D。3.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活动应是先策划后开展。C项有歧义,可改为“几位记者的提问”。D项语意矛盾,“超”和“左右”只能留一个。4.答案:D解析:《灯笼》一文没有写出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5.答案:C解析:“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用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将恐龙灭绝的原因分为“撞击说”和“火山说”,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7.答案:①B;②D;③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的能力。①选自《诗经・卫风・硕人》,而《〈诗经〉第四》就是讲解《诗经》的,故选B。②讲的是屈原放逐的故事,而《辞赋第十一》里面就有讲到屈原放逐的内容,故选D。③讲述的是苏秦刺股的故事,而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曾经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而《战国策》就是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一本书,故选C。8.答案:《史记》和《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史记》《汉书》都是“正史”的源头,而且都成了文学的典范。对于基本史料的把握,是学生的基本功,而不必去依赖孤本秘籍。打好基本功,读好正史,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9.答案:(1)长歌怀采薇(2)悠悠我思(3)海内存知己(4)徒有羡鱼情(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解析: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的提示正确默写即可。理解型默写,要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提示准确选择默写。本题“薇”“羡”“蔓”“缀”“溯洄”等是易错字词,注意准确默写,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0.答案:D解析:(1)A项,本诗托物言志,借“兰叶”“桂华”阐释自身志趣,与实写、虚写无关。B项,本诗所选取的意象与“不畏强暴”关联较弱,兰、桂等意象具有生机勃勃、荣而不媚、高洁自好的特点。C项,诗人以兰、桂等草木自比,表达了不求人知、高洁傲岸的志趣,“物为情困”“遭贬之后的郁闷”表述有误。11.答案:(2)表达了诗人不求人知、高洁傲岸的志趣,表现了诗人追求自身价值、超脱豁达的心境。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要理解诗句的大意,抓住诗句所用的意象,把握其表现手法,或者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句意是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诗人借草木来比喻贤人君子,再联系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可知其思想感情。【诗词鉴赏】此诗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的品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全诗一方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方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12.答案:(1)顺着、就着;(2)听到,听见;(3)看到(观察)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本题有多种方法,可灵活运用。方法一:根据句意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知有一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天,主人才发现。据此不难断句。方法二:根据名词的位置断句。名词作主语,在名词前面断开;名词作宾语,在名词后面断开。“客马”作“有”的宾语,应在其后面断开;“客”作“去”的主语,应在其前面断开;“日”是“已三分之一”的主语,应在其前面断开;“主人”作“觉”的主语,应在其前面断开。方法三:对比选项,求同存异。忽略选项断句相同的地方,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节点并标画。然后对比不同节点,看哪种断句更合理,句意更明确,依次排除错误项即可。14.答案:(1)(王叔远)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2)(主人)拿着衣服追上(客人),给他衣服后返回。15.答案: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奇巧”是对王叔远技艺高超之处的概括。“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则是其高超技艺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可以摘抄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16.答案:牛革矢服(虚能纳声)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解答本题,首先通读[乙]文,整体感知大意;然后依据主要内容,拟写出标题。[乙]文记叙了古人用牛革做的箭袋当枕头,并阐述了其原理,故可以用事物“牛革矢服”作为标题,也可以用原理“虚能纳声”作为标题。[参考译文][乙]古人有一种方法,是用牛皮制成箭袋,睡卧时就以这革袋当枕头。这是利用革袋中空的特点,把它附着在地面枕上去,数里之内有人马的声音,就都能够听到。大概中空之物能收进声波。[丙]已知有一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天,主人才发现。(主人)拿着衣服追上(客人),给他衣服后返回。到家看太阳,已经过了四分之三天。问:主人的马不休息,一天能跑多少里?回答道:七百八十里。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⑨段“国外学者布伦奈斯将经过铜处理的沸石颗粒加热至310℃,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甲烷,这为未来使用热催化技术来对抗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可知,热催化技术还不是目前解决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且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光催化技术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气中的甲烷。故答案选D。18.答案:开发新能源;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深层次脱碳技术;甲烷的捕集与高效降解技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原文减少温室气体的技术第⑥段:源头控制是指开发新能源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开发新能源第⑦段:在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来实施对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气中的碳重新回归岩石圈,主要采用电化学捕获、液体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第⑧段:因此需要一些末端技术来实现深层次的脱碳。常见的末端技术是生物质能的碳捕集与封存。该技术被认为是可行性最高的负碳技术,通过农作物或植物的生长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深层次脱碳技术第⑨段:去除大气中温室潜能值更高的甲烷,是在短时间内解决气候变化的另一有效途径。甲烷的捕集与高效降解技术19.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列出了核能和非核清洁能源一年的发电量及同比增长的数据,突出说明了开发新能源的价值。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1731.23亿”“16.71%”“95.14亿”“68.69%”等数据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同比增长16.71%”“同比增长68.69%”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出了核能和非核清洁能源一年的发电量及同比增长的数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开发新能源的价值和必要性。20.答案:“可能”表示不确定。生物质能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是一种推测,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答时,首先分析词语本义,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即可。“可能”是“也许、大概”的意思,表示推测、估计。这表明生物质能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会引起粮食、淡水危机是一种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1.答案:示例一:多步行,少乘车。示例二:做好低碳生活的宣传。解析:本题考查拓展探究。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考生能列举出在减碳减排中我们可以做的具体行为即可,如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等。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由第⑧段可知,“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是因为门口的碉楼“刚刚翻修了”,暗示其之前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故B项表述有误。23.答案:因为我方抗战力量更强了,信心更足了;敌方吃了败仗,心存畏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应注意题干要求,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分析。题目中提到的民运部长黄镇的话出现在文章第⑥段,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上下文。上文提到我军建立了很广大很坚固的抗日根据地,洗劫过长治城的日军所剩无几,仓皇溃逃;下文提到我军建造了坚固的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题干要求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分析敌人“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的原因,从我方角度来看,是因为我方抗战力量更强了,信心更足了;从敌方角度来看,是因为敌人被打败了,对我方心存畏惧。据此作答即可。24.答案:(1)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2)对比光复与沦陷,突出抗战的意义,提醒人们要倍加珍惜重获的自由,鼓舞民众保家卫国。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1)题要求赏析加点词语。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是用“受伤的将军”喻指劫后的长治城,写出了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了作者的心痛与崇敬。第(2)题并未给出明确的赏析角度,由句中“光复了的城池”和“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可知,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光复与沦陷的状态进行对比,凸显了抗战的意义。根据上文提到的“很容易激发人一股爱河山爱国家的赤诚”“自由的人……那才知道自由的确是可贵的”可知,该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也是为了提醒人们要倍加珍惜重获的自由,鼓舞民众保家卫国。25.答案:①嘲弄敌人的丑态与失败;②揭露法西斯军阀的侵略本质和欺骗行径;③拓展叙述时空,丰富文章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对想象手法的掌握。阅读第⑤段可知,作者夜宿在敌人之前住过的院子里,想象敌人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