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讲座陆课件_第1页
工资讲座陆课件_第2页
工资讲座陆课件_第3页
工资讲座陆课件_第4页
工资讲座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四月2024工资讲座陆第一节建国初期的工资分配1第一讲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沿革

第三节一九八五年工资制度改革3

第四节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4

第五节二00六年工资改革

5第二节一九五六年工资制度改革2第一节建国初期的工资分配解放后,我国面临巩固新生政权.尽快恢复生产,发展国民经济和废除旧的分配制度,建立新的分配制度等任务。建国初期,由于情况较为复杂,加之物价波动较大,在职工队伍中实行两种工资制度.即;供给制和薪金制。实行供给制的人员一般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从部队派到地方接管的人员;实行薪金制的人员一般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从旧政府接管过来的人员。一九五0年至一九五二年上半年,由于各地的物价差异较大,国家采取以折实单位数计算薪金数。每个折实单位的分值按当地当月的平均分值来计算。实行供给制的人员,采取以职务,工作历史明确享受小、中灶待遇,同时还根据不同条件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津贴。随着情况的变化,1952年7月,全国统一以“工资分”为工资的计算单位,并统一规定“工资分”所合实物的品种和数量。同时,根据工作人员担任的职务,资助确定工资等级和享受的“工资分”。当时共设29个等数。实行供给制的人员按本人确定的等级享受生活津贴。1955年8月,根据国务院[55]国秘字第171号文件的规定,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废除“工资分”改行货币工资制。货币工资制标准修订为30个等级。建国初期的工资制度,为1956年全国工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节一九五六年工资制度改革一九五六年六月,国务院根据国家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任务,决定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这次工资改革的原则是:根据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国家工业化的政策。对于重工业部门、重点建设地区、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级科学、技术人员的工资,应该有较多的提高,对于工资待遇较低的小学教职员、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和乡干部的工资,也应该有较多的提高;同时,对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城市和其他地区某些单位的工资,一般地也应稍有提高。按照上述改革原则,由于我省当时交通落后,物价相对便宜,对我省各地的上资区类别划分为:贵阳市为三类区,贵定、贵筑、龙里、福泉、都匀、麻江、独山为二类,其余县市均为一类区。贵州所有地区均不享受生活费补贴。第三节一九八五年工资制度改革一九八五年,随着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一、改革的原则这次工资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建立新的工资制度,初步理顺工资关系,为今后逐步完善工资制度打下基础。改革的原则是:(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适当体现奖蚴罚懒、奖优罚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二)把工作人员的工资同本人的工作职务、责任和劳绩密切联系起来,以利于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三)这次工资制度的改革,要使工作人员的工资普遍有所增加,中小学教师和职级不符的中年骨干的工资要适当多增加一些。(四)通过改革建立起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国家机关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即将现行的标准工资加上副食品价格补贴、行政经费节支奖金,与这次改革增加的工资合并在一起,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四个组成部分。第四节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一九九三年十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这次工资改革是对一九八五年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的一次根本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实行了分类管理,工资标准和工资形式上实行了“分轨制”.强化了工资的职能和导向作用.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一)工资改革的原则1、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2、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常增资制度。3、机关与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但在工资水平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4、根据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定期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以保障其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一九九三年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实行与机关公务员不同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划分为五大类。并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在工资制度上,为鼓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向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过渡,逐步减轻财上,为鼓励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具体办法是:全额拨款出业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占70%,活的部分占30%;差额款事业单位固定部分占60%,活的部门4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活的部分要高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我省定为固定部分占55%,活的部分占45%。对一些特殊行业事业单位,在工资标准上与一般事业单位有所区别。例如:体育、文艺、地质勘探、远洋等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工资,也按技术工人和普工分列,技术工人分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五个等级(职务)。技工和普工均按不同的等级(职务)、岗位设置若干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工人的活津贴部分按所在单位的类型确定。机关工人设置占工资构成的30%部分,作奖金发放。在发放活津贴或奖金时,要体现差别,不能平均发放。

第五节二00六年工资改革机关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职级工资制。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合理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二)坚持职务与级别相结合,增强级别的激励功能,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三)健全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使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四)加强工资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有效调控地区工资差距,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四)坚持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第一讲结束!第二讲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一)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交通、海洋、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其他事业单位。(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范围。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一)岗位工资的实施。1、岗位工资的内容。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附表一至三)。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2、岗位工资的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需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五至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在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厅局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三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厅局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四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五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六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七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八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员岗位的人员,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办事员岗位的人员,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高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高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三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初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五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普通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的具体办法,待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后另行制定。(二)薪级工资的实施。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附表四、五、六)。1、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期外年度考核不计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工作年限,是指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限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工作年限为11年。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学制规定,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出国(境)留学并在国(境)外取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其未计算工龄的国(境)外学习时间可合并计算为套改年限。实际学习时间短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长于国家规定的相同学历层次学制时间的,按国家规定的学制计算。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年限。2、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聘用的人员,如实际聘任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任职年限为1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套改时,受聘到十级职员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办事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九级职员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科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员级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技术工五级岗位人员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初级工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套改时,在相同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高校讲师到研究机构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3、套改年限和任职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4、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5、工作人员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这次套改可将原聘岗位与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6、工作人员按套改办法确定的薪级工资,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标准。(三)绩效工资的实施。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具体办法由国家另行制定。在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工作人员上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可分别高出一定幅度。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核定。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予适当倾斜。三、正常调整工资办法

(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省厅还出台了黔人通[2007]112号文件。(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后岗位变动的人员,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按《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原聘岗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待遇的人员,这次可按改革前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岗位(职务、技术等级)套改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由批准的部门或单位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并按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工资。

(三)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四)调整津贴补贴标准。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及调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四、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一)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措施。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流人才,经批准,执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工资标准。2、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3、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等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对重要人才建立国家投保制度;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具体办法由国家另行制定。(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制定指导意见,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政府人事、财政等部门制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办法,结合考核合理确定其收入水平,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规范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并加强监督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五、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为一年,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见习期满后,上述人员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毕业生执行l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9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即: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845元;明确岗位后,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分别执行11级和14级薪级工资标准。(二)到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中规定的我省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见习期满后,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学历或所聘岗位确定后,在艰苦边远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工作的高定l级,在上述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以外乡(镇)、村工作的,高定2级。(三)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技术工岗位学徒期为二年(其中技工学校、高中、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学徒期为一年),普通工岗位熟练期一年。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和学徒期、熟练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如下:技术工学徒期第一年每月570元,第二年每月590元。学徒期满后,岗位工资定为技术工五级,薪级工资定为2级,具有大专学历的定为6级,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定为8级。普通工熟练期每月570元,熟练期满后,岗位工资执行普通工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定为l级,具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定为2级,大专学历的定为6级,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定为8级。(四)其他新聘人员工资待遇。其他新聘人员,已明确岗位的,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等级确定,薪级工资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未明确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工资待遇。待明确岗位后,再按明确的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六、相关政策(一)中小学(含幼儿园、中专、技工学校)教师、护士确定工资后,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二)这次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国家规定的浮动及固定工资政策继续执行。在工资套改时,已经按国发[1983]68号、国发[1983]74号、国办发[1983]40号、国发[1984]77号、劳人薪[1985]41号、劳人薪[1986]100号、劳人薪[1986]105号、人薪函[1992]7号等文件规定固定晋升工资1档的人员,薪级工资高定1级,固定晋升工资2档及以上的,薪级工资高定2级。(三)军队转业干部按本人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如现聘岗位低于转业时部队原职务的,根据其现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岗位套改工资。部队的专业技术干部转业到地方后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聘任的岗位等级与部队的专业技术职务相当的,可按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在计算任职时间时,可将在部队的任职年限与地方聘任岗位(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四)到事业单位工作的退役运动员按本人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所聘岗位并参考本人原体育津贴水平和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水平确定。(五)事业单位未聘及缓签聘用合同人员参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原聘岗位(职务、技术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待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待聘用岗位后再按新聘岗位比照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六)获得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以上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的人员,仍保持荣誉的,可在套改工资的基础上适当高定薪级工资:原高定一个工资档次的,可高定1级,原高定过两个及以上工资档次的,可高定2级。因同一事迹同时获得多个荣誉称号的,不得重复高定薪级。(七)由人事部选拔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这次工资套改时,原高定一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定1级;原高定两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定2级。(八)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受行政降职或撤职(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后,受行政降职的人员,薪级工资低定l级,受撤职处分的人员,薪级工资低定2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过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人员,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后,薪级工资低定3级。上述人员如降低后的薪级工资低于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受劳动教养、管制、拘役、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人员,处罚期满被事业单位聘用后,岗位工资按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低定4级。如降低后的薪级工资低于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对受徒刑以上刑事处罚重新就业的,按重新就业后的岗位和套改年限重新确定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九)套改增资计算问题。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本工资政策和标准。对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时,其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所占比例统一按30%计算;原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套改后按绝对额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并暂按原来的分配办法继续发放,今后按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执行。对部分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其改革前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套改后暂按绝对额予以保留,今后逐步纳入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十)有条件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原则上可参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工资所需经费,按原经费开支渠道解决。(十一)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暂不列入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范围,结案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十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分担。由财政负担的,按现行渠道列支。(十三)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对文件中没有说到的其他问题,省厅出台了黔人通[2007]114号、[2008]199号两个配套文件。112114199贵州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

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和类别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范围: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全省77个县(市、区,下同)列入实施范围。其中,一类区34个、二类区36个、三类区7个;列入实施范围的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具体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按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确定的名单执行,详见附表一)。二、调整津贴标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从43元调整到70元,二类区月人均从86元调整到130元,三类区月人均从172元调整到23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人均65元至130元.二类区每月人均120元至240元,三类区每月人均215元至380元(具体调整后的各职务(等级)层次的标准见附表二、附表三)。三、有关政策(一)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在职人员:1、行政管理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任命的职务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2、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聘用的职务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3、工勤人员按技术等级(岗位)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二)根据评估结果须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从调整的次月起执行。新列入范围或类别发生变化的,按新确定类别的津贴标准执行;调整出范围的,停止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三)列入范围的县在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后,由省人事厅报人事部重新评估确定。(四)工作人员调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或在不同类别的县之间调动的,从调入的次月起执行调入县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从调离的次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五)受单位派遣,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工作六个月以上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可执行工作所在县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六)中央、省、市(地州)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市、区)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单位所在县(市、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执行。(七)受开除留用察看、劳动教养、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等处罚的人员(含离退休、退职人员),受处罚期间不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处罚期满后,按重新确定的职务执行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八)新参加工作人员,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按试用期(学徒期、熟练期)满后转正定级工资对应的职务(技术等级、岗位),见习期(初期)按见习期(初期)满后拟聘岗位,执行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九)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县(市、区),原保留的经国家批准的工资区类别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和地区性津贴,从本实施方案执行之日起停止执行。四、离退休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办法(一)2006年7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单位所在县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的85%增加退休费;退职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的60%增加退职费。(二)2006年6月30日以前离退休的人员,已按国办发[2001]14号文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增加离退休费、且单位所在县仍在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内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和上述规定比例,从2006年7月1日起,重新计算离退休费。(三)离退休人员单位所在县被调整出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或异地安置地不属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从次月起停止执行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的离退休费;如果单位所在县类别发生变化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重新计算离退休费。(四)1993年以来,根据退休待遇对应的职务或等级(岗位)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退休人员,可按已享受对应待遇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规定比例增加退休费。五、经费来源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附表一:2006年贵州省实施艰苦边远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共77个县、市、区、特区)一类区(34个)二类区(36个)三类区(7)贵阳市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六盘水六枝特区钟山区、盘县水城遵义市赤水市、遵义县、绥阳县、凤岗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仁怀市、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关岭县、镇宁县、紫云县毕节地区金沙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铜仁地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松桃县德江县、印江县、沿河县、万山特区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锦屏线、麻江县天柱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险、丹寨县黔南州都匀是、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龙里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三都县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普安县、晴隆县标准职务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厅局级110200380县处级90170300乡科级技师以上75140245科员以下高级工以下65120215附表二:机关工作人员(离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单位:元/月 标准岗位等级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至二级管理岗位130240二级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至四级管理岗位110200380五级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至六级管理岗位90170300八级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七级至八级管理岗位一级至二级技术工岗位75140245十一级至十三集专业技术岗位九级至十级管理岗位三级至五级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岗位65120215附表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休人员)艰苦边远津贴标准表单位:元/月第二讲结束!第二节几项主要职工福利制度2第三讲日常福利管理.第一节福利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1第一节福利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职工福利制度的概念职工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单位为解决职工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保险待遇之外,对职工在经济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福利与工资、奖金不同。工资是职工的个人劳动报酬,奖金是对职工超额劳动所付的报酬或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而给予的物质鼓励。而福利是为解决职工自己无力解决或很难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生活问题与困难所给予的物质帮助。福利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凡是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事情,都应包括在内。如国家或单位为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和家务劳动,为职工提供便利条件而建造的住宅;为保障职工身心健康而实行的疗养、休假、公费医院;为解决职工或家庭生活特殊困难而给予的临时或定期补贴;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修建的保险事业;为因公致残人员规定的福利待遇或举办的社会福利设施等等,都属于福利工作。二、福利工作的基本内容人事部门负责管理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工作主要包括:l、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的各种福利待遇;2、建立的各种生产福利性制度与补贴;3、举办的各种集体福利事业与设施。具体到我们的业务内容,主要是保险性的福利待遇。保险性的福利待遇,是指国家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的—种物质帮助。由生、老、病、死、伤、残等待遇组成。

三、职工福利制度的作用职工福利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险作用;2、对职工部分支出的弥补作用:3、有利于恢复工作能力,维护身体健康;4、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第二节几项主要职工福利制度一、福利费制度福利费制度是国家为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而建立的一种专项费用制度。其内容由提取比例和使用范围两部分组成。除保险性的福利以外,为解决国家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改善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国家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用于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补助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生活困难。其内容是:集体福利按其所起的作用划分为以下几类;(1)为保障工作人员生活,减轻其生活负担和家务劳动,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而修建的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如住宅、食堂、浴室、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等。(2)为工作人员休息、养病而建立的各种设施。如疗养、休养所、避暑地等。(3)为活跃工作人员文化娱乐生活而建立的各种设施。如阅览室、俱乐部、文化宫、影剧院、球场等。(4)为工作人员工作上下班提供方便而配备的上下班交通车等。(5)为解决工作人员生活困难而建立的各种补助补贴制度。如交通费、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是工作人员因生活困难,按全家人口平均计算,生活费低于一般标准的,由组织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分为定期和临时补助两种,一个是定期发给,一个是在发生特殊困难时发给。1、福利费的提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以及生活困难补助费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各机关、事业单位按工资总额(工资改革后指四项之和总额)一定比例或工作人员绝对数提取的福利费。福利费提取的标准,自福利费制度建立以来有过若干次变化。一九六四年,国家财政部、内务部财政陈字第18号(64)内人工字第11号《关于1964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费标准等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费,中央一级机关(包括事业费开支的单位,如科学院、广播事业局等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提: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地方各级机关,按照工资总额的2.5%提取,中央各级机关分驻在外地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福利费标准。均按照所在地的规定办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剧团等)工作人员的福利费,按照工资总额的2.5%提取。我省为了适当照顾基层干部工资低,困难大的实际情况,由省财政厅、省人事局于1981年联舍下发了(81)64号文件,规定从1982年1月份起,省地、州、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按工资总额(包括标准工资,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的2%提取;县(市、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按工资总额的3%提取。提取的福利费、留不留机动数,由各级人事部门自定。对此问题,省人事厅1992年三月下发的黔人福(1992)2号“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的通知”中明确:“为更好地办好集体”福利事业,从一九九二年一月起,各县(市)政府人事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福利费总额中适当留存—部分(留存部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0.5%),用于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和解决工作人员突发性的特殊困难。另外,各单位提取的福利费,当年未使用完的,年终不作冻结、不上交,均可转到下年度继续使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2、福利费的管理与使用原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的使用范围目前首先以解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生活困难为主包括:一、解决工作人员家属生活困难;二、解决工作人员家属患病医药费困难;三、解决工作人员家属死亡埋葬费困难:四、解决工作人员的其他特殊困难。福利费补助的对象,应该仅艰于工作人员本人和依靠工作人员供养的父母、配偶、子女和未成年的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弟妹及其他亲属,不是依靠工作供养的亲属,不得享受福利费补助。在解决工作人员生活困难的前提下,福利费还有节余的,可以对以下集体福利事业进行适当补助:1、少量购置机关文娱、体育用具;2、节日期间少量的丈娱费用;3、托儿所、幼儿园、理发室、浴室、卫生所、食堂等费用的少量补助开支;4、慰问伤病工作人员少量慰问品费用的开支。二、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是国家为减轻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负担而建立的—种福利性补贴制度。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有计划地逐步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包括实行补贴的范围,享受补贴的条件和补贴标准等内容。1、实行补贴的范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的实行范围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不包括农业人口和市属县城关非农业人口),以及经国家批准的个别人口不满50万的主要工矿区。2、享受补贴的条件享受上下班交通费的条件是,居住地点距工作单位4华里以上,必须乘坐公共汽车、电车或骑个人自行车上下班的职工。3、补贴的标准上下班乘公共汽车、电车的职工,原则上由本人负担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工作单位给予补贴,每月本人负担的部分,不少于1.5元。骑个人自行车上下班的,适当补贴修理费(每月不得高于1.5元)。乘坐单位交通车上下班的,应当适当收费。交通费补贴的开支:企业单位由企业管理经费中支付,事业单位由事业费中支付,国家机关由行政经费支付。根据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的通知》,贵州省财政局、劳动局制发了《贵阳市内职工下班交通费补贴办法》的通知,即:(78)黔财企字第257号、(78)黔革劳字第46号。(1)贵阳市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职工家距工作地点四华里以上,必须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的,每人每月补贴1.8元(省劳动局、省财政厅(86)黔劳险这第12号文件,由1.8元提高到4.5元。从当年9月1日执行91年l0月又提高到7.5元)。设在郊区的单住,按照职工实际出勤天数(每天按两个里程计算),乘坐公共汽车票费,全月由本人负担1.5元,其余单位补贴。在上班地点已经分了宿舍的,家距工作地点不足四华里的职工,一律不予补贴。(2)职工居住地点距离工作地点四华里以上,乘坐个人的自行车上下班的,每月凭本人自行车执照补贴修理费1.5元。(3)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学徒、练习生、试用人员可以比照上述规定办理享受补贴。(4)如果工作、居住地点发生变化,应当及时调整和停发。(5)自开交通车的单位(包括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不再实行上下班交通补贴,并应向乘车职工适当收费。(6)经过审查批准符合享受补贴条件的职工,请假、出差时间在半月以上的,停发当月补贴;请假、出差的时间在半月以上内的,照发当月的补贴。(7)居住和工作地点都在郊区同一地区的职工不能享受补贴。一九八三年三月,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劳人险(1983)12号《关于同意贵州省遵义、安顺、都匀等城市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的复函》,同意遵义、安顺、都匀等三市按照(78)财企字16号,(78)劳薪字5号《关于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的通知》中的各项原则规定建立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制度,并从当年三月一日起执行。一九八六年九月,省劳动局、省财政厅(86)黔劳险字第12号文件,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6)黔府办函98号《关于贵阳市人民政府调整贵阳市公共汽车票价的请示报告的批示》精神,决定对贵阳市内职工家距工作地点在四华里以上,必须乘公共汽车(含骑个人自行车)上下班的,从九月一日起,其交通补贴费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补贴上元八角调整为四元五角(骑个人自行车由一元八调整为四元五角)。到一九九一年十月,根据省物价局(1991)黔物非字第14号文转发国家物价局“关于提高贵阳市公共汽车票价的批复”精神,决定对贵阳市内职工必须乘坐公共汽车(含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从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将交通费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四元五角调整为七元五角正。由于物价上涨,贵阳市交通费制度改革,在(2001)113号省长办公会纪要中决定,提高省直机关职工每人每月交通费18元,不另行下文。三、职工洗理费补贴制度

一九八五年,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下发劳人薪(85)33号文件期定:工资制度改革后,各单位原发放的洗理费,原则上保留,从经费包干结余,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中开支。具体发放标准,中央国家机关每人每月最多不超过4元,地方不得超过中央国家机关的数额。省财政厅、人事局(85)黔财事字第65号文规定:关于洗理费,按两部通知规定办理,具体发放标准,省级机关每人(含离退休人员)每月不超过4元,各地发放标准不得超过省级机关数额。经省政府同意,从一九九一年八月起,我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洗理费提高到每人每月5至10元。四、死亡待遇制度死亡待遇制度是指工作人员死亡后,国家为其生前所供养的亲属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包括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金三方面内容。(一)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分为遗属定期或不定期临时的生活困难补助。享受补助的遗属必须是生活上确有困难或没有劳动能力,而且又是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补助的形式是按月发给。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则是不定期的,它是在遗属临时遇有特殊困难时给予的一次性补助。照顾补助的对象是指工作人员牺牲病故以前主要生活来源确系死者供养的亲属和配偶(含自幼抚养死者长大,而他的生活确系死者负担的其他亲属)。如因年龄(十六岁)经济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示具情况增发、减发或者停发生活困难补助费。享受定期补助的条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前(即1945年8月底)参加革命工作或连续工龄满十五年以上的;因公牺牲的不受工龄的限制;获得通令嘉奖的,从事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有显著成绩或有特殊贡献的。

补助标准:居住在地、州、市每月每月补助12~15元,居住在县以下的8~12元,抗日战争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可酌情分别提高为20元、15元。一九八O年二月民政部、财政部民发(1980)5号、财事(1980)34号《关于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暂行期定)的通知》明确: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以后,遗属生活有困难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可以根据“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2、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般以能维持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原则,具体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所在地区的标准)。对于在保护、抢救国家资材或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一些。3、补助对象,是指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1)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周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2)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3)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16岁,或者满16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4)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16岁,或者满16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黔人福(1983)7号文提出:牺牲病故工作人员的配偶改嫁或另娶后,原享受的生活困难补助费应予取消。遗属年满16岁,仍在大中专、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已享受助学金和生活补贴的,其享受的生活补助应予抵销,如生活仍有困难,低于补助标准差额部份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酌情给予补助。遗属中定为敌我矛盾的,不享受困难补助,但对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可以享受。因犯法被判刑或管制的,在服刑期间停止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遗属安置在知识青年商店、厂、社及三代店、街道生活组等单位工作有固定收入的,以及从事个体经营的,不再列为补助对象,已享受的应予取消。参加工作未满五年的工作人员病故后,除因公牺牲而外,仍不享受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黔人福(1986)3号和黔人福(1988)4号文除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者相应提高外,规定工龄未满五年的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只能按最低标准发给。因公牺牲和孤身一人每人每月可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5元,老红军的遗属,不分居住地,一律按每人每月50元发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总额超过死者生前工资总额的均按遗属居住地的补助最低标准发给。享受补助的遗属,因经济收入发生变化时,可根据情况增发,减发或者停发其生活困难补助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一般以能维持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原则。我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也随之不断提高。117(二)丧葬费补助费工作人员死亡后,不分职务级别的高低,由国家负担一定数额费用,交给死者家属包干使用,节余归家属。丧葬费为一次性费用。。丧葬费开支的范围:包括服装、整容、遗体运送、存放、火化、骨灰盒及其存放等费用。没有火葬条件的地区,可以开支棺木费和埋葬费。亲友奔丧费用:原则上自理。死者直系亲属到死者机关来办理丧事的路费,自理确有困难的,经死者单位领导批准,可酌情给予补助。其他亲友来参加丧事的一切费用,死者一律不给开支,以个人名义送的花圈费用也自理。

(1999)5号《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修订我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丧葬费开支标准报告的通知》,现对我省工作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开支问题,作如下规定:1、丧葬费开支原则。工作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要按照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原则处理。要推行火葬。对有火葬条件但不施行火葬者,不予报销丧葬费用。2、丧葬费开支范围。包括服装、整容、遗体运送、存放、火化、骨灰盒及其存放以及遗体告别仪式等方面的费用。3、丧葬费开支标准。(1)丧葬费:离休干部为2000元,其他工作人员为1600元。开支时,由死者单位和死者家属商办,包干使用,节余留归家属;也可以按标准凭家属开具的收据(条)发给家属,由家属自行办理丧葬事宜。(2)其它费用:1、直系亲属到死者单位来办理丧事的路费,原则上自理,自理确有困难的,经死者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可酌情给予补助。其他亲友前来参加丧事的,—切费用自理。2、工作人员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工作人员无经济能力办理丧事的,经工作人员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可在600元以内给予补助。4、丧葬费和其它费用均为一次性费用,都从单位包干经费中解决。丧葬费列“职工福利费”报销;其它费用列“其它费用”报销。5、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可参照本规定执行。6、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不超过本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有关补充规定。7、本规定自一九九九年三月一日起执行,原黔府[1983]50号文件同时废止。

(三)一次性抚恤金根据黔人通[2007]181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因病死亡的20个月,因公死亡的40个月,一次性抚恤金发放的对象:(1)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赤人);(2)有配偶无父母(或无抚养人)的,发给配偶;(3)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的,各发半数;(4)无父母(或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5)无父母(或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十八以下的弟妹;(6)无上述亲属的不发。选聘的乡镇干部、因公牺牲或病故后,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发(1986)17号文件的规定按在职人员的办法计发一次性抚恤金。181五、生育待遇制度生育待遇制度是国家对女职工在怀孕和分娩时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这项制度包括假期、假期待遇和医疗服务三部分内容。这是保障妇女权利的一个方面,也是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一)假期:产假的时间和产假待遇在各个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一九五五年以来,一直执行国务院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发布《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提倡和鼓励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政策,对产假待遇作了相应的修改。国务院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第9号令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另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根据劳险字[1988]2号《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一、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二、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三、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观定处理。四、本通知自1988年9月1日起执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8)黔府办函199号文规定;我省现行女母:工晚育产假延长至120天;晚育并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执行产假半年的规定。按《贵州省计划生育试行条例》规定,晚婚晚育,是指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的初婚夫妻,晚婚后怀孕生育或年满24周岁后生育第一孩子的妇女。我省二00一年八月一日实施的《贵州省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二十二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方或双方晚婚、晚育的,可享爱下列休假。1、晚婚假:国家规定职工婚假为3天,晚婚的,再增加10天,共计13天:2、晚育假:在产假期间未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女方除享受《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产假90天外,再增加30天,共计12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7天:在产假期间办理了《独生子女证》的,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产假90天外,再增加90天,共计18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7天。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的,自手术之日起,可享受下列节育手术假期:1、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2天;重体力劳动者,一周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2、取宫内节育器,休息1天:3、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4、单纯榆卵管结扎,休息21天:5、人工流产,休息14天;人工流l产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30天;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16天:6、中期终止妊娠,休息30天;中期终止妊娠同时结扎输卵管,休息40天。(二)产假期间的的生活待避女职工在规定的产假期间,由所在单位照发工资。(三)医疗服条: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从医疗费内开支。

六、疾病待遇制度疾病待遇制度是职工因患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或所在单位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疾病待遇制度包括患病期间的医疗待遇和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两部分内容。(一)医疗待遇: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病期间从医疗费用方面给予的物质帮助。政务院一九五二年《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和《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中规定:自一九五二年七月份起,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将享受公费医疗预防的待遇。上述人员在患病就医时,除自己负担挂号费和部分营养滋补品费用外,医疗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这项工作主要由卫生部门管理。在执行中,一些地方出现漏洞,有的超过了经济力量许可的承受能力,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各地的卫生部门、财政部门自己制定了一些限制规定。按医保规定办。根据黔人福(95)8号文件规定:(1)连续病假两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2)连续病假超过两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病假期间按下列标准发给病假工资: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工作年限满十年以上的,工资照发。(3)连续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病假期问按下列标准发给病假工资: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60%;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70%;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80%;满三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工资照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一九五二年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病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4)获得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部委以上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并保持荣誉的,病假工资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酌情提高5~10%,但提高后,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5)特种病人(癌症病、麻风病、精神病)病假期间工资照发。“基本工资机关行政人员指级别工资、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员指职务(岗位)工资,等级工资和活津贴,或按规定发放的奖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期间非生产性福利待遇可继续享受。职工在病假期间,可以继续享受所在单位的生活福利待遇。职工在病假期间享受上述生活待遇,应有医疗机构证明,并经主管领导批准。七、探亲制度探亲制度是国家为解决职工与分居两地的配偶、父母团聚问题而建立的一种福利制度。探亲制度包括享受探亲假的条件、探亲假期及其待遇三方面的内容。1、享受探亲的条件一九五八年二月九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工人、职工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对职工探亲待遇的条件、探亲对象、探亲假期以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到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国务院决定废止了这个《暂行规定》重新发布了《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81]36号),其基本内容是:享受探亲待遇的条件: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或者与父亲、母亲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探亲的对象仅限配偶和父母,这里所指的父母,按国家劳动总局[81]劳总险字12号文般包括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现在由职工供养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2、探亲假期:(1)探望配偶的每年给假(限一方)一次,假期三十天;(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廿天。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较短,本单位可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的天数。3、假期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职工探望父母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93年工改后如何计算30%的问题,按人薪发(94)11号文件规定: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为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机关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机关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事业单位职工,为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其中,体育运动员,为本人体育基础津贴与成绩津贴)。退休、退职人员已脱离工作和生产岗位,一般不存在与家属分居两地的问题,所以不再享受国务院规定的职工探亲待遇。离休人员按劳动人事部劳人老(82)10号文件规定:“老干部离休后,除按国家规定享受探亲待遇外,本人还可以按现行差旅费,开支标准报销一次探望父母、子女或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归侨、侨眷台胞台属职工出境探望配偶,四年以上的,一次绐假半年,不足四年的;按每年给假—个月计算:出境探望父母的,四年以上一次给假四个月,三年一次,给假七十天,一年或两年一次,与国内职工相同。费用在境内按探亲规定报销,境外自理。八、年休假制度

是国家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而采取的每年有组织地分期轮休的制度。它包括实行的条件和假期等内容。在确保完成工作、生产任务,不另增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实行年休假制度。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国家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工作人员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二、工作人员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工作人员从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的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三、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节育手术假以及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四、依法应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其年休假天数。五、外省调入及省内机关、事业、企业之间调动(录聘用)的人员,当年在原单位未休年休假的,由调入(录聘用)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安排年休假。六、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按工作日分段安排,除特殊情况外,分段安排要从严掌握。年休假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工作原因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但不得跨2个年度安排。七、机关、事业单位要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得到休息,以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各单位领导要关心落实工作人员的年休假待遇,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应休而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除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外,其余的200%在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内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应当纳入工资统发。八、工作人员日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261天。全年工资收入计算方式为: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我省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前款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九、机关、事业单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一)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二)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十、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工作人员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达到或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工作人员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当年已享受了年休假的,翌年不享受年休假。十一、机关、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工作人员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应在每年的年底前制定下一年度工作人员的年休假计划表,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时享受年休假待遇。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年休假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依据职权,主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年休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十二、机关、事业单位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又不按本办法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以上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工作人员加付赔偿金。十三、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公务员申诉控告和人事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十四、工作人员确因工作原因当年不能休年休假的,要填写《工作人员不能安排年休假申报表》(附后),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单位主要领导由上级分管领导批准),并在本单位公示后,作为发放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依据。各地、各单位应严格控制不能休年休假的人数,坚决杜绝变相发放补贴情况的发生。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一经发现变相发放补贴现象,要坚决纠正并追究相关领导及直接涉及人员的责任。十五、本实施办法自2008年起施行。九、其他假期待遇根据各种文件的规定,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各种休假及请假待遇,即除每周享受二天公休假(星期六、星期天)外,每年还可享受法定节假和申请其他假期;患病的可以请病假,结婚可请婚假,直系亲属死亡,可以请丧葬假,个人或家庭有紧急事务需处理,可以请事假。工作人员依照期定休假或请假,均不享受相应的假期待遇,以上各节假日分别介绍如下:(一)法定节假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三类节假。(1)为全体人员享受的节假。包括新年(元旦)一天,春节三天,“五一”劳动节一天,国庆节两天。全年共为七天。(2)为部分人员享受的节假。包括:“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五四’青年节、青年放假半天。此种节假,是为方便妇女和青年举行群加性庆祝活动而设,可部分人员放假,部分人员作为代表参加庆祝纪念活动。(3)属少数民族习惯之假日。由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本民族习惯,自行规定放假日期。我省未作规定。上述节假,假期内均照发工资。为全体^员享受的节假日如逢星期六、星期目,应在次日补假。在以上法定节假日里有关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加班包括值班)的,待遇如何处理?按有关规定,企业职工加班的,可以发给加班工资,这是因为企业单位的职工请事假时要扣发工资,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事假不扣发工资,所以根据(56)国人字办法字第539号《国务院人事局关于国家机关中炊事人员、汽车司机、技术工人、电话员工等人员节、假日工资问题的复函》中规定,上述人员在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工作的都不加发工资。又据劳动部工资局(64)中劳薪字第156号《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炊事人员在法定节日工作的工资待遇问题的批复》规定: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文教等事业单位炊事人员在法定节日工作,事后又不能轮休可否与企业—样发给加班工资的问题,我们认为,不能和企业单位一样发给加班工资因为二者情况不同;企业单位的职工请事假时扣发工资,加班时发给加班工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请事假时不扣发工资,加班也不发给加班工资。但在节日后应设法安排他们轮休,使他们尽可能地得到相同时间的休息。即不得增加加班工资基金。以此类推,凡加班、值班等,均不得发加班工资,而应安排补休。国务院270号令,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