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维”字_第1页
论《诗经》中的“维”字_第2页
论《诗经》中的“维”字_第3页
论《诗经》中的“维”字_第4页
论《诗经》中的“维”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诗经》中的“维”字用法多样,既可作实词,也可做虚词。作实词时用法较少,以名词和代词为主;作虚词时的用法较多,可充当介词、连词、助词,其充当副词成分时单独探讨。此外,本文就“维”字涉及的相关句式展开探讨,并解析《诗经》中“维”字的实词虚化现象,进而更加系统地了解汉语的语法化现象。关键词:维实词虚词句式实词虚化

AbstractTheword"dimensional"inthe"BookofSongs"isusedinavarietyofways.Itcanbeusedasbothrealandfunctionalwords.Whenusedasarealword,itisusedless,mainlyinnounsandpronouns;whenusedasafunctionword,itisusedmore,anditcanbeusedasapreposition,conjunction,andauxiliaryword.Whenitisusedasanadverbcomponent,itisdiscussedseparately.Inaddition,thisarticlediscussestherelatedsentencepatternsinvolvedintheword"wei",andanalyzesthephenomenonoftherealwordfalsificationoftheword"wei"inthe"BookofSongs",soastounderstandthegrammaticalizationofChinesemoresystematically.Keywords:wei;contentword;functionword;sentencepattern;contentwordfunction目录引言 1一、“维”字作实词 1(一)动词 1(二)代词 3二、“维”字作虚词 4(一)介词 4(二)连词 5(三)助词 6三、“维”充当副词成分 7(一)通“唯”,表范围限定 7(二)相当于“却”,表转折 7(三)相当于“才”,表肯定 7四、与“维”字相关的句式结构 8(一)“维”构成宾语前置句式 8(二)“维……是……”句式 8(三)“维其……”句式 8(四)“……维何”句式 9五、“维”字的发展 9(一)“维”与“惟”、“唯”的关系 9(二)“维”字的语法化过程 10(三)“维”字的词义引申与语法化 11六、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第论《诗经》中的“维”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被称之为“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之为经典,由《风》、《雅》、《颂》三部分构成。古时的许多人文活动、社会风俗、农耕事桑等,均以诗歌的形式被收录于《诗经》。子曰:“不学《诗》,无以言[1]。”可见《诗经》在我国古代的地位举足轻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诗经》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字里行间中透露着社会生活气息,其语言之美赋予了文字灵性。“维”字在《诗经》中的用法多样,展现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体现了文字的魅力与多彩。“维”字在历朝历代的用法与含义都有所不同,其在诗经中用法多样,可见“维”字的具体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在《诗经》中,“维”字既可以作实词,也可以作虚词,此外,“维”字在句子中还可构成与之相关的句式,如“维……是”句式是最为常见的。根据“维”字在句中不重复出现统计得出,《诗经》中共出现224次,其中在《雅》这一部分使用频率最高,本文就“维”字在《诗经》中用法的分布及其的演变展开探讨。一、“维”字作实词据文字记载显示,在金文中首次出现“维”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曰:“维,车盖维也。从糸隹声,以追切[2]。”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显示:“维”在作名词时,有“系物的大绳”和“角落”的意思[3],这是“维”字在作名词时的解释。《诗经》中的“维”字在作实词时,常以动词和代词两种形式出现。从《尚书》中对“惟”字的记载来看,“维”字与其形近的“惟”字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两字在作动词时,出现了通用现象。(一)动词1、系,联结,连系这一解释与“维”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一样的,“维”的本义为系物的绳索,引申为联结、连系。《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4]。”此句译为:绊住它(指前文的白马)来系住它,来留住他度过今日的早晨。再者有《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绋纚维之[4]。”为:杨木船在河里飘荡,用大绳来拴住它。在这两个例子中,“维”均有捆绑之意,从句法成分来看,其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后均接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由此可得,“维”在作动词时,为及物动词。2、缠绕“维”字具有缠绕的意思是通过“维系”之意直接引申得来的,在《诗经》中仅此一例,可谓弥足珍贵。即《商颂•玄鸟》:“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4]。”句意为:国界与黄河相绕,殷受天命甚是相宜,把天赐百禄肩负起来。3、维系,维持,保持《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4]。”该句的“四方是维”属宾语前置,“是”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正确的语序应当是“维四方”。译为:掌握国家大权,靠您来维系天下四方。又《小雅•宾之初筵》:“饮酒孔嘉,维其令仪[4]。”这里的“维”字相当于保持、维持。该句意为:喝酒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保持好的礼节便可。“维”字在这两处都用法均构成动宾结构,结合相关语境才能更好把握其意义与用法。4、“维”通“惟”,思考、计划在《尚书》中,“惟”字在作动词时有计划之意,如《尚书•商书•盘庚中》:“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5]”此句意思是,盘庚当上君主后,计划渡过黄河带领臣民迁移。在后世的《诗经》中,出现了“维”通“惟”这一用法,记载了“惟”字作异形字这一例子。故有学者认为“维”字这一解释是相当于“思念”,属于借义,后通“惟”[6]。《小雅•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4]。”此句意思为:想起那个高大健硕的人,确实让我的心劳累。有的译注书刊将这里的“维”翻译成“只有”,但从整体句意和上下文的情境而言,译为“想起”较为合适。从这一例子来看,“维”字的译义是《尚书》中“惟”字意义的迁移。再有《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4]。”此句的“维”为思索之意。又《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4]。”意思是:想来天道有一定的规律,庄严肃穆永不停歇。以上这三个包含“维”字的例句中可得,其后紧跟宾语,构成动宾关系,可见“维”字的及物动词功能很强。5、“维”通“为”,表示动作的发出或判断“维”字通“为”的情况下,其意义广泛,用法灵活多变。如《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4]。”此处的“维”有变成之意,此句意思为:牧人做了一个好梦,梦到蝗虫变成了鱼儿,梦到龟蛇旗变成隼鸟旗了。再有《大雅•大明》:“天难忱斯,不易维王[4]。”这里的“维”翻译成担任之意,天意难以相信,担任一国之君不是一件易事。“为”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种意思,具体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本身来进行分析。(二)代词1、相当于“其”,代指前句、前文出现的事物“维”字在《诗经》当中也常作代词使用,指代前文出现的事物。有《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4]。”意思是:“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是大禹所辟之地。”这里的“维”字指代上一句的南山,因此译为“这座山”或“这儿”。《小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4]。”此句意思是:王国之所以安稳祥和,能生出众多人才,是因为他们是周朝的顶梁柱。故在此句中,“维”译为“他们是……”。2、相当于“是”指示代词“是”至迟在西周已经出现,现在能见到的西周金文中最早的几例“是”,均是相当于“此”的指示代词。在先秦时期,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是”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和表语都可充当,不仅如此,还可用来复指前置宾语[7]。在《诗经》中有《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4]。”这里的“维”字译为是,充当代词成分,指代前一分句出现的人物,意思为:那个两鬓垂发的小伙子,确实是我的好对象,“我的好对象”即是前一分句中的小伙子。再有《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4]。”《采薇》描述的是戍边战士服役思归,既忠于国亦恋其家的复杂心情。“彼尔维何”应是“维何彼尔”,这两句诗译为:是什么花开得如此繁华,是棠棣的花。在古代汉语中,“是”可作判断句的标志,但是上古中的“是”字一般作代词,无判断之意。二、“维”字作虚词虚词,即为不能单独出现的,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必须依附于实词或句子,表示其语法意义。在《诗经》中,“维”字的虚词用法相比较实词用法而言,更值得人们去考究,其作虚词成分的句子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作为发语词置于句首。除了“维”字,位于句首作发语词还有“载”字。《诗经》中的“维”有介词、连词和助词这几种用法,“维”字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不同,因此,在分析时要紧密结合上下文句子来进行分析,以此来总结“维”的共性。(一)介词1、相当于“于”,表示“在……”“维”字在用作介词时,译为“于”的情况下,通常后面要跟名词或者代词,这类名词或代词,通常是时间、地点、某事某物等等,从而构成介宾结构,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如《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4]。”此句的“维”字放在句首,译为“在……的时候”,对时间进行了说明。再有《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4]。”这里的“维莫之春”译为:在暮春之时。从这两例来看,“维”字作介词“于”时,后面常紧跟表示时间的词语,由此构成表示时间的状语。2、相当于“以”“维”字在作“以”讲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表示动作的工具,译为“用”;另一种是表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如《周颂•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4]。”这里的“维”字就是翻译成“用”,此句意思是:我大献祭,是用羊用牛来进行祭祀的。“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用羊用牛”是“我”发出的动作,以及所使用的动作的工具。表示动作的原因时,有《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4]。”两处“维子之故”的“维”字都是“因为”的意思,“因为你的缘故,使我饭也吃不下。因为你的缘故,使我睡觉也不得安稳。”这里的“维子之故”是“不能餐”和“不能息”的原因。“维”在引进动作原因时,其后紧跟一个短语,而其前后没有相应因果连词配合,因此将“维”视为介词比较妥当[8]。(二)连词1、表并列“维”表并列的情况下,同“与、和”的用法差不多,连接两个平行的词,这两个并列连词可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成分,也可以独立出来作插入语。如:《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4]。”意思是:悬钟架鼓的架子已制好,挂上大钟和大鼓。“虡业”和“枞”是两个并列名词,前后构成并列关系,所以“维”字在这两个词中起到连接成分。“贲鼓”和“镛”亦是同样的道理。2、表顺承“维”字在《诗经》中表示顺承关系仅此一例,如《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4]。”前一分句“怀德维宁”中的“维”字顺承,相当于“就”,从句子整体而言,在翻译的时候可译可不译;但是“宗子维城”中的“维”字用作“是”,表判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拥有美德能使国家安宁,大宗的儿子是国的城。“怀德维宁”是夹杂在包含“维”字的排比句当中的紧缩复句,除“怀德维宁”外,其余排比句均为判断句,其顺承关系明显,承接前面部分的意义。3、表示范围的限定在《诗经》中,“维”字在表示范围限定时,其用法相当于“只有”,通常对紧接着的内容进行范围的划定。如《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4]。”又《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4]。”又《小雅•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4]。”这三个例子的中的“维”都是起到特指紧接着的宾语的作用,分别译为“只有文王”、“只有我和你”、“只有愚昧的人”。“维”字表示范围限定时,通常置于句首,其用法虽然是作谓语动词,并接宾语,但是对事物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可见其支配功能相比而言有所减弱,因此不能与一般的及物动词相称。4、表转折“维”字在《诗经》中表转折时,其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所说的“虽然”,在翻译时无需将“虽然”翻译出来,古代汉语之奥妙由此可见。如《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4]。”此诗句从字面意思上可翻译为:天上有银河,看上去也有光。“维”虽放在句首,但却不作发语词,其表示转折关系,只不过这种转折关系在句中是非常微妙的,需充分结合全文及背后典故方可理解。在这里,“不能照见形象”含而不露,令人费解,也使全句转折关系变得隐晦,以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中可领略诗歌含蓄的特点[6]。(一)助词1、相当于“之”,用作结构助词“维”字在《诗经》中作“之”的用法时,充当结构助词,使句中谓语动词后面紧接的宾语前置。由此可得,若“维”相当于“之”时,其所在的句子应是宾语前置句。如《小雅•宾之出筳》:“笾豆有楚,肴核维旅[4]。”此处的“肴”指肉食,“核”指果品,“旅”是有陈设、摆设之意,为动词性词语。按照正常语序而言,应当是动词加宾语,但“肴核维旅”将动词后置,宾语前置,所以此处的“维”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为“之”。“肴核维旅”应是“旅肴核”,译为“摆着肉食和果品”,此处的“维”字只是一个标志,无需翻译。2、置于句首,作发语词“维”字在《诗经》中位于句首时,用作语气助词,又称发语词,无实义。其起到的作用即为提示主语或是动作的发出,常常单独使用,不影响紧随的词语翻译。《诗经》中,除了“维”字可作发语词,“载”字也可作发语词。不仅如此,“载”也是一个以虚词为主,实词为辅的字,其在《诗经》中的变化和用法与“维”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载”作发语词时,有《国风•邶•泉水》:“载脂载辖,还车言迈。”这里的“载”分别引出脂和辖,无实义。“维”字作发语词时,有《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4]。”再有《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4]。”这两例的“维”字均为提示主语的,“士与女”和“鹈”分别为各自的主语。有一例子是“维”字在一个复句中,均出现在前后两分句句首。《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4]。”这里的两个“维”,均做提示主语的作用,分别提示其主语喜鹊和鸤鸠。“维”字在《诗经》中表示动作的发出的例子有很多,如《小雅•正月》:“维号斯言,有伦有脊[4]。”这里的“维”字是用于引出“号斯言”这一动作的发出,起到提示作用。如何判断“维”字是否用作发语词,即要看其紧接的的句子成分是否完整,是否有主谓成分;倘若其不起提示主语的作用,则要结合全文,考虑主语是否已在上文出现,从而进一步考虑“维”字是否起到引出动作的发出。三、“维”充当副词成分副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最为特殊的词类,存在较大的争议。副词在使用中既可作实词,也可以作虚词,其主要起到修饰谓语的作用,也可修饰主语和宾语[7]。一般情况下,副词不可以独立存在,在寻找句子谓语时,副词是重要的标志。(一)通“唯”,表范围限定在前文中曾提到,“维”作动词时也有表示“只有”的意思,虽然对句子都进行了限制,但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确是不一样的。前文提到的“维”字在翻译成“只有”的情况下,是作动词,后面接宾语,构成动宾结构。而作副词的“维”字则相当于“只”,一字之差,其用法和在句中的地位、功能都大有不同。“维”字在《诗经》译为“只”时,有《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4]。”这里的“维”字翻译为“只是”,意思是:君子作这首歌,只是用来诉说悲哀。“作这首歌”与“诉说悲哀”之间有着限制的关系,通过“只是”这一词可判断出这首歌的用途只能是用来诉说悲哀。又有《小雅•小旻》:“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4]。”这两例的“维”字,均表示限制的意义,均修饰动词,在句中作状语成分。“维”用作动词时,也有进行范围限定之意,都可支配名词,限制人或物,作谓语成分,与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二)相当于“却”,表转折往往转折词的出现,暗示着句子的主要中心思想或者作者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位于转折词之后,因此,转折词前后往往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在《诗经》中,“维”字表转折关系的例子只有一例,为《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维新一词不禁让人想起我国近代的维新变法,维新变法的维新有“革新”之意,但在“其命维新”中,“维”置于“新”之前,表转折关系。这里的意思是:周国虽然是旧邦,但由于文王秉承天命,其最终得以更新。“旧”与“新”形成对比,“维”字在“新”的前面,表转折关系,与前句形成对比,加强语气,使得中心思想更为深刻。(三)相当于“才”,表肯定“维”字在《诗经》中表示肯定语气也是仅此一例,如《周颂•烈文》:“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4]。”此处的两个句子为平行关系,其意思是相联的,在“王其崇之”前加上表示肯定语气的“维”,以加强语气。 四、与“维”字相关的句式结构(一)“维”构成宾语前置句式在古汉语中,“之”常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有的句子直接出现“之”字,但有些句子则较为隐晦。例如《诗经》中的“维”字,其在作结构助词时,相当于“之”,使句子中的宾语前置,从而构成宾语前置句式。就前文提到的“肴核维旅”而言,“维”字在此构成宾语前置的句式,其用法同“之”,为宾语前置句式的标志,不作翻译。(二)“维……是……”句式“维……是……”句式在《诗经》中出现的时候形式固定,构成“维+名词+是+动词”的结构。“维”字在名词前充当副词,“是”字在此充当连词,连接名词与动词。这种句式在《诗经》中出现时,通常会有有“不、无、匪”之类的否定词伴随出现,与其构成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的句子,一般翻译为“不是……而是……”。如《小雅•雨无正》:“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意思是:真可怜啊!我说不出话,不是拙于言辞,而是身心交瘁。“维”字后面跟的名词可以为单音节词,也可以为双音节词,起强调句中宾语的作用。之所以这类结构不能缺少“维”字,是因为其后面接的成分不能独立存在[9]。但也有“维”字在此句式中表示限制范围之意,如《小雅•小旻》:“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4]。”意思是:“只听浅近之言,只争浅近之言。”在这类句子中,“维”字为副词,同“唯”,起限止语句内容的作用。(三)“维其……”句式“维其……”在《诗经》中也常出现,其后面可以接动词和形容词,其在分局中出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有《小雅•宾之初筵》:“饮酒孔嘉,维其令仪[4]。”又有《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4]。”再有《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卒矣[4]。”在这三个例子中,“维其”前面的分句通常为短语形式,有的是主谓短语,有的是偏正短语,还有的是动宾短语等等。形容词后加了语气词“矣”,起到了强调感情色彩的作用,褒贬分明,读来更能加深印象。(四)“……维何”句式“……维何”句式在诗经中甚是常见,“维”在此处的用法应为“是”,“何”则翻译为“什么”,因此维何相当于是什么,引出后一分句。此种情况与现代汉语中的设问句很是相似,前一分句发出疑问,后一分句作出解答。如《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4]。”意思是:那个花是什么?是棠棣的花。再有《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4]。”同《采薇》的译法和句式是基本相似的,后一用作解释说明的分句中的第一个“维”为“梦到”的意思。五、“维”字的发展(一)“维”与“惟”、“唯”的关系“维”字的发展需与其同音形近的“惟”、“唯”联系起来,三者的发展彼此交融,相辅相成。《说文》中对“维”字的解释是:“维,车盖维也。从糸、隹声,以追切[2]。”其本义则是系物的大绳,这维”字在作名词时的解释。《说文》对“唯”的解释是:“唯,诺也。从口、隹声,以水切[2]。”《说文》对“惟”的解释是:“惟,凡思也。从心、隹声,以追切[2]。”“维”字的发展与“唯、惟”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其自身在文字发展中有了更多新的含义,但最终还是离不开“隹”字。想要更加清楚地去了解“维”字,可以从“隹”字开始追溯。正如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中,商周文字卷里的副词篇曾提到,金文副词里的“隹”有独,唯独之义;“维”字在《诗经》中充当副词成分时,实为假借“隹”[11]。在古代,“隹”最初的含义与鸟有关,本义是短尾鸟的总名,读为zhuī;再有读为cuī,表高峻之意;后又读weī,同“惟”,置于句首,表发端。随时历史的发展,“维、唯、惟”三字在“隹”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各自意义大有不同。“维、惟、唯”,这三个字的本义都与其自身的部首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维”字的部首是丝字旁,丝的出现与绳子有关,因此它的本义就是系物的大绳;“惟”字的部首是心字旁,与人有关,其本义就是思考、思念的意思;“唯”字的部首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其本义是急声回答声。总结得出,随时历史的不断发展,“维、惟、唯”的意思逐渐从以形旁为重,这也是三者区别之处。“唯”和“惟”在古代可以通用,二者为异体字。“维”与“唯”、“惟”在读音上是相同的,《诗经》中出现“维”通“惟”或“唯”,因此三者为一般通假关系。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维”字的含义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与今义大抵相同。至东汉,《说文》则赋予了“维”更加详细的解释,本义是系物的大绳[2];后又引申出两种意思,一种是事物之间的脉络与联系,另一种是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杨树达先生在《词诠》中对“维”字的解释几乎是从《诗经》中总结得来的,可见“维”字一词多义是从《诗经》开始的。《词诠》中,将“惟、唯、维”的解释是连在一起的,其中“惟”字的解释有八种,“唯”字的解释有六种,“维”字的解释有五种[11]。相比而言,“维”的含义没有“惟”和“唯”丰富,“维”字的许多含义是从“唯”和“惟”借用得来,三字在《词诠》中的解释出现了较多的重复,因此它们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维”和“唯”在作介词,相当于“以”时,作句首助词时的解释是完全一样的;“维”和“惟”在作不完全内动词,与“是”意义一样,表示强调语气是的解释也是一样的。形近的文字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的发展赋予了它们各自新的内涵,但它们的联系依旧存在。(二)“维”字的语法化过程汉字语法化有实词虚化、句法化、词汇化这三种情况,其中实词虚化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情况。古汉语中的实词虚化现象是非常常见的,每一个文字追溯到它的源头,其本义必然与实物相联。有许多有实际意义的字词随着文字发展,逐渐成为虚词,本义的使用率下降,虚词的使用更为人熟知。实词逐渐转变为虚词,简言之就是实词虚化,即为实词在某一时代被人们使用时改变了其词性和含义,使其充当虚词成分大量使用。“维”字的实词虚化现象是最为明显的,从《尚书》到《诗经》再到今日,“维”字的使用逐渐以虚词为主。“维”字在实词虚化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其一,实词在文字发展中,虽然产生了虚词含义,常被人当虚词用,但是它的本义还是存在的,而且其实词与虚词是共用的,只是人们在使用中常以虚词用法为主。“维”字符合实词虚化的第二种特征,其本义是存在的,有实际的记载,在翻阅相关词典时有清楚的注解,但在后世人们创造的诗文中,“维”字就常以虚词出现。例如在《诗经》中,“维”字在作实词时的用法明显比作虚词时要少,而且灵活性较弱。“维”字在虚化后,其用法和含义得到了扩展,在其自身含义得以丰富时,也对我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创造性也体现于此。正如“维”字,其本义为系物的大绳,这是有实实在在意思的名词,而后引申为维持、维系,虽然是动词,但与其本义相比,已经开始出现虚化的趋势。在进一步虚化过程中,出现了“维”字作“与、和”的意思,在句中表示连接两个实词的关系词。其二,“维”字在实词虚化的过程中具有单向性。从“维”字的本义来看,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字,与实物紧密相联。《诗经》中的“维”字,作虚词使用已占上风,时至今日,人们极少使用“维”字的本义,没有出现重新将“维”字的本义作为其主要用法的情况。其三,“维”字在实词虚化过程中词义不断丰富。词义的增加可以看作词类的发展,这种发展总体而言是属于扩充性发展,为词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词的内涵。以上这三种实词虚化的特点,是非常具有文字考究意义的,一个实词逐渐虚化,进而发展成虚词或是其他某种形态,但无疑的是,虚词是来源于实词的。因此,实词对于我们研究一个文字是首要的基础,只有在其意义上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总结实词虚化之规律。(三)“维”字的词义引申与语法化一词多义现象在古汉语中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直接原因。虚词一般由实词衍生而来,词汇功能的变化受到词义变化的影响。实词虚化是语法化的重要标志,一个词产生新的语法功能,即出现了语法化现象。词义引申可产生新词,实词在语法化过程中产生虚词,经过语法化后的实词,与实词的词义引申,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引申多为在词的本义上进行词类扩展,多数引申义的词性与本义的词性是一致的,如名词性语素的引申义也是名词。实词虚化的过程可称之为语法化,实词转化为虚词,词性发生改变,词义增加。可见,引申与语法化都是词义的扩大,但是经历过语法化的词更为灵活多用。在《尚书》中,“维”字充当助词出现了3次;而后的《诗经》中,“维”字不仅充当助词,还可作动词、副词、介词;至《史记》时,“维”字已全面发展,能充当各种成分。虽然“维”字在《史记》中使用比《诗经》少了许多,但从“维”字的用法不断扩展的现象来看,其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维”的用法不断扩展,意味着其词义也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本义不断引申。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曾提到,“引申”是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来,旧意义和新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说明的[12]。词类扩展不等于词类渗透,董志翘认为,词义渗透是中古汉语词义演变的一种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13]。“维”字在语法化过程中,实词与虚词的意思就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并出现了虚词为主,实词为辅的趋势。从《尚书》到《诗经》,“维”字在句中的用法必须结合全句或者全文来判断,词本无意,意由境生。从《史记》中“维”使用的状况看,在西汉时期,“维”字的意义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汉语大字典》中的十六个义项都已具备。由此可见,上古时期是词义演变发展的重要阶段[14]。六、结语《诗经》乃华夏民族之尤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