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6.18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6.18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6.18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6.18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分,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等。

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上空,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1945年,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1949年,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1952年,英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0年,法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十年磨一剑,罗布泊腾起蘑菇云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成就: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1964年10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成就: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苏、美、法、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成就:“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世界第五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苏、美、法、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结合材料,归纳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两弹一星”代表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曾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会放他回中国。”

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享年62岁。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的名字才为人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邓稼先钱学森

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现在大家最称道的中国科技成就之一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它是在封锁的条件下,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进行的。尽管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受到多重外部环境的封锁,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比如我们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比当时法国更早地爆炸了氢弹,比美国、英国、法国的速度都要快。——周光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3.“两弹一星”意义:材料一: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允等科学家学家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多项科技发展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4.漫步太空的成就(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升空杨利伟顺利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执行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翟志刚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蛟龙天宫悟空墨子天眼大飞机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4.漫步太空的成就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一号杨利伟出舱世界第三翟志刚太空行走航天精神包括:

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攻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文革期间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比常规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科学技术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影响: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②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袁隆平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chóu),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shū)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青蒿素: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其死亡率极高。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恶性疟原虫对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研制新药成为世界性棘手问题。当时中国南方普遍存在疟疾问题,感染人数非常之大,每年导致十几万人死亡。

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青蒿素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青蒿素: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死亡率(2)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出席颁奖典礼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3)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为严重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新疗法。……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可估量的。——诺贝尔奖评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毛主席题词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2、表现:

(1)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2)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剧《东方红》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三、文化事业的发展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时代的风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三、文化事业的发展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3、改革开放后:莫言出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三、文化事业的发展3、改革开放后:

截至2017年12月10日,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文化成就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国家重视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2)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5)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富国②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③作为学生应好好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小结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6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神舟一号(1999年无人)神舟五号(2003年杨利伟世界第三)神舟七号(2008年翟志刚太空行走)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成果丰富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堂训练】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21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A.邓稼先钱学森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