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天津宁河区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天津宁河区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天津宁河区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天津宁河区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天津宁河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九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

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第I卷

得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7分。1〜4小题,6〜7

L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返取(ji)游弋(ge)窗板(ling)闻不容发(jian)

B.瞥见(pie)麾下(huT)矗立(chu)强斯・不舍(gu6)

C.广考(mao)毋塌(dan)解即(po)自惭形科(hui)

D.宽宥(y6u)困厄(e)儿案(ji)抽丝剥茧(bao)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让我们走进高贵,

生命的尊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阅读能使我

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激,心灵纯净。

A.和煦敬畏透彻B.和煦畏惧彻底

C.和缓畏惧透彻D.和缓敬畏彻底

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为保证避免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做好排查,网格员每天都忙碌在社区里。②工作中,

他们还会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询问生活物资是否齐全,是否需要帮

助采买,体温是否正常等。③网格虽小,却是和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服务窗。④为社区居

民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急事、难事,是社区网格员的工作职责。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不仅要关注“小我”,

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更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

否从“小我”走向“大我”,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创作者有了深刻的思想与高远

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

温润人心的作品。

A..”;、B.。”,、

C.”。;,D.”。,,

5.下面对《水调歌头》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政治失意,亲人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因而始终陷在消极悲观的情

绪中不能自拔。

B.词的上阕叙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阕的文字则抒发了对兄弟的深深怀念之

情。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写了作者对人生的疑惑,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

和向往。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好像是写对月的怨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

聚的惆怅。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小题。

①人们常说,“只看皮囊,不观内心,是肤浅的。”但在生活中,外表如同一面镜子,

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折射出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

不无道理。

②比如,世人皆有爱美之心,饰以首饰,妆以胭脂。但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简单的

“干净”二字来得让人欢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干净的人相处,如沐春风,心生

亲近之意;与遨遢或浮夸之人相处,眼观鼻,鼻观心,只求敬而远之。

③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内心如果赤诚善良,脸上也会温煦温和;反之,

内心尽是忿然,眉眼间也会显露乖戾之意。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些

人虽貌不惊人,却温婉端庄,看着特别舒服。一些人明明貌比潘安,却乖张狠戾,让人不

喜。

④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

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

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所以,整容不如整心。遇到不如意时,懂得驱散心中阴霾;与人相

处时,少一点斤斤计较。内心明朗宽敞了,脸上自会和煦温暖。

⑤作家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

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

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林黛玉初进贾府,礼数从未落下。这样的

知书识礼,一方面得益于林母的言传身教,小小年纪就成为大家闺秀;另外一方面,林黛

玉从小就熟读诗书,举止自然清雅脱俗。有时,一个人胸中笔墨有多少、教养如何,不用

询问其学历家教,只要听其言语、观其行为,便可明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大夫

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⑥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

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愿我们都能

保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6.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B.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C.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

D.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7,下面对本文第五自然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理论证,用作家三毛的话论述了读书对于人外貌的影响。

B.举例论证,以黛玉的知书识理,论述了“读书对于人教养形成至关重要”的观点。

C.道理论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证明了读书对人的面目、言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D.对比论证,用黛玉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引用三毛和黄庭坚的话是从反面论证。

8.下面对文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人们普遍的认知入手,自然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

B.第四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

外表的观点,

c.第六段再次强调:阅读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章多次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J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秀丽

D.宴酣之乐,非丝非行乐:快乐,乐趣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淫雨霏霏II出而林霏开

C.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珊出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

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

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

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D.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梦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任途不得意而沉迷山

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第II卷

得分

二、(本题共1小题,共8分)

评卷人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

(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4),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云横秦岭家何在?o(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岳阳楼

记》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o

得分

评卷人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②,顾

左右日:“辇③千缗④市之!”众惊问,答日:“余善此乐。”皆日:“可得闻乎?”日:

“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往⑤,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日:“蜀人

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⑦,岂宜留心!”茎

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注释】①子昂:指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②突出:挺身而出。③辇(niWn):载运。

④僧(mi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霜。⑤京毂(gu):通往京城的大道。

⑥贱工之役: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⑦声华:声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千缗巾之

(2)如期便往

1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