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_第1页
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_第2页
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_第3页
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_第4页
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模拟卷(一)

1.【选择题】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A.七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律诗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江南博哥)】本题考查诗歌体裁。

【应试指导】《登高》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律诗。

1.【选择题】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A.七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律诗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诗歌体裁。

【应试指导】《登高》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律诗。

2.【选择题】下列关于闻一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新月社成员

B.《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C.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是飘选清丽

D.《发现》一诗抒发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激情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闻一多的诗歌具有特殊的沉郁风格。

工[

《岳阳楼记》的作者字()

A.

B希

C永

D.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永叔是欧阳

修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

4.【选择题】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一一《坟》《灯下漫笔》

B.茅盾一一《故都的秋》《子夜》

C.朱自清一一《背影》《香市》

D.钱钟书一一《围城》《论毅力》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排除8项。《香市》是茅盾的作

品。排除c项。《论毅力》是粱启超

的作品。排除D项。选A项。

4.【选择题】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豪放悲壮

C.清新俊逸

D.沉哀凄苦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的写作风格。

【应试指导】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执着于诗歌艺术,被称为诗

歌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其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

5.【选择题】《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体现词人浪漫主义遐想的一句是()

A.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B.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C.夜阑风静殿纹平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诗词内容。

【应试指导】本词下片词人面对江上景致,产生了浪漫主义的遐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

8.【选择题】“凌波不过横塘路”化用了曹植的哪部作品里的句子()

A.《白马篇》

B.《幽思赋》

C.《洛神赋》

D.《登台赋》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诗句出处。

【应试指导】“凌波不过横塘路”一句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

微步,罗袜生尘”。

9.【选择题】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

A.18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17世纪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20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外国作家常识。

【应试指导】屠格涅夫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俄国贵族知识分

子,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

也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9.【选择题】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O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边城》是沈从文的一篇著名的中篇小说,表现了湘西水乡淳朴

的民风以及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代表了其创作的高峰。

10.【选择题】《香市》中写道“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

“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类比生发

D.象征暗示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品的表现手法。

【应试指导】《香市》中的“公安分局”暗示了军阀统治;“蚕种改良所”暗

示了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

10.【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制,岩邑也

B.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C.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应试指导】A、c、D三项为判断句,B项为反问句。

11.【选择题】《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作者补叙许远的事迹,采用的是

()

A.驳论的方法

B.对比的方法

C.夹叙夹议的方法

D.立论的方法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品的写作特色。

【应试指导】《张中丞传后叙》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补叙了许远的事迹。先

是有针对性地回击小人对许远、张巡的诬蔑;接着写当时守城之艰难,以突显

许远不畏死而守城的英雄气概,最后用比喻论证有力地反驳了诬蔑者。层层推

进,论证有力。

12.【选择题】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

大影响的诗人是()

A.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作家常识。

【应试指导】李商隐的诗多用典故,构思精巧,色彩浓丽,但也易流于晦涩。

他共创作《无题》诗16首,历代传诵

不衰。其诗风影响深远,特别是对宋初的西昆派诗人。

12.【选择题】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宋代词人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贺铸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从本题考查作家的文学主张。

【应试指导】李清照在《论词》中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

一家”的观点,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14.【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

B.“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

C.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D.曹雪芹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正确答案:口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曹雪芹是清代作家。

16.【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使动用法。

【应试指导】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来之”应译为:使他们

归顺(来)。故选B。

17.【选择题】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和夫妇:调和夫妇关系。

B.男有分,女有归。

男有分:男子各有自己的分得的东西。

C.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以为过矣: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D.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母立于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应试指导】8项应译为:(使)男人都有自己的职业。

18.【选择题】在下列各组作品中,全部属于鲁迅的小说集是()

A.《呐喊》《故事新编》《彷徨》

B.《准风月谈》《彷徨》《呐喊》

C.《彷徨》《呐喊》《野草》

D.《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的代表作品。

【应试指导】《准风月谈》是鲁迅的杂文集,《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18.【选择题】“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冯谖客孟尝君》

正确答案:口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成语出处。

【应试指导】“狡兔三窟”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话:“狡兔有三

窟,仅得免其死耳。”

材料题阅读《西洲曲》中的诗句,然后回答22-24小题。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杆头。

阑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查看材料

22.【文言文】《西洲曲》是哪一时期的诗歌?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南朝乐府民歌。

查看材料

23.【文言文】所选诗句描写了哪些场景?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出门采莲、登楼望郎。

查看材料

24.【文言文】画线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

处?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双关隐语、顶真。“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

“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莲子青如水”暗示感情的纯

洁,“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

情。“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一句运用了顶真手法,使得句子灵活生动,

朗朗上口。

背景材料

材料题阅读杜甫《登高》,然后回答23-25小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查看材料

23.【文言文】这首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查看材料

24.【文言文】此诗的颔联历来广为传诵,请分析其中“无边”“不尽”两词

的妙处。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无边”“不尽”两词给人以辽阔之感,使“萧萧”“滚滚”更加

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

中品味出韶光易逝、报国无门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

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查看材料

25.【文言文】赏析诗歌颈联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颈联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通过

“万里”“悲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等字眼,将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寄托诗人

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一个独处

异乡、满怀辛酸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背景材料

材料题阅读《项脊轩志》中节选的文字,然后回答25-27小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

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

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

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矣。

查看材料

25.【文言文】文段中作者回忆了妻子的哪些事情?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妻子向作者询问旧时的事、在轩中伏案学写字、转述娘家小妹妹的

问话等事情。

查看材料

26.【文言文】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

查看材料

27.【文言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

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妻子去世之年栽种的枇杷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树冠繁茂有如伞

盖,说明妻子已去世多年。物在人亡,作者睹物思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哀

思。

背景材料

材料题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9-31小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

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

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

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

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

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

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查看材料

29.【现代文】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大端阳节赛龙舟的场景。场面描写。

查看材料

30.【现代文】这段文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描写的?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群情激昂、热闹欢腾。河中与岸上。

查看材料

31.【现代文】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赛龙舟火爆场面的描写突显了湘西人民蓬勃的生命力量,这对全文

所要表现的主题(深情地呼唤故乡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情来重塑故乡人的灵

魂,参与历史,改造现实)起了铺垫和暗示作用。

背景材料

材料题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9-31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

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

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

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

土场上一腐一拐的往来。

查看材料

29.【现代文】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或“白描手法”)

查看材料

30.【现代文】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

用?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它写的是辫子风波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原

样的场面,说明中国农村在辛亥革命后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

这段话表明这种状况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

事件还会不断上演,从而表达了要革命就必须唤醒民众的思想,深化了文章的

主题。

查看材料

31.【现代文】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

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的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