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落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的暗示性上是迥然有别的,“落叶”与“木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诗歌意象。一、“落叶”是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形象。“落叶”,着重在“落”字,可以飘摇于空,但更多的情况是委顿于地:而“木叶”几乎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顾况《游子吟》)这里写“落叶”仿佛绵绵不休的秋雨簌簌而落,让人如见叶落之形,似闻风行之声,虽是空中之叶,却完全不包含树木的形象。“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里的“落叶”显然是覆盖在地面的,所以才掩盖了人的行迹。而历代的诗人,也仿佛都特别喜欢地面上的落叶: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在庭院里,在家门前,在台阶上,也许地点不同,但秋天的“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我们再看看课文中引用的写“木叶”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木叶”后的动词,常常是“下”。有时是“脱”,这些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而不是凋落在地面的。至于“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那树叶竟然还没有脱离枝头,只随风摇动,宛如洞庭湖的波浪呢。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落叶”和“木叶”是两种不同状态的秋叶。“木叶”造成的联想是包含着树木的形象的,是树叶从枝头飘摇而下的画面;而“落叶”则摒弃了树木的形象,仅仅是秋叶本身,并且常常是铺陈在地面的。二、“落叶”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境界。“落叶”与“木叶”唤起了不同的联想,塑造出不同的诗歌形象,自然也就创造出不同的诗歌意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因为“木”这个字的暗示和“下”这个字的提醒,整棵树的形象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树木落光叶子之后的疏朗、萧索。林庚先生指出:“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而“落叶”,没有肃穆的“木”的形象,只留下了单薄的“叶”的意蕴。它们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暗示:枯萎,飘零,无所归依。所以,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的孤寂,或者怀才不遇者的愁闷。唐朝大诗人顾况的《游子吟》里有落叶:“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游子漂泊,岂不正似落叶无根?如果加入“木”的意象,因为“木”暗示的沉稳、坚固,“叶”的漂泊无依将大打折扣,游子的抒情也必将大打折扣。“飘零”“客心”“故国”“零落”“无复归”这些词语,都在印证着“落叶”与“木叶”不同的诗歌境界。概括言之,“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而“落叶”则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至于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不能写成“无边落叶萧萧下”,正因为杜甫本要创造出一派阔大苍凉,“落木萧萧”对“长江滚滚”,才构成了统一的诗歌境界。作为诗歌形象,“木叶”和“落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各领风骚,各成佳境。(节选自张彦金《莫道“落叶”是寻常》,有删改)材料二: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李白的《梁园吟》写道:“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其中的“木”就是写夏季高大茂盛的树。还有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树”而用“木”。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呢?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诗中写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树”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用的就是“树影”而非“木影”;马戴的诗句“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濡上秋居》),尤为脍炙人口,但用的也是“树”。本文上面所举的例子,都说明“木”也可以是充满活力、枝繁叶茂的,而“树”也可能是叶落飘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王绩的《野望》诗分明写道:“树树皆秋色”,连用两个“树”字,强调的就是秋天无生机的萧索的树,而此处如改为“木木”则断然不可。再如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树”“木”对举,和林先生的说法恰恰相反:行将枯萎的树不用“木”而用“树”,生机勃勃的树不用“树”却用“木”。因此,古人诗句咏及树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树”,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说的那么多差别和讲究,本来并不复杂的道理,我们不必想得那么深奥。“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再比如“古木”一词,古人用得也多,但可以是秋天的树,如“古木呜寒鸟”(魏征《述怀》);也可以是春夏的树,比如“古木生云际”(陈子昂《白帝城怀古》);至于“古木无人径”(王维《过香积寺》),人们不大容易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季节的树,而且也无须弄清楚了。我们还是像李白的“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的好,只把“木”当做一般意义上的树,而不必深究是什么样的树了。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再次,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较多,“木叶”就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历代诗人诗歌中的“落叶”着重在“落”字,在庭院里,在家门前,在台阶上,也许地点不同,但“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而“木叶”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B.材料一认为,“木叶”后常常跟“下”“脱”等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完全脱离了树。C.材料二认为,大量古诗中的“木”字并不像林庚先生所说“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证明“木”字并不能反映季节。D.材料二认为,“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没有差别,至于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原因之一是前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杜甫的“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和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都是用“树”写出了秋天的情景,尤为脍炙人口。B.材料一认为,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的孤寂,是因为“落叶”摒弃了树木的形象只留下单薄的“叶”的意蕴而传达出的枯萎、飘零、无所归依的暗示。C.材料二认为,《野望》中的诗句“树树皆秋色”绝对不可改为“木木皆秋色”,连用两个“树”字,强调的就是秋天无生机的萧索的树。D.材料一认为,“落叶”与“木叶”唤起了不同的联想,塑造出不同的诗歌形象,但作为诗歌形象并没有高下之分,各成佳境。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落叶”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的一项()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C.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D.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4.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5.材料一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请依照示例,列举两例说明。示例:(诗句)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暗示性)杨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答案〗1.D2.A3.A4.①否定了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所说的关于“木”与“树”的差别,指出其实“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②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可能与入声的韵律美、书面语的庄重及屈原的作品有关。5.示例一:(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暗示性)黄花——通过满地的落花暗示作者的容颜憔悴。示例二:(诗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暗示性)长江水——通过东流的长江水暗示作者无尽的愁思。〖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过于绝对化,材料一原文为“秋天的‘落叶’都是铺陈于地的”“仅仅是秋叶本身,并且常常是铺陈在地面的”,还有“而‘木叶’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也绝对化,文中为“几乎从来都不能”。B.“完全脱离了树”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那树叶竟然还没有脱离枝头,只随风摇动,宛如洞庭湖的波浪”可以判断“完全”太过绝对。C.“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证明‘木’字并不能反映季节”说法错误,具体诗句中的“木”能反映季节,但不一定指秋天。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尤为脍炙人口”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说“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尤为脍炙人口。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诗句情感意境的能力。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万木”体现的是生机勃勃,不是“辽阔、疏朗、苍凉”的意境。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二作者首先指出,“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并非如此简单。‘木’与秋天并无必然联系”,这是否定了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所说的关于“木”与“树”的差别,接着作者通过举例,“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树’而用‘木’”,指出其实“木叶”和“树叶”在形象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接着更深入一步,通过分析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古人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用“树叶”可能与入声的韵律美、书面语的庄重及屈原的作品有关。【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参照题中给出的事例,在根据自己对古代诗词知识的积累来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事例,事例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中表面说的是杨柳的离情,其实树木是不可能有感情的,这里明写杨柳,其实是写女子的离情。与此类似,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有不少也是采用这种暗示性的手法来写作的。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表面上写满地落花憔悴,其实是暗示作者的憔悴。再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一句,表面上是说长江之水载着许多愁绪滚滚东流,其实此处是写作者那无尽的愁思。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还有不少例子,学生们也可以找到其他的例子。最后,要说明一下,根据本题的特性,关于暗示性,一般在婉约词中比较常用,所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寻找时缩小寻找的范围。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备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B.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C8.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9.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C.“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错误。原文只是说“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小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勇。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本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小说中作者以志愿军小刘的故事为一个侧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真挚的革命友谊与崇高的牺牲的精神,如写小刘真诚地等了“我”几个月,临回国还把一个笔记本留给了“我”,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了小刘高大的形象,如“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总之,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如小说中多次写“我”的感受,“‘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这些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14.请简要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答案〗10.D11.B12.B13.(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14.(1)廉洁正直,主要是扣“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2)机敏,擅长经营,主要是扣“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所继”为所字结构,修饰“叔父”,其前停顿,排除BC;“佳器”为动词“成”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A。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B项,“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误,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属于血亲。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极有文才口才”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是“言辞简约”,并不是“极有文才口才”。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严正,严肃正直、谨严端方;循,遵守;礼度,礼节法度;事,侍奉;恭谨,恭敬谨慎。(2)臧否,褒贬、评价;言论,言谈谈及;以,用;乱,扰乱、岔开。【14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要求“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首先要找好有效的答题区间,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其次要结合谢弘微处理谢混家事的具体做法及效果。依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可总结为:谨慎仔细、廉洁正直。依据“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可总结为:擅长经营、有能力。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长时间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为此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四、古代诗歌阅读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鹤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15.下列对本课《鹊桥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16.《鹊桥仙》这首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5.D16.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度的相会渲染气氛。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如“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赏析错误,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议论的表达方式。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故选D。【16题详析】本题学生赏析诗词修辞手法能力。题目为“《鹊桥仙》这首词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仔细阅读这首词,词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意思是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精心的恨憾。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这是运用拟人手法,把彩云、流星人格化,为牛郎织女每年--度的相会渲染气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意思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这里把“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放在一起对比,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柔情似水”意思是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此句把“柔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流水”,是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意思是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一样短暂。把“重逢的约会”比作“缥缈虚幻的梦”,是运用比喻手法,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具体作答时,可以先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再指出运用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节选)》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的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可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可以实现。(4)《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答案〗(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4)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暑假来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规范,而且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关爱。暑假是电视的收视高峰期,很多放假的学生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各种娱乐节目。这些节目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因此,提供积极向上的娱乐节目十分重要。可是,现实情况是各类娱乐节目____________,一些缺乏深度,甚至格调低俗的娱乐节目企图____________,这不仅导致电视荧屏乌烟瘴气,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文化纯洁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这让家长们____________。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这份通知,对偶像养成类节目、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加以规制,这是对荧屏的一种净化,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娱乐观的一种矫正。家长们对此____________。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关爱,而且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规范。B.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规范,而且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关爱。C.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规范。D.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限秀令”,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规范,而且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且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受一定影响B.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C.而且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孩子也很重要D.而且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被不同程度影响着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鱼龙混杂浑水摸鱼如芒在背津津乐道B.鱼龙混杂趁火打劫惴惴不安拍手称快C.泥沙俱下浑水摸鱼惴惴不安拍手称快D.泥沙俱下趁火打劫如芒背津津乐道〖答案〗18.D19.B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主语应为“限秀令”,应将“发布了”改为“发布的”;二是搭配不当,“关爱”应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搭配,“规范”应与“娱乐节目健康发展”搭配;三是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故“对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规范”应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的前面。故选D。【19题详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这些节目不仅……”表明这句话的主语是“这些节目”,括号内的分句也是谈“这些节目”对孩子的影响,A、C两项转而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语意不顺畅,故排除。D项,句式与括号前“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句式不一致,故排除。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可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一空:“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只能用来修饰人,不能修饰物,而文中是用来修饰“各类娱乐节目”,故只能用“泥沙俱下”,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看第二空:“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趁火打劫”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语境是说“一些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