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1.根式(1)概念:式子叫做根式,其中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2)性质:()n=a(a使有意义);当n为奇数时,=a,当n为偶数时,=|a|=2.分数指数幂(1)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ras=ar+s;(ar)s=ars;(ab)r=arbr,其中a>0,b>0,r,s∈Q.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概念: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a是底数.(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a>10<a<1图象定义域R值域(0,+∞)性质过定点(0,1),即x=0时,y=1当x>0时,y>1;当x<0时,0<y<1当x<0时,y>1;当x>0时,0<y<1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4.常用结论(1)画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象,应抓住三个关键点:(1,a),(0,1),.(2)在第一象限内,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图象越高,底数越大.对数与对数函数1.对数的概念如果ax=N(a>0,且a≠1),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2.对数的性质、换底公式与运算性质(1)对数的性质:①alogaN=N;②logaab=b(a>0,且a≠1).(2)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a>0且a≠1,M>0,N>0,那么①loga(MN)=logaM+logaN;②loga=logaM-logaN;③logaMn=nlogaM(n∈R);④logamMn=logaM(m,n∈R,且m≠0).(3)换底公式:logbN=(a,b均大于零且不等于1).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概念: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a>10<a<1图象性质定义域:(0,+∞)值域:R当x=1时,y=0,即过定点(1,0)当x>1时,y>0;当0<x<1时,y<0当x>1时,y<0;当0<x<1时,y>0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4.反函数指数函数y=ax(a>0,且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5.常用结论①.换底公式的两个重要结论(1)logab=;(2)logambn=logab.其中a>0,且a≠1,b>0,且b≠1,m,n∈R.②.在第一象限内,不同底的对数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底数逐渐增大.③.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过定点(1,0),且过点(a,1),,函数图象只在第一、四象限.三、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xα(α∈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为常数.2.5个常见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xy=x2y=x3y=x-1定义域RRR{x|x≥0}{x|x≠0}值域R{y|y≥0}R{y|y≥0}{y|y≠0}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R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在R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增在(-∞,0)和(0,+∞)上单调递减图象过定点(0,0),(1,1)(1,1)四、函数的应用(二)1.几类函数模型函数模型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模型f(x)=ax+b(a,b为常数,a≠0)二次函数模型f(x)=ax2+bx+c(a,b,c为常数,a≠0)指数函数模型f(x)=bax+c(a,b,c为常数,b≠0,a>0且a≠1)对数函数模型f(x)=blogax+c(a,b,c为常数,b≠0,a>0且a≠1)幂函数模型f(x)=axn+b(a,b为常数,a≠0)“对勾”函数模型y=x+(a>0)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函数性质y=ax(a>1)y=logax(a>1)y=xn(n>0)在(0,+∞)上的单调性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慢相对平稳图象的变化随x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y轴平行随x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x轴平行随n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0,当x>x0时,有logax<xn<ax第五章统计与概率一、数据的收集与直观表示1.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考察问题涉及的对象全体是总体,总体中每个对象是个体,抽取的部分对象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一个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样本容量.2.普查与抽样调查(1)普查:一般地,对总体中每个个体都进行考察的方法称为普查(也称为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只抽取样本进行考察的方法称为抽样调查.3.简单随机抽样(1)定义:一般地,简单随机抽样(也称为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个体.(2)两种常用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4.分层抽样一般地,如果相对于要考察的问题来说,总体可以分成有明显差别的、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时,每一部分可称为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简称为分层抽样).5.数据的直观表示(1)常见的统计图表有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茎叶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2)频率分布直方图①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ⅰ)找出最值,计算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ⅱ)合理分组,确定区间:根据数据的多少,一般分5~9组;(ⅲ)整理数据:逐个检查原始数据,统计每个区间内数的个数(称为区间对应的频数),并求出频数与数据个数的比值(称为区间对应的频率),各组均为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是闭区间;(ⅳ)作出有关图示:根据上述整理后的数据,可以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图的纵坐标是eq\f(频率,组距),每一组数对应的矩形高度与频率成正比,而且每个矩形的面积等于这一组数对应的频率,从而可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②频率分布折线图作图的方法都是:把每个矩形上面一边的中点用线段连接起来.为了方便看图,折线图都画成与横轴相交,所以折线图与横轴的左右两个交点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难看出,虽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过程中,原有数据被“压缩”了,从这两种图中也得不到所有原始数据.但是,由这两种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态势,而且也可以得出有关数字特征的大致情况.比如,估计出平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方差.当然,利用直方图估计出的这些数字特征与利用原始数据求出的数字特征一般会有差异.二、数据的数字特征1.数据的数字特征(1)最值一组数据的最值指的是其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最极端的情况.(2)平均数①定义:如果给定的一组数是x1,x2,…,xn,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eq\o(x,\s\up6(-))=eq\f(1,n)(x1+x2+…+xn).这一公式在数学中常简记为eq\o(x,\s\up6(-))=eq\f(1,n)eq\o(∑,\s\up6(n),\s\do4(i=1))xi,②性质:一般地,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如果x1,x2,…,xn的平均数为x,且a,b为常数,则ax1+b,ax2+b,…,axn+b的平均数为aeq\o(x,\s\up6(-))+b.(3)中位数有奇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1,x2,…,x2n+1,则称xn+1为这组数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有偶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1,x2,…,x2n,则称eq\f(xn+xn+1,2)为这组数的中位数.(4)百分位数①定义:一组数的p%(p∈(0,100))分位数指的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一个数值:至少有p%的数据不大于该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不小于该值.②确定方法:设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1,x2,…,xn,计算i=np%的值,如果i不是整数,设i0为大于i的最小整数,取xi0为p%分位数;如果i是整数,取eq\f(xi+xi+1,2)为p%分位数.(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6)极差、方差与标准差①极差:一组数的极差指的是这组数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描述了这组数的离散程度.②方差定义:如果x1,x2,…,x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可用求和符号表示为s2=eq\f(1,n)eq\o(∑,\s\up6(n),\s\do4(i=1))(xi-eq\o(x,\s\up6(-)))2=eq\f(1,n)eq\o(∑,\s\up6(n),\s\do4(i=1))xeq\o\al(2,i)-eq\o(x,\s\up6(-))2.性质:如果a,b为常数,则ax1+b,ax2+b,…,axn+b的方差为a2s2.③标准差定义: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一般用s表示,即样本数据x1,x2,…,xn的标准差为s=eq\r(\f(1,n)\o(∑,\s\up6(n),\s\do4(i=1))(xi-x)2).性质:如果a,b为常数,则ax1+b,ax2+b,…,axn+b的标准差为|a|s.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一般情况下,如果样本容量恰当,抽样方法合理,在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时,只需直接算出样本对应的数字特征即可.三、随机事件、评率与概率1.事件的关系定义表示法图示包含关系一般地,如果事件A发生时,事件B一定发生,则称“A包含于B”(或“B包含A”)记作A⊆B(或B⊇A)互斥事件给定事件A,B,若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与B互斥,记作AB=∅(或A∩B=∅)若A∩B=∅,则A与B互斥对立事件给定样本空间Ω与事件A,则由Ω中所有不属于A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作A若A∩B=∅,且A∪B=Ω,则A与B对立2.事件的运算定义表示法图示并事件给定事件A,B,由所有A中的样本点与B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和(或并)记作A+B(或A∪B)交事件给定事件A,B,由A与B中的公共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积(或交)记作AB(或A∩B)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般地,如果在n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eq\f(m,n),其中,m是n次重复试验事件A发生的次数,则当n很大时,可以认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估计值为eq\f(m,n).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一般地,如果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所包含的样本点个数是有限的(简称为有限性),而且可以认为每个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即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都相等(简称为等可能性),则称这样的随机试验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为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古典概型中,假设样本空间含有n个样本点,如果事件C包含有m个样本点,则P(C)=eq\f(m,n).3.概率的性质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0≤P(A)≤1;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Ω)=1,P(∅)=0;性质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P(A)+P(B);性质4: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P(A)=1-P(B);性质5:如果A⊆B,那么P(A)≤P(B),由该性质可得,对于任意事件A,因为∅⊆A⊆Ω,所以0≤P(A)≤1.性质6: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有P(A∪B)=P(A)+P(B)-P(A∩B).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1.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此时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向量的方向.向量eq\o(AB,\s\up6(→))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大小),记作|eq\o(AB,\s\up6(→))|.(2)零向量:始点和终点相同的向量称为零向量.(3)单位向量:模等于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4)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如果两个非零向量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则称这两个向量平行.通常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5)相等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6)相反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减法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a-b=a+(-b)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当λ≠0且a≠0时,λa的模为|λ||a|,而且λa的方向如下:①当λ>0时,与a的方向相同;②当λ<0时,与a的方向相反.(2)当λ=0或a=0时,λa=0.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3.共线向量定理如果存在实数λ,使得b=λa(a≠0),则b∥a.4.向量模的不等式向量a,b的模与a+b的模之间满足不等式||a|-|b||≤|a±b|≤|a|+|b|.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平面向量的基底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a与b组成的集合{a,b},常称为该平面上向量的一组基底,如果c=xa+yb,则称xa+yb为c在基底{a,b}下的分解式.(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平面内两个向量a与b不共线,则对该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c,存在唯一的实数对(x,y),使得c=xa+yb.2.平面向量的坐标一般地,给定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对于平面内的向量a,如果a=xe1+ye2,则称(x,y)为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假设平面上两个向量a,b满足a=(x1,y1),b=(x2,y2),则a±b=(x1±x2,y1±y2),λa=(λx1,λy1)(λ∈R),ua±vb=(ux1±vx2,uy1±vy2)(u,v∈R).(2)向量模的坐标计算公式如果向量a=(x,y),则|a|=eq\r(x2+y2).(3)向量坐标的求法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②设A(x1,y1),B(x2,y2),则eq\o(AB,\s\up6(→))=(x2-x1,y2-y1),|eq\o(AB,\s\up6(→))|=eq\r((x2-x1)2+(y2-y1)2).4.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x1,y1),b=(x2,y2),则a∥b⇔x2y1=x1y2.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有关概念(1)向量的夹角:给定两个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选一点O,作eq\o(OA,\s\up6(→))=a,eq\o(OB,\s\up6(→))=b,则称[0,π]内的∠AOB为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记作〈a,b〉.(2)向量的垂直:当〈a,b〉=eq\f(π,2)时,称向量a与向量b垂直,记作a⊥b.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垂直.(3)数量积的定义:一般地,当a与b都是非零向量时,称|a||b|cos〈a,b〉为向量a与b的数量积(也称为内积),记作a·b,即a·b=|a||b|cos〈a,b〉.(4)数量积的几何意义:①投影向量:设非零向量eq\o(AB,\s\up6(→))=a,过A,B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称向量eq\o(A′B′,\s\up6(→))__为向量a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或投影.②投影的数量:一般地,如果a,b都是非零向量,则称|a|cos〈a,b〉为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的数量.投影的数量与投影的长度有关,投影的数量既可能是非负数,也可能是负数.③两个非零向量a,b的数量积a·b,等于a在向量b上的投影的数量与b的模的乘积.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坐标表示设向量a=(x1,y1),b=(x2,y2),θ为向量a,b的夹角.(1)数量积:a·b=|a||b|cosθ=x1x2+y1y2.(2)模:|a|=eq\r(a·a)=eq\r(xeq\o\al(2,1)+yeq\o\al(2,1)).(3)夹角:cosθ=eq\f(a·b,|a||b|)=eq\f(x1x2+y1y2,\r(xeq\o\al(2,1)+yeq\o\al(2,1))·\r(xeq\o\al(2,2)+yeq\o\al(2,2))).(4)两非零向量a⊥b的充要条件:a·b=0⇔x1x2+y1y2=0.(5)|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x1x2+y1y2|≤eq\r(xeq\o\al(2,1)+yeq\o\al(2,1))·eq\r(xeq\o\al(2,2)+yeq\o\al(2,2)).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a·b=b·a(交换律).(2)λa·b=λ(a·b)=a·(λb)(结合律).(3)(a+b)·c=a·c+b·c(分配律).常用结论:第四章1.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a的取值范围均为a>0且a≠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经过定点的实质是a0=1,loga1=0.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增长速度为: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第五章1.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分层抽样中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2.利用分层抽样要注意按比例抽取,若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不都是整数,则应当调整各层容量,即先剔除各层中“多余”的个体.3.平均数的性质①若给定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eq\x\to(x),则ax1,ax2,…,axn的平均数为aeq\x\to(x);ax1+b,ax2+b,…,axn+b的平均数为aeq\x\to(x)+b.②若M个数的平均数是X,N个数的平均数是Y,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eq\f(MX+NY,M+N).③若两组数据x1,x2,…,xn和y1,y2,…,yn的平均数分别是eq\x\to(x)和eq\x\to(y),则x1+y1,x2+y2,…,xn+yn的平均数是eq\x\to(x)+eq\x\to(y).4.方差的性质若给定一组数据x1,x2,…,xn,其方差为s2,则ax1,ax2,…,axn的方差为a2s2;ax1+b,ax2+b,…,axn+b的方差为a2s2.特别地,当a=1时,有x1+b,x2+b,…,xn+b的方差为s2,这说明将一组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方差是不变的,即不影响数据的波动性.5.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1)最高的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即是众数.(2)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是相等的.(3)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以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6.巧用四个有关的结论(1)若x1,x2,…,xn的平均数为eq\o(x,\s\up6(-)),那么mx1+a,mx2+a,…,mxn+a的平均数为meq\o(x,\s\up6(-))+a;(2)数据x1,x2,…,xn与数据x′1=x1+a,x′2=x2+a,…,x′n=xn+a的方差相等,即数据经过平移后方差不变;(3)若x1,x2,…,xn的方差为s2,那么ax1+b,ax2+b,…,axn+b的方差为a2s2;(4)s2=eq\f(1,n)eq\o(∑,\s\up6(n),\s\do4(i=1))(xi-eq\o(x,\s\up6(-)))2=eq\f(1,n)eq\o(∑,\s\up6(n),\s\do4(i=1))xeq\o\al(2,i)-eq\o(x,\s\up6(-))2,即各数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7.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P(A)=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A)=0.(4)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5)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P(A)=1-P(B).第六章1.三点共线的等价转化A,P,B三点共线⇔eq\o(AP,\s\up6(→))=λeq\o(AB,\s\up6(→))(λ≠0)⇔eq\o(OP,\s\up6(→))=(1-t)·eq\o(OA,\s\up6(→))+teq\o(OB,\s\up6(→))(O为平面内异于A,P,B的任一点,t∈R)⇔eq\o(OP,\s\up6(→))=xeq\o(OA,\s\up6(→))+yeq\o(OB,\s\up6(→)).(O为平面内异于A,P,B的任一点,x∈R,y∈R,x+y=1)2.向量的中线公式若P为线段AB的中点,O为平面内一点,则eq\o(OP,\s\up6(→))=eq\f(1,2)(eq\o(OA,\s\up6(→))+eq\o(OB,\s\up6(→))).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两种形式(1)a∥b⇔b=λa(a≠0,λ∈R);(2)a∥b⇔x1y2-x2y1=0(其中a=(x1,y1),b=(x2,y2)).4.已知P为线段AB的中点,若A(x1,y1),B(x2,y2),则P点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f(x1+x2,2),\f(y1+y2,2))).5.已知△ABC的顶点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G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f(x1+x2+x3,3),\f(y1+y2+y3,3))).6.求平面向量的模的公式(1)若a=(x,y),则|a|=eq\r(x2+y2).(2)若A(x1,y1),B(x2,y2),则AB=易错点: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1.对数函数中忽视对底数的讨论致错2.忽视对数式中真数大于零致错3.指数函数中忽视对底数的讨论致错4.幂函数中忽视定义域致错第五章统计与概率1.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不清楚而出错2.所选抽样方法不合适,导致eq\a\vs4\al(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3.对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出错4.混淆互斥与对立事件5.运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时,忽视不放回或有放回抽取第六章平面向量初步1.忽视与任意向量平行2.混淆向量模相等与向量相等3.误把两向量平行当成两向量同向4.忽视两个向量成为基底的条件5.记反了向量减法运算差向量的方向方法与技巧“第四章1.带条件根式的化简1有条件根式的化简问题,是指被开方数或被开方的表达式可以通过配方、拆分等方式进行化简.2有条件根式的化简经常用到配方的方法.当根指数为偶数时,在利用公式化简时,要考虑被开方数或被开方的表达式的正负.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的规律(1)根指数分数指数的分母,被开方数(式)的指数分数指数的分子.(2)在具体计算时,通常会把根式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然后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解题.3.指数幂运算的常用技巧1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无括号先进行指数运算.2负指数幂化为正指数幂的倒数.3底数是小数,先要化成分数;底数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然后要尽可能用幂的形式表示,便于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提醒:化简的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式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含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4.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要牢牢抓住三点:(1)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2)指数函数的自变量必须位于指数的位置上;(3)ax的系数必须为1.5.指数函数图象问题的处理技巧1抓住图象上的特殊点,如指数函数的图象过定点.2利用图象变换,如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左右平移、上下平移.3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奇偶性确定函数的对称情况,单调性决定函数图象的走势.6.比较幂的大小的方法1同底数幂比较大小时构造指数函数,根据其单调性比较.2指数相同底数不同时分别画出以两幂底数为底数的指数函数图象,当x取相同幂指数时可观察出函数值的大小.3底数、指数都不相同时,取与其中一底数相同与另一指数相同的幂与两数比较,或借助“1”与两数比较.4当底数含参数时,要按底数a>1和0<a<1两种情况分类讨论.7.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1)利用指数型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需将不等式两边都凑成底数相同的指数式.(2)解不等式af(x)>ag(x)(a>0,a≠1)的依据是指数型函数的单调性,要养成判断底数取值范围的习惯,若底数不确定,就需进行分类讨论,即af(x)>ag(x)⇔eq\b\lc\{\rc\(\a\vs4\al\co1(fx>gx,a>1,,fx<gx,0<a<1.))8.函数y=afxa>0,a≠1的单调性的处理技巧1关于指数型函数y=afxa>0,且a≠1的单调性由两点决定,一是底数a>1还是0<a<1;二是fx的单调性,它由两个函数y=au,u=fx复合而成.2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首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把函数分解成y=fu,u=φx,通过考查fu和φx的单调性,求出y=fφx的单调性.9.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方法1将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只需要将幂作为真数,指数当成对数值,底数不变,写出对数式;2将对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