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试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开放试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开放试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开放试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开放试题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开放试题1关联信息类[方法指导]关系探讨类小论文是文字材料题的一种变形,但又比文字材料重形象,可以通过公式、示意图以及历史词组之间箭头的指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公式关系探讨类,二是图表关系探讨类,三是词组关系探讨类。解题方法:第一步:看图示找关系第二步: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转换关系确立观点第四步:史论结合,分析观点,得出结论答题模式:(总—分—总)得分关键:提出论题(观点明确)+论述(持论有据)+总结(前后呼应,理论升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答案:示例一: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鉴于以往战争的创伤和当时美苏争霸的威胁,西欧国家联合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之后缔结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正式成立欧洲联盟,其宗旨为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观,加强国际合作。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实现了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成员国不断增加,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欧盟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示例二: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打击有组织犯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变化、美苏争霸、欧洲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欧洲走向联合。在单一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欧洲开始经济全面合作,欧盟的成立使得合作由经济领域变成政治、经济全面合作,打破关税壁垒,打开单一市场,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同时随着欧洲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共同打击各种有组织犯罪迫在眉睫,为此,欧盟在经济、政治各个领域加大司法合作,加大经济执法的联合,共同应对跨国犯罪。欧洲的联合,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洲合作的深化,有助于解决欧洲经济、政治合作过程中各种未知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欧盟实力,惠及欧洲各国,有利于欧洲社会的发展和稳定。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将殖民帝国形态的构成要素设计成一张“菜单”(如下表所示),认为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决定了一个帝国的盛衰。[即学即练]宗主国政体目标公共利益统治手段经济制度谁受益社会特征暴政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安全交通国土原材料人力地产收益税款和平贸易投资法律治理教育文化转化健康军事官僚政治殖民非政府组织公司本地精英代表种植型封建型重商型市场型混合型计划型统治精英城市人口殖民者本地精英所有居民种族灭绝型等级分化型转化型同化型——摘编自弗格森《巨人:美国大帝国的代价》答案:示例一要素选取:①公共利益:法律;②统治手段:军事;③谁受益:所有居民。帝国状况:古罗马帝国的兴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菜单中任选三个要素,并以世界史上某一殖民帝国的盛衰状况为例说明选取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要素,每栏仅可选取一个要素,要素之间应有逻辑联系,史实准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理由:古代罗马凭借强大的罗马军队逐步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殖民帝国。在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巩固了其对广阔疆域的统治。由于罗马法有效调整了帝国境内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外邦人之间等多数居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纠纷,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罗马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总之,古代罗马在军事征服的过程中,运用罗马法统治被征服地区,协调了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兴盛。示例二要素选取:①宗主国政体:民主制;②目标:原材料;③统治手段:军事。帝国状况:大英帝国的崛起。理由:近代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奠定了政治优势。经过长期争夺,英国最终击败荷兰、法国等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代议制政府的支持和殖民地市场的刺激下,英国首先拉开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急切地渴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原材料。为此,英国政府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强大的海军实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等闭关自守国家的门户。总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保障下,近代英国以坚船利炮为手段,为英国工业发展在全世界攫取原材料,最终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印度棉布在英国东印度公司销往欧洲的亚洲商品总值中比重图2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总量图3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额比重图4中国服装出口总额——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答案:示例一论题:工业革命促进英国棉纺织业发展。阐述:工业革命前,英国就出现了棉纺织业,但比较落后,市场上主要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运来的印度棉布。工业革命使英国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纺织业的生产中心。这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使印度销往欧洲的棉布大幅减少。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示例二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阐述: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为摆脱危机,日本有识之士“求知识于世界”,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大发展,明治维新后短期内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额比重快速增长就是明证。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合世界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中国服装出口总体趋势呈快速增长便证明了这一点。可见,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示例三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阐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近代史上,印度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受东印度公司的掣肘,发展艰难;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列强的附庸,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操控,艰难发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1991年以来中国服装出口总趋势呈快速增长就是明证。总之,经济要发展,民族独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2解释、说明、评述类[方法指导]解释、说明、评述类均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事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此类试题在高考中较为普遍。一、主要的设问类型1.谈谈对……的理解。2.对材料…进行解读。3.对……进行历史解释。4.提取信息,对……进行说明。5.提取观点,对……进行阐释/论证/评述。二、解题步骤(一)提炼观点1.提取归纳观点,提炼的观点要简明精炼,不可照抄原文,可引用个别关键词。2.选定观点(1)明确答题要求。如果是材料中蕴含多个观点,根据设问要求选择需要论证的观点数量。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2)必须选定观点(明确写出)后再论证。(二)答题模板是什么(内容/特点)+为什么+影响/怎么做,此步骤缺一不可,必须写全。解答时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或者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等角度分析;影响从积极、消极等角度,或者当时影响、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三)总结提升,得出结论注意呼应观点,但不要简单重复观点,要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答案:示例一启示:国家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说明: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以汉阳铁厂为代表的近代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工业化,充分说明国家独立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示例二启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推行了洋务运动,创办工业,成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汉阳铁厂由于缺乏知识、缺乏人才,损失严重,困难重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现代化企业,聘请苏联专家来管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尤其是改革开放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总之,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示例三启示:解放思想是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说明:在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在引用西方科技创办企业、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修建铁路等事情上,均受到封建顽固派传统思想的阻挠,大大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民国有名无实。袁世凯搞洪宪帝制和张勋拥戴溥仪复辟,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儒家思想,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现代化。可见,传统思想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1.(2023·山东潍坊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即学即练]之一之二《厮役演说》《女界现象》图中文字:毛家湾某女学堂,每日下午,各学生家多来相接。一女生仆人,年五十余,初十傍晚,在该学堂门前对各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津津有味,颇能动听。演说不奇,出自厮役则奇。——《益森画报》第5期(1907)图中文字:正月十五日,后门外大街,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奔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请家长赶快禁止才好。——《日新画报》第25期(1908)答案:示例:清末,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开展了救亡图存运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不断深入。评析:材料中“女学堂”“阅报之益”等信息反映了在晚清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民众特别是女性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中“厮役则奇”“不好看”“规矩”等信息反映了社会中一部分人仍然受到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影响,用猎奇或反对的眼光看待当时出现的女界新现象。20世纪初,民众对女界新现象的态度是当时社会新旧杂陈时代特征的反映。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2.(2020·北京卷,17)从战歌到国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9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1940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凯旋曲目之一。材料二

1948年5、6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取自由和平。”194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材料三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该《启事》解释如下:“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答案:《义勇军进行曲》符合“中国特征”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精神被激发出来。歌曲以长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号召国人不分地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抵抗侵略。歌曲在世界各地传唱,并成为中国的代表曲目。《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政权特征”的要求。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流传了十余年,由政协会议征集、讨论并通过,成为国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体现,代表了工农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意愿。这说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获得广泛认可。《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民主主义”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改编为《反美帝扶日进行曲》,表达了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这首歌曲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却被国民政府列为禁歌,这体现出它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提倡的团结奋斗精神也符合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中国之远景”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政治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的政策。《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号召人民不忘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发扬爱国精神,激发国人为捍卫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奋斗。《义勇军进行曲》符合“限用语体,不宜过长”的要求。歌词采用了白话文,全文80余字,通俗易懂,社会各阶层都能传唱,收录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歌曲选》中。3史料价值与史学研究类[方法指导]一、史料价值类1.首先,明确固定的答题格式。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内容××××××2.其次,填充必要内容。(1)根据材料的出处和性质(是实物还是文字,是一手还是二手)判断其史料价值。(2)材料内容的提取和归纳:直接表明材料所反映的事情(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作用),并进一步判断其史料价值——可以用来研究什么。二、史学研究类1.搜集多方史料,辨析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去伪存真,孤证不立,多元互证。2.影响史论的因素:时代因素、作者的立场、占有的史料真伪与多寡、史学研究坚持的史观与方法、个人史学素养等。

(2022·北京卷,20)[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材料一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文献史料①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④《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⑥《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⑦《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⑨《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⑫《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⑬《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⑭《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其他资料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⑯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答案:(1)档案:①②③⑤。报刊:④⑥⑦⑨⑩⑪⑫⑬⑭。书信:②⑧。公文:①②③⑬。(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材料二探究主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乙英法对华工的态度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工的境遇答案:(2)示例选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选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很多华工赴欧从事艰苦的工作,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出国呢?这一问题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协约国的人力需求二、中国政府对华工赴欧的态度三、华工个人的选择四、结论参考资料:①②③⑤1.(2023·福建厦门四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前1520年,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在二里头都邑中,宫城内的两组大型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位于中心区的井字形大道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官营作坊区出土了以复合范技术铸造的青铜礼器群。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即学即练]二里头都邑中心区的遗存分布——摘编自许宏《二里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举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提纲。二里头遗址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价值①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礼乐文化。②

答案:示例遗址中存在宫室建筑群、官营作坊区、祭祀遗存区、墓葬集中分布区、井字形大道,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遗址中的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存在贵族墓葬和制陶、制骨、铸铜等官营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遗址中的宫室建筑群呈中轴线布局,存在贵族墓葬和制陶、制骨、铸铜等官营作坊,可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以及证明二里头都邑作为国家权力中心提供证据遗址中存在制陶作坊、制骨作坊、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的产业分工与生产进步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偃师地处中原,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前1520年,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可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考古依据二里头文化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可用于研究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及华夏国家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进程2.(2023·福建漳州四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发现,严复、陈寅恪、钱穆等著名学者都曾评价,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大都为宋人所造。这位同学尝试考证今日都市生活习以为常的外卖服务是否在宋朝也有流行。据此,搜集到以下史料。材料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注:经查阅,图中A、B两人为送外卖的餐饮服务人员)材料二朝代作者著作节选内容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笔记体散记文)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笔记体)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处处各有茶坊、酒肆……下饭鱼肉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笔记体)孝宗皇帝孟享(宗庙祭礼)回,就观灯买市……宣押市食(宣召内侍点外卖吃食)……如李婆婆羹、南瓦子张家糰子。答案:史料价值:材料一属于图片史料,《清明上河图》为写实风格的风俗画,一定程度上能再现当时社会风貌(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材料二的三则文献史料均为时人笔记,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说明:《清明上河图》中所绘为我们呈现了北宋餐饮业提供外卖服务的场景;三则文献史料体现了上至皇帝、下至市民点外卖的情形。两种类型多则史料相互印证,增强了“外卖服务早在宋朝也有流行”论断的可信度。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位同学搜集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说明“外卖服务早在宋朝也有流行”是否可信。4情境创新实践操作类[方法指导]一、情境创新类(人物对话、漫画、地图等)1.基础知识要牢固。2.抓住材料中的主要时空点与时空线。3.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作,注意语境合乎逻辑和史实。二、实践操作类(设计解说词、报告、目录等)解说词、报告、目录等均是对历史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历史事物的因果联系、来龙去脉及历史意义。解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把历史事物的名称、功用、类型、特点、关系等依次解释,注意全面条理。2.分析历史事物注意其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或为因果,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或为总分,或为并列等。其基本方法是从一般原理到特点结论,或从一系列事实中提取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写作思维方式是演绎、归纳或对比。3.符合人们认识历史事物的规律和习惯,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抽象到具体对历史事物进行解释说明。

(2020·山东卷,19)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示例主题:光荣革命的影响。对话贵族:威廉和玛丽率大军登陆伦敦了。商人:发生战争了吗?贵族:没有,詹姆士二世跑了。商人:那太好了,我们的商业贸易就不会受影响了。贵族:是呀,我们的地位也高了,再也不用国王一人说了算了。商人:他们不还是国王吗?贵族:颁布法律了,议会制定法律,国王不能随便征税了。商人:真是太好了,我们纳税的负担也减轻了。贵族和商人:这次革命真好,不流血的革命,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法律至上,还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真是越来越进步了。答案:(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1.(2023·山东枣庄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代的通货与赋税制度变革材料一洪武年间,朝廷规定赋税征收及民间交易只能使用宝钞,但是学者研究统计明代前期徽州祁门155张土地买卖契约中使用通货的情况如下:[即学即练]——摘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建文年间1宝钞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2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景泰年间12布2,银10天顺年间7银6,稻谷1成化年间32银32弘治年间14银14材料二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户部奏准:“江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役,逐一较量轻重,系力差者,则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则计其扛解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通计一岁共用银若干,照依丁粮编派。如有丁无粮者,编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及粮多丁少,与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