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统编版中职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统编版中职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统编版中职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统编版中职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统编版中职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晏殊目录壹文学常识贰诗词诵读叁词意梳理肆内容解析CONTENTS壹文学常识壹文学常识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壹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壹文学常识

晏殊工诗文,尤擅词体,以小令为最佳,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其词风含蓄婉丽,与第七子晏幾道分别被称作“大晏”“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等传世。贰诗词诵读贰诗词诵读

【朗读节奏划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叁词意梳理叁词意梳理

燕子在春社之日飞来,梨花落了后就到清明。池溏上露出三四点碧绿的苔藓,花叶底下传出一两声黄鹂的鸣叫,春天白昼变长,柳絮轻舞飞扬。

对着东邻女伴,美妙地笑着,采桑的路上双方相遇。怪不得昨夜做了个春梦,原来也是今天斗草游戏中得胜的预兆啊。遮不住笑容满面。肆内容解析肆内容解析

【思考1】请你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写景——春意盎然

下片写人——青春活力

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人用生花妙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仕女图,展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肆内容解析常识补充:社日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外出游玩。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作者晏殊在此时春游郊外,看到美丽的春景,有感于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肆内容解析

【思考2】上片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诗歌选取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具有典型春天特征的意象,2、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的景象。3、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欢愉之情。肆内容解析【思考3】下片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

1、下片塑造了闺阁少女巧笑盈盈、天真活泼的形象。2、诗歌通过写闺阁少女的笑脸、斗草而赢的喜悦,3、表现了少女欢快、愉悦之情。肆内容解析【思考4】此词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1)①“燕子”、“梨花”两句是从空中鸟写到树上花,从高处到低处;而“池上”、“叶底”两句则由水中草到树上鸟,由低处到高处。②前两句重视觉,重色彩,后两句则视觉听觉并用,色声俱现。③句式上,“池上”、“叶底”运用对仗,显得很工整。

(2)词人选景的位置采用高低交错的笔法,色彩则用黑、白、碧、绿、黄相杂的方法,自由灵活,读后使人感受春色处处,色彩斑斓,如莅其境。肆内容解析【思考5】开头两句词人抓住了哪些代表性的事物描写春天的不同时令的?

词人首句用“燕子来”,二句用“梨花落”,和时令“新社”、“清明”相连,写出了春的前进脚步,人们自然也会想到,春将匆匆去了。

然而,词人并不直说“春来”、“春去”,而是精心选取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让可感的、具体的形象来说话,使读者对形象色彩、时空感受都体会得十分具体真切。肆内容解析【思考6】“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有什么特点?

1、碧苔,是静物;黄鹂,是动物,动静结合;2、“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虚实相生,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致。3、“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肆内容解析【思考7】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方法指导]

1.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肆内容解析【思考7】下片在塑造少女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笑等几个典型动作从表情、心理、场面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的个性。

②虚实结合手法:实写少女在路上相遇;虚写春梦和斗草的游戏,展示了少女纯洁的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肆内容解析【思考8】你知道哪两个词是晏殊含蓄的暗示吗?

一个是“巧笑”,一个是“东邻”。

“巧笑”引用的是《诗经》里面描写大美女的句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女孩的笑容特别甜美可爱。肆内容解析“东邻”也是源于一个有趣的典故,战国时期大才子宋玉写过一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其中写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大意是宋玉对楚王说:“天下的美女没有能比得上楚国的,楚国最美的美女都出在我的老家,而我老家最美的美女就是我东边邻居的女孩儿。”这个东邻的美丽女孩暗恋了宋玉三年。宋玉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一是说明自己很帅很有魅力,二是说明自己不为美色所动。而后来的诗文在化用这一典故时,往往就用“东家之子”或者“东邻”、“邻女”这样的词来代指美女了,比如说白居易就用过“东邻婵娟子”的诗句来称呼自己的初恋情人。

肆内容解析【思考9】总结本词的写法特点。①景物人物相互映衬

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的一个小小生活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图画。少女们的青春活泼,天真烂漫与春天的勃勃生机,鸟语花香相映成趣,代表了一种向上的新生的鲜活力量。燕子刚来时在天空翩翩起舞,如同少女们轻盈的脚步,“斗草”时活泼的身影。黄鹂在叶底清脆地鸣叫,就像少女们采桑径上嬉戏时的欢声笑语。梨花洁白娇美,不艳不妖,形容女子的容颜再合适不过了,白居易笔下的“梨花一枝春带雨”写的是杨贵妃,肆内容解析骨子里透露的是雍容和华贵,而晏殊笔下的少女,则是与生俱来的朴实与青涩。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感情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中。“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既点名了季节,又写出了环境,奠定了全词优美、清新、和谐的感情基调,既有春天来临的喜悦,又略带有落花惜春之意。“燕子”“黄鹂”这些活泼好动的小生命给人灵动活力,而“梨花”“碧苔”则给人以绿色生机。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池中碧苔显现,轻盈的柳絮飘飞,作者的心情也如同这景一样暖融融的,以情观景,则万物皆着情之色彩。

肆内容解析像“碧苔”、“黄鹂”、“飞絮”,这些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便清丽怡人惹人喜爱。③以情塑人栩栩如生

作者在塑造农家少女时,也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倾注到对少女的描写刻画中。桑田道路上邂逅“东邻女伴”,抓住细节”巧笑”,由外在神情写出心理活动。为何”巧笑”呢?作者隐去双方的对话过程,直接说道,“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原来关注的是斗草游戏,让人感到十分意外。童年的快乐就是这么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