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诸葛瞻。【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二、课文解析原文参考译文赏析与理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操守品行,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层意第一层(第一句):作者开篇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内容理解作者认为如何才能修身养德?方法是什么?【答案】“静”与“俭”,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静”就是淡泊、宁静。“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②“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层意第二层(“非淡泊无以明志”至“险躁则不能治性”):明确“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内容理解1.为什么说“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答案】①“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②“宁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净。③不受世俗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2.为什么要想有才学必须要“静”?【答案】①想有才学必须要学习,②而求学的过程必然是孤独寂寞的,③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导图助记治学:志、静←—学←→才层意第三层(“年与时驰”至结尾):写作者对儿子的殷殷叮咛。●内容理解文章结尾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什么?【答案】①要惜时勤学,不要蹉跎时光。②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主旨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一封信。文章主要论述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写作特色(1)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2)中心突出。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个“躁”字,对比鲜明。(3)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意周密深刻,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文章结构四、知识拓展文体知识诫体文诫体文是古代实用文体之一,有诫某、诫某书、诫某诏(敕)、家诫、女诫等不同称谓。诫体文大都含有叮嘱、规劝、告诫、警诫、命令等内容,其施用对象多为子侄后辈和下属臣吏。诫子书和家诫类文章的主旨,基本上是对子弟后辈进行警诫、教诲;内容多为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慎独守志、择友严交等。文体特点:①求“真”,说真话,用真情。②尚“简”,文字简洁,形式简朴。朴实无华,文笔明快。③用“比”,运用对比手法,表明去就取舍。书信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等。五、课后习题(一)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答案】1.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作者在这句话中要强调的是: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需要“静”下心来,而高尚品德的培养离不开节俭。2.不能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告诫儿子:看淡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平静心态才能实现远大目标。(二)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答案】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理解: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三)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六、核心命题解读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答案】①文章第一句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②第二句,对“静”的价值进行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目标;③第三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④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彰显“静”的价值;⑤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⑥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论证,逻辑谨严,前后相承。或:本文开篇就提出修身养性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即“静”和“俭”;接着通过正反对比彰显“静”的价值;最后从反面论述,告诫儿子不可虚度年华,要惜时勤学,为社会做贡献。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三个条件: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3.作者认为哪些不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和品格的培养是有害的?【答案】①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②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还有害于品格的培养。4.怎样从全文中理解“静”?【答案】①“淡泊”“宁静”是“静”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是其反面表现。②“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③“静”是学习的前提。在安宁专一的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也可以静静地沉思。④要做到“静”,需要“淡泊”,也就是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⑤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5.作者如何论证静、躁与学之间的关系?【答案】作者认为: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与“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薛谈学讴于秦青,自足而辞归,知不足而求返;乐羊子感其妻之言,“捐金于野”,“复还终业”,而后学有所成;管宁先有割席之举,后有固辞不就高官之行,而终成大儒。所有这些事例,无不说明“静”在求学与修身之中的重要作用。在篇末,又叮咛后生晚辈,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6.阅读全文,由文中的一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答案】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7.细读《诫子书》,谈谈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①不安定宁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就必须使身心处在宁静之中;②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地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并发扬自己的才干;③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七、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①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走;可以②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③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环境、心情)安静④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⑤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⑥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二)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做动词,明确②非志无以成学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