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七年级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实施年级七年级设计者课程标准模块第四学段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使用教材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名称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单元课时5课时二.单元教学规划1.主题名称:师长情谊2.主题概述:本单元是基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着力处理青春期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老师和父母。第六课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本课需要帮助学生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第七课从家的意味切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对“家”及“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由初识“家的意味”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紧紧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家”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从而将“爱”推向深入。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使“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3.主题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4.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5.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采访教师、职业扮演等角色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2.通过心里话分享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积极与老师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3.以故事分享为引子,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4.以家庭万花筒的活动开始,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5.实事访谈分享,大胆面对亲子关系,理解亲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学会沟通的智慧和技巧,体味亲情之爱。6.以时间线索的演变,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6.单元评价建议:基于核心素养标准,从教材出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如下的单元评价任务:尊重老师和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制作观察量表观察学生表现:观察项目观察到没有观察到综合评价进到老师文问好回家向父母问好本课的评价,重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观察和评价、成长记录等。关于道德、责任、人格、政治认同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只要自己比过去更能体会到应该孝亲敬长,更爱自己的家和亲人,与父母交往中能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能选择正确交往行为,就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评价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情感和态度,追求与父母交往中善的行为。这种评价,既包括认识上的评价,又包括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态度评价。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把评价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关于行为的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教师的观察、家长的反映、同学的互评等。以爱的方式与父母交往,以孝敬的行为跟父母打交道,以有效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是本课的主要教育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是观察和成长记录。这种评价,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要强调学生自己的进步,注意多激励,突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评价,让学生整理相关知识,掌握方式。评价知识整握情况,也要同情感产生的原因,能力的增强及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对知识的评价,可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考查。*8.单元作业/测试(自选项):作业设计理念1.响应“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在作业设计方面实现“科学设计巧瘦身,创新布局妙增效”的目标。2.本学科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及作业设计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3.重视体验实践类作业,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依托相关知识,教育目标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和行为指导。实践性是本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体验实践类作业,实现学科知识和学生成长之间“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作业内容第六课同步练习册习题实践:“我爱我师”图片展【活动步骤】1.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其次进行分工,如:主持人以及每组的记录员等。2.主持人致开场白: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灯塔,照亮我门前行的道路,当我们回忆青春往事,思考与老师们朝夕共处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汇聚成一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请同学门欣赏“我爱我师”图片展,请相关同学做好讲解准备。3.相关同学做展示,讲解图片背后的故事。4.主持人:看着同学们展示的图片,回忆你自己是否也有司样或类似的经历呢?在这些交往经历中老师给予我们哪些帮助呢?当时的你又有什么感受呢?5.学生畅所欲言,记录员记录。第七课同步练习册习题实践:1.搜集“家”的名言谚语,以及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利用自习和晚上的分享时间讲给大家听。2.进行我和我的父母系列活动四——爱的味道”,周末为父母做一道拿手好菜,拍2-3张照片上传,一张是制作过程,另一张是成品,最后一张是喂父母吃菜。也可以直接做成美篇。(三)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走近老师1.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2.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教师的工作了解的模糊化和碎片化。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但是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仅限于教师接触的部分。课余时间教师作了什么,怎么备课,还承担着哪些工作职责,喜欢什么,会因为什么而烦恼厖对于这些学生是不了解的。平时也懂得在一定程度上尊敬教师,但是有些学生会存在“学得好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的思想,对老师的尊敬只是出于表面而非发自真心。因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真正懂得尊师。3.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重点:了解风格不同的老师4.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难点:教师职业的特点5.开放性学习环境:黑板、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6.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道德修养:感念老师的培育之恩、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老师沟通,能够尊重师长。健全人格:理解教师工作的不易,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建立良好师生关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责任意识:主动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在学习生活中与老师和谐相处。教学重点风格不同的老师;教学难点点了解教师的职业。7.基于活动引领的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你好!》片段,用电影情节带动氛围,引入主题走近老师。出示学习目标:1、✮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3.✮✮✮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学生结合目标自主预习4分钟)第一部分:了解教师新职业活动一:我回顾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么描述?幼儿园(二)小学(三)中学发现:不同阶段的老师和我相处过程中有哪些共同之处?总结:不同阶段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不同,但都在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尊重老师。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创设情景,让学生思想融入和老师的回忆中。活动二:万世师表照片中每个人都身着汉服,请问他们在向谁行拜师礼?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又是如何被人们所知晓的?总结: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活动三:探一探你认为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小组讨论)总结:教师职业需要教师资格、教师成长和时间成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了解新时代老师成长的要求。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入手,采用角色互换,充分探讨教师职业的特点。笔记:1、✮教师的职业有什么特点?答: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③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记忆3分钟。第二部分:风格不同的老师活动四:师生故事小组为单位分享一下你和最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老师的故事,归纳老师的风格。探讨为什么老师的风格不一样。总结: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知识拓展: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笔记:2、✮✮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答: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记忆2分钟。活动五:情景演绎面对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学生反应,分析行为是否恰当,为什么?总结: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学会接纳并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了解不同风格的老师,拉近彼此的距离。3、✮✮✮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答: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④主动交往;⑤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得到尊重;记忆3分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教师职业的特点,明白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明白老师呈现不同风格的原因以及如何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教师职业的伟大,认识到教师对其的影响,从而理解与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8.课时教学板书设计:9.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层次:基础夯实完成练习册1-5题。第二层:我是新时代小老师角色扮演,情景演绎,拍摄当下老师的生活,谈一谈感受。10.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1、《走近老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本框题内容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等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本节课需要完成的知识目标较少,但更重要的是达到情感目标。而本节课我过于注重了课本上的知识,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教,没有真正地从学生的真实体验出发,升华学生的情感。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伟大。2、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忽略了个别同学的学习状态,缺少教育机智面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改进: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避免“头重脚轻”,对重难点的讲授应预留出足够的时间。2、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3、充分研读教材,学会整合知识,通过活动的设置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悟。重点把握重难点的解决,重点突出。4、丰富自己的语言,点评学生时应具有新颖性、赞扬性。第2课时师生交往(2022年11月1-4日)1.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运用你的经验”选用的四幅图片,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师生交往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师生之间的交往呈现多元性,在不同的交往场景中有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要求学生回想自己与老师交往的场景,思考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思考师生之间应如何交往,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具有统领本框的作用。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教学相长”。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教材以古人倡导的“教学相长”为题,阐述了师生交往对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这是本框的教学难点。本目阐释了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即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等,引导学生尊重、理解老师,积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友情谊。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一方面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师,不善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学生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所以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成为本课主要内容。3.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难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5.开放性学习环境:黑板、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6.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学习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教师职业,懂得尊敬师长;道德修养:传承尊师重教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法治观念: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尊重老师人格和维护老师权利;责任意识:培养尊重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7.基于活动引领的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它融合了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过硬的教学水平,更加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融入到学生中,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和了解学生。其次,要有耐心,面对犯错学生时,要充分了解情况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要多关系和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多发现他们的好处,并适当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师生关系在我们的成长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和大家分享。印象深刻的师生交往场景老师的角色小学班主任组织我们到青青世界春游,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活动的组织者:在校运会、合唱比赛、厨艺大比拼等大大小小的活动中,老师都充当摄影师,还为我们加油鼓劲。陪伴者: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中,老师教我们怎样读书、如何思考、如何自学。学习的指导者课堂上,老师提醒我们要认真听课,仔细做作业,课后及时复习。学习习惯的培养者一、教学相长1.教学相长的含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情景一:在数学课上,老师刚刚评讲完了一道习题。针对这道题,我有不同的解法,似乎比老师的方法更简便。我要不要告诉他呀?怎么告诉他呢?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阅读感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之久。他对老师很崇敬,两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写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在哲学思想上,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存在严重分歧。有人因此指责他背叛老师。亚里士多德回答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流传至今。你有什么感悟?老师不是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2、教学相长的要求:情景一: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情景二:今天老师讲得解题方法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下课后我想和老师在讨论讨论。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情景三:在老师上课前,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出来让老师指导。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在生气的时候才会批评你们,当你们惹我生气的时候,我才会想起你们的师哥师姐。才会说出:“你们比起他们来差远了…思考:这段视频,给我们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带来哪些启示?在不同场景中,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阅读感悟:墨子训徒耕柱子是墨子的得意门生,墨子对他非常严格。有一次,墨子又责骂耕柱子,耕柱子非常委屈地说:“论才智与学习精神,我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老师对我这么严格?”墨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我当然将鞭策好马了。”墨子接着问:“为什么要鞭策好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回答:“好马才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才对你感到生气。”耕柱子醒悟了。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二、亦师亦友: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材料:习主席谈到了自己的老师,他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习近平说,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一位老师说。——“是老师培养了我们。”习近平答。你心目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探究与分享: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分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上大学时,有一位老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很同学对他十分挑剔,不够尊敬。而王亚南却认为人皆有所长,仍然十分尊敬这位老师,认真地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一次,那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十里路,这样看来占用了学习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精神,增强了体质,会提高学习效率。”一些同学不以为然,王亚南却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照老师的话去做。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学习工作再忙,也不停歇。王亚南博学多才,体魄健壮,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晚年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和治学经验时,王亚南念念不忘大学时那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他常说:“听老师一句话,学生受用一辈子。”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我们要尊重老师,刻苦学习,感恩老师的教导。2、彼此尊重:尊重老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场景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1)上下楼见到老师时,我们应该(2)上下课时,我们应该(3)老师解答疑难后,我们应该(4)老师和我们谈话时,我们应该(5)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要尊重老师?(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3)老师给予我们在生活的关心和情感中的关怀,应主动关心理解老师。思考:观看漫画你有何感受?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与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方法与技能: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师沟通。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相信老师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师,做到有力恰当表达,无礼主动认错。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清晰、冷静、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老师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如悄悄说、写个纸条等。求同存异,主动关心。师生间的矛盾多因为沟通方式不恰当引发。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总结: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的要求是什么)①彼此尊重,是我们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三)、课堂小结在学习生活中,老师是同学们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是师;但同时,老师也是你们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友。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都特别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能更多地以“老陈”的身份与你们相处,能与你们共建美好的班集体。课堂拓展:老师我想对你说。用匿名的纸条收集学生的心声,加强师生沟通。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课时作业设计:1.基础巩固:同步练习册1-5题2.我和老师:写一篇纪实,记录我和一位老师相处的点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组交流。10.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1)、本节课主要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回归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生成新知。(2)、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没有采用普通的阅读材料或者事例阐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漫画式”、“对话式”,这样相比较材料文字会更加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按照教材在上课,没有太大的突破。在课堂流程中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合理,时紧时慢,课堂对学生发言的广度还是不够。第3课时家的意味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其中,《家的意味》一框从“家规”、“家训”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从而体味家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热爱家庭,关爱父母。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再加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重点:1.理解家的内涵、重要性;2.明确孝亲敬长的重要性;3.将孝亲敬长落实具体行动。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难点:1.孝亲敬长从现在做起。2.明确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5.开放性学习环境:(1)分组摆放桌椅,让学生有接触,便于小组合作探究;(2)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播放课件和视频;(3)教室内联网,可随时获取网络资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法制观念: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定义务。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7.基于活动引领的课时教学过程:导入:family是什么意思?Family=Father(爸爸)+And(和)+Mother(妈妈)+I(我)+Love(爱)+You(你们)自主学习:1.⭐⭐家意味着什么?2.⭐⭐孝亲敬长的原因(重要性)?3.⭐⭐⭐如何孝亲敬长?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我来填:①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知识拓展: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生育)——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随父母再婚组建的新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七年级的嘉嘉,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里。爸爸是一名公务员,月收入8000元。妈妈是探究一一名全职太太,每天忙于照料家庭。今年年初,她又生了宝宝,就更忙了。但不可否认,家里一直都是欢声笑语。爸爸下班后能帮我辅导功课,关注我的进步,有时,他还会陪我打球、下棋。每到周末,我们全家还会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一家人在一起愉快地聊天。思考一: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嘉嘉家庭中体现家庭功能的地方。总结:家庭的功能:经济、生育、教育、休闲娱乐、抚养和赡养、情感交流功能等。思考二:这些体现了家的意义是什么?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活动二:阅读感悟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服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翁说。“那是我的房子。”战争期间,一位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位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通过这两则故事,说说对于他们来说,家是什么?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的实质)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活动三:探究思考听到“春运”一词,你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景象?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④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笔记整理:家意味着什么?背诵活动四:探究分享《家规》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1)你家的家风是什么?(2)从小到大长辈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知识拓展:有关孝敬父母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笔记: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活动五:对接生活——如何孝亲敬长播放学生日常中和父母相处的瞬间,总结。3.⭐⭐⭐如何孝亲敬长?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倾听、感恩父母细则:方法与技能—如何孝敬亲长(四点)①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③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④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做到: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和谐家庭。小结8.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课时作业设计:基础:同步练习册1-5题。实践活动:1.搜集“家”的名言谚语,以及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利用自习和晚上的分享时间讲给大家听。2.进行我和我的父母系列活动四——爱的味道”,周末为父母做一道拿手好菜,拍2-3张照片上传,一张是制作过程,另一张是成品,最后一张是喂父母吃菜。也可以直接做成美篇。10.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1.人人参与。在教学中我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做课堂的“局外人"。2.利用《春运》这个视频,引出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有着更特殊、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3.通过设计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孝亲敬长。不足:1.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虽然自己努力的给每位同学不同的评价,但评价语言还是很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2.一再告诉自己在课堂上别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大胆的放手学生,可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总怕孩子说不到位。第4课时爱在家人间2022年11月8日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的内容。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从单元设置角度分析,本课是“交往”主题在家庭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初中生活逐步开展后学生实际需要的回应,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上,由初识家到更深入发现、研究家中之爱,使学生学会发现爱、理解爱,提升感受爱的能力,学会理智处理与家人的冲突,从而进一步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后面建设和谐家庭做好准备。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七年级学生对亲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对自身的亲情共建责任意识比较淡漠,对自身的行为缺少反思,遇到亲子冲突情绪化处理问题等不理智的做法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学生对爱的教育,学会解决与家人之间的冲突,感受到家庭中的亲情。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达到爱的升华。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重点:沟通传递爱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难点: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5.开放性学习环境:(1)分组摆放桌椅,让学生有接触,便于小组合作探究;(2)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播放课件和视频;(3)教室内联网,可随时获取网络资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2.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3.健全人格: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4.责任意识: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7.基于活动引领的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是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慰藉,无论行千里万里,它是最温馨的地方。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在家中我们尽享亲情与温暖,我们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与父母之间仿佛不再那么亲密,出现了磕磕绊绊。其实每个人都与父母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与亲爱的爸妈发生矛盾冲突?冲突发生后又该怎么做呢?(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爱。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吗?不是。我是从内心真正地爱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爱我才爱他们。(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一、体味亲情:1、亲情的含义:材料亲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惦念。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亲情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什么是亲情呢?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2、亲情产生的原因: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了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探究与分享: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亲情第一“碰”:活动:分别写下自己和对方的生日、身高、体重、鞋码、爱好等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碰撞:看看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是否有差距。如果有说明了什么?亲情第二“碰”:活动:回忆并记录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并写明原因。碰撞:问问家人这样做的原因。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亲情第三“碰”:活动:尽可能多地回想并记录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碰撞: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从数据对比中你发现了什问题?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情景一:你是住校生,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周五放学回到家,爸爸妈妈······情景二:星期天下午,到了返校时间,家里人会······情景三:你在学校犯了错误,你妈妈被老师叫去谈话之后······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需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阅读感悟:萌萌九岁那年,妈妈去世,从此,萌萌你的世界里只有爸爸。三年后,爸爸再婚。刚上初中的萌萌很失落。一天,萌萌无意中听到继母和爸爸的谈话。爸爸坚持每天给萌萌两元钱的早餐费,可继母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给她四元钱吧。第二天,萌萌果然拿到四元钱,她开始有点喜欢继母了。

继母虽然工作忙,上班早,但是每天到萌萌该起床的时间都会打来电话,每次都是那句话:“孩子,该起床上学了吧?”睡眼惺忪的萌萌经常“抱怨”:“我都多大了,知道上闹钟!”“是的,孩子,你会学会独立的,我很高兴。可是,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有一次继母感冒发烧,萌萌为她找了医生。输液后,她精神略有好转,便强撑着下床做饭。萌萌拦住她,动手给她做了一碗鱼汤,还做了两个小菜。继母很感动,爸爸也直夸萌萌,一家三口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亲情也越来越浓(1)闹钟为什么没有妈妈的味道?闹钟不能体现、代替母爱(2)萌萌对继母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继母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感动了她(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只要付出真情,懂得感恩,即使家庭结构变了,亲情之爱永远不变。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亲人的去世,新成员的到来,生老病死,这些都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阅读感悟:1935年11月,赵一曼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火车,前往刑场。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便向押送她的人要了笔和纸,给儿子写下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母爱的伟大。二、爱的碰撞:关系微变化:小组讨论:我最近好烦我爸妈,我只是一时失误考差了,他们就说我骄傲,还一直唠叨个没完,还不准我玩手机,不准看电视。我做完了作业,坐在屋里看电视,我妈却说:“怎么没见你做作业”,然后强行给我把电视关了。如果我是父母,一定不会那么唠叨,只会简单说上两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就行了。也不会阻止他们看电视和玩手机,因为那样只会招来反感情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最后适得其反。他的感受说明什么?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探究与分享:早晨起来晚了,来不及吃早餐,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尽管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还是暖暖的。爸爸平时总加班,根本没时间管我。那天开完家长会,他非要和我谈谈学习。我抱怨他心理只有工作。爸爸很惭愧,想我保证以后一定协调好工作,多抽点时间陪伴我。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妈妈拿着雨伞到学校门口接我,结果不小心崴了脚,我一时心急冲他嚷嚷:“我这么大的男孩子,这么点儿下雨,至于吗?”同学都说我对妈妈的态度不好,妈妈对他们摆摆手,低声说:“我知道他是心疼我。”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想起这些,我仍然能够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应该独立了,应该管理好自己,让父母放心。2、亲子冲突的表现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相关链接: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需要独立地作出决定和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的比较平和,有的比较激烈。亲子双方在有些问题上存在不一致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紧张甚至敌视的现象,产生亲子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但是,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具有巨大的隐患和消极作用。探究与分享: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1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2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3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4感冒发烧时,父母一般会这么说:5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6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常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者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3、发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三、沟通传递爱1、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的交往过程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正因为与父母的相处太平常,我们可能很少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材料:请把你的两个拳头握紧,然后让他们相碰,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感觉?让一个拳头松开,变成手掌,然后让手掌和拳头相碰,体会一下又是什么感觉?让另一个拳头也松开,也变成手掌,然后让两个手掌相握,体会一下这又是什么感觉?思考: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什么?硬碰硬只会让我们和父母彼此伤害,只有相互包容理解,才能和谐幸福。2、爱需要呵护:探究与分享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十月的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他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运动,更可况是春捂秋冻嘛。”……小强穿戴整齐要出家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我会接受妈妈的建议,带上外套,需要时穿上。(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妈妈接受了小强的建议或者小强听从了妈妈的劝告,亲子关系和谐。(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和声细语地与父母商量问题,就不会轻易遭到反对;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到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去……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方法与技能:和父母沟通的技巧:(1)、关注事实: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什么,沟通要达到什么效果,不为彼此的态度和情绪所干扰,避免“情绪烟雾弹”。(2)、把握时机: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沟通,沟通是在冲突发生时还是在冷静后。最好是在父母心情好时沟通。(3)、留意态度:如果希望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表达?有时候采用的态度比语言的内容更重要。(4)、选择方式:用什么方式与父母沟通,是面对面沟通,还是通过文字沟通?如果面对面沟通有困难,可以尝试通过文字沟通。(5)、考虑环境。选择在什么环境下沟通,是在家中还是户外安静的地方?环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3、接纳、理解关心父母: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拓展空间: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体会其中的亲情,与同学们分享以“爱要表达出来”为主题,组织一次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下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设定一个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情景,讨论具体做法,并表演出来。爱要大声说出来(具体做法建议:说出“爸爸、妈妈,我爱您!”)爱要勇敢做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一个拥抱等)。爱要真诚传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写爱心卡等)。爱要出来(具体做法建议:等)。(三)、课堂小结:亲情之爱是主旋律,亲子冲突是插曲,我们应该减少插曲,让插曲为主旋律伴奏。对此,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抱家庭,拥抱亲人。8.课时教学板书设计:一、体味亲情:1、亲情的含义。2、亲情产生的原因:3、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4、亲情的变化二、爱的碰撞1、关系微变化2、亲子冲突的表现3、发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三、沟通传递爱1、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的交往过程2、爱需要呵护3、接纳、理解关心父母:9课时作业设计:同步练习册:1-5写一篇叙事文,记录自己和父母相处的不愉快事件,并写出现在的想法,和父母分享10.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本节教学主要通过对学习生活中亲子冲突视频案例的讨论,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和交往的艺术,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学习和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学生现有经验和亲身体会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探究活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充满个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整节课节奏紧凑,有放有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比较强,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第5课时让家更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