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第9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第9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第9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第9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第9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1.产生2.初步发展3.短暂春天4.迅速萧条5.较快发展6.日益萎缩7.陷入绝境8.重获新生(焕发生机融入国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根据下图,指出①②③④⑤分别属于哪种经济成分,体会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和直接(主要)原因。

1840608019002040601427364956①所占比重②③⑤④变动:由单一的自然经济演变为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直接原因:列强侵华。①②③④⑤官僚资本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议展材料1: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两江总督刘坤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评思考1: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因素?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原因代表企业表现特点(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规模扩大。(2)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以轻工业为主。(4)受到双重压迫,步履维艰。影响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③在民族危机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①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②实业救国、维新思潮兴起并传播。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知识延伸:“实业救国”思潮(1)代表人物:(2)产生:(4)实质:(5)评价: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

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把发展实业(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指近代工业)看做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

反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①爱国性:通过发展实业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②进步性:有利于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3)主张:材料2: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还独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1914—1922年8年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思考2:20世纪初的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你认为这段期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即1912-1919)原因表现特点①分布:②体系:③力量:④地位:⑤时间:总: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影响①政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政策: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③思想:“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外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新建厂矿企业;投资总额增加;轻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有了显著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主要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短暂。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①使民族资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和成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②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共的成立奠定物质、阶级基础。材料3: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思考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国民政府采取有效经济政策:(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3)改革币制。(4)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了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4.改订新约运动。三.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1927—1936年)(一)主要原因:(二)表现:①原来较为发达(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和新兴工业(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和制碱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②某些工业品开始出口国外(制碱工业)。③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三)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937年)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及自然灾害使中国经济不断恶化。2.目的: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自救救国";

"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3.内容:(一)提倡征工。即动员老百姓做义务劳动。(二)振兴农业。(三)鼓励垦牧。

(四)调节消费。(五)振兴工业。(六)开发矿产。(七)流畅货运。

(八)调节金融。(九)提倡国货。4.影响:(1)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2)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3)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概况: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二.评价:恢复了一些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改订新约运动 1.含义:1935年11月起,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2.原因:

3. 内容: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建立四大国有银行,实行法币政策。②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③废除银本位制,发行法币作为完粮纳税的手段。4.影响:币制改革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复杂混乱,严重影响商品流通,不利于工农生产与金融稳定。  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提高了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物价跌落、金融动荡。③日本侵华不断加紧,国民政府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准备抗战的需要。 积极:①结束了长期混乱的金融体系,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

②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商品经济及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消极:①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

②过渡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便利了英美对中国经济及金融的控制。材料: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的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思考4:抗战时期,荣氏企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1.时间:抗战时期(1937—1945年)2.原因:3.表现:①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②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③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4.影响:四.民族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日趋萎缩)①在沦陷区,日军野蛮的经济掠夺。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③官僚资本借机压榨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官僚阶层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官僚资本迅速膨胀。④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①大量内迁的民族企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②促进后方经济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

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史称“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民族工业的内迁,始于“八一三上海抗战,到1940年6月宜昌陷落时告一段落。在此期间,大量东部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改变了当时的工业布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材料:十四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思考5: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以天津为例,1946年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193719481938193919431945======大米0.002416两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2.原因:3.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4.影响:五.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①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a.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美国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④国共两党内战的破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打击。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②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①国家(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②国家的政策扶持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③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1)先天不足。(2)后天畸形。

地位上:在国民经济比重小。(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与其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结构上: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内地少;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影响材料: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促进经济近代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从政治上看,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时

间阶段原

因影

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受外商企业利润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政治:改变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经济:①抑制外资侵略;②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思想:促进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5~1912)初步发展①西方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开设工厂,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经济基础;思想:推动维新思想发展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1912~1919年短暂“春天”(1)辛亥革命的推动;(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政治: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经济: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思想:促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由制度层面进入思想层面。1919年之后曲折发展1919~1927年迅速萧条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②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十年对峙1927~1936年较快发展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形式上实现全国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全面抗战1937~1945年沉重打击日益萎缩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②官僚资本垄断和压榨;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破坏民族工业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②官僚资本急剧膨胀;③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更加曲折。解放战争1945~1949年

陷入绝境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倾销到中国;②官僚资本的挤压;③国民政府的搜刮;④国共内战,社会动荡。①导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低;②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③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真题回放D1.(2021全国甲卷,30)表1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年份铁砂产量铁砂及生铁输出量钢铁消费量钢铁输入量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根据表1可知,当时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表格显示1931—1934年我国在钢铁业发展中,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而钢铁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却是依靠进口,这说明我国的钢铁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故选D项;仅凭钢铁业一个行业进口成品较多不能推论出整个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不能说明我国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排除B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逐年提高且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说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还是有较大成效的,排除C项。2.(2020全国Ⅲ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