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含解析及考点卡片)_第1页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含解析及考点卡片)_第2页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含解析及考点卡片)_第3页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含解析及考点卡片)_第4页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含解析及考点卡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

一.温度(共1小题)

1.(2021•江西)“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明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合

理的是()

A.正常体温约39.2℃

B.每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受到的重力约55kg

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5Pa

二.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1小题)

2.(2021•江西)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如图1所示是一个测量

(2)如图2甲所示,小红同学用自制的刻度尺(刻度准确)来测量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

距离,她的刻度尺存在的缺陷是,测得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观察到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指针在虚线范围内摆动(如图2

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2丙所示是一种新

型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可知,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是。

三.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共1小题)

3.(2020•江西)如图1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

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

煤油的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

(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

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

使用。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

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但由于受外界、季节等环境

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

图1图2

四.熔点和凝固点(共1小题)

4.(2018•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

113.7℃,沸点约为184.4C.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

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

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五.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共1小题)

5.(2021•江西)【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

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

和o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A、B、C;

(2)如图甲所示,用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的厚度(均选填

“相同”或“不同”),C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如图乙所示,当C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min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

观察A杯、B杯中冰块是否己经完全熔化,记录A杯、B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ti、

【分析与论证】若t|Wt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

【评估与交流】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有关。

【拓展】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

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写出一个)。

六.液化及液化现象(共1小题)

6.(2020•江西)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

这是一种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

要热量。

七.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共2小题)

7.(2019•江西)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1所示,是瑞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

片,其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2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是℃o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

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

图1图2

8.(2017•江西)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1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8909294969898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选填“变

大”或“变小”)。

(3)请将图2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的道理(选

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八.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共2小题)

9.(2021•江西)如图所示是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实验时观察到的情景,则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B.小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2017•江西)如图所示,是承承在乒乓球比赛中,高抛发球时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其机械能如何变化?

(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请说明理由。

九.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11.(2019•江西)如图所示,悬挂着两个静止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湿沙子,另一个是空的。

(1)用相同的力分别推这两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易拉罐,哪个更难被推动?为什么?

(2)用一个较大的力推装满湿沙子的易拉罐,使它来回摆动起来,假如易拉罐摆动到最

高位置的瞬间,绳子突然断了,此刻,易拉罐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一十.扩散现象(共1小题)

12.(2018•江西)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的无规则运动。

一十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3.(2021•江西)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开启了航天新征程,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

顺利取回1731g月壤样品。样品的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的改变

而改变。如图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

增加而导致的。

一十二.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共1小题)

14.(2018•江西)如图所示,是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嬉戏的场景,恰巧被老师用手机拍下。

上课后,老师形象地将图中①的动作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其②和③可分别描述为热

传递中的和。

一十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5.(2017•江西)如图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

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iff)

甲乙

一十四.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共2小题)

16.(2019•江西)如图所示,是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由此他联想到热

机的四个冲程,以下与做功冲程最相似的是()

山倒海D.打完收工

17.(2017•江西)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B.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D,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一十五.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共1小题)

18.(2019•天水)我国长征运载火箭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高;

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热,从而避免高

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

2017-2021年江西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热和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温度(共1小题)

1.(2021•江西)“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明同学对自己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合

理的是()

A.正常体温约39.2℃

B.每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受到的重力约55kg

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5Pa

【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压强.

【专题】定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

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合理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合理;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Is,I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故B

合理;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X10N/kg=500N。故C

不合理;

D、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5m2左右,

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p=E=g=“500Ni04pa左右。故D不合理。

SS0.05m2

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

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二.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1小题)

2.(2021•江西)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图1图2

(1)如图1所示是一个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它的分度值是0.5mAo

(2)如图2甲所示,小红同学用自制的刻度尺(刻度准确)来测量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

距离,她的刻度尺存在的缺陷是未标注单位,测得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

17.0cmo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观察到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指针在虚线范围内摆动(如图2

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

至天平水平平衡。

(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2丙所

示是一种新型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可知,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范围是18℃至

24℃»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长度的测量;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

原理.

【专题】学科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图1表盘上有“mA”字样,表明该仪器是测量电流的电表;刻度的单位是

mA,分度值是0.5mA;

(2)图2甲中刻度尺缺陷是未标注单位,根据一般中学生“一拄”长度在15cm左右,

确定单位进行读数;

(3)图2乙中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天平在使用前需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

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观察图2丙中的温度计,读出“舒适”

范围的温度值。

【解答】解:(1)图1表盘上有“mA”字样,表明该表是测量的电流仪表;刻度的单位

是mA,图中电流表一大格2mA被分成4小格,每小格表示0.5mA,即分度值是0.5mA;

(2)图2甲中刻度尺缺陷是未标注单位,根据一般中学生“一挂”长度在15cm左右,

图中刻度尺的读数值为“17”左右,故刻度尺的单位是:cm,分度值为1cm,图中“一

挂”的左端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为20.0cm,右端与37cm刻度线对齐,读为37.0cm,

所以图中“一挂”的长度:L=37.0cm-20.0cm=17.0cm;

(3)图2乙中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天平在使用前需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

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幅

度相同),天平水平平衡;

(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观察图2丙中的温度计,分

度值是读出“舒适”范围的温度值为:18℃-24℃。

故答案为:(1)电流;0.5mA;(2)未标注单位;17.0cm;(3)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

刻度线处,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水平平衡;(4)液体热胀冷缩;18C-24C。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

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熟悉温度计的原理。

三.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共1小题)

3.(2020•江西)如图1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

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内径大小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

是水,这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

变化更为明显。

(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上升。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

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

计使用。

【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

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下降。但由于受外界大气压、季节等

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气压计和抽水机.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科学探究能力.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在质量相同,吸热相同时,其温度变化更快,液柱变化更为明显,

更易于观察;

(2)根据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分析简易气压计中液面变化;

都作为温度计使用时,甲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工作,乙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工作。

【解答】解:

(1)图甲中简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简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通过玻璃管中液体高度的变化判断温度

变化,所以在小玻璃瓶的容积一定时,玻璃管的内径越细,实验现象越明显,测温效果

与玻璃管内径大小有关;

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在质量相同,吸热相同时,其温度和体积变化更快,所以选用煤

油而不用水作测温物质;

(2)外界大气压减小时,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

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上升;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乙装置中玻璃管

内液柱上升是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

说明气体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

【拓展】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下方容器与大气相通,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细管上

方密封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变大,管内液体液面下降;

该装置通过细管中密封的气体压强变化显示温度,所以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即使

温度不变,细管中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内径大小;比热容;

(2)上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工气体;【拓展】:下降;大气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气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综合性较强;掌握各

自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四.熔点和凝固点(共1小题)

4.(2018•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

113.7℃,沸点约为1844C.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

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C)»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

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会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沸腾后

变成碘蒸气,就不是升华了。

【解答】答: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

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r)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

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点评】本题考查升华现象,以及水浴加热和用酒精灯加热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五.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共1小题)

5.(2021•江西)【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

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

和秒表。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A、B、C;

(2)如图甲所示,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相同的厚度(均选

填“相同”或“不同”),C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如图乙所示,当C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5min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

观察A杯、B杯中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A杯、B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5

【分析与论证】若t|¥t2,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评估与交流】

(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有

关。

【拓展】要比较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冰块熔化的多少。我们所

学过的物理量中,类似于这种表示“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写出一个)。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猜想与假设:实验中需要比较冰熔化的快慢,所以除了现有器材,还需要用秒

表测量时间;

设计与进行实验:(2)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分析与论证:若两次熔化时间相同,则猜想一错误;若两次实验不相同,则猜想一正确;

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冰熔化快慢的;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

拓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表示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做功

的多少来表示功率。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实验中需要比较冰熔化的快慢,所以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

设计与进行实验:(2)为了探究冰熔化快慢与隔热材料的关系,我们需控制其他条件相

同,而改变材料,所以需要用不同的隔热材料将A杯和B杯包裹相同厚度,C杯不包裹,

并开始计时;

分析与论证:若t|Wt2,说明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评估与交流:(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冰熔化快慢的;

(2)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所以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

能与温度有关;

拓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表示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做功

的多少来表示功率。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秒表;设计与进行实验:(2)不同;相同;分析与论证:有关;

评估与交流:(1)时间;(2)温度;拓展:速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冰熔化快慢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

用。

六.液化及液化现象(共1小题)

6.(2020•江西)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

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

要吸收热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

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

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

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

滴;

冰淇淋在熔化时要吸热,所以夏天吃冰淇淋觉得凉爽。

故答案为:液化;吸收。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

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七.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共2小题)

7.(2019•江西)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

样的。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1所示,是瑞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

片,其中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2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是97。3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

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

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

气泡越来越大;

(2)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温度;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解答】解:(1)图1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由图2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7℃,即水的沸点

是97'C。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沸腾

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甲;(2)97;(3)温度;保持不变。

【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

及沸腾时的特点,有关沸腾的知识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

8.(2017•江西)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1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②④①③(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890929496989898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选填“变

大”或“变小”)。

(3)请将图2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的道理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图1图2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

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

(2)水为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变小;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

(4)根据图象分析温度的变化特点;

(5)液体沸腾时虽然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炖汤时,汤烧开后,不论是大火

还是小火,汤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所以炖汤时总是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

【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

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

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顺序为:②④①③;

(2)水沸腾前,底部的温度高于上部的温度,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

渐变小;

(3)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

4溟度

SO口IU.LlL口“口口」》

01234567时间皿in;

(4)由图象可知,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汤处于沸腾状态,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和使食

物煮熟得快,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所以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

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故答案为:(1)②④①③:(2)变小;(3)如图;(4)不变:(5)调为小火。

【点评】本题以水沸腾的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装配、实验器材的选择、水沸腾的特点、

液体沸点的影响因素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A.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共2小题)

9.(2021•江西)如图所示是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实验时观察到的情景,则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B.小球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种类.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应用能力.

【分析】(1)根据小球的运动情况判定摩擦力的种类;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3)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

A、小球在斜面上滚动,与斜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故A错误;

B、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变大,动

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错误;

C、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C正确;

D、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二力平衡的判断,是一

道综合题,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0.(2017•江西)如图所示,是承承在乒乓球比赛中,高抛发球时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其机械能如何变化?

(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请说明理由。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简答题;控制变量法;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

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

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

析即可解答。

【解答】答:(1)在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减小,

同时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

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大小不变;

(2)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处于平衡状态;因为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

作用,合外力不为零。

【点评】此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九.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11.(2019•江西)如图所示,悬挂着两个静止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湿沙子,另一个是空的。

(1)用相同的力分别推这两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易拉罐,哪个更难被推动?为什么?

(2)用一个较大的力推装满湿沙子的易拉罐,使它来回摆动起来,假如易拉罐摆动到最

高位置的瞬间,绳子突然断了,此刻,易拉罐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考点】机械能的概念;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据此分

析;

(2)分析易拉罐达到最高时速度大小及绳子断开后的拉力情况,据此回答。

【解答】答:(1)悬挂着两个静止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湿沙子,另一个是空的,装满湿

沙子的易拉罐质量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所以更容易保持之前

的静止状态,故用相同的力分别推这两个处于静止状态的易拉罐,装满湿沙子的易拉罐

更难被推动;

(2)当易拉罐达到最高时,可知速度为0,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子对其拉力,

绳子断开后,拉力为0,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综上,易拉罐只具有重力势能。

【点评】本题考查对惯性的理解及受力分析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

一十.扩散现象(共1小题)

12.(2018•江西)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扩

散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解:

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因为臭豆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吸到

了,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

一道基础题。

一十一.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3.(2021•江西)厉害了,我的国!2020年我国开启了航天新征程,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

顺利取回1731g月壤样品。样品的质量不会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

而改变。如图所示,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

增加而导致的。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质量及其测量;理解能力.

【分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

方式是等效的。

【解答】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着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改变而

改变,所以样品的质量不会改变;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摩擦生热,

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故答案为:位置;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改变内能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一十二.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共1小题)

14.(2018•江西)如图所示,是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嬉戏的场景,恰巧被老师用手机拍下。

上课后,老师形象地将图中①的动作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其②和③可分别描述为热

传递中的对流和辐射

【考点】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根据图中的现象和三种方式的

特点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是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故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

②是通过运动来带动传递,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对流;

③是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传递,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辐射。

故答案为:对流;辐射。

【点评】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同时会根据其特点分析图中的情形,有一定的新意。

一十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5.(2017•江西)如图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

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乙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热传

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甲乙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保温杯散失热量越少,判断保温效果的好坏;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

外壁比乙杯热,说明甲杯的散热多,保温效果差,乙杯的保温效果好;

杯壁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故答案为:乙;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保温效果的判定、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

一十四.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共2小题)

16.(2019•江西)如图所示,是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由此他联想到热

机的四个冲程,以下与做功冲程最相似的是()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

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鼻孔吸气相当于吸气冲程,气

沉丹田相当于压缩冲程,打完收工相当于排气冲程;排山倒海时对外做功,相当于做功

冲程;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热机的工作循环特点,解答时要明确它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

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能量的转化。

17.(2017•江西)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B.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D.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解答】解: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做功,燃气

自身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

析解答。

一十五.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共1小题)

18.(2019•天水)我国长征运载火箭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高;

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一热,从而避免高

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

【考点】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越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释放出

的热量越多;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从汽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熔化、

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解答】解:

(1)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

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为保证火箭安全,箭体上涂有一层特殊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先熔化,再汽化,因为

熔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样箭体的温度就不会太高。

故答案为:热值;吸。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热值、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属于

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考点卡片

1.温度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

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

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

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

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

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

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

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

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

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

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

这时两手的感觉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

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

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

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

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解题方法点拨】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

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

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

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

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

吟U温U热I。令U温L)热!

2.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普通玻璃液体温度计主要由带刻度的均匀毛细管和薄壁感温泡组成.感温泡中的液体常用水

银或酒精(染成蓝色或红色)、煤油(染成红色).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由所充液体的沸点、凝

固点及所用玻璃的软化温度决定.对于水银、酒精温度计,通常还采用在液柱上方加压的办

法来提高液体的沸点,以增大测温上限.普通液体温度计适合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当

温度计感温泡的温度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其毛细管中液面的读数就表示了物体的

温度.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命题方向】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来选择温度计等都是命题热点

例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

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

距离是()

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

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

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

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

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

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

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比乙要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

是一道基础题.

例2:如图,密闭的玻璃管里装满煤油,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中煤油面

会升降,下列仪器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A.密度计B.气压计C.温度计D.压强计

分析:细玻璃管中的煤油面会升降反应出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只需判断题目中

所给的仪器是否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就可以了.

解:A、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毛细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升降的变化,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符合题意.

D、压强计也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仪器的用途,掌握仪器的操作,另外要知道常见的简单仪器的制作原理,并且不

要混淆了.

【解题方法点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在确定温度计的使用范围时,要注意液体

的沸点和凝固点.查表可知,水银凝固点为-38.8C,沸点357℃;酒精凝固点为-117C,

沸点78.5℃;甲苯凝固点为-95℃,沸点110.8℃.

3.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计使用: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

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

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命题方向】

(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是读准数的前提.

(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

的严密性.

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

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

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

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例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

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C.图(乙)

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2C,水的温度是

88℃.

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

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温度计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

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

C符合这种情况;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以下两格处,示数

为-2C;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

故答案为:

量程;C;-2;8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

【解题方法点拨】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

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

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甲7.

4.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

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

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

要持续吸热。

【命题方向】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

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

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