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精美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精美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精美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精美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精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

17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三年级上册天门山洞庭湖西湖祖国江山美如画,千言万语夸不完。第一课时望天门山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圏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天门山长江太阳孤零零的船自读提示再读诗歌,想象画面,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结合注释描写了诗人远望天门山的情景。统领全诗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分开,断开。自读提示

从“断”和“开”,我们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天门中断楚江开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一起解诗意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

“回旋,回转”,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齐读前两句诗,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被它劈开一样。

我仿佛看到了天门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盘绕崖石之间,蜿蜒如青龙伏地。

我脑海中出现了长江奔涌,青山矗立,一只小船从远方徐徐而来的画面。读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自读提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耸出来。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来”呢?品析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仿佛看到在雄伟的天门山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一艘小船。看到“孤”,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怎样的船?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美这壮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望天门山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中断开东流至此回两岸相对出一片日边来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势浩浩荡荡经过天门山。夕阳西下,孤帆顺江而下。孤帆一片日边来。看图,读句子,联想诗句chǔgūfān

duàn

zh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学写字duàn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要写得瘦长些,捺变为点。右半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重难点字书写指导chǔ左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gū左窄右宽,“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课堂小结一、填空。

《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们称他“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课堂演练唐李白诗仙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天门()楚江开,碧水东流()。两岸青山(),()一片日边来。中断至此回相对出孤帆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2.背诵古诗《望天门山》。课后作业

古诗三首

17第二课时语文三年级上册要读好停顿。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方法回顾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自读提示读准多音字mǒ

浓妆淡抹mā

抹桌子mò

抹墙抹地点: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事件:喝酒天气:先晴天后下雨一起解诗题水光潋滟晴方好,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正。一起解诗意波光闪动的样子。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意: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也。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妙、奇特一起解诗意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诗意吧!自读提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一起解诗意诗意: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为“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比喻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一起解诗意晴天西湖——浓妆雨天西湖——淡妆我仿佛看到雨天的西湖,雾蒙蒙的,感觉比较迷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就好像化了淡妆的人拍的艺术照一样。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闹极了。

读了诗歌,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山和怎样的湖面?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古诗赏析

望洞庭

我会自学古诗1.我能朗读。(1)“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磨”读()。

(2)读好停顿,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我能理解。能够使用借助注释、图文对照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我能想象。(1)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背诵古诗。(2)我猜测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小组合作,一起学习《望洞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我会读磨潭面无风镜未磨。mó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mòmó我知道“磨”字有两种读音。我会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我来说说作者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望洞庭

题意: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一起解诗题湖光秋月两相和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优美、平静。一起解诗意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一起解诗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指湖面湖面的波光互相映衬未经打磨的铜镜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起解诗意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形容被月光笼罩的洞庭湖。比喻句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一起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不同天气下的西湖呈现的风姿,晴天时,西湖

;雨天时,西湖

、群山

。云雾迷蒙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若隐若现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之情。喜爱赞美主题概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jìngchūyáowèimó

yǐn

yín

pán学写字yáo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缶”的第二横长,在横中线上。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右上部分。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领略了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课堂小结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拓展阅读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拓展阅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

。淡妆浓抹总相宜白银盘里一青螺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课堂演练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湖光秋月两相和。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三、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后作业

赠送以下课件9

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1课时参加军队花木兰代父从军从军新课导入从军行王昌龄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行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王昌龄(?—约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在《王昌龄集》。走近作者与边塞有关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认认真真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初读古诗学习古诗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写边塞风景。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体会诗的深层含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轻声读一读,你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品读古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雪山?祁连山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为什么暗了下来?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磨破穿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感悟诗情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课后作业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从军行青海长云雪山孤城遥望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环境恶劣将士辛苦黄沙百战穿时间漫长战争频繁不破楼兰终不还豪言壮语爱国热情第2课时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新课导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走近作者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强烈的爱国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晓天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读一读,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初读古诗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岳:西岳华山。仞: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中的“岳”指的是什么?“仞”是什么意思?高“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壮丽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悲凉、悲伤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背景材料:品读古诗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老人、妇女、儿童等。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呢?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后作业思考: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总结提升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这三首古诗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祸害而躲开。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壮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忧国忧民第3课时新课导入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读古诗//////////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蓟北涕泪衣裳襄阳字词学习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了解古诗背景。默读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细读古诗细读品味: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2)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感悟“悲喜交集”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这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思考:诗人在这里流的是怎样的泪?悲喜交集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