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_第1页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_第2页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_第3页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_第4页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总论.....................................................I

1.1项目概况.....................................................1

1.2项目建设背景.................................................1

1.3项目的提出...................................................6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1.5研究范围与编制依据...........................................9

1.6建设规模与内容..............................................11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1

1.8研究结论与建议..............................................11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13

2.1项目区域概况................................................13

2.2区域经济概况................................................14

2.3项目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评价..............................17

2.4道路交通现状及评价..........................................17

2.5沿线建设条件................................................18

第三章交通分析及预测.............................................20

3.1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20

3.2区域路网规划................................................20

3.3交通量预测思路..............................................22

3.4交通量预测内容..............................................23

第四章采用的规范和标准...........................................30

4.1设计规范....................................................30

4.2技术标准....................................................31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34

5.1建设依据与原则..............................................34

5.2项目建设基本思路............................................35

5.3项目建设目标................................................36

5.4建设规模与内容..............................................36

第六章建设方案...................................................37

6.1设计依据....................................................37

6.2设计原则....................................................38

6.3设计方案....................................................38

6.4施工交通组织................................................62

6.5安全防护....................................................62

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64

7.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64

7.2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的原则....................................64

7.3环境污染控制目标............................................65

7.4主要污染源及其防治..........................................65

7.5植被恢复措施................................................74

7.6环境保护建议................................................75

7.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5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76

8.1劳动安全卫生................................................76

8.2消防........................................................80

第九章实施方案..................................................81

9.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81

9.2保障与管理措施..............................................81

9.3工程施工与管理..............................................83

9.4工程实施进度安排............................................84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5

10.1编制说明...................................................85

10.2编制范围...................................................85

10.3编制依据...................................................85

10.4投资估算...................................................85

10.5资金来源...................................................87

10.6资金使用计划...............................................87

第十一章经济评价................................................92

11.1财务评价....................................................92

11.2工程效益评价................................................94

第十二章项目招标................................................95

12.1编制依据...................................................95

12.2招标原则...................................................95

12.3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96

12.4招标方式...................................................96

12.5招投标相关要求.............................................97

12.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97

12.7招标备案...................................................98

12.8项目招标事项基本情况表.....................................98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99

13.1社会评价目的...............................................99

13.2社会评价原则...............................................99

13.3社会评价方法...............................................99

13.4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分析..................................100

13.5互适性分析................................................101

13.6利益相关者分析............................................103

13.7社会评价结论..............................................104

第十四章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105

14.1编制依据..................................................105

14.2风险调查..................................................105

14.3风险识别..................................................107

14.4风险估计..................................................108

14.5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110

14.6风险等级..................................................112

14.7风险分析结论..............................................113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115

15.1结论......................................................115

15.2建议......................................................115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期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设期初步安排为18个月,即2019

年7月〜2020年12月。

1.1.4拟建地点

凯州新城中金简快速路

1.1.5建设单位

德阳市凯用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2项目建设背景

1.2.1项目社会背景

《德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0)》

中提出:1、区域与市域交通系统规划

推进成德同城率先突破。坚持成德同城、交通先行,推动成德交

通互联互通、加密成网。

推进德绵一体化进程。坚持以成德同城化带动德绵一体化。

干线公路:构建“三环多轴”市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三环”,德阳一、二、三环路。

“多轴”,德阳东、南、西、北连接各县区城市组团和周边地区的

多条快速通道。

成德交通一体化:

构建“7高8快9轨”成德同城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成德“半小时经

济圈

7高:成都二绕、成都三绕、成绵高速复线、成绵高速、成绵高

速扩容通道、成巴高速、成南高速。

8快:成德大道、天府大道北延线、G108、旌江干线、德阳至天

府国际机场快通(庐山南路延长线)、成新彭什快通、龙泉山旅游公

路、中金简快速。

9轨: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宝成铁路、成都经金堂至德

阳市域铁路(接驳S2)、成都经金堂至中江城际铁路、成彭快铁北

延线、新都至广汉市域铁路(S10)、成德磁悬浮轨道交通项目(S11)、

成华区经新都青白江至德阳市域铁路(S12)线。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快慢分流、外畅内通;骨架快速、

转换便捷;协同用地、空间宜人;总体平衡、略有超前的道路网络系

统。努力实现“中心城区任意一点10分钟可以上快速路、20分钟可

以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任意两点30分钟可达”(10、20、30)的通

达性目标。

快速路:规划德阳快速路系统呈现“2环14射”的“环+放射”式组

织形态,快速路网总规模98km,密度0.67km/km2。快速内环为保护

环,由青衣江路、秦岭山路、嘉陵江路、银山路组成,总长27km。

主要为了避免外部长距离过境交通对核心区内部造成冲击。快速外环

为组团间快速联系环,由鸭绿江路-龙泉山旅游公路-南湖路-西二环组

2

成,总长62km。主要实现各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以及外围过境交通流

的快速疏散。快速路射线主要为了衔接内、外环以及与对外高速公

路、周边市县的快速连接。

骨架路网:在尊重建成区现状路网布局的基础上,中心城区整体

的路网布局结构应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相协调。结合快速路网、主干

路网的规划,形成“二环七横九纵''的骨架路网结构体系。

两环:一环路(西一环、青衣江路、寿丰路、嘉陵江路)、二环

路(西二环、鸭绿江路、龙泉山旅游公路、金沙江路)。

七横:鸭绿江路、青衣江路、长江路、沱江路、嘉陵江路、金沙

江路、南湖路

十纵:成德大道、西二环、西一环、银山路、华山路、泰山路、

庐山路、秦岭山路-林山路、寿丰路、龙泉山旅游公路。

由此可见,凯州新城为德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时时

刻刻影响着德阳市的发展,与此同时一,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当地

经济发展的需要。

1.2.2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

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城市道路、停车场、交通安

全等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城

市交通建设。完善优化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城区常住

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加快建设大城市市域(郊)铁

路,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新城新区和城镇。优化城市内外交通,完

善城市交通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形成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

3

支路相互配合的道路网络,打通微循环。”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

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

客货运枢纽为集散中心,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一、二

级公路为主体,深入推进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着力构建高等级干线

公路网。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路网覆盖范围

和通达深度,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提出:“进一步改

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消除农村公路发

展的薄弱环节,按照“四好农村路”的要求,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

调发展。加快推进县乡道路面改造和等级提升,提高通行保障能力。”

《德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0)》中提出:“城市道路

系统规划规划形成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快慢分流、外畅内通;骨架

快速、转换便捷;协同用地、空间宜人;总体平衡、略有超前的道路

网络系统。”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

化内部交通网络。完善市域综合全域交通网络,拓展主城区一环路,

启动建设以城市发展骨架为定位的二环路,规划建设串联卫星城的三

环路。完善以广汉、什那、绵竹、罗江、中江县域中心城市为节点,

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延伸线。积极改造市域重点镇、产业园区、旅游景

点等连接道路,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加强什加、绵竹山区,罗江、旌

阳、广汉、中江丘陵地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美丽新村联网路,新改

建农村公路2500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

《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着

力抓“大交通建设”,按照“一主,三环,两促进”的思路,加快完善交

4

通路网。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

实施县乡公路网络化,完成农村公路提升完善工程三年攻坚任务,实

现所有镇乡联网公路改造为三、四级水泥路或油路,完成回龙大桥、

继光大桥等危桥改造工程。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

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一定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综上作述,无论从国家还是省以及到市,无一不要求完善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的政策条件非常好。

1.2.3规划背景

《德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道路交通。城市道路按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三个

等级规划建设。规划形成“一环七纵六横”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统。

《中江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交通设施用地:东北

片区交通设施用地118.6公顷,占东北片区城市建设用地的17.16%;

城西片区交通设施用地52.55公顷,占城西片区城市建设用地的

15.01%o

《中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提出:建立完备、高效、

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加快交通、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

利和防震减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项目为城市支路属于城市交通设施项目。符合《德阳市市域城

镇体系规划和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和《中江县城市

总体规划》(2009-2030)o

1.2.4项目区概况

中江县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全县幅员

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837个村(社区),总人口141.8

万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临成都,北依绵阳,南靠遂宁,是四

5

川省德阳市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是成都1小时经济圈

和成德绵、成南渝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成达铁路,成南、成巴

高速贯境而过,罗桂公路纵跨南北,中金快通、唐巴公路横连东西,

中江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

翻一番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战略

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

现代农业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粮食保障水平提高,农产品供给能

力增强。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明

显加大。新的城镇休系基本形成,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城镇化水平不

断提高,城乡和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1.3项目的提出

凯州新城地处成渝经济圈主轴线,连接成绵遂资,是融入成渝城

市群发展主轴的重要桥头堡,承担着打造成渝走廊新支点的重任;凯

州新城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起步区15平方公里,将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

量发展”,全面践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举德阳全市之力,聚集

多方资源,力争两年成势,五年成型,十年建成“一城两区三基地。”

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凯州新城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先后实施了一

系列市政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较

大改善。

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凯州新城交通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但整个道路设施还比较落后,部分道路太窄甚至路面

还是土路面或砂石路面,凹凸不平,甚至出现裂痕,导致当地居民出

6

行困难,交通不便,随着产业组团的逐渐形成,当前道路条件已不能

满足,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有效地解决居民出行难的问

题,改善了当地环境条件和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

平和生活质量,满足凯州新城产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不仅可极大

改善凯州新城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凯州新城基础设施的建设,

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1项目建设是落实德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需要

《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

善市域综合全域交通网络,拓展主城区一环路,启动建设以城市4又展

骨架为定位的事环路,城划建设串联卫星城的三环路。建成中心城区

违接广汉、什那、绵竹、罗江的四条城市收展轴以及德阳至中江的快

速通道。完善以广汉、什那、绵竹、罗江、中江县域中心城市为节点,

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延伸线。积余改造市域重点镇、产业园区、旅游景

点等违接道路,休化农村路网结极,加强什加、绵竹山区,罗江、旌

阳、广汉、中江丘陵地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美井新村联网路,新改

建农村公路2500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本项

目作为道路建设的一部分,正是对中江县政府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1.4.2项目建设是一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惠民工程

道路建设是一项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战略工程。

通过本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享

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

正。本项目是政府密切关注的民生项目,对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7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凯州新城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而且

基础设施更佳完善。同时一,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

强党和政府与当地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发展民生的惠民工程。

1.4.3项目的建设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竞争力的需要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竞争手段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而道路工程是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道路建设,对于提高城市载体功

能、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凯州新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道路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

需要,城镇基础设施的薄弱,已经成为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工程的建设是凯州新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竞争力的需

要,对于整个凯州新城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4.4项目建设是方便居民出行的需要

本项目附近目前均为居民和农田,由于距离城镇较远以及道路的

不便,出行困难,发展缓慢,导致居民的生活水平与乡镇居民相比存

在较大差距。本项目的建设,使得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有利

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方便地方居民出行,还有利于城镇发展,推

进凯州新城城镇化进程快速向前发展。

1.4.5项目建设有助于城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凯州新城地处成渝经济圈主轴线,连接成绵遂资,是融入成渝城

市群发展主轴的重要桥头堡,承担着打造成渝走廊新支点的重任。项

目实施后,将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

地带来良好的效益。同时,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和相

关技术人员,同时还可以带动上游产业的劳动力需求,进一步缓解当

8

地人才就业相对较难的就业难问题,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发展政策,完善了当地基础设

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城镇竞争力,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而且有助于城镇化建设,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本

项目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5研究范围与编制依据

1.5.1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提出理由、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

要性、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

影响分析、节能方案、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进度、劳动安全卫

生与消防、项目招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社会稳定与

风险分析、社会效益等。

1.5.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

2、《“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3、《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5、《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5、《德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0)》

6、《德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中江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

9、《中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计办投资【2002】15号)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3、主要规范和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50-2012)

10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5768.3-2009)

《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5、项目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其他相关资料

1.6建设规模与内容

中金简快速改造升级,道路改造宽60m,从兴清路至环城南街、

成巴高速兴隆出口至省道S101段,包括道路改造,杆管线迁改,以

及建设排水、照明、景观、绿化、管线等。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2133.3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0157.68万元,

占总投资的83.7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76.90万元,占总投资的

8.88%;预备费898.77万元,占总投资的7.40%。

本项目总投资12133.35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1.8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本项目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工程,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

根本,以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社

会意义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将推进凯州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当地产业组团的

发展,满足园区物流的发展,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同时加快凯州新城发展进程,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服

11

务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一,项目的建成有利于促进

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造福于民,将得到社会各界的

大力支持,其实施是可行的。

建议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及四川省道路建设的管

理程序和规定。结合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尽快批准实施本项目,发挥

综合效益。加快完善资金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到位;加强规划管理、

科学实施、全程监控项目进展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以便

在工程建设时保质保量顺利完工,创建一个优质工程。

12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2.1项目区域概况

2.1.1地理位置

中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带。地理坐标在东经104°26'-105°15'、

北纬30°31'-31°17'之间。县城距成都66公里、德阳38公里、绵

阳6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凯州新城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核

心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将紧紧围绕“高起点

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践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

举德阳全市之力,聚集多方资源,力争两年成势,五年成型,十年建成

“一城两区三基地”。

2.1.2与周边用地关系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中金简快速路,周围为耕地和少数住宅,地势

平坦,周围无企业,无污染。

2.1.3地形地貌

中江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是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600米,其余为平坝和低山。

2.1.4气象条件

中江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

明等特点,降雨较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温自

西向东随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16.7°Co

2.1.5水文条件

13

中江县境内主要有涪江水系和沱江水系,龙泉山脉为涪江与沱江水

系的分水岭。涉及河流98条,其中主要河流共15条(流域面积50平

方公里以上),分别是凯江河、鄢江河、余家河、仓山河、清溪河、会

龙河、马力河、继光河、小东河、通山河、永太河、子金河、土溪河、

石泉河、中兴河,镇级河流83条。境内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62

座,5座中型水库分别是继光水库、黄鹿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

双河口水库。

2.1.6建筑材料

本项目地处凯州新城,交通便利,便于建筑材料的购买和运输。建

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砖等均可就近购买,且运输十分方便。

2.1.7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所在地靠近交通干线上,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加强环保意识,抑制环境污染。

2.1.8地震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根据《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中江县抗震设防烈

度为7度,0.1g,地震分组第二组。

2.2区域经济概况

2018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各项工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县经济稳定增长,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

1、综合

2018年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0.09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9亿元,增长3.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

加值149.66亿元,增长1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1%,拉动经

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2.94亿元,增长11.3%,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2%,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

由上年的24.1:37.4:38.5调整为22.4:38.4:3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234

元,增长9.3%。

2、农业

201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o

其中:农业总产值77.7亿元,增长4.3%;林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

3.2%;牧业总产值61.7亿元,增长2.4%;渔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

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7.8%。

3、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6家,实现产值436.1

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实现销售产

值42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13.0亿元,增长11.0%,利润总额27.4

亿元,增长37.6%;利税总额37.5亿元,增长26.2%。工业产品产销率

97.3%o

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

26.1亿元(含省外),比上年增长71.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1亿元,

增长5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2万平方米,增长5.7%。

4、固定资产投资

15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同口径)。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04.7亿元,增长6.5%;工业技改投

资48.3亿元,增长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

长6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48.3亿元,增长2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2%;第三

产业完成投资86.6亿元,增长1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61.3%0

5、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o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05.0亿元,增长12.2%;乡村实

现零售额79.8亿元,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6亿

元,增长19.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2亿元,增长12.1%;住宿业

实现零售额1.2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8亿元,增长

12.4%o

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6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2%;

实现旅游总收入56.0亿元,增长40%。

6、城市建设和邮电通信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30万。全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36.78%o

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比上年下降1.6%。年末全县

固定电话用户12.3万户,比上年增长4.6%;移动电话用户83.2万户,

下降3.3%;互联网宽带用户22.9万户,下降11.6%。

7、财政、金融

2018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一般

16

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5.9%。财政总支出61.4亿元,增长13.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亿元,增长5.7%。

2018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5.8亿元,比上年增

长12.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4.6亿元,增长10.3%o金融机构人

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7.5亿元,增长32.7%o

因此,随着中江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

出行的道路交通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人民对继续发展经济与

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要求更加迫切,这成为本项目建设的推动力量。

2.3项目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评价

本项目是凯州新城重点项目,规划区内用地现状主要以农田和农村

居民点为主。

2.4道路交通现状及评价

1、中江县

2018年底,年末公路总里程284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04.7公

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91.5%;高等级公路103.3公里,高速公路59公

里。年末城市公交汽车路线10路,城市公交汽车68辆。

2018年,成都“三绕”中江段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遂德高速、成绵高

速扩容完成投资人招商,成南高速扩容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德中快通中

江段开工建设,G350中江至仓山段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三金

路一期、广都路、仓谭路等县乡公路改造,新开工继通路、太元路改建

工程,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93公里、桥梁4座,增设村社错车道

8000余处。

2、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

交通设施用地:东北片区交通设施用地118.6公顷,占东北片区城

市建设用地的17.16%;城西片区交通设施用地52.55公顷,占城西片区

城市建设用地的15.01%。

今后,加快成都“三绕”中江段基本建成,遂德高速、成绵高速扩容、

成南高速扩容开工建设;德中快通中江段、G350仓山至中江段提升改

造工程加快建设;绵中快通、工业大道、G350城区连接线、成都一金

堂一中江一三台轨道交通加快前期,适时启动。

3、道路现状

道路场地现状为农田,尚未有开始道路建设。

4、项目周边道路现状

目前,项目周边有中金快速通道、101省道和规划路。本项目建设

的道路位于凯州新城,根据镇域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道路位于凯州新

城城镇,是凯州新城规划的市政道路。

5、存在问题

虽然凯州新城道路有了迅速的发展,交通也十分便利,目前凯州新

城内的道路为近年机耕道改造硬化道路,道路等级低,平纵面技术指标

差,道路宽度22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随着凯州

新城快速发展,当前道路条件已不能满足凯州新城发展,同时也严重影

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急需新建道路。

2.5沿线建设条件

1、沿线建筑情况

本项目建设工程道路沿线范围内以农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

2、沿线文物古迹、河流、湖泊等情况

18

沿线多为农田,项目范围内沿线暂未发现文物古迹。

3、水

项目所在地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项目由市政供水,可以

满足本项目需求。

4、电

本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供电电压10kV,由附近市政电网接

入口接入即可,地区变电站裕量可以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

5、邮电通讯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移动通讯覆盖全区。可

满足项目建设及生产使用的需要。

19

第三章交通分析及预测

3.1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

2018年,成都“三绕”中江段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遂德高速、成绵高

速扩容完成投资人招商,成南高速扩容有序推进前期工作,德中快通中

江段开工建设,G350中江至仓山段提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三金

路一期、广都路、仓谭路等县乡公路改造,新开工继通路、太元路改建

工程,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93公里、桥梁4座,增设村社错车道

8000余处。

本项目位于凯州新城,用地现状主要以农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另

外已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用地,随着凯州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基础

配套设施的道路工程尚未完善,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运输能力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

路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区域路网规划

3.2.1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道路系统历来被称为城镇的动脉和骨架,是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合理

的重要因素。因此道路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能不能经济合

理的发展。

道路规划本着“快速、顺畅、通达”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布

置集镇道路网络。

3.2.2路网规划

20

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重点在于解决带状城市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便

利的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及城市内部主要功能之间的交通联系。

城市路网以内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共同形成。

利用城市组团间交通干道形成“两纵两横一环”骨架交通结构。

今后,中江县加快成都“三绕”中江段基本建成,遂德高速、成绵高

速扩容、成南高速扩容开工建设;德中快通中江段、G350仓山至中江

段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绵中快通、工业大道、G350城区连接线、

成都一金堂一中江一三台轨道交通加快前期,适时启动。

3.2.3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

修建为基础。本项目道路为凯州新城道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条道路之

一,本工程是凯州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城区土地资

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

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了能更好地改善

凯州新城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

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

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

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

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农民也将从务

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经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

21

承受范围内的。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推进凯州新城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起伏,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路

红线早已得到控制,拆迁、排障工作量小,部分为居民用地。道路沿线

没有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该工程除部分民房需

拆迁外,道路用地已基本具备,修建该道路已成为可能。

3.3交通量预测思路

根据本项目影响区综合交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本项目交通量预测

采用“四阶段法”。“四阶段法''将交通预测的全过程划分成出行生成、出

行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四个阶段进行预测。

基本思路如下:交通预测可分为调查、分析、建模及预测四大板块。

首先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趋势,预估远期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布局等;以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为基本依据,预计城市对内外客、货交通需求总量,同时根据用地规模、

不同交通方式承受能力、发展趋势和潜力、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心理等因

素综合分析确定内外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分担量推算交通工具需求量;

以供需平衡为前提,采用交通网络广义容量法推算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水

平。

确定本项目远景交通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正常增长的交通量经重新分担后在本项目上的分配量:

2、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本次研究项目的交通量预测年限为本项目完成后10年。根据本项

目的实施计划,项目计划2020年完成,预测的特征年定为2025年,2030

22

年,预测工作的基年是2020年。

由于本项目是凯州新城道路建设,现状无路,流量为零,本项目交

通流量预测结合凯州新城规划进行预测。

3.4交通量预测内容

3.4.1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包括交通调查和规划相关信息的专项调查。交通

运输规划调查的目的是搜集人口,经济活动、出行特征和交通设施等方

面的数据、用来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现状,预测未来运输需求。

1、交通基础设计调查(路网调查)

路网调查主要是收集调查区域内道路(已经建和待建)的信息。包

括道路的几何参数调查和道路路面调查。

道路几何参数调查包括:道路长度、道路宽度、中央分隔带、行车

道宽度、交叉口类型等影响车速的因素。

路面状况调查包括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上、砂石路面、

土路面)路基材料与结构、使用时间以及道路铺装状况(优、良、中、

差、坏)。

2、交通调查

在交通运输规划中,依据交通量调查获得的数据,利用趋势外推的

方法,计算增长率的方法,详细分析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的方法或者结合使用这些方法预测未来交通需求。

3.4.2交通需求预测

根据区域交通发生量与区域土地利用等特征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预测,运用回归分析与弹性系数法预测得出未来年各片区的交通产

23

生量和交通吸引量。

1、城市人口、车辆发展分析

(1)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相关资料,2020年规划总人口5万人,2030年规划6.04万人。

(2)机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①现状分析

凯州新城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见近年来机动

化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②发展趋势

I、经济增长的要求

城市机动化水平提高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城市经济得

以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

追求更高质量的交通出行方式是必然趋势。

II、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随着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未来城市机动车辆的数量必将迅速发

展。目前在国内外发展程度高的城市都出现由于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

发展过快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机动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

将处于高速发展期。

III、增长趋势

根据当地的发展要求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限制摩

托车的增加,鼓励购置私人小汽车势在必行。

2、弹性系数e的确定

弹性系数e=运输指标变化的百分率侬济指标变化的百分率式中,

运输指标为交通分区的交通发生量;经济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24

采用客货运输量等交通运输相关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

析,推算出弹性系数e,从而确定各小区未来客、货发生量的弹性系数。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选定回归分析指标;试算回归方程及相应增长

率,通过专家讨论并认定经验上合理的模型。根据实践,多数采用客车

保有量(辆)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火)相关分析和货车保有量(辆)

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相关分析。并根据模型计算出弹性系数,确定

各交通小区未来客、货交通出行量和吸引量的弹性系数。

3、交通增长率拟定

根据各交通小区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及各时期弹性系数预测,计算出

交通发生量的趋势增长率和诱增率。

表3-1交通增长率

增长百分率(年限

道路名称

%)

2020年〜2025年2025年〜2030年

增长率108

中金简快速路

诱增率56

4、2025年、2030年交通产生量、吸引量预测

根据回归预测所得的2020-2030年的交通量增长率,各特征年预

测交通量用下式计算:

Pi'=Pix(l+a)n

本式中:PT—第n年道路交通产生(吸引)量预测值;

Pi—基年道路交通产生(吸引)量预测值;

a—道路交通量增长率(诱增率)。

根据以上交通流量分析,以及该路的整个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和作

用,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应尽快完善路网建设。

25

3.4.3出行分布预测

1、预测方法

采用弗雷特(Frator)法计算未来特征0D表,其公式为:

T1nT,.1…e/\1.一~£P——+-~:A,-]

-»,•/:2乙•.:

7■I

公式中,Ty——未来年份i区与j区之间的交通量;

Tij-——基年i区与j区之间的交通量;

Fi——I区的交通产生量增长系数;

Ej—J区的交通吸引量增长系数;

n—交通小区数

2、通过上述计算;可得未来特征年的趋势型及诱增型交通出行0D

情况。

3、车辆运输效率变化调整

根据未来年预计车型结构比例的变化,按照车型及运输效率指标的

趋势预测对预测的交通分布量进行调整。

根据交通调查及历年交通量观测值中的车型构成,经过回归分析,

可以预测出未来年各交通小区运输通道内汽车出行的各车辆构成,以及

预测出未来年汽车出行载运系数。再根据运输效率指标预测结果,对预

测的客货车0D量进行调整,得出各交通小区的0D分布情况。

4、方式划分预测

方式划分是将两个分区间的出行分布量在各种出行方式(步行、骑

自行车、公交、地铁、乘出租车或其他)中加以分配,以确定各种方式

所承担的比例。路段承担的交通量构成主要由吸引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

两部分构成。

26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除受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限制外,还受

许多因素影响,如运价、运输时间等。一般情况下运输方式选择可通过

三种因素来表述: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二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

时间;三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应用Logil模型(BinaryLogil

Model),即可测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交通量转移率,并获得转移后

的未来特征年0D表,然后进行交通量分配。其确定效用函数为:

Ul=91Cl+02Tl+03+£l(公路)

U2=91C2+02T2+£2(铁路)

其中,T为交通方式所需时间,C为交通方式所需运费,两者均为

共同变量,0为固定变量。£为涵盖了不能量化、不能确定的影响因素

的效用随机项,假定随机项相互独立且服从与正态分布相似的二重指数

分布(GumbelDistribution),则推导出以下Login模型:

选择公路出行的概率:

exp(91C1+02Tl+93)/exp(01C1+92T1+03)+exp(01C2+92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