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_第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_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_第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_第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人造卫星宇宙速汇报人:XX20XX-01-21目录contents人造卫星基本概念与原理宇宙速度概念及计算方法人造卫星轨道特性与变化规律人造卫星在通信、导航等领域应用我国人造卫星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01人造卫星基本概念与原理人造卫星定义及分类人造卫星定义人造卫星是指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太空中的无人航天器,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人造卫星分类根据用途和轨道特性,人造卫星可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等。地球引力作用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是维持卫星轨道稳定的主要因素,引力大小与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关。轨道参数描述卫星轨道的主要参数包括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和近地点幅角等。地球引力与轨道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在卫星运动中,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使卫星做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导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轨道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卫星的运动状态。向心加速度与轨道速度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在卫星运动中应用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0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轨道形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02对于同一个行星而言,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一定律描述了行星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03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这一定律揭示了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大小之间的关系,为天体物理学和宇宙航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开普勒三定律及其意义02宇宙速度概念及计算方法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环绕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定义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同时也是卫星最大环绕速度。物理意义第一宇宙速度定义与意义第二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当物体(如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1.2千米/秒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进入宇宙。第二宇宙速度计算及意义物理意义第二宇宙速度定义第三宇宙速度概念及逃逸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数值为16.7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定义逃逸速度是一个物体脱离一个星体的引力束缚所需要达到的最低速度。对于地球来说,逃逸速度大约是11.2公里/秒。逃逸速度概念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接近于地球半径,因此其发射速度接近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比近地卫星大得多,因此其发射速度也要相应提高。同步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大,因此其发射速度也最高。通常需要将卫星发射到离地面约3.6万公里的高度,然后再通过变轨等方式将其送入静止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同类型卫星所需最小发射速度03人造卫星轨道特性与变化规律圆形轨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卫星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恒定的。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特点比较卫星在轨道上的任意一点都具有相同的机械能。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特点比较椭圆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位置变化,近地点最大,远地点最小。卫星在轨道上的不同点具有不同的机械能,近地点势能最小,动能最大;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在变化,近地点最近,远地点最远。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特点比较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区别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通常用于通信、气象观测等需要固定地面覆盖的应用。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使得卫星在固定的地方时始终有相同的太阳光照条件。通常用于遥感、地球观测等需要一致的光照条件的应用。太阳同步轨道(S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特性分析01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02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的倾角,但轨道周期仍然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03这种轨道结合了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既可以实现固定地面覆盖,又可以保持一定的太阳光照条件。04通常用于需要同时考虑地面覆盖和光照条件的应用,如某些特定的遥感任务。变轨原理卫星变轨是通过改变其轨道上的速度来实现的。根据开普勒定律,改变速度可以改变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通过在特定位置施加推力,可以增加或减少卫星的速度,从而改变其轨道参数。卫星变轨原理和实现方法01使用火箭发动机进行推力控制,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大小来实现变轨。利用其他天体(如月球或其他行星)的引力辅助进行变轨,这种方法称为引力助推。通过电推进系统(如离子推进器或霍尔推进器)进行连续小推力变轨,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精细的轨道调整。实现方法020304卫星变轨原理和实现方法04人造卫星在通信、导航等领域应用VS利用卫星上的转发器接收地面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放大、变频后转发回地面,实现远距离通信。通信卫星优势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通信卫星工作原理通信卫星工作原理和优势包括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通过测量用户接收机到至少四颗导航卫星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解算出用户的三维坐标,实现定位。导航卫星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导航卫星系统组成及定位原理大气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可监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变化和传输过程。水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可用于监测水体污染、水华、赤潮等现象。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可监测森林覆盖、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遥感卫星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科学实验卫星用于在太空环境下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如微重力实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等。技术测试卫星用于测试和验证新型航天器技术、新型推进技术等,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类卫星简介05我国人造卫星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20世纪50年代,国际形势紧张,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独立,我国决定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1956年,中国航天创建,提出“两弹一星”的发展战略。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刺激了中国加快航天发展的步伐。我国人造卫星事业起步背景回顾东方红一号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历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80年,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并返回。198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至2000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50多次,成功率达到90%以上。2000年,中国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向全球提供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北斗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测绘等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成果展示未来我国人造卫星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开展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等深空探测任务。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四期,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0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03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01熟练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02深入理解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础能力熟悉题型特点,提高解题技巧01熟悉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了解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02针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不同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学会分析复杂问题的物理过程,善于运用物理图像和数学工具解决问题。03010203关注物理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科技应用和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视野,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融合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