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_第1页
《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_第2页
《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_第3页
《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_第4页
《健康管理学》教案(郭清主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健康管理学》

课程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24

教材名称《健康管理学》

适用班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学院(部)

教案扉页

课程名称《健康管理学》课程代码周数12周

讲课学时2

任课教师教师职称实践(实验等)学时

习题课学时

授课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X月小_日(共以周)

课堂教学学时16

线上教学学时8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型其他环节学时1

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其他()

总计学时24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健康管理学的核心即是通过控制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

素,降低患病风险或减轻患病的严重性。健康管理学强调以预防为主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

的目的。本课程是面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

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以及应用前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

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知识的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的公共营养卫生技

术人员和健康管理管理人员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和以健康服务模式为指导的思想,从而更好的

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本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运用多媒体教学(含线上教学)进行课程的传授讲解。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也在

发生转变,对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的健康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门课程为了提

升大学生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在教育中不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尤其以大量

实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例证环节之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促进学生主动

接受知识并灵活运用的作用,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和能力培养方法

中国的传统医学思想“治未病”以及整体医疗思路在目前看来依然具有前瞻性,譬如在心

理治疗方面最早提出“以情胜情”治疗方案。在学习现今健康管理知识的同时,亦要将传统文

化中的精髓部分发扬光大,靠的是一代代的传承和努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受到思

想政治教育的洗礼。教导学生,学有所专,为中国的健康管理服务不断革新健全而努力。

教材选用原则和特点

《健康管理学》,郭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该教材为国家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

规划教材,为高等院校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专业的唯数不多的精品教材。主编郭清现任浙江中

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十二五”和“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开卷)与平时成绩。以五级制计分,最

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教学参考资料

1、《健康管理学概论》,郭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顾海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健康管理学》,郭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第1版。

4、《实用健康管理学》,张庆军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1版。

5、《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郭念锋主编,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对教案的分析总结

教学单元教案

周次第周授课时间

称第一章健康管理学绪论

理论课(J)实验课()上机()教学

线上教学()其他方式()时数1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理解熟悉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目前需求现状,在知晓其研究内容和特

和要求点的前提下,把握将来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

学1重.点:掌握健康管理的概念,知晓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

点2.难点:熟悉我国健康管理的需求现状;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相关学科的

点关系;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健康管理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创新创业、可以健康养老院案例入手,分析将来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

教育内容结合章节知识,分析健康管理定位,探讨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发展。

思想政治、健康管理既有传统,又包含当今发展诸多学科的成果。现今,社会繁荣富强,

社会责任更多的老百姓开始重视健康管理,如何服务好百姓,科学地树立正确的健康

教育内容管理观念,是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的同学需要知行合一的考虑内容。

讲授为主,加入创新创业相关实例,增强学生对于课业知识的理解和运

教学

用能力。课堂讨论为辅,让学生参与到健康管理涵盖的各领域知识模拟环节

之中,激发学生对于健康管理实际应用的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

性,提升学生接受知识效率,引导重于单纯的讲授,思考优于机械的灌输。

1、选择安排章节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下次课堂授业过程时,

讨论

不定时抽查学生学习成果。

练习

2、安排作业见章节后案例分析讨论题。

作业

3、讨论思考重难点并对下一次课业展开预习。

教学

后记

【新课导入】第一章概论

【思考交流】什么是健康管理学呢?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教师讲述】掌握: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步骤及常用服务流程

熟悉:健康管理的需求现状、主要目标及与其他学科关系,智能健康管理的概

教学内容念和研究内容。

要点了解:健康管理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可附另页)【幻灯片展示】第一节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一、健康管理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认识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自古至今,医学模式在持

续演变。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大大延长了人类寿命,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方

面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为现代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健康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

发展,对新医改形势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

及社会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监督评价,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已受到了国内各领

域专家的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二、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由健康体检发展而来,由健康保险推动而发展,

由健康信息技术支撑而普及。

三、健康管理是实现人人健康的必然途径

医学的目的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需要全方位去看待复杂的健康问题;

四、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

人口现状、疾病现状、医疗保障现状

五、健康管理与新医改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学科与产

业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以产业推动学术和

学科发展。

六、健康管理师职业与培训

健康管理师是从事对人群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

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引导学习】医学发展进程:神灵主义——自然哲学一一生物医学一一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

【引导学习】古代健康管理思想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

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新中国健康管理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卫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国卫生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用较短时间建立起遍布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创

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医疗制度;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了近130万乡村医生;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国家、集体、群众共同集资兴办卫

生事业等;特别是实行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政策;

从而使人民的健康水平迅速提高.

【教师讲述】国际健康管理趋势

20世纪末,《巴黎宣言》:“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

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引导学习】第二节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健康的概念: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1989年WHO)

疾病的概念:疾病指"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

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

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

健康管理的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

连续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实现以

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引导学习】二、健康管理学的概念

健康管理学是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

念、内涵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

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健康信息技术以及与健康保险的结合等一系列

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健康管理学的科学基础

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

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属于可以改变的因素。

四、健康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健康风险控

制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健康信息技术学科体系;健康教育培训学科体系;

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与服务体系。

五、健康管理基本步骤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第二步关心和评

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

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六、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

健康体检;健康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专项的

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七、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

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

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作用,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拉

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民生工程和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科

技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

八、健康管理的主要任务

建立一个新学科;创建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打造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构建一个新体系;培训造就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创建一批新平台;研发

一套新标准;形成一个大产业。

【引导学习】第三节智能健康管理

一、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念

智能健康管理是整合医疗与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全

面合作,通过信息化技术,研究健康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等

技术,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健康服务,建立高品质与高效率的健康监测、

疾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健康评价、制

定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常见和慢性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最终实现全人、全

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二、智能健康管理的研究内容

数字健康、移动健康、我的健康

第四节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

系;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

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重组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

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

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

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

的健康需求;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

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

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关键术语: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Record,EHR)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ICD-10)

审阅意见

审阅人签名(盖章):

教学单元教案

周次第周授课时间

名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理论课(V)实验课()上机()教学

线上教学()其他方式()时数1

生物医学模式推动了医学发展,近代医学也进入了实验医学时代。但是传统

教学目的

的生物医学模式在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素方面联系尚不够紧密,本章希

和要求

望同学们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审视医学基础知识。

教学

1、重点: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一些基础知识。

重点

2、难点:熟悉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

难点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了解预防服务与康复医学基本内容。

本章节主要要求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可

创新创业、

从现今的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工作方面引导学习,在创新创业方面让

教育内容

发散学生思维.

思想政治、健康是身心两面俱全的,所以一个健康的个体除了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更需

社会责任要有健康的心灵。活泼,积极,奉献,乐观,爱国,爱民这是当代大学生需

教育内容要的。

讲授为主,加入创新创业相关实例,增强学生对于课业知识的理解和运

教学

用能力。课堂讨论为辅,让学生参与到健康管理涵盖的各领域知识模拟环节

之中,激发学生对于健康管理实际应用的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

性,提升学生接受知识效率,引导重于单纯的讲授,思考优于机械的灌输。

1、选择安排章节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下次课堂授业过程时,

讨论

不定时抽查学生学习成果。

练习

2、安排作业见章节后案例分析讨论题。

作业

3、讨论思考重难点并对下一次课业展开预习。

教学

后记

【新课导入】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

【导入】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熟悉: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

了解:临床预防服务与康复医学基本内容

【教师讲述】第一节人体形态与功能概述

教学内容一、人体是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要点局部可以影响整体,整体亦可影响局部。各个器官都有固有的功能活动特点。

(可附另页)二、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与分布

人体按部位可分为:

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上肢和下肢。

(-)组织(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二)器官:心、肺、肝、肾等。

(三)系统(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

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

(四)人体各系统概述

1运动系统油骨、关节、肌肉构成。206块骨,骨骼肌约500-600块,起支

持和保护作用。

2内脏3脉管系统4神经系统5内分泌系统6感觉器

【教师讲述】第二节临床医学概述

一、临床医学的概念

临床医学(Clinical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

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

治疗的科学.

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

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

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二、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与一般的应用科学相比,临床医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如:

(一)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二)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三)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四)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三、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分子水平与新兴学科

(二)学科体系的分化与综合专业学会与系统整合

(三)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诊断与治疗方法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系统医学思想将改变临床医学研究思路,提升疾

病诊治水平,加速临床医学发展进程。

【引导讲授】第三节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

一、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与问诊

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即问诊,是通过医师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

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二)病史采集的内容

1全面系统的问诊主要包括:①一般项目;②主诉;③现病史④既往史;⑤系

统回顾;⑥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应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2重点的病史采集是指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单个"问题(现病史)来问诊,

并收集除现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或

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

地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一些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疾病通过体格检

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一)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有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二)主要内容

1一般检查,为整个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以视诊为主。包括:全身状态

检查、皮肤、淋巴结。

2头部,包括:头颅、眼、耳、鼻、口。3颈部,注意手法轻柔。

4胸部。5腹部,腹部检查的顺序为视、听、叩、触,但记录时为了统一

格式,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

6生殖器、肛门、直肠。7脊柱与四肢。8神经系统。

三、实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s)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

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从而获得反映

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的客观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疗防

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依据。

(―)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

1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栓与止血检测3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4肾功能实验室检测5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6生物化学检测

7免疫学检验8病原体检测9其他检测

(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1影响检测的因素:包括受检者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状态、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仪器与试剂、操作人员的技术与方法、检测结果的记录、计算机的输入、与

临床的沟通等。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①采血部位②采血时间③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2)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3)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三)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1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2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指标有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和诊断

准确度。

(1)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2)诊断特异性:指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3)诊断准确度:指某检验项目在实际使用中,所有检验结果中诊断准确结

果的百分比。

(四)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

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各实验室因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不同,可

有不尽一致的参考值。应必须结合临床全面考虑,必要时还需进行动态观察。

【教师讲述】广义的药膳原料一凡是日常人们饮食所用的食物类,均属于药

膳的可选原料。举例如:五谷杂粮、豆类、小杂粮、水果及其干果类、各类

蔬菜类,以及畜产禽肉和水产品等。

【教师讲述】四、影像学检查

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有X线检查、超声成像、CT成像和磁共振(MRI)成像。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技术的发展,核医学显像成为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X线成像

X线成像,是基于X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以及不同组织由于厚度、密度

差异,对X线吸收衰减不同而形成图像。高密度、高厚度组织在X线片呈白

色,低密度、低厚度组织则呈黑色。

1检查方法按照X线检查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检查和造影检查两种;

2数字X线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疾病X线图像表现疾病X线图像改变,可有大小改变;形态改变;轮廓改变;

密度改变;功能改变等。

(二)CT检查

CT图像X线束穿过人体特定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1CT检查优缺点

2检查方法按照CT检查时造影剂的应用与否,可将CT检查分为平扫、造影

强化扫描和造影扫描。

3CT特殊检查技术

(1)螺旋CT;(2)CT直管造影;(3)CT仿真内镜检查;

(4)定量CT检查;(5)多层CT扫描。

(三)超声成像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间的相互作用,

获取信息并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以诊断疾病。

1超声诊断的种类

(1)超声示波诊断法(2)二维超声显像诊断法

(3)超声光点扫描法(4)多普勒超声诊法

2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四)磁共振成像

检查方法按照MIRI检查时造影剂使用与否分为平扫和强化扫描两种。

MRI特殊成像技术:如MR血管成像(MRA)、MR胰腺胆管成像(MRCP)、功能

MR成像(FMR)等。

MRI图像优缺点

(1)优点:MRI图像无射线损害;

(2)缺点:MRI成像检查时间较长;检查费用高。

【教师讲述】五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称

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二)内镜检查

内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人体内,对体内疾病进行

检查。

(三)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核医学诊断方

法按放射性核素是否引入受检者体内分为体外检查法和体内检查法。

第四节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therapy)是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等手段,减少患者痛苦,使疾病控制、好

转或痊愈的过程,也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内容。

现代医学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物

理治疗,其它还有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移植治疗、免疫治疗、食疗、自然

疗法等。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指用一切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物质用于机体疾病,使疾病好转或

痊愈,保持身体健康,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二)药物选择原则

(三)合理用药(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五)临床药师的作用

二、手术治疗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是指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对机体组织或器官进

行切除、修补、重建或移植等,以解除患者痛苦,达到治疗的目的,有时也

作为检查、诊断的方法。

近几十年来,微创外科手术,如显微外科手术和内镜手术逐渐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传统手术。

手术除治疗作用外,也对机体有不利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局部损

伤,另一方面是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

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

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目前,介入治疗技术主要有:

(一)血管性介入技术(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三)内镜下的介入技术

四、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a、0、y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

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和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五、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达到预防、治疗

疾病和康复的方法。

现代物理疗法的方法很多,包括:电疗、超声治疗、磁疗、生物反馈、音乐电

疗、光疗、冷热治疗、水疗、高压氧疗法等。

第五节预防医学概述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

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特点为: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

状患者;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为影响健康因素与人群健康

的关系;

(三)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

益。

二、预防医学的主要特征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5大学科: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

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

(二)健康决定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

(三)健康生态学模型

核心层是-先天的个体特质;

第二层是个体的行为特点;

第三层是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人际网络;

第四层是生活和工作的条件;

最外一层宏观层面。

三、三级预防的策略

疾病自然史,有几个明确的阶段:①健康期;②病理发生期;③临床前期④临

床期;⑤结局。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可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史。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

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

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_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_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

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己丧失劳动力或残疾

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

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思考交流】第六节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preventiveservice)_是指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

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

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主要有:

(一)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二)筛检;(三)免疫接种;

(四)化学预防;(五)预防性治疗。

三、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

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

依据。

医生在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个体

的危险因素,制订符合他/她本人的健康维护计划。

【教师讲述】:第七节康复医学概述

一、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源自于医学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虽然临床上常常将康复医学简称为康复,但两者不能等同。从学术角度

来看,康复是一个事业,医学康复(medicalrehabilitation)是一个领域,而康复

医学是一个具体的专业或专科,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

简言之,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

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

医学专科。

二、康复医学的组成

康复医学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康复预防

康复预防是指通过下列有效手段预防各类残疾的发生,延缓残疾的发展。

1一级预防预防各类疾病伤残造成的身体结构损伤的发生是最为有效的预

防,可降低70%的残疾发生率。

2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身体结构损伤造成的活动受限或残疾可降低10%—

20%残疾发生率。

3三级预防防止活动受限或残疾转化为参与受限或残障,减少残疾、残障给

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二)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评价疗效。评定不

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而详尽。

康复评定的重点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

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

科学基础。

康复评定至少应在治疗的前、中、后各进行一次,根据评定结果,制定或修

改治疗计划,并对康复治疗效果和预后做出客观的评价。康复医疗应该始于

评定,终于评定。

(三)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

的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常用的康复

治疗手段如下:

1物理治疗2作业治疗3言语治疗4心理咨询5文体治疗6中国传统医学治

疗7康复工程8康复护理9社会服务

三、康复医学的发展

(-)社会和患者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2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

3文体活动日益发达

4慢性病增加

(三)应付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

(四)医学愈进步对康复的需求愈大

【教师总结】学习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使读者初步认识人

体的形态与机能,领会人体是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同时对现代医学的主要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形成宏观的认识;

进而在医学模式的转变的背景下,理清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及发展方

向,体会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术语:临床医学(Clinicalmedicine)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

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

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

视诊(inspection)

触诊(palpation)

叩诊(percussion)

听诊(auscultation)

嗅诊(olfactoryexamination)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s)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治疗(therapy)

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

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

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

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preventiveservice)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

医学康复(medicalrehabilitation)

【查阅资料】闻德亮.临床医学概要(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

2.王陇德.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2013.13傅华.预防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吕永利.人体形态科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审阅意见

审阅人签名(盖章):

教学单元教案

周次第周授课时间

名第三章相关基本知识

理论课(V)实验课()上机()教学

线上教学()其他方式()时数2

教学目的理解健康管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了解健康管理学涉及到的各分支关联学科

和要求知识点。要求学生熟悉循证医学的意义、实施步骤等。

1、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循证医学的基本

教学概念。熟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和内涵。

重点2、难点:熟悉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

难点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了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特征和内容,了

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迅速,但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然需要

创新创业、

更专业、覆盖面更广的健康管理方面的人才。希冀学生们,能够从此角度开

教育内容

展创新创业的思路拓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所知奉献给人民。

思想政治、健康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诸多理论在

社会责任一特定领域的发展和延伸。所以,学习亦需要自觉主动的覆盖到未知知识面,

教育内容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

讲授为主,加入创新创业相关实例,增强学生对于课业知识的理解和运

教学

用能力。课堂讨论为辅,让学生参与到健康管理涵盖的各领域知识模拟环节

之中,激发学生对于健康管理实际应用的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

性,提升学生接受知识效率,引导重于单纯的讲授,思考优于机械的灌输。

1、选择安排章节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在下次课堂授业过程时,

讨论

不定时抽查学生学习成果。

练习

2、安排作业见章节后案例分析讨论题。

作业

3、讨论思考重难点并对下一次课业展开预习。

教学

后记

【新课导入】第三章相关基本知识

【导入】掌握:1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指标体系、研究方法;

2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熟悉:(1)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内涵和操作方式;(2)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教学内容的战略目标;(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征、内容和基本原则;(4)医学伦

要点理学的基本原则,健康管理中的伦理原则;

(可附另页)了解:1流行病学的意义和应用;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3健康管理相关

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

【教师讲述】第一节流行病学基础

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

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或实验措施,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

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布情况。根据选择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

不同,观察法分为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也用于描述人

群中疾病流行影响因素的分布现象,目的是描述分布、产生病因假设。如现

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暴发调查等均属于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在描述分布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影响分布

的决定因素或病因,即检验病因假设。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实验法也叫实验流行病学,可以人为的控制实验条件,直接验证危险因素或

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及是否为因果关联,也用于评价疾病防治和

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所以实验研究可以验证病因假设或评

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三)数理法

数理法也叫数学模型法或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

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

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应用

(-)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索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5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来源

1常规的工作记录2各种统计报表

3专题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研究资料

四、常用指标

(-)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程度

疾病的分布: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又称

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二)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

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

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出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

比例。

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

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

为年中人口数)。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存活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婴儿死亡率:指活产儿在不满一周岁死亡的人数与同期活产数的比率。

新生儿期死亡率:是指死亡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数与该地同期的活

产数之比。

新生儿后期死亡率:是指死亡发生在出生后28天到满一周岁的新生儿数与同

期活产数与新生儿死亡数之差的比。

围生期死亡率和比:妊娠28周(即胎儿达到或超过体重1000g或身长35cm)

至产后1周内的胎、婴儿死亡数与同期全部出生人数之比。

孕产妇死亡率:是指怀孕相关死亡数与怀孕妇女数(为了简化,常用活产数来

估计怀孕妇女数)之比。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怀孕妇女的营养和医疗保健

情况的指标。

五、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

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

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

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现况研究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六、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

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

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

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用途:

1初步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三)病例对照研究分类: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②该方法所需研究

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③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

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

因假设;④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局限性: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含量;②暴

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③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④获

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⑤易发生混杂偏倚;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

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七、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

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

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分类:

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3双向性队列研究。

(三)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②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

③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

度;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局限性:①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②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③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④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⑤在随访过程中,

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

分析复杂化。

【学生分析】八、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

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称为筛检试验。

(-)筛检的目的:

1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实现疾病的二级

预防;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实施相应的干预,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实现疾

病的第一级预防;3了解疾病自然史;

进行疾病监测。

(二)筛检的应用原则:

被筛检的疾病或缺陷是当地重大的卫生问题;

对被筛检的疾病或缺陷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与条件;

对发现并确诊的病人及高危人群有条件进行有效的干预,且标准统一;被筛检

的疾病或缺陷或某种危险因素有可供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或测量的标志;

了解被筛检疾病的自然史

筛检试验必须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安全、有效及易为群众接受;有保证

筛检计划顺利完成的资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有连续而完整的筛检计划,能按计划定期进行;

要考虑整个筛检、诊断和治疗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筛检计划应能为目标人群接

受。

(三)诊断与诊断试验

诊断(diagnosis):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

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病人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用于诊断的各种

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诊断试验。

诊断的目的:对病人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

施。可应用诊断试验进行病例随访,确定疾病的转归、判断疗效和估计预后

以及监测治疗的副作用等。

诊断的应用原则:①灵敏度、特异度要高;②快速、简单、价廉、容易进行;③

安全、可靠、尽量减少损伤和痛苦。

(四)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区别

目的不同:筛检试验是用以区别可疑病人与可能无病者,诊断试验是用来区别

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

观察对象不同:筛检是以健康或表面健康的人为观察对象,诊断试验是以病人

或可疑病人为观察对象。

试验的要求不同:筛检试验要求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最好能检出所有病人;

诊断试验要求科学、准确,特异度高,最好能排除所有非病人。

所需费用不同:诊断试验常常使用医疗器械或实验室方法,一般花费较高;筛检

试验则应使用简单、价廉的方法。

结果的处理不同:筛检试验阳性者须作进一步的诊断或干预,而诊断试验阳性

者要给予治疗。

(五)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

评价的步骤:确定金标准(目前被公认的最可靠、最权威的、可以反映有病或

无病实际情况的诊断方法称为金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样本含量;盲法同

步测试(对用金标准所确定的病例组和非病例组的研究对象,用待评价的试

验进行同步盲法测试);整理分析资料;质量控制。

真实性: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即正确地判定

受试者有病与无病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一项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检测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评价试验的收益:试验收益的评价可从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学、社会经

济学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讲述】第二节初级卫生保健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与初级卫生保健

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

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

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

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

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合理分配卫生资源;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服务。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1健康促进;2预防保健;3基本医疗;4社区康复。

二、21世纪HFA的全球总目标

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

公平;使全体人民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

三、健康中国2020

(一)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原则:坚持把“人人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公平

效率统一,注重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增强卫生

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预防为主,适应并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等基本原则。

(二)到2020年,我国的主要健康指标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体

包括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和分目标。

(三)"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依据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明确的

干预措施、公平性及前瞻性的原则,筛选出了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及可

控健康危险因素的三类优先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优先领域以及实现"病有

所医”提出了可采取的21项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引导学习】第三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一、社区与公共卫生服务

(一)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

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

病,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

的服务,以及建立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

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

康和长寿权利。

1986年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宪章》中提出了新公共卫生概念:在政府领导

下,在社会的水平上,保护人民远离疾病和促进人民健康的所有活动。

其强调了政府的核心地位,和社会科学促进健康的作用。

(-)公共卫生服务:为保障社会公众健康,以政府为主导的有关机构、团体和

个人有组织的向社会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卫生监督等公共服务的行为和措施。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

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二、公共卫生体系及功能

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环境免受破坏;预防意外伤害;促进和鼓励健康行

为;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

可及性。

公共卫生的使命就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为公众提供适合本国本地实际情况

的良好条件,来保护和促进全人群的健康。

三、公共卫生体系及职能

(一)公共卫生体系

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系统、社区、企事业单位、大

众媒体和学术研究机构等。

(二)PAHO/WH。制定的公共卫生基本职能

1监督、评估和分析人群健康状况;

2监测、研究和控制威胁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

3健康促进;4社会参与公共卫生;5发展公共卫生规划政策和管理制度;

6加强公众健康的管理和执行能力;7评价和促进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8发展和培养公共卫生的人力资源;9保障个人和公众卫生服务的质量;

10调查研究公共卫生问题;11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对健康的影响。

(三)政府部门的公共卫生机构应履行的职责

1评估:定期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辖区的健康信息,包括反映健康状况的

统计学资料,社区健康需求以及有关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和其他研究的资料。

2政策研制:要发挥其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职责,根据公共卫生的科学知识,研

制综合的公共卫生政策,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3保障:通过鼓励和协调本机构以外的其他部门,或本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

落实和实施促进人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

【探讨学习】二、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

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

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

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

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

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六位一体”),有效的、

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目前世界

各国公认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

(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社区的实现,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为主体,在上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

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为导向,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

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载体,实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

目的。

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2坚持政府主导,鼓

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4坚持预防

为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防治结合;5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

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征

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提供综合性服务;提供协调性服务;提供

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团队式的服务。

五、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卫生信息的管理

健康教育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

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教师讲述】第四节循证医学

一、循证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是指,临床医生面对具体患者时,在收集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试验

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找出病人的主要

临床问题(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康复等),并进一步检索、评价

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