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口技_第1页
七级语文口技_第2页
七级语文口技_第3页
七级语文口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口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明确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三、整体感知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2.朗读课文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顷qǐng倾qīng呓yì絮xù叱chì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第一自然段(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3)分析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4)朗读、背诵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2.第五段(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3)分析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4)朗读、背诵(同上)(5)抽查背诵情况。3.第二、三、四段(1)朗读。(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五、总结、扩展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