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地理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平潭城关中学詹晓冯李琼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时(举办日期为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左图)主体育场开幕。右图示意某摄影爱好者8月13日拍摄的大运会主火炬塔和落日同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位于旧金山(37.5°N,122°W)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大运会直播开幕时,当地日期和区时为()A.27日12点 B.27日4点 C.28日12点 D.28日4点2.大运会举办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济南日出越来越早C.福州昼渐变短,夜渐变长 D.成都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3.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照片所在位置最有可能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D2.C3.C【解析】【1题详解】根据旧金山所处经度可知旧金山位于西八区,而北京位于东八区。两个时区相差16个小时,且北京时间早于旧金山时间。当北京时间为2023年7月28日20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时,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应该是7月28日20时-16小时=7月28日4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当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福州位于北半球,故福州昼渐短夜渐长,C正确;地球公转刚刚经过远日点(7月初),逐渐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济南的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成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D错误。故选C。【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8月1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成都昼长夜短,日落方位为西北。根据照片中落日、火炬塔的位置,可判断摄影爱好者应位于火炬塔的东南方。结合图中甲乙丙丁与火炬塔相对方向可知,只有丙位于火炬塔的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热浪事件通常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异常炎热的天气。澳大利亚部分区域较易受到热浪侵袭。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多年平均热浪强度空间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导致澳大利亚南部热浪强度高值区形成的气压带或风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盛行西风带 D.东南信风带5.热浪发生时,明显增强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降水 C.蒸发 D.下渗【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热浪强度高值区地处30°S~40°S,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BD错误;受西风控制时为冬季,不易出现热浪,C错误;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为夏季,且副高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天气炎热,可能出现热浪天气,A正确。故选A。【5题详解】热浪发生时气温升高会导致蒸发加强,C正确;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出现热量时多为夏季,受副高控制,水汽输送少,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下渗也会减少,ABD错误。故选C。【点睛】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地表常常形成陡崖,随着时间的推移,陡崖往往会发生演化,读图“某种陡崖演化四个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1阶段陡崖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7.阶段1到阶段4的演化,主要是由于()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下沉 D.人类活动8.若气候条件保持稳定,相较于第2阶段,第4阶段典型河流特征是()A.河流堆积较小 B.落差大、流程变短 C.河道曲流减少 D.河水含沙量较小【答案】6.D7.A8.D【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陡崖是岩层发生断裂后,一侧岩体相对抬升,使断层面出露地表形成,因此应为地壳垂直运动形成,D正确;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在陡崖形成后会继续塑造陡崖的地貌,但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AB错误;岩浆活动主要是改变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或形成火山口,C错误。故选D。【7题详解】阶段1到阶段4,地表坡度明显变和缓,河流流程变长,冲积平原面积增大,多曲流,这些都是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A正确;内力作用总体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B错误;据图可知此处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壳下沉,且地壳下沉后会使此处地势变低,导致堆积作用增强,C错误;人类活动对陡崖的演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若气候条件保持稳定,相较于第2阶段,第4阶段该地坡度变得平缓,因此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降低,D正确,AB错误;但地势较低平容易形成河曲,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表面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在于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和缓,两者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表形成丰富多姿的地表形态。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能正确反映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的环流情况的是()A. B.C. D.10.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A东部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B.东西部温度差异减少C.东南信风的势力减弱 D.西部澳大利亚干燥少雨【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西部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CD错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信风势力增强,表层海水在信风的吹拂下自东向西流动,B正确,A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会加强,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活跃,深层海水上泛加强,有利于秘鲁渔场增产,A正确,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加剧了太平洋东西部温差,B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水温升高,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雨,西部澳大利亚多雨,D错误。故选A。【点睛】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拉尼娜事件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下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左图中()A湖泊对④性质基本无影响 B.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C.③降水过程类似冷锋过境 D.降水多少主要由①气流强弱决定1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11月,甲地 B.12月,丙地C.5月,乙地 D.8月,丁地13.关于此次暴风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加剧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运输造成短期的严重破坏【答案】11.A12.B13.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④为高空冷气团,湖泊对其性质基本无影响,A正确。②是湖水的蒸发,湖面水汽的蒸发强弱由太阳辐射强弱决定,B错误;③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于暖锋,C错误;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暴风雪应发生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受大湖效应越显著的地点降雪量最大,CD错误;图示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途经五大湖时增湿,空气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风向(丙地、丁地)形成降水,A错误,B正确。故选B。【13题详解】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暴风雪无关,A错误;受此次暴风雪影响的范围局限于美国部分地区,B错误;此次暴风雪发生在美国陆地地区,与海洋运输关系不大,D错误;暴风雪与旱灾均属气象灾害,C正确。故选C。【点睛】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雕岩谷”是一种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下左图为重庆市某山区的雕岩谷,两侧谷壁呈破碎圆弧状,下右图为雕岩谷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月份()A.28月 B.68月 C.45月 D.1112月15.利于雕岩谷形成的条件是()A.板块挤压带,地壳抬升 B.岩性硬度大,侵蚀力弱C.地表水丰富,水流平稳 D.地势落差大,侵蚀力强16.壶穴特征及其成因正确的是()A.壶形似井,涡流侵蚀 B.下宽上窄,溶蚀作用C.穴壁光滑,冰水磨蚀 D.壶壁陡峭,重力崩塌【答案】14.B15.D16.A【解析】14题详解】材料可知雕岩谷是一种流水侵蚀形成的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的峡谷地貌,重庆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易发育形成壶穴。59月为重庆雨季,排除AD,壶穴地貌的演化需要流水侵蚀作用强,68月,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时间长,利于雕岩谷形成,C错误,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雕岩谷位于山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C错D对;该地在板块内部,A错误;基岩应抗侵蚀能力弱,硬度较小,B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材料知壶穴相互贯通、具有陡立曲壁,壶形似井,涡流旋转侵蚀,A正确;下宽上窄是流水冲击和砾石磨蚀作用下壶穴拓宽加深的结果,B错误;壶穴贯通后流水携带沙砾继续磨蚀河谷壁,穴壁光滑,但不是冰水磨蚀,C错误;壶壁陡峭光滑,是流水冲击和砾石磨蚀作用造成的,不是重力崩塌,D错误。故选A。【点睛】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大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2)蛇曲A(如图所示)新建了一个村落,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推测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答案】17.地质历史时期(在古平面时期),该地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土,形成蛇曲;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下蚀作用增强。峡谷河岸基岩较硬,河流下切保持了原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18.A岸化于河曲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利于村落建设和发展;A伴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耕作。19.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将来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增强;蛇曲弯曲度逐渐加大,蛇曲颈部越来越窄,最后河流改弯取直;原来的蛇曲河段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最终形成冲积平原。【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曲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形成过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河流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曲是近似环形的、形如蛇形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向河道侧面侵蚀,形成蛇曲;然后随着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增快发生下切侵蚀,而峡谷地区基岩较硬,导致该地区地貌改变较小,保持了原有的原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曲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位于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利于房屋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河流侵蚀时间较长,侵蚀强度越来越强,蛇曲弯曲度会逐渐增加,蛇曲颈部会越来越窄,随着侵蚀能力的增强,最后被冲断形成新的河道,河流被裁弯取直,原来的蛇曲河段被废弃,形成牛轭湖,随着流水作用增强,大量泥沙沉积,牛轭湖被填塞形成冲积平原。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全流域面积5.48万平方千米、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全长约1430千米,两岸森林、草原等资源丰富,流域广泛分布有多年冻土,同时也是冻土变化的敏感地带。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1~3月海拉尔河径流量小,但1970年以来,该河1~3月径流量增加13%~20%,左图示意海拉尔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右图示意4个水文站各月径流量。(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海拉尔河坝后水文站出现“双峰”现象且峰值大的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推测1970年以来,海拉尔河13月径流量显著增加的原因。(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海拉尔河流域内冻土退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8.前峰:春季(4~5月),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大量融化;后峰:夏季(7~8月),降水量增多。原因:坝后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支流多。19.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隔水作用减弱,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20.冻土退化会导致表层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长。【解析】【分析】本题以海拉尔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水文特征、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主要从补给形式的角度展开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4~5月,气温回升快,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即前峰;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量增多,形成后峰;峰值大是因为水量大,由图可知,坝后水文站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小问2详解】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由“1970年以来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50~120km,导致流域部分多年冻土分布地区退化为季节冻土区”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冻土退化;冻土退化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造成流域地下水储量增大,该时段河流处在枯水期,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增多,导致该时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小问3详解】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冻土退化会导致表层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森林、牧草因缺水而退化;温度升高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受淋溶作用增强,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牧草的生长。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天然林覆盖率达67.74%。当地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时降雨较少,但多浓雾。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材料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与水系图。(1)结合材料,分析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