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开具与调剂管理制度_第1页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开具与调剂管理制度_第2页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开具与调剂管理制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开具与调剂管理制度一、处方原则

(一)医师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精神药品处方。(二)医师必须使用麻醉、精神药品专用处方开具麻醉、精神药品。(三)开具的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

(四)处方前记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处方)号、疾病名称。住院患者还应注明住院号及床号。

(五)处方正文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六)处方后记必须有处方权医生签全名或盖章。医师处方签字须与备案签名字样一致。

(七)凡在我院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患者,必须建立病历,患者病历必须交门诊部保管,严禁将病历交患者保存。开方医师必须将临床诊断、使用药品情况详细记录在病历上,以备检查。

(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我院院内使用,特殊情况由本院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九)医院须要求长期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二、处方流程

(一)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确定患者需要使用麻醉、精神药品;医生与患者共同签署《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并持有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医学诊断证明书(医学诊断证明书是证明病人就诊过程及诊休意见的文字凭据,应由有相关资质的责任医师开具,它是病人考勤、工伤诊断、肇事赔偿、司法鉴定以及各类保险报销的重要凭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诊断检查报告单不作为诊断证明使用);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代办人员身份证明等相关佐证材料到药房进行留存,如患者委托亲属代办,应同时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将两者身份证复印件及知情同意书复印件、诊断证明书贴在门诊病历中,并在门诊病历封面上加盖麻醉药品使用章(医务科签章)。完毕后门诊病历交药房进行保存。(二)其它门诊、急诊需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患者,由医生到医务科加盖麻醉药品使用章的门诊病历直接进行开具相关药品。值班期间使用相关药品时,在值休前(或下班前)必须进行补齐相关佐证资料。(三)专用门诊病历,医务科除签章外,必须进行门诊病历编号和造册登记。三、处方用量

(一)除需长期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院内使用。

(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三)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四)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一精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五)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六)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院内使用。

四、处方调配

(一)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拒绝发药。

(二)药房须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三)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四)执业医师必须全程跟踪所属患者麻醉和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必须全程与责任护士监督精麻药品残留量处理情况;必须及时将空安瓿、废贴交回药房并完善相关登记记录。(五)收回的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六)麻醉、精神药品不得退药,对剩余的麻醉、精神药品须无偿交回药房,由药房按照规定销毁处理。

(七)门诊药房设置固定发药窗口,有专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