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_第1页
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_第2页
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_第3页
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_第4页
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杰:中国经济须“六稳四进”导读中国经济要“稳中求进”。稳什么?不是稳增长,而是防范金融风险;进什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一个时期的经济,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风险点在什么地方,要清楚风险点,因为风险搞不清楚,麻烦比较大。第二个问题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新增长点到底在哪里。所以,对于未来风险点的判断和增长点的判断是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那么对未来几年,这两个问题怎么判断呢?风险在哪里?决策层已提出一个重要的判断——未来我国的风险主要是金融的风险,不再是别的风险。这是个重大调整。过去我们把风险都判断在经济发展上,认为经济增长一旦太慢,增长速度低于7~8%就会爆发风险。所以,过去经常提“保增长、稳增长”,原因就是认为风险主要在经济增长方面。2017年年初开始,决策层正式提出中国经济未来的风险不在经济增长方面,而在金融方面,所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成了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未来的新增长点在哪里?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供给侧结构方面,提出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改革的提出表明,已经判断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在供给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决策层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防范金融风险,一句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这是对未来这个时期两个主要问题的判断:风险主要在金融方面,要及时防范金融风险;经济的新增长点在供给侧方面,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面,和大家讨论一下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一、六条对策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是决策层判断未来我们将面临的主要风险。怎么防范金融风险?到现在为止,一共提出六条对策。对策1:抑制资产泡沫一般来说,金融风险往往是因为资产泡沫破灭引起的,所以,抑制资产泡沫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件事。什么叫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众所周知,价格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消费品价格,英文缩写是CPI。消费品价格如果涨得太快,叫通货膨胀。第二种价格是投资品价格,英文缩写是PPI,例如钢材的价格、水泥的价格、配套装备的价格等。投资品价格如果涨得太快,叫经济过热。第三种价格就是资产价格,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叫资产泡沫。我国主要统计两种资产价格,一种是股票的价格,一种是房子的价格。1.

资产泡沫的形成不在股市的三个原因在中国,资产价格一般就是指股价和房价,所以,抑制资产泡沫就是防止股价涨得太快+防止房价涨得太快。而这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实际上并不包括股价。我们估计未来五年内,股票价格不会涨得太快,可能资产泡沫的形成不在股市上,股市基本上是个慢牛。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证券监管部门把对上市公司监管作为首要任务,对内部交易、买壳卖壳、资本大鳄的行为等非常关注,尤其是现在大数据随时可以发现每支股票的异常波动,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估计,股价涨得太多的可能性基本不大。第二个原因是现在对场外配资非常关注。股价涨得太快往往是场外配资引起的,像2015年的那次股灾,就是银行的场外配资引起的,所以现在对场外配资非常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就很关注。2016年,保险资金跃跃欲试,要进入股市,引起了证券部门的极大关注。一开始是万宝之争,宝能进入万科要争夺控股权,后来收购南玻(南玻是我国玻璃行业的“黄埔军校”),引起了整个经营班子的集体辞职,后来又要收购格力,导致董明珠小姐上京告状。当然,全世界保险公司都可以入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保险公司入市,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价值投资,就是不能控股,不能琢磨更换领导班子的问题;第二个是长期投资,不能今天进明天出。像恒大,今天进明天出,这就违规了。去年保险资金的行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极度关注,就是因为担心保险资金的场外配资,引发股价的过快上涨。所以去年对恒大、宝能这些保险公司的处理就表明监管对场外配资已经非常警惕。在这个条件下,我们估计股市涨得太多的可能性基本不大。第三个原因是现在IPO的速度很快,一个星期最少有四五家企业上市,在这么多企业上市的条件下,估计股价涨太多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基于这三个原因,我们估计资产泡沫不会产生于股市,股市未来能做到慢牛就不错了。2.抑制房市资产泡沫的两个办法所以这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的重点实际上是房市而不是股市。担心房市出问题,担心房价涨得过快,引发泡沫,泡沫一旦刺破就很麻烦。所以这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抑制房价过快地上涨。房价的过快上涨就会形成资产泡沫,这是个大问题。现在抑制资产泡沫的目的既不是让泡沫继续吹大,也不是现在刺破,所以叫抑制资产泡沫。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的财富68%表现为房产,房地产泡沫一旦被刺破,影响了所有人的财富缩水,可能非常麻烦。抑制资产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中短期对策,就是现在的限购限贷,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非常严格。限购限贷的控制核心是控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因为这种需求拉动了住房供给不是为了满足刚性需求。房地产泡沫的关键是住房供给不能过多地超过刚性需求,一旦超过,泡沫就被刺破了。比如说,平均每家五套房了,泡沫就刺破了。所以,防止或抑制房产泡沫的核心就是住房供给不能过多地超过刚性需求,超过刚性需求的就是因为投资和投机需求太大了。一般来讲,住房有居住功能,但同时必然带来另外两个属性:一个是金融属性,一个是投资属性。这两个属性必然引发两种住房需求:一种是投资性需求,一种是投机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不是为了买房子住,是为了未来收房租;投机性需求就是为了炒房价。这两种需求虽然拉动了住房供给,但往往会使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而现在中国这种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又非常旺盛,因为人们发现抵制通胀的唯一办法就是房子。像一线城市,有的房子涨了差不多十倍,刚好可以抵抗通胀。2002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只有16万亿,而今年6月底已经到了163万亿,翻了十倍。房价可以抵御它,所以人们经常有这种投资和投机需求的冲动。但大家都有这种冲动的话,最终一定会是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因此,要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唯一的办法就是限购限贷。一线城市一家可以买两套,两套是够住的,但大家都想买第三套和第四套。第三套和第四套房子就属于投资或投机性需求,都想买,而且不惜以假离婚来解决。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已经答应他们在海外投资,拿到海外合法法律凭证的可以换外汇。所以,凡是已经放开了的外汇体制改革,不往回收了。但是没放开的,暂时停止了。就个人来讲,有三个海外投资完全停止了:第一个是海外不动产投资,基本做不成了,当然过去也没放开过。第二个是海外证券投资,过去没放,现在彻底停止了。第三个是海外的保险投资,现在停止了。我们放开的海外保险是消费类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是投资类的没放,现在彻底停止了。第二,海外并购凡是技术类并购继续支持,比如海外收购芯片企业、半导体企业等,但是非技术类一律严格审查,像海外买酒庄,买酒店,买足球队,买俱乐部,房地产投资等等都严格审查了。不把外汇储备消耗在非技术类的并购上。第三,“一带一路”的海外投资,将全面使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因为“一带一路”投资,我们是主导方,使用人民币投资,稳住外汇。我们在不断地做不少国家的工作。欧洲央行收购了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实际上这是一个信号,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来减少对外投资的人民币的外汇储备的消耗。总体来看,稳住外汇储备的办法主要是这三个,现在看来基本上稳住了。估计外汇出问题引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在减小。去年11月,决策层已经估计到人民币贬值的最坏结果了,但是到了1:7就基本停止了,贬值的情况基本稳住了。外汇储备的减少也基本稳住了,今年2月起,外汇储备量在不断地增加,6月以后,又增加了对美元外债的购买,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以上。稳住外汇的办法,我们基本上使用了市场的方式,是服务、服从于国内的需要的。所以外汇引发国内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在减小。当然,可能影响到了一些海外投资,估计好多企业的海外房地产现在是半拉子工程,钱出不去了,以后都很难再做了。对策3:稳住债务债务链条断裂,最后一定会引发整个金融风险,所以要稳住债务。债务分三种:个人债务,企业债务,政府债务。第一个是个人债务,分析发现,现在个人债务不高,不会引发金融风险,就算把去年的房贷增加了4万多亿加进来也不高,中国人总体比较保守,很少借钱消费,一般储蓄的倾向比较重,而且一般老琢磨儿子孙子咋办的问题。美国人认为,把自己这辈子赚的钱彻底消费完是最佳人生,我们认为留财富给后代是最佳人生,所以不会有太大的负债。为什么高薪养廉在中国行不通,在美国却又可以?美国只考虑本代人的问题,一点钱就够了;我们是考虑孙子重孙子的问题,没法高薪养廉,因为养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子孙子。这是民族性格问题,所以中国人不会有太高的负债消费,个人债务不大,不会引发太多的金融风险。第二个是企业债务,企业债务现在总体来讲偏大,但偏大的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负债不高。最近公布了民营企业500强,研究了他们的负债率,其实不高。所以这一次降低企业负债率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这是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所以国有企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要降负债率,去杠杆。第三个是政府债务,现在看来,中央政府的债务负债率不高,在非常合理的控制范围之内。现在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偏高,且潜在债务比例比较高。潜在的政府债务是指实际为政府债务,但是没有表现为政府债务。过去地方政府靠融资平台来借债,成立一些融资类的公司,把土地和高速公路装在里面来融资。融资平台政策现在做了严格界定,很难做了。结果从去年开始,地方政府创造了两种增加潜在债务的办法:一种是PPP制度,许多地方政府为了GDP的增长,无限度扩大PPP的范围,导致通过PPP而引发的潜在债务不断增加。另一种是产业引导基金。地方为了服从产业结构调整,搞产业引导基金,有1万多亿。产业引导基金如果拿财政的钱是可以的,问题在于好多地方政府用银行的钱。从今年8月起,全面清查地方的潜在债务,而且这一次的提法叫终身追溯领导责任。对策4:治理金融乱象金融乱象的持续最终会引爆金融风险。前几年金融改革推动的速度很快,有一项金融改革可以说一枝独秀,就是放开了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个改革方向是对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还是以银行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融资的都是债务资金,未来要放开非银行融资机构才行,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融到资本金。前几年,我们放开了各类投资公司,大面积地放开了各类基金(重组基金、产业基金等),而且放开了保险公司,批准了50多家保险公司。这都属于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个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放开过程中的规则没有跟上,所以出现了所谓的金融乱象。比如说,谁都可以办投资公司,租个门面房装修一下就是投资公司,高息敛钱,钱一到就跑了。对投资公司准入的条件没有设计,运行规则没有监管,结果出现了大量投资公司。最后导致从2016年开始,大量的线上、线下投资公司出事,线上像e租宝等,线下投资公司上海、北京是重灾区。为什么呢?因为在放开的时候,准入条件和运行规则没有设计清楚,所以大量出事。2015年下半年,我专门考察过这项改革的效果,跑了不少线上、线下的投资公司。考察之后,我的一个重要感觉就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基本不能维系,一旦商业模式不能维系,最后就是问题。他们答应客户的回报率在20~30%,那么自己的回报要在40~50%,这么高回报的商业模式不可能维系,一旦断裂,问题就出来了。2016年全国两会之前,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先生来北京。他的新书发布会之后,我问他,实体经济回报率多少是正常。他告诉我,7~8%已经很不错了,10%以上是要付出洪荒之力的。而大量的投资公司回报率都在20~30%,这种商业模式怎么可能维系?结果大量线上、线下的投资公司出事。最近批投资公司的难度就大了,有人说这是改革的倒退,不是倒退,而是要解决问题,没办法,只能往回收。再一个就是放开了各类基金,产业基金、证券基金、过桥重组基金等,放开是对的,但基金的特点是拿自己的钱投资才叫基金,但是好多基金公司自己没有钱,而是拿银行的钱投资。银行的外围资金大量地进入了各类基金,这是严重违反规则了。银行的钱是不能进入基金的,一放开后,很快把股市又炒起来了。今年年初股市回落,原因就是清理外围资金,好多机构运作不了了。这种基金是有问题的,现在开始清理各类基金。有人说这又是改革的倒退,不是倒退,得要规范规则才行。再比如说,前几年放开了几十家保险公司。懂行的人愿意办保险公司而不愿意办银行,因为保险公司是不能破产的,银行是会破产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那么多商业银行破产,唯独保险公司政府力保,因为它有保障功能。放开了五六十家保险公司,放开是对的,但是规则没有搞清楚,比如保险公司入市的原则没有搞清楚。保险公司可以进入股市,但是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价值投资,一个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能考虑控股权,不能更换经营班子。长期投资不能今天进明天出。宝能和恒大,要么非价值型投资,要么非长期投资。这些都属于金融乱象。金融乱象不治理,会引爆金融风险。从今年4月开始治理金融乱象,这一方面的工作在持续推进,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不断地发放各种文件,核心都是治理金融乱象,要界定新的规则,来防范金融风险。对策5:调整货币政策从1997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货币的投放量有点偏大。许多金融风险就是货币掌控不好引起的,所以,今年年初开始提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反映货币政策情况有三个指标,也就是央行向市场投放货币有三个口径:第一个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反映新增货币投放量,过去这项指标很高。2008年货币增长量是30%,后面几年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证明货币供应量很大。第二个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它反映存量货币的运作情况,降准往往是更多的货币投放量,近四五年来,存款准备金率从20%降到15%左右,等于大量的钱流出来了。第三个是央行的逆回购,央行通过收购商业银行的价值符号来调整市场货币。如果发现市场钱太少了,就收购社会上的央行商业票据,一收购货币就流向市场,货币增加了。今年,这三个指标都开始调整了: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降到了两位数以下,6月底只有9.4%,这是近20年来第一次降到两位数以下,说明新增货币投放实际速度在放慢;存准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没有降准,那就说明存量货币不想太大地扩张;央行逆回购向市场投放货币今年是最少的。从指标上看,确实转向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未来的货币政策怎么调?是6月份定的。6月份主要看两个论坛,一个是上海的陆家嘴论坛,一个北京的五道口论坛。这两个论坛释放的信号就是货币政策四个字——“不紧不松”,就是稳健。紧接着,7月,全国金融会议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过去一直宽松,稳健就是紧,所以出现了钱荒,资金紧张。这样一来就告诉企业,经营战略也得调,高负债高增长的企业都运转不成了,因为在过去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可以借新债还老债,不断能维系高负债高增长的状态,一旦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没法维系了。好多企业就提出轻资产战略,王健林开始卖资产了。为什么呢?因为维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对未来资金的紧张情况要有思想准备。资金荒估计会延续两到三年,因为我们要有适应过程才行。对策6:稳住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如果长期处于萎靡不振、亏损和盈利的边缘,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倒闭,一定会引发金融风险。怎么稳呢?就是要让实体经济有一个正常的盈利能力才行。如果实体经济都处于亏损和盈利的边缘,那么谁都不愿意搞实体经济,所以大家都没有信心,实体经济越来越糟糕,得尽快改变这个状态。怎么改变呢?让实体经济有正常的盈利水平,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因为成本和盈利成反比,成本降低了,盈利就增长了。让实体经济从亏损的边缘走向盈利,降成本是最主要的一个办法。怎么降成本呢?企业成本分两种:一种是人力资源成本,现在人力成本很难降,因为中国处于劳动力短缺时期,工资给不够,新新人类宁可失业也不干活,未来几年内,中国的人力成本会继续上升,这个成本是降不了的。另外一种成本就是制度成本,制度成本是制度设计引发的成本,是人为设计的,制度成本是可以降低的。所以降成本的重点是要降制度成本。我国的制度成本包括五个内容:第一个制度成本就是税费,我国实体经济明显税费偏高。有人讲我们的税不高,美国比我们还高。这个没法比,因为税制不一样。美国是直接税为主的国家,什么叫直接税呢?就是赚了钱再交税,赚了钱以后考虑多少是利润多少是税收。我国是间接税为主的国家,什么叫间接税呢?就是行为税,有行为就得交税,像营业税、增值税,不管赚不赚,有行为就得交税。中国企业税负为什么偏高?税制设计有问题,不管有没有赚钱,有行为就得交税。怎么办呢?要调整,要将间接税为主改成直接税为主,大面积取消行为税,像营改增就是这类。未来,增值税是取消的,间接税是消费税和资源税。去年营改增搞了一年,国务院说减税减了6500个亿,结果我到企业调研,企业都说没有减,不仅没有减还增加了。我就很奇怪,为什么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评价。总理还专门调研这件事,开的是企业座谈会,把华为的任正非先生找来了,问他到底减没减税。任正非说能抵扣的都减了,关键有好多不能抵扣的没减,例如在市场买了10斤豆芽,不给开发票就减不了。总理就笑了,说你这个例子太极端,不至于每天买豆芽吧。后来任正非告诉总理说,我们华为算了一笔账,如果要抵扣税,我们要雇200人来做这件事,这200人工资比减的税还高,就不干了,所以没有减。这就说明我们的方法和环节有问题,得想办法调整才行。国务院把税费调整仍然作为重点工作,降低税费来增加企业盈利,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第二个制度成本是企业交的三险一金或者五险一金偏高。有人计算过,我国企业交的这项费用是国际平均水平的3~6倍。详细算过,是越南的6倍,所以中国有的企业跑去越南投资了。过去设计偏高,是因为未来的社会保障就靠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实际错了,其实我们交的税里有一大部分用于社会保障,不是光靠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的缴纳,所以过去设计偏高了,应该降低才行。第三个制度成本是企业的租金太贵,因为地价太高。最近在上海调研发现这么高的租金,我都很吃惊。开始以为是开发商把租金弄高了,一开座谈会,开发商告诉我说:魏老师,你们搞错了,地价太高,租金降不下来。这么高的租金,企业没法办,所以要想办法降租金才行。第四个制度成本是企业的融资成本总体来讲仍然偏高,得想办法降低融资成本。第五个制度成本是企业的商务费用太高。我就纳闷:反腐败,商务费用应该降下来才行啊,怎么还高了呢?调研后发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的政府部门把这件事情给中介了,企业办事费用很高。另外一个是在反腐败的时候没有把权力拿过来,导致商务费用仍然偏高。要降商务费用才行。总体上,目前企业的制度成本,大致就是这样5项内容:税费、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租金、融资成本和商务费用。我们算了笔账,如果企业的制度成本降10%,50%的实体经济就可以摆脱亏损,进入盈利;如果降20%,90%的企业将进入正常盈利状态,整个经济就将被稳住。所以降低制度成本是个大问题,制度成本如果不降低的话,很难进一步推动金融风险的防范。我估计下一个阶段是想办法降成本,让企业的盈利达到应有的水平才能防范金融风险的爆发。总体来讲,目前防范金融风险就是这六件事,做好这六件事就能防范中国产生金融风险。只要金融风险不爆发,中国经济就会持续稳定增长,所以现在把风险的重点放在金融风险上是有道理的。可以看到决策层的意志非常坚定,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要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上保证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如果能够防范住的话,中国经济保持20年的持续增长是没问题的。过去把风险点放在增长方面,有一套做法;现在把重点放在金融上,又有另外一套做法。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选择,建议企业要关注这个问题。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件要事我们关注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经济增长的重点将在哪里?增长的方向在供给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我们未来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来源于供给侧。经济学家把人类生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需求侧,一个叫供给侧。需求侧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外需、出口等;供给侧包括消费品供给、投资品供给,还有供给结构,等等。目前认为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方面,所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四件事:1.调整经济结构要调整经济结构,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调整新经济结构,未来要推动新增长的三个产业:一个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现代制造业。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去我们的增长方式是靠要素如劳动、货币、土地等的投放,现在都不好办了,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得靠创新,叫创新驱动,提出产品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等等,要推动这些方面的改革。3.调整开放战略过去的开放战略是搭别人便车,搭了30年,用两句话说就是: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本,都是搭别人便车。但光搭别人便车,最后没有朋友了。光搭别人便车,中国发展这么好,这种战略不能再搞下去,否则富了也没有朋友,不受人尊重了。所以得调整开放策略,既强调搭别人便车,也强调别人搭我们便车。别人搭我们便车的重点调整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开放战略的调整。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怎么深化?改革开放到明年就整整40年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就得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得改什么,不能笼统地讲了。改革开放的结果是我们中国人都成为有产者了,成为有产者就担心一件事——财富安全不安全。如果不安全就移民了,移民不是因为外面的空气好,不是教育条件好,是担心自己的财富。既然大家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就必须改革,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