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_第1页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_第2页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_第3页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_第4页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一、概述雄安新区,作为中国京津冀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自设立以来就承载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使命。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选择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繁荣稳定,更是影响整个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本次《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路径,以期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本次论坛的专家发言,既有对雄安新区战略定位的深入解读,也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的探讨,还有对具体政策实施的建议和展望。这些发言内容不仅反映了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层面对雄安新区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展示了我国在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通过梳理和摘编这些专家发言,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雄安新区战略发展路径及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系的视角,以期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1.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性在“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上,专家们就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性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设立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举。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助于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北京面临公共产品不足、资源支撑不足和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将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至雄安新区,可以有效减轻北京的压力,改善城市的运行状况。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助于发挥首都城市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效应。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将通过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吸引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雄安新区的设立还有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雄安新区将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模式,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与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径。它的设立和发展将对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面临着人口过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分担其发展压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三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要素,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加强三地之间的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加大对河北等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可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文章目的与结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并分析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文章通过高端论坛专家发言的摘编,汇集了多方面的观点和见解,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雄安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结构上,本文首先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背景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创新驱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强调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通过高端论坛专家发言的摘编,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观点,对雄安新区战略发展路径选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展望。通过这一结构安排,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二、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总体布局与路径选择《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重大历史使命。自2017年4月1日设立以来,雄安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总体布局上,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以白洋淀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同时,注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产业选择上,雄安新区聚焦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京津冀全球引领作用的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在路径选择上,雄安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时,注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开放合作上,雄安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不仅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更需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未来,雄安新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其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不仅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托,更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这意味着雄安新区要承担起优化京津冀空间格局、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任务。雄安新区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这要求雄安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劲动力源。雄安新区还是开放发展先行区,这意味着新区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在发展目标上,雄安新区致力于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实现生态宜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融合。同时,雄安新区将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京津冀全球引领作用的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在区域协同方面,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天津等地深化合作,推动产业协同、交通一体、生态环境共治,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雄安新区还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2.雄安新区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布局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路径上,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城区为目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城市。在战略布局上,雄安新区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在区域协同方面,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天津等地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这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推动新区快速发展。未来,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绿色智能、开放创新的现代化新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策略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是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在推动雄安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交通互联互通。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应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建设,实现与北京、天津、保定等城市的快速通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促进产业分工合作。雄安新区应发挥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创新潜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同时,与周边地区形成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推动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共治。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应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应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和顺利实施。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应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长期以来,由于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制约了这一地区的整体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强调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则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在实践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也取得积极进展,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同时,生态环境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等。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更加协调、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思维定式,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布局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税收分成合作共享机制、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等,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从体制上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注重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处理好城市建设速度与人口集聚规模、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政府与市场、城市与乡村等重大关系,体现了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环境共治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对于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区域一体化:强调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通过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2)产业协同: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3)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区域共享,提升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4)环境共治:通过区域内的环境协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交通一体化: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以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流、物流的高效流动。(2)产业布局优化:根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如北京重点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天津和河北则侧重于制造业和港口物流。(3)环境治理合作:加强区域内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4)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对于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雄安新区的发展应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生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为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雄安新区的发展应紧紧围绕这一框架,积极探索与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旨在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雄安新区作为关键一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雄安新区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和转型升级。当前,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尤其是传统产业占比偏高,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不足。雄安新区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实现产业的高端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京津冀地区长期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质量和水资源污染。雄安新区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更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雄安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大量人口的流入将带来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如何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都是雄安新区在人口与城市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雄安新区的建设涉及诸多政策层面的创新,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如何制定并实施这些创新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处理好与现有政策体系的关系,是雄安新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区域间的协同机制建设。雄安新区如何与北京、天津等城市建立高效、务实的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既是对其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的考验,也是推动其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动力。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雄安新区有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四、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著名经济学家张教授指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应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他建议,雄安新区应加强与北京、天津的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市规划专家李博士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他提出,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域发展研究专家王研究员强调,雄安新区的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治理体系。他建议,要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政策研究专家赵主任表示,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他建议,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各位专家的发言为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未来,雄安新区应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意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1.专家一: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阶段,也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一项国家级重大战略决策,雄安新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机遇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优势。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这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区位优势。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紧邻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三是创新优势。雄安新区被定位为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为其在科技、产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新区地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二是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挑战。如何有效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实现人口和产业的有序流动,是雄安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挑战。雄安新区需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这需要克服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雄安新区战略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要实现雄安新区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对雄安新区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全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2.专家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创新与实践经验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创新与实践经验同样重要。政策创新为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推动力,而实践经验则是对政策效果的检验和反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区域合作机制、产业协同布局、生态环保政策等方面。区域合作机制是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推动三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布局是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和协同发展。生态环保政策则是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实践经验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例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三地之间的产业合作日益紧密,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态环保方面,三地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仍然突出。未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不断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协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3.专家三: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与政策支持在探讨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和政策支持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雄安新区的定位与发展目标。雄安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节点,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和绿色生态宜居的新城区。为实现这一目标,路径优化是关键。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确保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这包括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生态环境共治。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规划雄安新区的城市空间,避免无序扩张,确保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在产业协同上,要发挥雄安新区的创新优势,与京津冀其他地区的产业形成互补,共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强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在生态环境共治上,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支持是实现路径优化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土地、环保等方面。财政政策上,要加大对雄安新区的资金投入,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税收政策上,要给予雄安新区一定的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土地政策上,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政策上,要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这包括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区域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竞争力,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繁荣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与政策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区域合作的原则,推动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4.专家四:雄安新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四在论坛中指出,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应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绿色城市规划方面,雄安新区要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网络和通风廊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雄安新区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低碳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生态环境监管,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专家四还强调,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措施,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规划引领和法治保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专家五: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与人才战略专家五强调了雄安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具备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雄安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原始创新来孕育发展活力和动力。专家五指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大胆尝试解决多年来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中其他城市遇到的问题,通过原始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此来增强雄安新区的示范作用,逐步形成能够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家五提出,雄安新区可以借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巨大机遇,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壮大中小微型企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他认为,引入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技术溢出效应明显的创新型企业,是营造雄安新区良好创新生态的关键。专家五还强调了教育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建成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就必须引进和建设一批综合型、引领型的创新型大学、重点科研院所等,为实现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要凝聚高水平科技队伍、培育创新人才,为进一步调动优势科技资源,汇聚、激励、培育优秀创新人才和综合性创新的国家级科研队伍,是建设高端创新高地的关键所在。专家五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其发展需要创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这包括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及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评价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把高端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推动雄安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五、结论与展望经过深入的研讨与交流,本次高端论坛对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也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对于优化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雄安新区的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走一条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道路。通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雄安新区有望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同时,雄安新区的建设必须与京津冀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展望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提升国际竞争力,是雄安新区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实现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也是雄安新区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雄安新区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期待雄安新区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1.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关键举措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其路径选择与关键举措,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雄安新区的战略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共赢”。这一路径选择,旨在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创新驱动:雄安新区的发展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共享共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载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深化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通过这些关键举措的实施,雄安新区将有望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典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政策支持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与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政策支持也将更加精准有力。产业协同升级:京津冀地区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北京将加强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天津将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河北将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和现代农业。交通互联互通:区域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三地的高速公路、铁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速,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生态环境共治:京津冀地区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共同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城市群建设:以北京、天津为核心,以雄安新区为重要节点,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人口和经济布局的优化。政策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对接和协同,确保各项政策在区域内落地生效。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区域合作平台: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促进京津冀地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政策支持将更加注重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3.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的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将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雄安新区的建设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将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有效缓解北京的人口和资源环境压力,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将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雄安新区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同时,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天津等地加强产业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再次,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将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互联互通。随着雄安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这将有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将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雄安新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同时,雄安新区将与北京、天津等地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共享,提高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将有助于增强京津冀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区域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和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一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不是行政区划建制。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面积约1770平方千米。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作为北京发展重要一翼,正推动京津冀这一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加快崛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紧紧围绕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和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着力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有利于增强对优质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iong'anNewArea),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不是行政区划建制。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面积约1770平方千米。截止到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为1205440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沟引河等河流过境,白洋淀位于境内。境内有京雄城际铁路、津雄城际铁路、固保城际铁路和京石城际铁路等过境,有G18荣乌高速公路、G0211津石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S7津保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公路等高速横贯全境。2019年8月30日,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2019年12月,雄安新区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2019年,雄安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15亿元。2022年,雄安新区全年在建项目4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023年11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行政区划代码133100正式用于户籍管理工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2017年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6月,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获批设立,为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7月18日,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0月,国家工商总局在官网公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将依法对“雄安”字样在企业名称核准中予以特殊保护,“河北雄安”作为行政区划使用。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201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5月7日,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实施。5月,《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对外公示,公示日期30天,自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8月30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2023年3月18日,《河北雄安新区机动车上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这标志着“冀”牌照即将落地雄安新区,对保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吸引创新创业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3月30日,经过公安部批复同意,雄安新区启用专属车牌冀序列。2023年11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行政区划代码133100正式应用于户籍管理工作,在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的住址信息中,全面应用“河北雄安新区”字样,发放带有“河北雄安新区”字样的身份证及户口簿。2023年12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雄安新区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称为河北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公路北京五环至六环段开通,标志着京雄高速全线通车运营。雄安新区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截至2023年10月,雄县辖8镇、4乡(包含托管2镇、1乡)、1片区;安新县辖9镇、4乡(包含托管1乡);容城县辖5镇、3乡、2片区。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驻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奥威路100号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东接廊坊市固安县、霸州市、文安县,西与保定市清苑区、徐水区接壤,南邻高阳县、任丘市,北与定兴县、高碑店市相连,面积约1770平方千米。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境内有多处古河道。雄安新区地处北纬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均气温9℃,最热七月平均气温1℃,最冷1月平均气温-9℃;年日照26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毫米。无霜期191天左右,最长205天,最短180天。雄安新区有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沟引河等河流,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东南部。白洋淀系大清河水系各支流冲积扇的前缘洼地,上承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流入海,是雄安新区地势最为低洼的区域。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三项主要指标同比下降了16%以上,稳定达到Ⅲ类水以上标准。至此,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以上标准,首次步入了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截至2012年,雄安新区雄县地热、石油、矿泉水资源丰富,年产石油3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地热面积320平方公里,储量78亿立方米,矿泉水资源总储量4亿立方米;碘、锂、锶、偏硅酸和矿化度均达到国家矿泉水饮用标准。容城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砖瓦制造用粘土;二是建筑用沙。安新县境内蕴藏的地热资源储藏面积达350多平方千米,储量150多亿吨。雄安新区土地总面积为1560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结构呈“六田、二建、一水、半分林”的特征。其中耕地面积958平方千米,占39%;城乡建设用地310平方千米,占91%;以白洋淀为主体的湿地194平方千米(仅指新区行政边界内的湿地面积),占45%;林地98平方千米,占25%。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加大对白洋淀的生态保护力度,淀内鱼、虾、蟹、贝、莲、藕等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鸟类不断增加。三年多来,新记录到白眼潜鸭、乌雕、白腹鹞、黄脚三趾鹑、毛腿沙鸡、红嘴蓝鹊等。截至2023年6月,白洋淀野生鸟类种类记录合计达254种,主要有天鹅、大鸨、苇莺、黑水鸡、鸪丁、苍鹭、斑嘴鸭、卷羽鹈鹕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和其他级别鸟类197种。截至2017年6月底,雄安新区常住人口71万人,远期规划人口为200万至25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00到1250人左右。2020年11月1日,雄安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205440人。2020年11月1日,雄安新区共有家庭户384126户,家庭户人口为1131666人,集体户12976户,集体户人口为7377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95人。2020年11月1日,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25996人,占93%;女性人口为579444人,占0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3。2020年11月1日,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64845人,占97%;15-59岁人口为722727人,占96%;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7868人,占0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7303人,占05%。2020年11月1日,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72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022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810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233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5950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为997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381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058人。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1038人,文盲率为75%。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67164人,占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38276人,占95%。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87330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59172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28158人。2018年,雄安新区总体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大方面。超过2300亿元的投资集中在铁路、公路、排水、生态修复、拆迁安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雄安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倍,拉动河北省投资增长3个百分点。2021年,雄安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出口7亿元,增长4%;进口5亿元,增长8%。2022年8月,中国首例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业务在雄安新区成功落地,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新区区块链支付领域应用场景新突破。雄安新区耕地面积为958平方千米,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薯类种植。2018年上半年,雄安新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亿元,增长6%;增加值13亿元,增长7%。2020年7月10日,雄安新区安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启动,采用“农业+”与“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思路,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探索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2017年9月28日,雄安新区首批落户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截至2020年3月19日,雄安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下企业已复产数量为874家,其中雄县、容城、安新分别为626家、197家、51家。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雄安新区法人单位达99万个,同比增长3%。截至2020年10月,雄安新区有10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施工。2022年,雄安新区全年在建项目4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其中三家央企总部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1月,雄安新区央企在雄安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达140余家。2017年9月28日,雄安新区首批落户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15家,高端服务企业7家。2018年3月22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雄安新区设立河北雄安分行。经过雄安新区的有2015年底开通的津保铁路,白沟站、白洋淀站两站,以及2020年12月27日开通运营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雄安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四纵”指的是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公路(含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支线)和新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三横”指的是荣乌高速公路新线、津雄高速公路和津石高速公路。雄安新区有G18荣乌高速公路,G2011青新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S7津保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公路,G230国道,G336国道,G106国道,S333省道,S042省道,S043省道过境。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雄安新区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2021年5月29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荣乌高速公路新线、京德高速公路一期正式通车。2018年3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挂牌成立。北京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4月,已有54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56所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合作,其中15所在新区建立了合作校区或协作校区。共培训校长及教师6000人次。首批4所到雄安建立校区的在京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和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雄安大学由北京大学牵头筹建。2022年9月1日,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截至2019年1月,雄安新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433个,其中医院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93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家。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床位19张。卫生人员总数为566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19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4人、83人。医院:雄安宣武医院(在建)、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拟建)、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预计3年内投入使用)。2017年,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共整治垃圾86万立方米,淀区内45个乡村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转运,修建147个小型污水处理站,完成生态补水近8000万立方米。2020年上半年,雄安新区新增城镇就业4109人,同比增长12%。失业人员再就业894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43人。出台20余项政策文件,获得前期就业补助资金3181万元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3000万元。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5万元,扶持20人创业,带动64人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线上注册学员26万人,参加培训人数03万人次。截至2020年7月,雄安新区已为17家企业、1613名农民工提供对接服务,复工复产项目(企业)累计返岗75475人。2022年11月17日,被确定为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在该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参加个人养老金。2021年6月5日,雄安新区起步区1号供水厂(净水厂)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已进入装饰装修收尾及设备调试阶段。该水厂的水源主要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