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年级下册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年级下册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年级下册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年级下册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年级下册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一下册期末化学模拟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

1.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它的建设应用了智慧建造

技术,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之一一二氧化碳跨

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CO2由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2.关于物质的制备和收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页/总29页

A.利用装置a可制备NHB.利用装置b可制备C1※

32

C.利用装置c可收集NOD.利用装置d可收集HX

2※

3.关于石油和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内-

※-

B.石油的分播是物理变化※

O

线

C.煤的干储、液化、气化都是化学变化※-

※-

石油裂解是为得到汽油等轻质油订

D.※3

※线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装~

H※~

※~

A.甲基的电子式:在

要~

※~

※~

B.丙烷的球棍模型:订

※3

C.乙快的实验式:CH※3

22

请~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CHX

22X

5.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hnol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

A

B.常温常压下,100g46%的乙醇溶液中H-0键的数目为N

A3

C.2moi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

D.标况下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2.4L,完全燃烧后的物质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

A

~

6.化学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金属矿物。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与工业上冶炼铝相同的

试卷第2页,共14页

2NaQG容融)黑।T

AFe+CuSO=FeSO+Cu2

A.44B.

A

Fe0+3CD=2Fe+3O2AgO=4Ag+OT

c.232

7.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蔗糖互为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向淀粉水解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生成,可用来检验淀粉是

否发生水解

D.通过灼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和棉纱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Fe(OH)——(W3-^^Fe(OH)-^^FeO

2323

B.Na^^NaO^^NaOH

C.A1(OH)3^A1O3^^A1

D.SC)2f^S-X^SO3

9.在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g)±"t2CO(g),可使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

2

①缩小体积②升高温度③恒容条件下通入CC>2④增加碳的量⑤增大体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0.下列实验操作以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乙烯能与酸性高镐酸钾反应,甲烷

A

入酸性高锯酸钾溶液不反应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与水分子中的

第3页/总29页

体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用乙酸去除水壶中的水垢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

D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A.AB.BC.CD.D

11.在673K,30MPa下:N(g)+3H(g)±『2NH(g),上述合成氨反应中n(NH)和n(H)随时※

22332※

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线O

A.点d和点e处的n(H)不相同线

2装

B.点c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O

D.点e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停止※

下列有关硫酸、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12.不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可作干燥剂※

B.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体现氧化性派

※O

C.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和稀硝酸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G>L固体,铜粉溶解

13.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H3遇HC1时,产生白烟:NH3+HC1=NHC1

B.NO,溶于水,溶液呈酸性:3NO+HO=2HNO+NOO

223

C.尸。2。3溶于稀硫酸中,溶液变黄:Fep3+6H+=2Fe3++3Hp

试卷第4页,共14页

D.Cu与浓硝酸混合,产生气体:3Cu+2NC)3+8H+=3Cu2++2NOT+4Ho

2

1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能量

能量

15.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5页/总29页

CH2—CH—CHC=O

OHOHX

HOOH

A.该分子中含三种官能团

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能使酸性高精酸钾溶液褪色

D.分子式为CHO

686

16.下列除杂实验(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使用的试剂主要操作m

ACl(HC1)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2

O

B乙酸乙酯(乙酸)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i

CFeCl(FeCl)溶液过量铜粉过滤

23

D甲烷(乙烯)澳水洗气

※二

※。

※:

A.AB.BC.CD.D要:

※二

17.对C4与cu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二

In二

上尼1国和Q派

※。

曲/饱和食盐水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二

C.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量最高的是CHC1Q

3

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黄绿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试卷第6页,共14页

18.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SiCl(g)+2N(g)+6H(g)±叶SiN(s)

42234

+12HCl(g)o不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2,同时生成6moiH,

B.c(HCl)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c(H):c(HCl)=l:3:6

22

19.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出了原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B.电子从铝箔流出,经电流表T活性炭T滤纸,回到铝箔

C.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该电化学装置的总反应是:2A1+6H+=2Ab++3H]

H?ba

H—CI—-cC—0—H

20.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的电离,是a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b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Br,与Cf^COOH的反应:CHCOOH+Br红磷>CHBr-COOH+HBr,是C

2

键断裂

00

IIII

是、键断裂

④乙酸变成乙酸好的反应:2cHp30H-CH3—c—o—C—CH3+H0ab

2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1.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合成方

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页/总29页

A.该反应是酯化反应

B.水杨酸的分子式是CHO

763

C.乙酰水杨酸不能与NaHCC>3反应放出co2

D.lmol水杨酸与足量的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为22.4L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②疫苗未冷储而失效可能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答

③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见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

④SO2是有毒气体,绝不可用于食品添加剂※

⑤淀粉与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HO),二者均可溶于水线

6105n※

⑥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长期大量服用对人体无害

A.①③⑤B.③C.②④⑥D.②③※

CH(g)+2N0(g)N(g)+CO(g)+2H0(g)※

23.m4722”2y2y可消除NO的污染。在IL的密闭※

2

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O.SOmolCH/g)和1.20molNO,(g)进行上述反应,测得※

4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温度n/molOminlOmin20min40min5Omin※

①n(CH)

T10.500.350.250.100.10X

4X

②n(CH)

T20.500.300.18X0.15

4

A.由实验数据可知:T>T

V(CH)=0.0125mol-L-i-min-i

B.实验①中,。〜20min内,

C.实验②中,。〜lOmin内,NO,的转化率为33.3%

D.40min时,实验②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且x=0.15

24.向200mL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体积随铁粉质量的变

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段产生的气体是NO,BC段产生的气体是

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尸之舸;和HF。,

C.原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2mol

D.原混合溶液中Hz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ImoLL」

25.已知丙酮的碘代反应CHCOCH+I->CHCOCHI+HI的速率方程为v=kcm(CHCOCH)

3323233

Cn(I),其半衰期(当剩余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0.7/k,改变反应物浓度时,

2

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c(CHCOCH)/mol-Ljc(I)/mol-L-iv/10-3mol-L-i-min-i

332

0.250.0501.4

0.500.0502.8

1.000.0505.6

0.500.100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率方程中的m=l、n=l

第9页/总29页

B.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2.8xlO-3min-i

C.增大I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不变

2

D.在过量的12存在时,反应掉75%的CHfOCH既需的时间是375min

评卷人得分二、工业

流程题

26.利用海水能够提取澳和镁,提取过程如下:※

※-

内-

※-

※-

O

线

⑴提取澳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q转化的目的是,蒸播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是o向漠水中加入CCJ充分振荡、静置后Bj的CC'溶液在(上或下)※3

※线

层。装-

※-

⑵从MgCl,溶液中得到MgCl-6H0晶体的主要操作、、过滤、洗涤、干燥※-

-

22在

※O

(在HC1气流的保护下);由无水氯化镁得到镁的化学方程式是。※

(3)据上述流程,将20m3海水中漠元素(海水中Br-离子含量为64mgLi)转化为工业澳,整个※-

※-

流程中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Cl的体积为L(忽略C%溶解)。不

2※~

※~

评卷人得分三、原理

请-

派-

0

综合题※3

-

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现在实验室中模拟甲醇合成反应,在密闭容器内,

27.2L-

℃时发生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

400COg+2H2gitCH30Hg,MCqOH装

3

-

的变化如表:-

-

O

时间(S)01235-

-

试卷第10页,共14页

n(CH3OH)(mol

00.0090.0120.0130.013

)

⑴图中表示CH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的曲线是——(填字母)。

⑵用H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的速率逐

渐减慢的原因是o

(3)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说明该反应中破坏ImolCO和2moiH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2----------------

形成ImolCHQH释放的能量(填“<”、"=”或

⑷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

KOH(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4OH-=2CO;+6H,。则电池放电时

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或“负")极;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从电极反应式

来看,每消耗ImolCH30H转移mol电子。

⑸若已知:在CO?加氢合成CHQH的体系中,同时发生以下反应:

反应i:CO(g)+3H(g)±"tCHOH(g)+H0(g)

2232

反应ii:CO2(g)+H2(g)i'tCO(g)+H2O(g)

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ImolCO2(g)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