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计划及教案(全册)_第1页
2015年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计划及教案(全册)_第2页
2015年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计划及教案(全册)_第3页
2015年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计划及教案(全册)_第4页
2015年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计划及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认识、分析(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二)对教材的分析修订后的三~六年级科学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三四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五六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年级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二、班级学情分析上学期考查时,学生的总体发挥挺好,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年的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实践操作的能力的提高,都是可喜的。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特别是实验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部分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课堂上比较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要注重学习规范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出现空有热闹景象,却无实际收获的现象。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科学课趣味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掌握科学知识。此外,还要切实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让学生真正通过学习切实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知识。在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的情况下,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1.了解学生对所学学科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1.加强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2.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的发展。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4.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精讲多练,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6.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的亲历活动,真正动手动脑学科学。1.课题名称。2.实施目标。通过研究,使小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课题要求。小学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通过“玩”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发展。实验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当我们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科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4.实施的具体做法。小学实验教学配备的实验器材侧重保障主要实验,因此需要师生们共同准备一些生活化实验材料。农村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只要稍加留心,就能被科学教学实验所利用。学生通过收集探究材料的过程,会使他们感到课堂中开展的实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无形中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探究、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单元课次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五、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1引导学生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能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2天气日历1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3温度与气温1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保持学生对气充图、温度计4风向和风速1学会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掌握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5降水量的测量1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雨量的,并且学会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器的相关材6云的观测1学会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水量统计表周次单元课次课题目的要求准备工作六~十、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玻璃杯、水槽、食盐、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1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理解。玻璃杯、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并进一步深化溶解玻璃杯、胶水、洗发酒精、食用油、试管等。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并能解释生活玻璃杯、筷子、食盐、小苏打、汽水、注射器5溶解的快与慢1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玻璃杯、筷子、水槽、热水、食盐、6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通过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克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烧杯、筷子、天平、精盐等。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通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子、蒸发皿、架、酒精灯、周次单元课次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十~十四三、声音1听听声音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铺垫。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大小音叉或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不同现象,并进行假设性解鼓或锣、钢3声音的变化1通过动手实验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高低的不同,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对声音产生进一步的认识。钢尺或塑料板、橡皮筋、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改变尺子的长度会尺子、硬皮书、记录5声音的传播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音叉、小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 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挂图或模型7保护我们的听力1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周次单元课次课题教时目的要求准备工作十四~十八四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观察记录单2骨骼、关节和肌肉1了解在身体做不同的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哑铃或其他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1呼吸系统的作用以及骨骼、肌槽、玻璃片、火柴等。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了解在人体活动中,心脏并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以此建立保护心脏水槽、洗耳球、塑料管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通过认识消化器官的功能,初步明确身体内有一整套塑料口袋、部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了解牙齿、舌、唾液是怎样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的,了解它们的不同的功牙齿的分布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1学会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十八二复习巩固期末考查、讲评4对本册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完成实验操作等考查项验器材、考核评议表等。七、实验计划安排周次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器材2测量气温√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图表、温度计2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完成“天气日历”温度填充图、温度计等气温的测量3制作风向标√学会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掌握测相关制作材料3制作雨量器√学会亲自做一个相关制作材料测量降水量6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能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透明玻璃沙在水中溶解了吗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7高锰酸钾的溶解√能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从而理解物质怎样是没有溶解。装水的透明玻锰酸钾、药匙、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7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能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明玻璃杯、胶子、醋、酒精、食用油、试管、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周次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器材8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明玻璃杯、筷子、食盐、小苏打、汽水、开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8哪一个溶解得快√运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玻璃杯、筷子、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9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获得“溶解度”装水的烧杯、筷子、天平、精盐9分离食盐与水√√通过经历“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性实验,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浓盐水、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观察分离后的食盐颗粒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大小音叉或铁使物体发出声音√√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鼓或锣、钢尺、观察发声物体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动手实验,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高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周次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器材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通过实验探究,引尺子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尺子、硬皮书、振动物体与声波√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槽等。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闹钟铃声在玻璃罩中的传播√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耳的结构”挂图或模型等。控制物体发声√通过制作“发声罐”,领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一个塑料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触摸、手捏、观察上肢的运动√√了解在身体做不同的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哑铃或其他重物。测量心跳和呼吸√√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塑料口袋、水柴等。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周次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器材体验心脏的工作√√了解在人体活动水槽、洗耳球、体验消化器官的工作√认识消化器官的塑料口袋、部分观察口腔√了解牙齿、舌、唾牙齿的分布图、观察牙齿描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现人体各个器官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2课,学生将了解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他们研究天气的兴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天气特征第三阶段,第7课,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生活:每天需要穿什么衣服去上学;明天的春游会不会下雨;今天上学需要不有一大堆疑问:下雨时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热,有时冷?……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4.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3.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用简单工具测量风速、风向;用自制的简易雨量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难点: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五、单元教学进度安排单元课题课时周次备注、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112.天气日历123.温度与气温124.风向和风速135.降水量的测量136.云的观测14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5单元复习、检测15机动1.1我们关心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每组准备: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一课时(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师: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观察天气?能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今天的天气,适合做哪些事情?让我们准备一起到外面从云、温度、(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温度、风三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今天的天气怎样?日期:降雨量6.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匯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三)总结师: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的天气又会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锦丰镇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變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變化是怎样的了。1.2天气日历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教师准备: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大的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一)谈话导入2.师: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9月1日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3.师: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气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情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情况。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像这样的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板书:天气日历)4.师: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师:要当好气象员,首先要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板书:天气符号)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在书上P4画一画。3.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所以我们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课件:常见的天气符号)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么办呢?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單形象的天气符号。(三)制作天气日历2.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呢?3.学生到教室外面观察天气3分钟,并做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四)课外延伸2.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1.3温度与气温教师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6.匯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百叶箱内阳光下的水泥地面阳光下的草坪地面树荫下教室内气温发现气温低。(三)气温的测量同?想一下,我门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1.4风向和风速一、教学要求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建议自制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一课时(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你们能听到、看到风吗?你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呢?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教师将学生的描述简要记录在黑板上,了解学生们是怎样认识风的。(二)探究内容●风向和风向标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你能通过风吹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列举风吹动旗面、树枝的情况,让学生辨别风向;观察教室外面的物体,讨论怎样通过外面的一些物体来辨别当天的风向。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指导学生借助指南针为每个小组确定方位,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回到教室,让学生汇报他们刚才在室外测到的风向结果。●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在刚才到室外测量风向的时候,你们觉得今天的风大还是小?并说教师告诉学生,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风速也可以测量。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在记录“天气日历”时,是如何通过观察学校(或别的地方)的国旗被风吹动的情况来确定风的等级的。在第2课记录“天气日历”时,是采用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三个等级还可以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制作完成后,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并用自己的小风旗来测试他人制造的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1.5降水量的测量一、教学要求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喷壶、课件等。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一课时(一)导入1.师: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2.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雨下得大还是小呢?你们是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3.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二)制作雨量器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学生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竖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拿着雨量器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放好雨量器。学生扮演乌云,教师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学生(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的地方的降水量也不同。(三)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带着雨量器回到教室。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把雨量器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读一次自己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出示“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汇报每组达成一致的读数,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水量,讨论为什么每组的降水量会不一样,如何确定哪一组下的是大雨、哪一组下的是中雨、哪一组下的是小雨。教师出示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并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1.6云的观测一、教学要求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三、教学准备演示材料:1张大图画纸,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等。(一)描述云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气泡图记录学生想法,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二)观察云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提示学生注意云的多少、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提醒学生把云的形状和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注意提示学生不要直视太阳。2.如何判断晴天、多云和阴天。教师先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应做下面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四份。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三)对云进行分类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一课时(一)导入师:经过近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二)统计天气信息(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三)分析天气信息(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时间和次数从9月日至9月日,共计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特别的气温9月日,气温偏高;9月日气温偏低。日期:从9月日至9月日的统计各种天气状况晴天其他天,阴天常见的天气晴天口阴天口多云天口其他口出现哪些类型的云积云口层云□卷云□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1、分组准备:烧杯3个、水、沙、食盐、面粉、搅拌棒1根。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师:水怎么变甜了呢?(加糖)怎么没看到水中的糖呢?(让学生畅所也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溶解。板书:溶解(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沙在水中没有溶解?什么是溶解?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经过搅拌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那么面粉在水里又会怎样呢?猜猜看。(1)小组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里,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2)汇报交流。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有争议)4教师引导: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呢?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出示滤纸),我们将食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三)归纳整理,课外延伸。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食盐放入水中沙放入水中面粉放入水中现象食盐化了,看不见了沙在水中没有化,还能看见水变混了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不会溶解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最终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而对于学生未提到的、与本课教学关系以,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进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关注教——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如,这堂课探究的几种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变化情况,除了酒精。因为,它是无这样既不影响实验,又能使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酒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抓住“关键性细节”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在细节总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多质疑、多猜想、多讨论、多实践,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自觉、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加深对为每个小组准备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锰酸钾、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中溶解?它们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3、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想看一看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师板题: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设计意图:明确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二、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1、各小组成员观察一下你们小组里,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些什么物品?2、出示高锰酸钾,学生进行观察。问: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高锰酸钾的性质。)3、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时应注意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规范地演示取放高锰酸钾。)(1)各小组选一位成员用药匙取几颗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一个水杯中,静静地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溶液的变化。(分别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课本上溶解过程记录表上)5、学生回忆交流: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是怎样溶解的?(提示学生借助记录表对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描述)教师相机板书:看不见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沉淀6、学生把食盐放入另一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进行观察。同时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哪些变化?7、学生描述食盐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8、小组交流: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比较分析出溶解的特征,掌握判断方法1、学生实验:将面粉、沙分别放入剩下的两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2、学生汇报交流:面粉、沙在水中的变化分别是怎样的。3、学生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并用铅笔填写课本4、小组合作交流:借助记录表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6、全班交流讨论: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怎样观察和区别呢?8、教师归纳出物质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教师板书:不能分离你们也可以发现科学,也许将来你们就是一名科学家。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发生溶解现象?是怎样溶解的?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每组学生的实验器材:水槽、1个玻璃杯、3支试管、试管架、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3个瓶子、胶水、洗发液、染红的酒精、醋、食用油、实验记录单;教师的实验器材:高锰酸钾、装有清水的玻璃杯、搅拌棒、洗涤剂。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探究主题同学们,老师往这杯清水中加一勺高锰酸钾会发生什么现象?搅拌一下会怎样?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高锰酸钾溶解了?(也就是说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并且没有沉淀物,高锰酸钾就在水中溶解了。)像食盐、糖等固体可以在水中溶解,那么液体呢?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出示课题。)二、活动一:探究胶水和洗发液倒入水中的现象,积累经验1、(取出胶水和洗发液)这是什么?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1)倒出一勺的胶水或洗发液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里,仔细观察它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当杯子静静地放着时,胶水或洗发液是(2)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轻轻地搅拌一下,你又会看到胶水或洗发液产(3)最后用小棒充分地搅拌,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溶解过程洗发液怎样进入水中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在水中怎样扩散小棒轻轻地搅拌一下,产生了什么变化小棒充分搅拌后,是否溶解要求:学生必须得说清楚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精。(取出装有液体的瓶子一一介绍)那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可以取出装有酒精、食用油和醋的小瓶子,把这些液体分别慢慢地倒记录好之后,再用小棒充分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溶解了吗?溶解过程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小棒充分搅拌后,是否溶解(1)问: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和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2)重点讨论: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思考:与醋和酒精的溶解情况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5、得出结论: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而食用油在水中没有溶解。四、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1、许多同学都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搅拌,油都不能在水中溶解,那油可以在其它什么液体中溶解呢?2、教师也来做一个实验,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液体(是洗涤剂),充分振荡后,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我刚才加了什么吗?(告诉学生加入的液体是洗涤剂)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教师简單加以解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教师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型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注射器1个。搅拌棒2个、食盐6份(每份4克)、小苏打6份(每份4克)、汽水1瓶、注射器1个。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请学生品尝糖水溶液与盐水溶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顾“溶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于水中?学生回答。3、提问:在这杯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食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指出: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能力的。那么,在同一杯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课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能不能预测一下在同一杯水中,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是否一样?哪一种溶解得更多一些?理由是什么?3、光有预测还不行,我们得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那么,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引导讨论制定实验方案。①用多少水?(50毫升)②用什么做食盐和小苏打的單位?学生提到用勺子来舀,老师出示各种型号的勺子,提出用勺子来作單位不够精确、不够科学,再问学生,用什么来做衡量的單位最科学?(引出“克”)介绍准备的物质每袋的数量4克。③如何加入食盐或小苏打?④什么情况下可以加第二勺?1、取一份食盐,加入到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另一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2、要按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小苏打。3、注意观察,并随时记录下加入的食盐与小苏打的数量,以及你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物质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袋数溶解能力的比较食盐小苏打将各组实验数据集中,得出结论:在50ml水中,食盐溶解的数量比小苏打多。7、师: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8、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如,夏天喝一些食盐水能预防中暑;人们还可以用小苏打溶解于水来做面包。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可乐一瓶,问:里面溶解了什么?怎么证明里面有二氧化碳?2、播放视频,学生观察。视频内容: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可乐,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3、师提问:这些气泡,谁能让它们消失?谁能让它们再次出现?为什么往外拉的时候气体出现,往里推的时候气体消失,这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和什么有关?(压力)师:同学们想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吗?下面我们在小组里来做这个实验,先来看看操作步骤。5、介绍操作步骤(课件出示视频)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四.拓展延伸,应用知识出示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思考:(1)、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氧气从哪来?(2)、人们为什么总要不停地往鱼缸里打入空气?五.课堂评价与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小组中你的表现如何?去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的实例。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1、可以合作讨论出食盐与小苏打的实验设计的一些重要注意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分组实验:6小包小苏打总18克、6小包盐总18克、两杯20毫升的水、玻璃棒、雪碧、注射器、橡皮塞、记录表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1、在厨房中常常有这样两样物体,它们非常相似,从而带给我们妈妈不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俩的不同点)2、我们知道盐在水中是溶解的,那么小苏打在水中会溶解吗?3、教师实验演示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得出:小苏打在水中可以溶解。进一步追问: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所有的性质都一样吗?(溶解的速度不同,有的快,有的瞒。。。溶解的能力不同,有溶解的多,有溶解的少)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提问:用什么方法知道谁溶解的能力强一点呢?为什么?怎么样知道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实验)怎么做实验?(将它们放在水中,看溶解的速度。否决:这是溶解的速度而不是溶解的能力,溶解的能力是只物体在水中最多能溶解的量。)(往水中分别倒入盐和小苏打,看谁能溶解的更多。)2、全班讨论实验计划哪些条件我们应该保持不变,才能更好的进行实验呢?(水的量、水的温度、每次都要充分搅拌:最好每次都在完全溶解之后再倒入物体)前面的条件保持不变之后,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了吗?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在水中都溶解了多少?教师:老师可没有给你们提供称,只给你们提供了每个小组6包盐和小苏打,而且每份里面的量都是3克,这样有办法知道吗?3、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二氧化碳)3.教师演示: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师:为什么会这样?(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哪些气体会溶解在水里呢?比如氧气,我们想想,在水中鱼儿能自由的呼吸,那是因为水里溶解了氧气)2.5溶解的快与慢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塑料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明忽然晕倒了,他需要喝一杯糖水,可是红糖结成块了,溶解得特别慢,要怎样做才能使小明尽快喝糖水补充水分呢?(怎样做才能使糖块尽快溶解呢?)生:搅拌、用热水、捣碎等方法。师:那这些方法真的能够加快红糖的溶解吗?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对比实验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师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新知1、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师:刚才同学们猜测,溶解的快慢可能和搅拌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搅拌能否加快溶解。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明显,老师把食盐换成了高锰酸钾。边讲边做:老师取两个一样的杯子,倒入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水,同时放入同样多的高锰酸钾,不同的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请同学们观察结果。生:没搅拌的这杯没有完全溶解,搅拌的这杯完全溶解了。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搅拌的确能够加快溶解。师:回忆一下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生:相同条件:相同的杯,同样多的水,同样的温度,同时放盐,放同样师:经过实验证明,搅拌确实能加快溶解,那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用热水能加快溶解,我们仍要用实验来证明。那这次实验我们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师:实验过程是什么样的?搅拌吗?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生:相同条件:同样的杯子,同样多的水,同时放盐,都不搅拌。不同条师:在用到热水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注意安全,水不要太热。实验室的药品不能随意用手接触。对比实验证明,搅拌和用热水能够加快溶解。食盐是小的颗粒,那么如果是成块的物质还有其他加快溶解的方法吗?师:为了使实验效果看起来更明显,那我们用方糖来做实验。同学们说说,怎样能使方糖溶解地更快?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加快食盐、方糖溶解的一些方法,还亲历了“假设—验证”的活动过程,证明了搅拌、捣碎、用热水是可以加快可溶性固体物质在四、作业我们今天回去以后,吃一块水果糖,思考:水果糖在口中为什么可以很快溶解?还有没有其它加快溶解的方法?热水捣碎2.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认识)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4.那么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板书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二、制定一杯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10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计划第()小组成员:10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三、研究的方法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1)一平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开展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盐的研究活动,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以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12345(78平均食盐(勺)食盐(克)(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2)、水位升高了。(3)、盐增多,水变白了。(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5)、出现了小泡泡。(6)、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100ml水大概溶解多少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ml能溶解36克的盐。拓展:1.一杯100毫升的热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2.5溶解的快与慢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塑料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明忽然晕倒了,他需要喝一杯糖水,可是红糖结成块了,溶解得特别慢,要怎样做才能使小明尽快喝糖水补充水分呢?(怎样做才能使糖块尽快溶解呢?)生:搅拌、用热水、捣碎等方法。师:那这些方法真的能够加快红糖的溶解吗?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对比实验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师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新知师:刚才同学们猜测,溶解的快慢可能和搅拌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对比实验来证明搅拌能否加快溶解。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明显,老师把食盐换成了高锰酸钾。边讲边做:老师取两个一样的杯子,倒入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水,同时放入同样多的高锰酸钾,不同的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请同学们观察结果。生:没搅拌的这杯没有完全溶解,搅拌的这杯完全溶解了。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搅拌的确能够加快溶解。师:回忆一下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生:相同条件:相同的杯,同样多的水,同样的温度,同时放盐,放同样师:经过实验证明,搅拌确实能加快溶解,那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用热水能加快溶解,我们仍要用实验来证明。那这次实验我们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师:实验过程是什么样的?搅拌吗?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生:相同条件:同样的杯子,同样多的水,同时放盐,都不搅拌。不同条师:在用到热水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食盐是小的颗粒,那么如果是成块的物质还有其他加快溶解的方法吗?三、总结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加快食盐、方糖溶解的一些方法,还亲历了“假设—验证”的活动过程,证明了搅拌、捣碎、用热水是可以加快可溶性固体物质在四、作业我们今天回去以后,吃一块水果糖,思考:水果糖在口中为什么可以很快溶解?还有没有其它加快溶解的方法?热水捣碎2.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认识)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4.那么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板书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二、制定一杯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10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计划第()小组成员:问题10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三、研究的方法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1)一平勺盐怎么算?(滿滿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以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12345678平均食盐(勺)食盐(克)(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2)、水位升高了。(3)、盐增多,水变白了。(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5)、出现了小泡泡。(6)、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100ml水大概溶解多少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ml能溶解36克的盐。拓展:1.一杯100毫升的热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2.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加热不会2.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4.学生上台演示。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5.采用加热的方法。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7.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8.学生分组实验。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變成盐的幻灯片)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加热不会2.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难点:食盐怎样算不能溶解了(饱和溶液的认识)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4.那么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板书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10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计划问题10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三、研究的方法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1)一平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开展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盐的研究活动,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1均食盐(勺)食盐(克)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们发现了什么?(1)、盐越多,溶解就越慢,水越浑浊。(2)、水位升高了。(3)、盐增多,水变白了。(4)、盐增多,就越难搅拌。(5)、出现了小泡泡。(6)、水有点浑——有一点浑——有一点点浑——水不浑了。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100ml水大概溶解多少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ml能溶解36克的盐。拓展:1.一杯100毫升的热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交流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队鼓、黄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胶小槌、铜锣、水槽、乒乓球、实一、导入新课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二、探究活动谈话并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那么,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方法)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1)提出实验要求(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4)得出结论,总结方法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总结方法: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现,可以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运用了看、摸、画、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声,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在刚刚上课时,同学们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击、乐器、说话等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原来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3.3声音的变化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