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甲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将甲,乙的t2°C饱和溶液降温到t1°C,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从N转化到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甲D.从M转化到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B鉴别O2和CO2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C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D区分棉线和人造纤维分别灼烧,用手揉捏燃烧后的产物A.A B.B C.C D.D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农业上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B.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C.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D.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5.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1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6.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 B.用量筒溶解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8.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可乐果冻雪糕等食品中常用添加剂,可使食品具有酸味。也能起到防腐.抑菌的作用,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柠檬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柠檬酸中碳、氧、氢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7:8C.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为l:1D.柠檬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酸味9.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10.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化肥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1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C.收集气体D.验满1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3.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B.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防止病虫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D.为了减少垃圾,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14.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的混合物12.8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Ca2+全部转化为沉淀,过滤、干燥,得到20gCaCO3。则原12.8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已知2CaO2+2H2O===2Ca(OH)2+O2↑)()A.5:2B.5:3C.5:4D.1:115.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花生油C.面粉D.冰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1)若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2)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3)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4)t3℃时,分别用2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所需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为_____。(5)向图2所示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填“A”“B”或“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___。向图二C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__色。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8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和水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②若将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36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增加到4%时停止电解,电解过程中NaOH始终不变,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向NaOH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请解释固体全部溶解原因__________。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①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_______(填序号)A向左盘添加粗盐b向右移动游码c向左移动游码d减少左盘粗盐②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1序号)。③玻璃棒在蒸发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④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而不是降温的方法,结合图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⑤在温度约为________℃时(取整数),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此时结晶出的NaCl纯度较高。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活动:(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①你认为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进行实验)过程如下:①废弃定影液金属混合物+溶液A②金属混合物Ag+溶液B请回答:操作a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2、D【解析】

A、由图可知,温度是t1°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小于t1°C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大于t1°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将甲,乙的t2°C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时,甲乙都是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C、M点的温度小于N点的温度,溶解度大于N点的溶解度,故从N转化到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甲,故正确;D、由图可知,M到N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故过程中不能蒸发水,应该加入水,故错误。故选D。3、C【解析】

A、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选项A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C、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银,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选项C不正确;D、分别灼烧,用手揉捏燃烧后的产物,烧后成球状,不能捏成粉末的是人造纤维,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故选C。4、C【解析】A、农业上施加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要合理施加,不能过量,否则会污染空气或破坏土壤,故错误;B、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C、大量植树造林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故正确;D、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处理,合格后排放,随意掩埋生活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C。5、A【解析】

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6、C【解析】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选项错误;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能用量筒溶解,因溶解过程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易导致量筒的刻度不准确,选项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选项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选项错误。故选C。7、B【解析】

A、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证明铁比铜活泼,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银比铜的活动性弱,可以比较出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不符合题意;B、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某因素时,应该控制其它变量都相同,题中硝酸钾固体的形状和溶剂的温度都不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和水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控制变量氧气,第三支试管控制变量水,分别和第一支试管形成对比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形成对比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形成对比,控制的变量是氧气,该实验可以达到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点睛】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因素时,应该控制其它变量因素都相同,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8、B【解析】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7)=192,所以柠檬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6:8:7,故B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柠檬酸分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不一定为l:1,故C错误;D、柠檬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有酸味是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体现出来的性质,不是一个分子体现出来,故D错误。故选B。9、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选项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D选项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故答案选择B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10、D【解析】

A、应用①是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选项A正确;B、应用②是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在这个过程中,食盐和水是反应物,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水参与了反应,选项B正确;C、应用③中先通NH3使食盐水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提高产率,该反应中同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C正确;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Na2CO3,最后蒸发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睛】粗盐提纯过程中,每一步加入的过量试剂必须在后续步骤中除去,否则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11、D【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选项正确;B.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正确;D.进行氧气的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错误。故选D。12、B【解析】

A、将木柴架空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救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加空气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会使火燃烧的更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对空气中的烟雾起到过滤作用,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烟雾等有毒气体会漂浮在较高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3、C【解析】

A.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维生素,肉、蛋、奶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选项错误;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水和土壤被污染,选项错误;C.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因为蛋白质可与重金属盐反应,而使人体的蛋白质不参与反应,而不中毒,选项正确;D.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选项错误。故选C。14、B【解析】

根据钙元素守恒可得钙元素与碳酸钙之间的关系式或者用化学式求算钙元素质量,进而推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求算质量比。【详解】解:设钙元素的质量为x,根据CaO+H2O=Ca(OH)2、2CaO2+2H2O=2Ca(OH)2+O2↑、Ca(OH)2+Na2CO3=CaCO3↓+2NaOH;可得关系式为:Ca------CaCO340

100x

20gx20gx=8g,原12.8g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8g:(12.8g-8g)=5:3。故选B。15、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降温结晶t1℃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B>C>AA>B>CC【解析】

(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影,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降温结晶;(2)P点表示的含义为:t1℃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3)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C>A;升温至t2℃,A和B溶解度增大,但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降低,析出溶质,但t2℃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4)t3℃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分别用2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所需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为:;(5)向图2所示试管中氧化钙滴入2mL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若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则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X为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减小B红3.65%【解析】(1)根据溶液的pH的变化分析回答;(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回答;(3)结合图一、图二分析解答;(4)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由图象可知,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3)结合图一、图二可知,C点时溶液的pH<7,故向图二C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4)由图象可知,恰好酸碱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设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36.5

40

x

20g×4%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3.65%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点睛: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和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点。18、肥皂水2H2O2H2↑+O2↑2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溶液升高,溶解度增大dCA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70【解析】

(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