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省宜春市袁州区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①人体适当补充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③霉变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决对不能食用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波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A.A B.B C.C D.D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将pH试纸置于集气瓶口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5.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B.“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C.用明矾净化天然水——降低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D.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6.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3051015反应后的质量/gxy2020A.a一定是反应物B.x+y=20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7.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BCDX大理石与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Y浓盐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盐酸ZCO2H2O2O2A.A B.B C.C D.D8.食盐、食醋、纯碱等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与酸反应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甲、乙、丙、丁表示4种物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化学式和分子微观示意图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化学式NH3Cl2N2?分子微观示意图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丁的化学式为HClN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若17g甲参加反应,则生成丁的质量为14g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用作气体肥料C.石墨用作电极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厨房中蕴藏着很多化学知识。活性炭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是利用了它的__性。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清蒸鱼富含的营养素是__,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用34g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图为锂原子(Li)结构示意图,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如乙图所示,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丙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图表示t℃时,某溶液的微观模型,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市场上出售一种洗涤剂(标签如图),能瞬间清除衣服上汗渍、果汁渍等多种顽固污渍。某探究小组带着浓厚兴趣对这种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进行探究。①过氧碳酸钠(Na2CO4)是白色晶体颗粒,常温下性质稳定,温度高于50℃时会分解,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与水反应会产生碳酸钠及其他化合物。②碳酸钠具有去污能力,但不能清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实验一:“溶解”样品取适量该洗涤剂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充分振荡,有气泡冒出,最终形成无色溶液a。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不变浑浊,打开橡皮塞,____(填操作),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资料①中的“其他化合物”会产生氧气。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的“其它化合物”是什么?猜想1:H2O2猜想2:NaOH猜想3:H2O2、NaOH实验二:验证产物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1)取适量溶液a于烧杯中,迅速加入稍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静置得清液b。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稍过量硝酸钡溶液,目的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取少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产生。(3)再取少量清液b于试管中,滴加2~3滴氯化镁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____(4)往含有酚酞的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入2~3滴清液b。有气泡产生,________过氧化氢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且具有漂白性。(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洗涤剂应________保存。16.我校兴趣小组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同学们首先将干电池剖开发现有一层白色糊状物质,并闻到一股氨味。白色糊状物的成分是什么?①干电池的内部结构见如图,白色糊状物质A中除了含有淀粉,还含有一种盐,且该盐中阴离子是SO42-、CO32-、Cl-中的一种。②碘溶液能使淀粉变蓝。③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中含有淀粉,A中的盐可能是铵盐。取少量A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A中含有淀粉。取少量A于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A中含有铵根离子。为了验证其阴离子的存在情况,兴趣小组再次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糊状物少量,加足量的水,搅拌后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现象________________(2)另取第(1)步所得滤液少量,滴加少量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存在的离子是Cl-(得出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含有淀粉和氯化铵两种物质。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出实验三的方案设计存在错误,请你说明错误的原因并将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收废旧干电池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请简要说明干电池中的白色糊状物的回收价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该实验是把碱氢氧化钡滴加倒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a点时溶质没有减小到最小,所以剩余硫酸溶液显酸性,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零,说明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不是硫酸,故叙述是错误的;

D选项因为b点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硫酸与之反应生成沉淀,故两点生成的沉淀质量相等,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2、A【解析】

A、碘的缺乏会导致大脖子病,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生石灰可与水反应。故A选项正确;B、②中煤气的主要成分CO难溶于水,放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B选项错误;C、②中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C选项错误;D、②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不是拉瓦锡,D选项错误;故选A。3、C【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正确鉴别二氧化碳是否收满,验证时利用二氧化碳的特性进行鉴别。【详解】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是用来检验氧气的,故A不符合题意;B、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C、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此步骤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C符合题意;D、pH试纸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是否收满的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的简单易行。4、A【解析】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错误;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微粒,错误;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如一个氨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故选A。5、A【解析】

A、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错误,氧气大约占21%不是富氧空气,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用明矾净水,利用的是明矾溶于水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明矾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故选项解释错误。

D、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空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6、C【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c质量增多20g-10g=10g,故c是生成物,d质量增多20g-15g=5g,故d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是15g,而b只有5g,属于a肯定是反应物。【详解】A.a一定是反应物,正确;B.如果b是反应物,则(30-x)+(5-y)=10+5,变形得:x+y=20,如果b是生成物,30-x=10+5+(y-5),变形得:x+y=20,正确;C.x不可能是30,错误;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0:5=2:1,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7、C【解析】

A、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浓盐酸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B、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小,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故选项错误;C、X装置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氧气,Y装置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故选项正确;D、X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需要加热产生氧气,没有加热装置;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8、C【解析】

①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银检验,不能完成实验,不符合题意;②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故可以用食醋来鉴别食盐和纯碱,符合题意;③食醋中含有醋酸,检验鸡蛋壳能否与酸反应,可用食醋来完成,符合题意;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符合题意。能完成实验的是:②③④;故选C。9、C【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H3+3Cl2N2+6HCl。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增加了,故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丁的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Cl,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D.若17g甲参加反应,设生成丁的质量为x,则:x=109.5g,故错误。

故选:C。10、C【解析】

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用作气体肥料,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C、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点睛】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吸附隔绝氧气煮沸蛋白质贫血【解析】

(1)活性炭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3)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清蒸鱼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0.8(2)5%【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过程中得到的氧气的质量为0.8克,解:设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X2H2O22H2O+O2↑683234g*X0.8g68:32=(34g*X):0.8gX=5%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H2O22H2O+O2↑分解反应混合物【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模型图的应用。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两个分子是相同的,每个分子都含有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所以反应物化学式为H2O2,生成物,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氧原子两两结合成双原子的分子即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乙图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14、失Li2O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H+和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NaCl13:40【解析】

(1)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电子个数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Li的化合价为+1价,O的为-2价,故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干冰做制冷剂,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的物理性质;(3)从图丙可知,该反应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是:反应前存在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四种离子,反应后存在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丙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4)从丁图可知为氯化钠溶液,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NaCl,溶剂是水;由图丁可知含有1个钠离子和1个氯离子以及10个水分子,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溶剂水的质量=(23+35.5):(10×18)=13:40。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Ba(NO3)2+Na2CO3=BaCO3↓+2NaNO3有气泡冒出2H2O22H2O+O2↑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NaOH产生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褪色1Na2CO4+H2O=Na2CO3+H2O2密封、防潮【解析】

实验一

取适量该洗涤剂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充分振荡,有气泡冒出,最终形成无色溶液a。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不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实验二:验证产物(1).取适量溶液a于烧杯中,迅速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去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形成干扰,反应的方程式为Ba(NO3)2+Na2CO3=BaCO3↓+2NaNO3;故填:Ba(NO3)2+Na2CO3=BaCO3↓+2NaNO3。

(2)取少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