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专项方案_第1页
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专项方案_第2页
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专项方案_第3页
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专项方案_第4页
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依据《国务院相关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国发[]3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确保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二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特制订本方案。一、第二次土地调查目标和意义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省情省力调查,目标是全方面查清全省基础农田、后备资源、城镇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情况,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结果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宏观调控需要,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含有十分关键意义。(一)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基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管理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握真实正确土地基础数据,是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特殊作用、严把土地“闸门”关键依据。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方面掌握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尤其是耕地、耕地后备资源等数量、面积和分布,掌握城镇、村庄和独立工矿区内部各行业用地结构、数量和分布,是科学制订土地政策、合理确定土地供给总量、落实土地调控目标关键依据,是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省集约用地基础前提,是正确判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规模、立即调整供地方向和科学决议关键依据。(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镇发展、构建友好社会关键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关键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础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本省人口占全国7.3%,耕地仅占全国1.6%,人均耕地仅为1.22亩,低于全国人均1.39亩水平,且每十二个月呈不停下降趋势,人地矛盾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耕地数量、面积、分布,标注、登记基础农田,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根本前提,是监督、考评各地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任务。经过调查,掌握耕地后备资源数量、面积、分布,是确立本省实施重大耕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补充耕地质量,科学管理土地关键基础和手段。在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同时,查清集体土地全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情况,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明确土地权利人正当土地权益,是有效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维护社会友好稳定、统筹城镇发展关键内容。(三)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科学计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关键支撑。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是目前新形势下新任务,要求各级必需充足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科学计划、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各项管理取得实效。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取正确、可靠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计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基础支撑,不停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四)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满足土地管理方法和管理职能转变关键方法。《国务院相关加强土地调控相关问题通知》(国发[]31号)明确要求,“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量责任目标考评依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范围,以当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准”。这一重大转变要求各级必需全方面、正确掌握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实际情况,立即获取各类土地数据。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建设省、市、县三级联网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快速更新机制,为考评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收缴等提供正确依据,是满足土地管理方法和管理职能转变关键方法。(五)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摸清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加强土地节省、集约利用,确保基础农田不降低关键技术手段。正确土地数据是土地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和依据,是调整经济发展空间,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深入优化土地功效和空间形态和确保基础农田不降低关键技术手段。第二次土地调查依据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客观、正确地反应各业、各类土地利用情况,为立即调整各类土地供给总量、供给方向和用途提供依据,促进土地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目标和关键任务(一)调查目标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是:查清现实状况、摸清家底、明确权属、统一平台,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依据《通知》要求,采取优异技术方法,在现有土地调查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制订统一技术标准,用十二个月左右时间查清全省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掌握各类土地数据;查清全省土地全部权、使用权情况,颁发或换发集体土地全部权证书;基础完成城镇土地调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工作;建立并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对全省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权利情况及改变情况实施信息化管理;为各级计划编制、科学决议提供基础。(二)关键任务第二次土地调查关键任务是:进行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全省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基础农田调查,查清全省基础农田情况;进行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制镇建成区城镇各类土地情况;进行村庄地籍调查,掌握农村住宅用地情况;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掌握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确定土地权属,摸清土地权属情况,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使用权登记发证、换证工作;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结果信息化管理及土地利用信息互联共享。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信息调查、统计体系和立即监测和快速更新机制。1、农村土地调查一是逐地块调查土地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农村各类用地分布和利用情况;二是调查土地权属情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情况。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位置和利用情况,和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情况。3、基础农田调查依据基础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础农田地块正确落实至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掌握全省基础农田数量、质量、分布、面积和保护情况。4.专题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搜集利用相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利用情况。5、村庄地籍调查对村庄内部土地进行调查或变更调查,查清村庄内部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情况及每宗土地位置、界线、数量、用途,包含村庄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情况。村庄地籍调查优先在关键区域进行,其它部分可陆续展开。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核查并在新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标注、统计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面积和分布。7、确定土地全部权、使用权以宗地为单元调查全省城镇各类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情况,基础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使用权发证;摸清土地权属争议情况,立即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对于一时难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限定争议范围,维持现实状况,并建立专门权属管理系统。8、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互联共享覆盖省、市、县三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权属及其它土地调查信息为一体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并利用已经有网络架构和系统,实现“国家和省及省—市—县”数据库互联互通。9、结果汇总(1)数据汇总利用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逐层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各类土地利用数据和基础农田、耕地后备资源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成全省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结果、各类数据汇总统计报表。(2)图件编制利用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采取计算机辅助制图、缩编等技术手段,对全省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编制省、市、县三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包含1:1万~1:50万国家基础百分比尺标准分幅现实状况图)、图集和多种专题图件(集)等。(3)文字结果依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关键地类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一是对耕地和基础农田、耕地后备资源等各类土地数量、质量、面积、分布及其改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提议;二是分析城镇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和集约程度,为城镇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提议。依据土地调查结果,各级编写第二次土地调查汇报。(三)实施标准1、统筹领导,各负其责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整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形式组织实施。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工作组织和领导,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调查工作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制订总体方案和技术细则,开展检验和指导,预检、验收和核查县级土地调查结果,对工作中碰到困难和问题,立即采取方法,切实给予处理。各市、县(市、区)也要制订实施方案,依据国家提供调查底图,深入实地,细化调查。2、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统一调查程序、方法,统一结果精度、要求,统一结果检验、验收。充足利用已经有资料和调查结果,保持调查工作连续性。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培训,主动吸收有资质调查机构参与调查工作。3、统筹布署,分步实施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技术细则,统一进行农村土地、城镇土地、基础农田及耕地后备资源等调查。依据调查底图提供情况,分阶段完成调查任务。三、调查区基础概况(一)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山东省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介于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山东半岛伸入渤海和黄海之间,海岸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1/6,近海海域中散布着326个岛屿,岸线总长737公里。西北和河北接壤,西南和河南交界,南和安徽、江苏毗邻。全省土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6%。全省辖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60个县,466个街道办事处,276个乡,1190个镇,总人口9309万人。人均土地面积2.55亩,在全国各省第27位;人均耕地1.22亩(土地变更调查数),在全国各省第19位。山东省地貌基础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面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面逐步降低。二是地貌类型多个多样。依据地貌形成特征,可划分为9个地貌类型,即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间(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泛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山地丘陵累计占全省总面积35.30%,台地、盆地和山间平原累计占全省总面积32.78%,黄泛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31.92%。土壤大致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六大类型。实现生产总值21846.7亿元,比上年增加14.7%。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比上年增加22.7%。地方财政通常预算收入1355.3亿元,增加26.3%。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一个龙头”、“三个突破”,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总值占全省64.1%,对全省经济增加贡献率为63.6%;县域经济加紧发展,全省有2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二)全省土地调查情况为查清全省土地家底,加紧山东省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该地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土地资源可连续利用,省政府决定并报请国土资源部同意,自开始在全省集中开展了土地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是:全省农村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工作已全方面完成。其中有9个市经过国土资源部验收,1个市经过国土资源部预检,7个市经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已完成验收土地面积14.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94.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步伐深入加紧。9个设区市主城区地籍调查工作基础完成;120个县级政府驻地城区变更地籍调查已开展;444个镇开展了建制镇地籍调查工作。城镇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县级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数据库全部建设完成;设区市市级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3个;县(市、区)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17个、在建43个。省本级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有了突破。建立了省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监测信息系统,进行了关键区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全省前一段土地调查工作及取得各项结果为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奠定了基础。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路线和方法(一)调查依据调查关键依据:1、《中国土地管理法》(8月28日修订);2、《国务院相关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国发[]38号文件);3、《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GB/T21010—);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3号);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7号);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8、《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9、《确定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若干要求》(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10、《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措施》(国土资源部17号令);11、《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12、《山东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13、《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11月22日修订);14、国土资源部、山东省相关第二次土地调查文件;15、经同意本实施方案。(二)技术要求1、坐标系统采取“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基准采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3、投影采取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1:2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1:5000、1:1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4、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取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取平方米(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取公顷(hm2)和亩。农村土地调查面积计算,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附录H要求,将高斯平面坐标换算为对应椭球大地坐标,计算图斑椭球面积。5、基础调查单位完整县级行政辖区。(三)调查百分比尺计划第二次土地调查百分比尺标准上不低于上次土地调查时百分比尺。1、农村土地调查(1)济南市内六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采取1:百分比尺,其它三县一市(章丘市、商河县、济阳县、平阴县)标准上采取1:5000百分比尺;(2)青岛市内七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采取1:百分比尺,其它五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采取1:5000百分比尺;(3)临沂市内三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采取1:5000百分比尺;(4)其它地域采取1:10000百分比尺。2、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以1:500百分比尺为主,中央子午线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村庄地籍调查标准上采取1:500百分比尺为主,中央子午线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四)资料准备现在,本省可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关键有:1、已经有县级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结果(1)全省140个县(市、区)1:1万百分比尺调查图件和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数据库等结果资料。该部分结果汇总统一时点为10月31日,采取《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数学基础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2)土地权属调查结果。充足利用原有权属调查结果,进行了村集体土地全部权界调查,并对改变和调整全部权界重新进行了调查确定,形成了最新土地权属界线资料。(3)辖区控制范围接边结果。全省17个设区市和140个县(市、区)已完成了调查结果接边,形成了以行政、权属为主辖区控制范围接边结果。这些已经有县级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结果可直接用作农村土地、基础农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正在开展城镇地籍调查结果全省正在进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工作,地籍图百分比尺为1:500,采取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形成了控制测量、权属调查、细部测量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结果,可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3、全省县级行政勘界结果除济宁市微山县和江苏省交界137余公里省际行政界线、微山县和滕州市及河口区和沾化县部分地段省内行政界线勘界未完成外,其它县级行政勘界已完成,形成了行政界线图及数据库结果,可用于县级行政界线接边及辖区控制面积量算。对未定界段可暂依据上次土地调查工作界划定。4、航天、航空遥感资料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时使用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制作1:1万百分比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依据。此次调查底图依据国家提供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统一控制、制作。5、基础测绘资料全省C级GPS控制资料,1:5万和部分地域1:1万DEM数据资料,1:25万百分比尺地形图等,均可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控制、坡耕地调查等工作基础资料。6、基础农田资料各市、县(市、区)、乡(镇)基础农田划定、调整图件和相关资料,可作为基础农田上图基础。7、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件(百分比尺为1:1万,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数据,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基础。8、其它资料以来形成勘测定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登记、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等资料,可作为此次调查及变更依据。(五)技术路线农村土地调查是在全省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10月31日时点汇总结果基础上,利用全国土地调查办提供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进行外业GPS像控点测量,制作第二次土地调查所需对应百分比尺正射影像图,进行外业补充调查,和10月31日为时点同百分比尺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件和数据进行对比,采取内外业相结合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放、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土地调查技术步骤,获取全省每一块土地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省-市-县”三级连通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严格实施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和地籍测量,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基础农田调查,严格实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将变形纠正后基础农田划定和调整图件,叠加在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逐一进行基础农田地块矢量化,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建立基础农田数据层,计算、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础农田分布、面积等。村庄地籍调查,参考国家及省相关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标准,对村庄内部开展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和地籍测量工作,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规程和省相关文件确定技术路线和要求,在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开展补充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层。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宗地为权属调查单位。在城镇土地权属调查中,要利用现在已完成权属调查结果,查清城镇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情况,并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建立专门土地权属管理层;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使用权登记发证和换证工作。(六)技术方法1、基于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关键信息源基础影像获取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信息源关键是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采取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遥感影像,包含航空、航天获取光学及雷达数据,立即获取客观现势地面影像作为调查关键信息源;采取基于DEM和GPS实测控制点微分纠正技术,提升影像正射纠正几何精度。2、基于更新调查结果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相衔接调查标准对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本方案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标准,对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全方面检验、补充、修改和完善。调查界线应依据国家下达和提供国界、沿海滩涂、各级行政区等界线资料,和更新调查时使用对应界线进行比较或调整,计算各级调查区域控制面积。海岛调查应依据国家下达、提供相关资料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使用土地分类为中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分类》(GB/T21010—),对更新调查时使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应进行统一调整。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对更新调查时所取得权属调查资料、田坎系数测算资料进行补充完善。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对原有数据库内容、格式等进行调整和修改完善。3、基于内外业相结合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以国家下达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和现有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内业对比,提取改变信息,在GPS、GIS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对改变地块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填写外业调查统计表,绘制对应图件。以外业调绘信息资料为基础,对每一地块进行数字化,获取土地界线、范围、面积等土地利用信息。4、基于统一标准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国家统一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和建设规范,录入调查信息,进行属性联结,形成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土地调查数据库。借助网络技术,采取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有效存放和管理。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取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历史回溯。5、基于网络信息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技术方法根据“省-市-县”分级实施标准,采取现代网络技术,借助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框架,建立高速、大容量、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全省土地调查信息管理体系和更新体系,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七)技术步骤1、农村土地调查(1)建立全省控制点数据库以全省C级GPS控制资料为基础,利用GPS技术,外业加密布设影像纠正控制点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转换控制点,建立土地调查控制点数据库。(2)精纠正射影像图利用土地调查控制资料,对国家下达土地调查基础数据进行外业精纠正。(3)地类转换。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和已经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对地类整体转换。(4)内业预处理以县(市、区)为基础单位,将以10月31日为时点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更新调查结果转绘或纠正至新制作正射影像图上,进行内业判读处理,形成外业调查底图。控制面积下达后,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依据国家下发省级行政辖区界线和控制面积,采取最新确定界线(行政界线仅用于面积统计汇总,和之不重合权属界线给予保留)计算下达县(市、区)级行政界线和控制面积。(5)坡耕地调查应用1:5万百分比尺DEM数据,计算耕地坡度。根据不一样坡度等级分割耕地图斑,计算不一样坡度等级耕地面积,生成耕地坡度分级图;按耕地分布、地形地貌相同性等特征,对全省分区,区内按不一样坡度级和坡地、梯田类型分组,选择样方、测算田坎系数。(6)补充调查对新增和有改变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实地调查。(7)权属调查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对农村土地进行权属调查。属于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土地,调查至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属于乡(镇)农民集体全部,调查至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土地调查至土地使用者。权属界线和行政辖区界线不一致,应分别标注在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8)统一时点数据以10月31日为调查时点,统计汇总全省各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经过变更调查,将10月31日全省及各级各类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变更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10月31日。2、基础农田调查(1)搜集资料:搜集县(市、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基础农田保护区划定、实地界定和基础农田保护区调整、审批图件、资料。(2)资料图件预处理:依据依法同意基础农田调整图件、资料,修改原基础农田保护区图,进行图件纠正,消除变形。(3)图件扫描:将消除变形基础农田图件进行扫描纠正,形成基础农田栅格图件。(4)图件矢量化:将扫描图件叠加在1:1万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上,对基础农田地块进行矢量化,并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建立基础农田保护区层。(5)面积计算汇总:统计汇总各级行政区域内基础农田分布、面积、地类等情况。3、城镇土地调查利用已经有地籍调查结果,对城市、建制镇及其计划控制范围内土地进行地籍调查或变更地籍调查,查清城镇土地利用、权属情况。调查图件百分比尺为1:500。(1)已经有资料预处理检验已经有城镇地籍调查资料,本着城镇、农村土地调查范围不重不漏标准,确定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利用原有地籍图,划分街道和街坊,进行宗地预编号。无地籍图地域,可使用大百分比尺地形图或其复制图作为调查底图,或按街坊现场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避免宗地重漏。(2)权属调查以街坊为单位,进行界址和地类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3)平面控制测量利用已经有高等级控制网,加密布设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4)地籍测量采取全解析法进行全野外地籍、地形数据采集;计算各权属单位和各类土地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5)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外业调查信息,建立以图形、权属、属性为关键内容城镇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登记发证等工作现代化。(6)统一时点数据以10月31日为调查时点,统计汇总全省各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经过变更调查,将10月31日全省及各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变更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10月31日。4.村庄地籍调查参考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1:500或1:1000百分比尺,优先开展关键区域村庄内部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或变更调查,查清村庄内部土地全部权和使用权情况及每宗土地位置、界线、数量、用途,包含村庄内部基础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情况。5、专题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利用相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专题用地利用情况。各专题用地统计调查时,可应用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结果,逐宗地汇总各类用地面积。对县城以下建制镇,采取抽样调查统计方法,统计汇总出各专题用地面积。在村庄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以县(区、市)为单位,对村庄用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公共设施、宅基地等各类土地占村庄面积百分比,测算辖区内村庄各类土地面积。6、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同时,依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规程和省相关要求,在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调查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在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层。7、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是:以此次调查形成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农田、正射影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建设覆盖省、市(地)、县三级,互联互通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各级政府对土地基础数据需求。(1)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进行数据库建设,关键步骤包含: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地类转换、数据库变更、分幅数据接边、拓扑关系构建、数据检验等。依据数据源和使用软件,设计符合《规程》及数据库标准数据库建设步骤。(2)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关键内容包含: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依据是《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措施等,设计数据库建设步骤,依据城镇地籍测量、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结果,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3)省、市、县三级管理系统建设①县级管理系统建设县级管理系统包含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两部分可独立运行,但在系统平台等方面应尽可能统一,同时考虑和金土工程和电子政务系统衔接。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能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要求格式数据交换;能对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并含有增、删、改等编辑功效,满足日常管理需求;支持多个数据源土地调查数据更新。②市级管理系统建设市级管理系统建设,以县级土地调查汇交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县级数据接边、坐标及投影转换等工作,开展市级土地调查数据集成整合,建立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县级辖区为基础单元,依据市级国土资源管理模式,构建对应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备份、更新、维护、应用和上报等日常工作提供系统支持。③省级管理系统建设省级管理系统建设,以市级土地调查汇交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市级数据接边、数据格式转换、坐标及投影转换等工作,开展全省县级土地调查数据集成整合。建立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金土工程衔接,建设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全省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全方面管理,满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对土地调查数据需要。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中,关键过程数据和质量控制统计必需保留,以确保数据质量可追查性,确保数据安全。五、第二次土地调查关键结果经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完成以下调查结果:(一)数据结果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2、各级行政区基础农田面积数据;3、各级行政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数据;4、各级行政区不一样坡度等级耕地面积数据;5、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6、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权属信息数据;7、各级行政区土地权属争议面积数据。(二)图件结果1、各级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图;2、1:1万~1:50万国家基础百分比尺标准分幅现实状况图;3、各级基础农田分布图;4、各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5、市、县(市、区)城镇地籍图;6、土地权属界线图;7、图幅理论面积和控制面积接合图表;8、第二次土地调查各专题图集。(三)文字结果1、综合汇报(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汇报;(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汇报;(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分析汇报。2、专题汇报(1)各级基础农田情况分析汇报;(2)各级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分析汇报;(3)各市、县级城镇土地利用情况分析汇报。(四)数据库结果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结果、图件结果和文字结果等内容为一体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关键结果包含: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4、各级基础农田数据库;5、各级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6、各级土地权属争议数据库;7、各级城镇数据库及地籍信息系统。六、第二次土地调查组织实施(一)进度安排从6月起,开始开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1、6月至10月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准备工作,关键完成:基础农田保护区图件预处理等相关工作试点,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方案编制报批和技术细则、要求制订和业务培训和宣传发动等工作。2、10月至7月,完成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基础农田调查,建立以10月31日为时点涵盖基础农田和权属争议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7月至11月完成县级结果整理和市级汇总,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和省国土资源厅汇交市、县级调查结果。10月至12月完成省级汇总,形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3、8月至8月,完成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建立以10月31日为时点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9月至11月完成省、市、县汇总。在确保城镇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完成基础上,陆续进行集镇和村庄内部土地调查工作。4、从开始,经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将本省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统一变更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统一时点10月31日。5、底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全部权发证,土地登记覆盖率达成95%以上。(二)实施计划1、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全省土地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在试点基础上,制订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细则。负责组织各地实地开展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负责全省土地调查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检验,组织建设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并完成省级各项结果汇总。负责对市、县级土地调查工作质量检验和结果验收。配合国家对关键地域和耕地、建设用地等关键地类开展外业实地核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正确。2、各市、县(市、区)负责当地域土地调查工作组织实施。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要求,依据当地域土地利用特点,编制当地域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各市、县(市、区)在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基础上,经过招投标方法选择专业队伍,负责当地域开展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市级负责对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工作检验和指导。(三)经费保障依据国务院《通知》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经费上要给确保”要求,根据事权分离、分级负责标准,第二次土地调查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土地调查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确保工作开展。(四)质量控制1、实施监理制度各级应确定技术力量强、信誉好、质量把关严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推行项目监理制。监理单位全过程跟踪检验项目进展和结果质量,对结果质量负责。2、实施招投标管理制度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