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县中联盟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1至9课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生共荣。如何建构与时代审美和精神向度相吻合的文艺评论,当引起学界深入探索。有效的文艺评论,不仅要植根于文艺创作实践,而且能够对文艺创作做出评判和预测。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相继登上中国文艺评论的舞台中心。毫无疑问,外来理论的本土化、重新语境化是一个多维而复杂的过程,它关乎文艺评论以何种文化立场来揭示、总结和预判文艺创作实践发展的现实与趋势,以何种主体问题意识切入文艺创作实践内在肌质的审美特性、文艺规律、精神内涵等。一方面,近百年来中国文艺创作实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中国文论的累积性、推进性被学科知识的分立、隔阂有所阻滞,使得当代一些文论缺乏一定的知识融贯性,加之文艺作品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也绝不是仅仅依靠理性思辨就可以阐释明晰的。而且,当下有些批评家,似乎很习惯地把学术同艰深联系在一起,喜欢生拼杂凑或硬译照搬西方术语,层层包装成玄奥难懂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艺作品,反倒为其设置了语言障碍。我们在警惕文艺评论走向过度西化和学理化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表达空间的拓展的确带来了评论门槛的降低,但其间某些缺乏学理性支撑的评论也导致了文艺评论文体的失范,影响了当前文艺评论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文艺评论是一项有难度的专业,它要求评论主体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审美能力,同时还必须遵循理论和思辨的基本方法,以提供价值判断和审美引导为最终目的,否则文艺评论就无所依傍,不仅失去了思想深度和说服力,更无法赢得读者的尊重。文艺评论是理性的逻辑解析和思辨的建构活动。那么,讲究学理就非得板着面孔说话,就一定要佶屈聱牙、令人读之无味吗?当然不是。好的文艺评论不是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理论术语对文艺作品做阐释,它需要论者带着鲜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去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与读者进行有效对话。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之所以长盛不衰,正在于他没有故作高深,而是把艰深难懂、富有哲理意义的美学问题深入浅出地讲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这种“以己度物”的方式,是以意会的、体验的方式去领悟和把握评说对象。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李健吾的《咀华集》等,都是以典雅优美的文字传达着学术的精髓,让原本枯涩的学术文字贯通着人生的通达之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之外见功夫,学理思辨之间无不充盈着灵动的诗性色彩。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源远流长。无论是从《论语》《孟子》和《庄子》的对话(语录)体,到两汉的序跋体和书信体至南北朝的骈文和赋,再到唐宋论诗,元明清小说、戏曲评说,在审美思维、批评文体、范畴构建等诸多方面,它们的言说方式无一例外都带有鲜明的诗性特征。文论家们从“气”“味”“神韵”“风骨”“肌理”“情采”“性灵”等概念和范畴,凭借个人的审美感悟,来提炼和运用,凝聚着古文论家的诗性智慧和人生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辨性不及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但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独特的审美感悟也是西方文学批评望尘莫及的。文艺评论的诗性与思辨形成渊源和文化背景,显示出中西文学批评本体精神的差别,这不是人为的区别,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诚然,文学理论并非依附于故纸堆的静态存在,而是灵韵生动、盘活历史的具象演绎。中国的文艺评论在汲取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理性分析与哲理思辨的同时,要将中国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视野中与现代语境相结合,追求异质同构,实现跨语际的多向交流,从而逐渐建构起一种更为复杂而具有张力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摘编自陈冬梅《漫谈文艺评论的思辨与诗性》)材料二: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语言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理解学理性文章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其实,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经百年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被奉为圭臬,这些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阅读中习惯这样的表达模式,进而在中文表达上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等等。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批评家长期浸淫西方理论却食洋不化,阅读其文艺批评文章成了“啃天书”,读者自然也就敬而远之了。文艺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灵动的批评语言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通”。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推心置腹、真诚交流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批评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品召回读者。(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文艺批评的大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创建了“以己度物”的文艺评论方式,把艰深难懂、富有哲理意义的美学问题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令人心领神会。B.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虽然没有思辨性,但其独特的审美感悟却是远超西方文学批评的,这体现了中西文学批评的差异。C.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批评类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批评者的文风出现了问题。D.虽然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异议,但出彩的体例和文笔却使其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提醒文艺批评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因表达空间的拓展而使得评论的门槛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评论可以缺少学理性的支撑。B.文艺评论讲究学理与评论者带着鲜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尽可能地与读者进行有效对话之间并不冲突。C.中国古代文论言说方式带有鲜明的诗性特征,凝聚着古文论家的诗性智慧和人生境界,被西方文论家借鉴与模仿。D.坚持与受众亲近的演讲体风格是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历经百年不衰的首要原因,这说明好的评论可以不用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四段举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的例子,阐明了好的文艺评论应兼具学理思辨与诗性色彩。B.材料一第五段运用事实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源远流长的观点。C.材料二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其中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并列式论述。D.从论证方式上看,材料二将驳论和立论相结合,如第二段是先立后驳,第三段则以驳论为主。4.当前文艺批评僵化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5.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第一个报告【意大利】莫拉维亚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这儿居住着两个种族,他们不论在精神方面,或者就某种意义来说,在肉体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种族叫富人,另一个种族叫穷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字眼的涵义颇为含糊,由于记者不太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因而无法加以考证。我们的情报绝大部分是从富人那里获得的,因为跟穷人比较起来,富人更善于交际,喜欢闲谈,并且以殷勤著称。据富人说,谁也不清楚,穷人这个种族究竟是打什么地方来的,至于他们定居在这里的年代,或许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此,他们不干别的什么事情,只是一个劲儿地繁衍生殖,而且始终不肯改变他们那种不讨人喜欢的习惯。凡是了解穷人这种习惯的人,或许都会加以责备,并且认为富人是有道理的。首先,穷人不喜欢整洁和美观。他们身穿的衣服总是打满了补丁,龌龊不堪。他们的住房阴暗简陋,家具不但十分破旧,而且式样难看得很。可是,由于一种古怪的毛病作祟,他们似乎都宁愿身穿破烂的衣服,却不肯穿戴时新的服装;宁愿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却不肯搬进别墅和华屋大厦;宁愿使用价格便宜的家具,不肯要富丽堂皇的陈设。事情确实如此。①富人说,事实上,谁敢断言自己曾经见过一个打扮漂亮、身居豪华府邸和过着奢侈生活的穷人呢?事情不止于此。穷人还不喜爱文化。很难看到有什么穷人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或者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至于说艺术,穷人更是茫然无知,他们可以毫不在意地把石印油画当作艺术大师的作品,把卢卡的半身雕像跟普剌克斯忒利的雕像混为一谈,把庸俗的小调当成巴赫的前奏曲。富人告诉我们,穷人的娱乐是最粗俗低级不过的:酗酒,跳不堪入目的舞蹈,玩木球或者踢足球,拳斗以及其他同样庸俗的消遣。富人异口同声地说,可以肯定,穷人是更喜欢愚昧,而不要文明的。还有,穷人讨厌大自然。每当美好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富人总是离开城市,到海边、乡村,或者到山区去度假,在碧蓝的大海里洗海水澡,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阿尔卑斯山幽静的风光,以休养生息。然而,穷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离开他们那个散发着难闻的臭气的住宅区。他们不去享受田野风光,却宁愿去令人生厌的郊区草场;他们甘愿待在自家的阳台上,也不去欣赏山区的美丽景色。富人不禁问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怎么能够不喜爱大自然呢?那么,穷人留在城市里,至少是为了进行社交活动吧。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除了那些叫作工厂的地方以外,他们似乎不晓得其他的交际场所。简直难以想象这些工厂的景象是多么令人可悲:在用混凝土和玻璃造成的房子里,阴森森的,到处污秽不堪,烟雾弥漫,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冬天,室内冷得滴水成冰,夏天炎热炙人。坦率地说,有些穷人不肯住在城市里,却极愿在荒僻的乡村落户。②他们只热衷于一件事,请相信,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嗜好,就是用一把笨重的铁家伙,整天翻弄土地。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不管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倾盆,都是如此。富人说,请你们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比这更需要智慧、更富有乐趣的事情要做啊!另外还有一些更为古怪的穷人,他们喜欢深深的黑暗,而不要明媚的阳光,宁愿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也不喜欢明朗的蓝天。他们蜷曲在深邃、漆黑的地道里,埋头开采一种什么石头,仿佛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据说,这种地方叫作矿井。不过,从来没有一个富人异想天开,想下矿井去的。穷人用一个很特别的字眼来称呼这一切:劳动。这个字眼的涵义,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捉摸和神秘莫测的。穷人极其喜爱他们的这种劳动,由于某些我们无法弄清的原因,当工厂关门、矿井瘫痪的时候,穷人就提出抗议,高声呼喊什么口号,并且以骚乱和暴动相威胁。富人说,他们对此实在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某个舒适的大厅里;或者在某个颇为体面的俱乐部里集会,不是轻松得多,更能赏心悦目些吗?穷人还有一种令人奇怪的表现:他们对健康漠不关心。事实上当人们看到他们对待恶劣气候的那种漫不经心的神情,他们生病时那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们从来不进药铺买药,不去疗养院休养,甚至在必须卧床休息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愿意躺在家里。富人解释说,穷人之所以对健康持满不在乎的态度,是这样一种荒唐的癖好在作祟的缘故:他们无论在工厂、矿山或者是田间,都不愿意旷一天工。③这真是难以理解的咄咄怪事,然而事情确实如此,原因就在这里。关于穷人,关于他们留恋那些有害的、粗野的和古怪的癖好的情形,那是永远也讲不完的。不过,探讨这种反常行为的根源,倒是更有趣的事儿。富人告诉我们说,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穷人这个种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学者认为,穷人的反常行为不妨说是由于性格乖戾造成的,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可以帮助他们纠正恶习,把他们改造过来。相反,另一派学者却断言,穷人的性格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无可救药。前一种学者主张对穷人采取积极开导和说服教育的办法。后一种学者颇为悲观,认为采取镇压手段是唯一可行的办法。看来,后者是有道理的,因为,迄今为止,一切关于整洁、美观、华贵、娱乐文化修养的教育,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此外,尽管富人对穷人关怀备至,穷人却一点儿也不领情,不喜欢富人。但是应当承认的是,对于穷人的生活方式,富人也从来不掩盖自己厌恶的情绪。如同过去的访问一样,我们也想听听另一方面的声音。为此,我们向穷人作了调查。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穷人除了本国语言之外,对其他语言一概不懂。然而,我们最终得到了异乎寻常的答案。原来,造成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的唯一根源在于,富人拥有一种称作“金钱”的东西,而穷人恰恰相反,几乎一无所有。我们很想看看,这种能造成如此巨大隔阂的金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发现,这不过是一些印花的纸张,或者是金属的圆片而已。由于穷人喜欢掩盖真相的特点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怀疑这种所谓的金钱竟是导致如此奇怪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再重复一遍:④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啊!(吕同六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作者假托一位来自月球的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报告,将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贫穷现象,进行了全新的展示和揭露。B.文中富人眼中穷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古怪的,穷人都不喜欢整洁,不喜爱文化,甚至讨厌大自然,只喜欢在阴暗的地道中劳动。C.文中穷人的特点大多是在与富人的对比中归纳出来的,如富人懂得欣赏艺术,讲究文明,而穷人对艺术茫然无知,更喜欢愚昧。D.小说语言极具讽刺意味,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感情融汇于故事之中,揭示出生活中贫富差距之大这一现象。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运用反问手法,强化了生活中没有打扮漂亮、住豪宅和生活奢侈的穷人,表明了穷人与富人截然不同。B.句子②中富人把一些穷人的劳动说成是他们“唯一的嗜好”,体现了富人对穷人劳动的不解,表明二者差距之大。C.句子③中特派记者对穷人热衷劳动而不关心自己健康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由此也能看出其对穷人的同情。D.句子④结构上照应了开头,使得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内容上通过月球特派记者的再次感叹,引发人们深思。8.本文的叙述视角独特,请结合文本谈谈其独特之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有人评论莫拉维亚作品中“充满了人类的自省意识,批判了社会冷漠、堕落的习气”,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洪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安用礼A乎B昔者C吾与夫子游D于公阜E之上F一日而三G不听H寡人I今其孰J能然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今十有七年”与“犹其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有”意思不同。B.“弦章归”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两句中的“归”意思不同,C.御,指驾驭车马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不同。D.“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见”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在菑地游玩时,听到晏子去世的消息后,便立马赶了回来,之后用被章子指出超越礼制的方式悼念晏子。B.景公认为,自己过于放纵而不知收敛的行为,使百姓积累了怨恨,但上天没有降祸于自己,却降祸给了晏子C.景公在宴请大臣时拉弓射箭,不料箭射得脱了箭靶,而大臣们却异口同声地称赞景公,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D.弦章认为若自己接受景公的赐鱼会违背晏子的行为准则,便拒绝了景公,为此君子称赞弦章与晏子一样廉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2)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14.弦章认为大臣为景公叫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孝廉觐省李白彭蠡①将天合,姑苏②在日边。宁亲③候海色,欲动孝廉船。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注】①彭蠡:彭蠡湖,在今江西南昌。②姑苏:即江苏苏州。③宁亲:省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诗题中的“送”字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及友人此行的目的地等内容。B.首联上句描写彭蠡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色,下句“在日边”表现了友人此行路程之远。C.颔联写友人王孝廉静候风向,等待顺风时扬帆回家省亲,表现了王孝廉对归家的期盼。D.颈联选取长江、峰峦等意象,营造出清新幽美的意境,将诗人的离别之情融于山水之中。16.本诗尾联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的写法相同,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表明他从此不再抱有幻想而逃于酒乡。(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出人世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描写屈原《离骚》对道德的推崇及治国条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粤之前,很好奇岭南地区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来莞翌日,便____①____地去了趟住所附近的大岭山。大岭山植被茂密,遮天蔽日,驾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好似在密林中穿行。山路十八弯,斜斜弯弯入云端。在观音寺附近泊车,先参观这座有着“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寺庙。寺院规模宏大,建筑金碧辉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三部电梯上下连通,四方信众____②____。清梵妙音流云壑,佛号声声香火红。出了寺庙西行,沿着石洞溪边小路往上继续攀登。一路上,溪水潺潺,在山涧缓缓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苔痕上石绿,藤蔓绕树生。此处名为碧幽谷,果然____③____。溪边两个小姑娘在翻石块,问她们在干什么,姑娘说是在抓螃蟹玩。密林幽谷,溪水清浅;确实是个山蟹生长的好地方。未知两位姑娘能否带着满满的收获而返。呼吸着负氧离子,享受着森林的乐音,不多时便到了霸王城。霸王城是多条通往大岭山至高点茶山顶路线的交汇处,在山间茶庄品茗小憩,于微风清水池旁倚栏观鱼,好不惬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补写的句子与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