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三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经五丈原①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注: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想象蜀汉雄壮的铁骑,举着战旗,遮天蔽日,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飞速北进,威震中原。B.颔联既点明清秋时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紧急,在这危急时刻,死亡之星却降临在诸葛亮身上。C.前四句描写气势雄浑,后四句抒情含蓄沉重。温庭筠诗常以恻艳为工,而此诗能以风骨遒劲见长。D.前四句写景,叙事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历史;后四句叙议结合,含蓄地表明褒贬。16.此诗后两联意蕴含而不露,沈德潜曾评价其“诮之比于痛骂”,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1)“诮之比于痛骂”,即讽刺之情含而不露,但其能受到比痛骂更强烈的表达效果。(2)颈联:蜀国卧龙诸葛亮竭忠尽智,开导规劝后主刘禅,却终究无法使昏庸的刘禅醒悟过来,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含蓄的表达了对后主的批判与无奈之情。(3)尾联:诸葛亮被供在庙堂,虽有象床宝帐,但不能说话了,其后的谯周就成了老臣,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匡世扶主作对比,对谯周的谴责和讽刺之情含而不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能力。A.“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分析错误。“柳营”非柳树掩映的军营,乃是引用西汉周亚夫屯军细柳营的典故,烘托诸葛亮统帅的蜀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沈德潜的评价“诮之比于痛骂”意思是:含蓄的讽刺比直言不讳的痛骂收到的效果更为有力,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抒情含蓄沉重,表明褒贬的态度。(2)“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意思是: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竭忠尽智辅佐君王,开导规劝后主刘禅,却终究无法使昏庸的刘禅醒悟过来,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含蓄的表达了对后主的批判与无奈之情,态度委婉,表明褒贬。(3)“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是:诸葛亮被供在庙堂,虽有象床宝帐,但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谯周随意而行,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在此通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和误国降魏的谯周进行对比,含蓄的表达了对谯周的谴责和讽刺之情,收到了更好的效果,所以“诮之比于痛骂”。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汉宫春立春日①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③。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④。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燕形,戴之头鬓,以示迎春。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为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芥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春了,但冬日的寒意犹存,因此天气总是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B.“袅袅春幡”“青韭堆盘”,既写出立春日之旧俗,也写出迎新春之喜悦。C.诗人闲时照照镜子,发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心生绵绵愁绪。D.全词下阕侧重抒情,而反问句的选用,则将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16.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沉雄见长,而这首词却写得细腻婉转、含蓄蕴藉。请简析本词这一特点。【答案】15.A16.①词人通过立春日妇女们头戴春幡这一细节,细腻地表现了人们喜迎新春的热闹气氛和愉快心情。②词人借写燕子梦到西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③词人写立春“浑未办”,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因思念故国而满心愁绪、心烦意乱。④词人借写东风“薰梅染柳”不得闲,委婉地反衬自己闲居度日、壮志难酬的悲哀。⑤词人借写自己害怕见到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家园的强烈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思。【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因此天气总是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因果颠倒,应是春天来了,但还刮着风下着雨,因此天气依旧寒意犹在。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开头三句,从美人头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日来临,妇女们头戴春幡,喜迎春天。词人通过立春日妇女们头戴春幡这一细节,细腻地表现了人们喜迎新春的热闹气氛和愉快心情。“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去年南来之燕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汴京西门外的琼林苑。词人借写燕子梦到故都的西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故国之思。“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词人写立春“浑未办”,是无心置办,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因思念故国而满心愁绪、心烦意乱。“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句,诗人运用拟人、反衬手法,以故作轻松之态嘲笑东风这一典型细节,体现了自己落寞闲居的苦涩悲哀,以东风吹梅染柳,一刻不得闲之“忙”,委婉地反衬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闲”,表达自己闲居度日、壮志难酬的悲哀。“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意为“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回到北方”,这种乐景生悲的反差,更是妙笔,词人借写自己害怕见到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家园的强烈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思,抒发了词人故国沦丧之悲,深切动人。湖北省十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B.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乃是尽日独自一人,自始至终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16.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超然客公15.A(A项,“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理解错误,起句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16.①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首联和颈联,诗人描绘出荷花盛开﹑波光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的秋日荷塘之景,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3分)超然客公众号②本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颈联“红艳影多风袅袅”与首联“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3分)(内容上,首联,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颈联,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结构上,“红艳影多风袅袅”与“菡萏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作答时从情景交融和结构照应两个方面结合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概括答案即可)湖北省八市2024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经五丈原①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注: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想象蜀汉雄壮的铁骑,举着战旗,遮天蔽日,冲出柳树掩映的军营,飞速北进,威震中原。B.颔联既点明清秋时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紧急,在这危急时刻,死亡之星却降临在诸葛亮身上。C.前四句描写气势雄浑,后四句抒情含蓄沉重。温庭筠的诗常以恻艳为工,而此诗能以风骨遒劲见长。D.前四句写景.叙事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历史;后四句叙议结合,含蓄地表明褒贬。16.此诗后两联意蕴含而不露,沈德潜曾评价其“诮之比于痛骂”,请简要分析。(6分)15.A。“柳营”非“柳树掩映的军营”,乃是引用西汉周亚夫屯军细柳营的典故,烘托诸葛亮统帅的蜀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16.参考答案:①“诮之比于痛骂”即讥讽之情含而不露,但其能收到比痛骂更强烈的表达效果。(1分)②颈联:蜀国卧龙诸葛亮竭智尽忠,开导规劝后主刘禅,却终究无法使昏庸的刘禅醒悟过来,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后主的批判与无奈之情。(1分)③尾联:诸葛亮被供在庙堂,虽有象床宝帐,但不能说话了,其后的谯周就成了“老臣”,(1分)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对比,(1分)对谯周的谴责和讽刺之情含而不露。(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三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九日与诸季①登高李纲②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③。右持整。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邀。【注】①诸季:群弟。②李纲:南宋初主战派大臣。此词作于贬谪琼州(今属海南)途中。③醪(Iáo):浊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扣题,点明重九登高。因在贬谪途中,故词人自称为“客”B.画横线句描写高处所见之景,运用了夸张手法,所写景物层次分明。C.下阕首句白描,写到了茱萸与菊花,与古人“重九”佩茱萸、赏菊的习俗有关。D.词人饮酒品蟹,闲愁顿消,是因为身处异乡可以尽情“游遨”,欣赏佳节美景。16.这首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