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第1页
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第2页
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第3页
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第4页
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第十一课1整理课件课标解读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了解市场规则的含义。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强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的意识。不作要求的内容:市场规则的内容;公共物品;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2整理课件知识梳理合理配置资源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手段计划市场价格、供求、竞争方式优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缺点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求规范市场秩序国家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做?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经济活动者教育国家、企业、个人社会主义性质、共同富裕要求为什么?怎么做?目标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内在要求3整理课件国家行为(宏观调控)手段目标经济法律行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市场调节的不足要求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资源的有限性全面发展、绿色GDP税收政策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计划社会主义性质法制化的要求作用(2点)强制性的特点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为主)(为主)(为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整理课件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容、科学内涵。2、怎么做?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5整理课件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维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6整理课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表现内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循环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途径目标7整理课件高考例题分析(03江苏、广东)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A.开放性B.竞争性C.自发性D.滞后性(02广东、广西)某地果农在龙眼价格较高时,盲目抢种,导致龙眼价格不断下降,不少果农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当地政府经过市场调查,积极引导果农调整生产,使龙眼的产销达到平衡,价格回稳。这一事例说明(不定项)A.市场调节有滞后性B.市场调节有超前性C.市场机制要与宏观调控相结合D.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DAC8整理课件(05江苏)央行从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这说明(不定项)A.央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B.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C.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风险D.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唯一业务(01全国)国家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进行宏观调控()A.经济手段B.舆论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ABC9整理课件(20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B(天津卷)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回答30—32题。30.“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的职责。这是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C10整理课件(全国卷一.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全国卷二)26.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AD11整理课件(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8.(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10分)答:①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财政支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医疗、就业等。②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12整理课件(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3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1)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主要经济常识。(10分)

答: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②政府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摊点设置,调节经济活动。③上海市政府出台《导则》,设置和规范摊点,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优势,既有利于实现自谋职业者的就业权利,又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3整理课件典型例题分析14整理课件高考例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材料二表2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年份地区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东部113341281114159162071821723768中部5892639566917757948110608西部468750075473618772199338注:*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材料三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2007年宁夏试卷)15整理课件(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4l.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美元)

1660.221812.092081.382382.952882.oo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年份)增长速度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注:吨标准朔毛//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答:(1)①材料1可以看出,广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3-2005年能源消费的增速明显慢于2001-2003年。②材料2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均GDP稳步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