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⑸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⑸

对光反射检查

A、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光源自外侧迅速移向瞳孔,同时观察同

侧瞳孔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侧,然后以同样

方法检查右侧。

B、间接对光反射:右手持手电筒,左手隔开两眼,光源自外侧移向瞳孔,

同时观察对侧瞳孔受检者有无立即缩小,移开光源瞳孔有无迅速复原。先检查左

侧,然后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

颈部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⑴颈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

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

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⑵腋窝淋巴结检查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

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⑶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

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⑷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

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

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⑸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

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1)

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

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

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

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

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

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四肢触诊

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

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

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胸部触诊

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

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

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

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

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

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腹部触诊

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瘤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脱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

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

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

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子痰病因诊断

子痰是指发生于肾子的属于疮痛性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本病又称肾漏、穿囊漏。好发于中青年,病程缓慢,多有全身痍病史。其特

点是:附睾有慢性结节,肿块逐渐增大,不痛,溃后脓液稀薄如痰,夹有败絮样

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附睾结核。

本病多由肝肾亏损,络脉空虚,寒邪浊痰乘虚下注肾子;或阴虚内热,灼津

为痰,痰瘀互结,阻于脉络而成。浊痰瘀滞日久,化热成脓,溃后则脓水淋漓,

日久不愈,耗气伤阴,而见阴阳两虚,气血虚亏之征象。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在全身有结核病灶,尤其是泌尿系结核的基础上,结核

杆菌侵犯附睾引起的。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以20-40岁居多。起病缓慢,初期自觉阴囊坠胀,附睾

尾部有结节,呈不规则状、局限、质地坚硬、触痛不明显,并常与阴囊皮肤粘连。

结节缓慢增大后形成脓肿,破溃排脓,脓液质地清稀,伴有腥臭味,或夹杂豆腐

渣样絮状物,易形成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窦道。若侵犯整个附睾或睾丸,则可

见子系增粗变硬,出现串珠样结节。常伴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倦怠,

腰酸,食少等全身症状。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多增高。脓

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

中医执业医师注册流程

执业医师注册流程,减少你多次跑路

随着分数线的出台,0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算告一段落了,几家欢喜几家

忧。

下面,来说说在通过考试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L等待拿成绩单和医师资格证

再等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到报名的地方(一般是医师协会)去拿医师资格证

和成绩单了。如果过时没有拿,医师协会还会电话通知你去领的,所以,也不用

天天瞅着通告看什么时候去拿。

2.拿到证后,请务必在两年之内(超过这个时限的话,注册时还需要进行培

训)填写《医师注册申请表》,此表在市卫生局可免费领取,并打印,自行装订

成册。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写。并要有单位印章。

3、准备以下资料:

《医师注册申请表》两份

医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审原件,收复印件)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审原件,收复印件),

二甲医院以上的体检证明原件,

医疗机构聘书(一般为合同复印件)

2寸免冠照3张(申请表上两张,收一张)

医疗机构执业证(找医院要,医院一般给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印件,不

要紧)

将以上资料用一个档案袋装起来。

到市卫生局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会打印一份回执单,承诺日期30天可

以凭单领取证件

几天后,先打电话到卫生局问,再凭回执单去领取证件,需交纳25元左右

(不同地方可能会有几块钱不同)。)

办理执业医师注册的填表注意事项

好多人都拿到医师资格证书了不知道怎么注册现在我就告诉下大家哦,

一、注册所需材料:所有材料请认真填写,如有差错,后果自负

姓名科室性别

1、《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

2、《医师注册健康检查表》;

3.《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聘用证明》;

4、《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用16开纸复印,并在空白处写上"系原件

复印〃字样)或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原件。

5、申请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用16开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复印,并

在空白处写上“系原件复印”字样)

6、2寸免冠正面半身同底照片3张(其中2张分别贴在《医师执业注册申请

审核表》和《医师注册健康检查表》上,1张背面写上姓名、科室、身份证号,

并用信封装好)。

7、在外地取得的医师资格证书,需单位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具《医师资

格证书》系在当地取得,并未在当地医院进行注册的证明。

二、《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如何填写:

封面:1、姓名一栏应与身份证完全一致。

2、医师资格级别:请填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类别:请选填临床或中医、公共卫生、口腔。

3、医师资格证书编码:按医师资格证书上的号码正确填写,如:564

4、医师执业证书编码:暂不填。;

5、表中年月日,一律用公历阿拉伯数字填写。

6、填表时间:填当时时间

第一页:

7、学历:应填写与申请类别相应的学历。

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请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

若为教学系列,如讲师、副教授、教授,请填相应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或主任医师。

10、申请执业机构地址:XXXXXX邮编:XXX

11、申请执业类别:临床或中医、公卫、口腔。

12、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时间: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上的时间填

写。如是执业医师,此项不填。

13、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时间:按《执业医师资格证》上的时间填写。如是

执业助理医师,此项不填。

第二页:

14、个人工作经历:填写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

15、身体和健康状况:按《医师注册健康检查表》上的结果填写,如:良好。

16、业务水平考核机构或组织的名称和培训时间及考核结果:不填。

17、其他要说明的问题:请填写执业范围。如内科专业或外科专业。

18、申请人签字填写年月日:并签字。

第三页、第四页:

19、所有栏目填写年月日: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填表时间相同。级别: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临床、中医、公卫、口腔。第四页上医师执业

证书编码不填。

三、执业范围:

(一)、临床类别医师执业范围:

1、内科专业(含老年医学专业、传染病专业)

2、外科专业(含运动医学专业、小儿外科专业)

3、儿科专业

4、眼耳鼻咽喉科专业

5、皮肤病和性病专业

6、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含核医学专业)

7、医学检验、病理专业

8、急救医学专业

9、康复医学专业

10、预防保健专

11、精神卫生专业(含精神病专业、心理卫生专业)

12、妇产科专业

13、麻醉专业

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如医疗美容)

(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

1、中西医结合专业.

2、中医专业:中医专业执业范围须填写二级学科,如中医内科专业。

四、《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聘用证明》如何填写:

1、受聘时间:填表时间的前3个月的日期。

2、拟聘期限:一年。

3、聘用单位意见栏:仅填写年月日:即与受聘时间相同;其余不填。

五、《医师注册健康检查表》如何填写:

1、指定体检医院名称:XXXX医院。

2、主检结果栏的填写日期:并自行到我院保健科盖章。

3、注册机关意见栏:不填。

请自行完成体检。

六、《医师专业培训考核证明》如何填写:

1、培训专业:按医师注册执业范围填写。

2、注意:凡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两年未进行执业注册的,须填《医师

专业培训考核证明》表,其余不填。《医师专业培训考核证明》表单独到医院继

续教育科领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生理

1、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

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2、月经生理定义: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

性发育成熟。

3、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

天;经量:50-80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

4、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5、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

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

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6、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

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肾-天癸

-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月经

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

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

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

阴长。

经间期(14-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

出现烟品品之候。

经前期(15-28天):阳气渐长,达"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

气血满盈。

7、天癸: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癸源

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癸是月

经产生的动力。

8、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

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

泻。

9、带下病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生理-

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带下生理现象: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

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10、妊娠

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受孕的机制和条件:"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前提:肾气充盛,天

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条件:男精壮,

女经调。

受孕年龄和时机:25-30为生育年龄;"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妊娠生理现象:停经;脉滑,尺脉按之不绝;早孕反应;乳胀、乳晕着色;子宫增

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预产期: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

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试胎一月数未足,痛定如常。弄胎一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

痛。

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

神因素

11、产褥期及哺乳期

产褥期生理特点:多虚多瘀。(“补虚化瘀"生化汤加减)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6~8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1-2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小满月:产后一月;大满月:产后百日,即所谓“弥月为期〃,"百日为度"。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的变化特点:

血性(红恶露,3~4天)玲浆性(浆液性恶露,7~10天)好白色(白恶露,2~3周)

哺乳生理:

乳汁由精血、津液所化,赖气以行。顺产后30分钟可进行首次哺乳。产后

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减少产后出血。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月至10月为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生儿相关考点速记

新生儿胎黄的预防调护:

1.预防

1)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晶。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肝炎病

史,或曾产育病理性胎黄婴儿贵,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并采取相应预

防性服药措施。

2)注意保护新生儿脐部、臀部和皮肤,避免损伤,防止感染。

2.护理

1)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及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

2)新生儿注意保暖,提早开奶。

3)注意观察胎黄患儿的全身证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

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和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1.复温

2.营养和液体

3.药物

⑴对心肾功能较差者

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

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可和多巴

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若面色、心率好转即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

周。

⑵抗生素的应用

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

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⑶肝素治疗

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⑷基因检测

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

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1.补授法混合喂养:补授法是在妈妈每次喂奶时,先让宝宝吃母乳,等宝宝

吸吮完两侧乳房后,再添加配方奶。如果下次母乳量够了,就不必添加了。补授

法混合喂养的优点是保证了对乳房足够的刺激,这样实施的最终结果可能会重新

回归到纯母乳喂养。建议4个月以下的宝宝采用补授法。

2.代授法混合喂养: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轮换间隔喂食,适

合于6个月以后的婴儿。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减少,逐渐地用牛奶、代乳品、稀

饭、烂面条代授,可培养孩子的咀嚼习惯,为以后断奶做好准备。

新生儿护养措施:

(1)去除胎毒。

⑵保暖。

新生儿体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容易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应使婴儿处在适

当温度下,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降低代谢率。一般室温应控制在24C,湿度为

50%-60%;若婴儿裸身置于暖箱内,最适宜温度是在相对湿度为50%时保持31c〜

34℃O如果条件不允许维持24c左右室温时,可加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

并随时注意体温。新生儿的床应远离通风口和电扇处,所用的被褥、衣服、尿布

要预热,以免传导散热。

⑶喂养。

正常足月产儿分娩后,母、子情况良好者,可在2-4小时开始哺乳,异常娩

出者酌情延迟。可先试喂5%葡萄糖水。提早哺乳,能促进母乳分泌,预防婴儿

低血糖。母亲产后2〜3天,多有乳汁分泌不足现象,婴儿若有明显的饥饿表现

或体重减轻过多时一,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乳代

替母乳,应尽量以母乳喂养。为保证哺乳成功,必须坚持母乳喂养。代授法,不

利于泌乳功能的建立。喂奶时间按需而定,一般间隔3小时左右,每次给予20

分钟吸吮,喂奶间隙时要适当喂水。

⑷预防感染。

新生儿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均娇嫩,免疫功能不足,必须严格预防感

染。凡患呼吸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病者,均不能接触新生儿。

⑸皮肤护理。

脐带脱落前不宜用盆浴,可在每次换尿布后,用水揩洗臀部及会阴部。每日

沐浴1次,水温40℃左右,室温27C,用中性肥皂,浴后宜用柔软毛巾吸干,

可扑少许爽身粉,以保持干燥,但不宜过多。同时应注意保护口鼻以免水、粉吸

入肺部。

⑹五官清洁。

应注意面部及眼、外耳道、口、鼻孔的清洁,但不要挖耳道及鼻腔,有分泌

物时可用棉球拭去。婴儿口腔黏膜柔嫩,一般不宜擦洗,严禁挑破牙龈上的所谓

"板牙"或"马牙",因为这些原是正常的上皮积聚,只要用淡盐水擦抹就可以。

⑺衣着舒适。

衣服应柔软、宽适,容易穿换,干燥清洁,无领系带,不用扣子或别针等紧

硬物。棉衣或棉被用新棉花,外用洁净曝晒过的软布做套。若用久藏在箱中的旧

衣服,应事先取出吹晒,以避免婴儿接触樟脑而引起溶血反应。尿布要用柔软而

吸水性强的棉布,尿布外勿用塑料布等包裹。夏季不必包襁褓,冬季用厚薄适宜

的毛毯或棉被包裹,要有一定松度,不要用带子系紧,以免限制胸、腹及四肢的

活动。

⑻激发心理因素。

多项研究证明,早期激发心理因素,能促进婴儿的发育,环境对发育的作用

并不亚于遗传因素。在新生儿期,早期激发的方法,可以在日常护理中进行,如

在哺乳、洗澡、换尿布及穿衣时,可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对他说话、逗笑、抚

摸皮肤,或者给婴儿听柔和、舒缓、轻松的音乐。随着交往的增多,同时也促进

母婴相依的感情,而相依感情的建立,对婴儿以后的心理发育,是非常有益的。

【概述】新生儿硬脂肿症是一种以全身皮肤或局部肌肉发凉发硬,体温不升,

或兼有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

早产、体弱儿更易罹患。本病中医称"胎寒"、"五硬"等。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感受寒邪所致。

小儿体禀不足,形气虚弱,元阳不振,护理不当,复感寒邪,无以温煦肌肤,致

寒邪阻滞经脉,血脉不足以营于四肢而致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寒冷季节,出生后一周左右,尤以早产儿多见,多有保暖不当病史。

2.局部皮肤僵硬发凉,不能用手捏起。伴反应低下,不吃,不哭,体温不升

等。严重者关节强硬,口唇及指端青紫。

【辩证分型】

1.寒凝血滞症状:初生后不久,面色紫暗,肌肤欠温,肌肤硬肿不易捏起,

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青紫或红肿,指纹紫暗,唇舌暗红。

证候分析:寒主凝滞,寒邪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肌肤及四末,故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寒邪凝滞,血脉瘀阻,故皮肤色暗

红紫或红肿。面色紫暗,唇舌暗红,均为寒凝血瘀之象。

2.阳气虚衰症状:生后3〜5天内,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多睡少

哭,吮吸无力,肌肤发冷发硬,皮肤水肿,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音质淡,

苔白或无苔,指纹淡滞。

证候分析:小儿阴寒内盛,元阳微弱,故见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多睡少哭,

吮吸无力。寒主凝敛,寒凝血滞,故肌肤发冷发硬。舌淡苔白,面色灰暗,均为

阳气虚衰之象。

【分型治疗】

1.寒凝血滞治则:温经通络。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加减:皮肤瘀紫,加五灵脂6克、川茸6克;肢冷畏寒,加补骨脂6克、杜仲

6克、仙灵脾6克。

主方分析:本证为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当归四逆汤其性温,

能温煦气血,通畅经脉。故可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处方举例:

当归6克芍药6克肉桂3克细辛1.5克大枣3枚鸡血藤6克桃仁3克红花3

克仙灵脾6克甘草6克。

2.阳气虚衰治则:益气温阳。

主方:参附汤加减。

加减:水肿甚,加茯苓6克、大腹皮6克;气息微弱,加五味子6克、麦冬6

克。

主方分析:本证阴寒内盛,阳气衰弱,故用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配附子温

壮元阳,以达益气温阳散寒之功。

处方举例:

生晒参3克(另煎)熟附子3克(先煎)干姜3克丹参6克当归6克黄黄6克麦冬

6克甘草3克

【中成药】

1.保暖复温,用热水袋,棉被包裹,或将患儿抱在母怀中,贴肤保暖。严重

者放入暖箱保暖。

2.静脉点滴葡萄糖、血浆等,作支持疗法。

3.局部处理:在局部硬肿处,用白酒或鲜姜温擦患部,每日擦2〜3次。

【简便方】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1.重视产前检查,避免早产。

2.加强初生儿的护理,特别是早产儿和体弱儿的保温工作。

3.对患儿体温在30C以上,有吸吮能力,可用滴管滴喂奶液,或少量多次滴

喂热开水。

【概述】新生儿丹毒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传染病,以

局部皮肤红赤如丹,形如片云,游走不定为特征。本病中医称"赤游丹"、“赤游风”。

【病因病理】赤游丹的发病原因,多因局部皮肤损伤,脐部疾患,臀部湿疹,

种痘,虫咬,护理不善等,为外风邪毒所侵,以致感染成病。邪毒袭人经脉,随

气血流走全身,发于肌表,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风火热毒证候。如

邪毒炽盛测可入脏入腑内陷心营,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风火交炽,心神受扰,

肝风内动的证候。此外,亦有因孕妇热毒壅结于内,遗患胎儿,以致出生后热毒

蒸发于外而为病。

【诊断要点】

1.临床可见壮热,局部皮肤红肿、灼热、发硬,边缘隆起,迅速向周围扩大,

边缘清楚,稍压褪色。

2.血白细胞增多,多在20X109/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多数。

3.血培养可见链球菌生长。

【辩证分型】

1.风火热毒症状:皮肤局部红肿,形如云片,热肿痛,游走不定,发热恶寒,

烦躁多啼,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由于风热邪毒的侵袭,入于经脉,搏于气血,外发肌表,故见皮

肤红肿热痛。邪正交争,故发热恶寒。热盛化火,扰乱心神,故烦躁多啼。邪毒

入于经脉,随气血流行,故游走全身,发无定处。舌红苔白,脉滑数,为风热邪

毒内蕴之象。

2.邪毒入营症状:患部皮肤掀赤疼痛,高热,心烦,唇燥口干,或神昏,抽

搐,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由于热毒炽盛,内陷营血,心神受扰,故见高热心烦。热灼营阴,

津液被劫,故见唇燥,口干,舌绛等候。甚则邪陷心包或热盛动风,出现神志昏

迷,四肢抽搐等危候。舌红绛,苔黄,脉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分型治疗】

1.风火热毒治则:疏风散邪,泻火解毒。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5克(后下);呕吐,加姜竹茹4.5克;尿赤,加茯

苓6克、滑石10克(包煎)。

主方分析:黄连解毒汤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使内蕴之邪毒得以外达清

解。方中黄连清泻心火,黄苓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桅子清泻三焦之火。

处方举例:

黄连1.5克黄苓6克黄柏6克山桅6克牛芽子6克野菊花4.5克板蓝根10克

赤芍6克丹皮4.5克生甘草3克2.邪毒入营治则:凉血解毒,开窍熄风。

主方:神犀丹加减。

加减:神志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3丸(研服),或紫雪丹0.9克(吞服);舌绛唇

干,加石斛6克,芦根15克。

主方分析:本方既有豆豉、银花、连翘、黄苓等清热透邪,又配以犀角、生

地、玄参、紫草以凉血解毒,花粉生津止渴,石菖蒲芳香开窍。

处方举例:

银花6克连翘6克黄苓6克板蓝根10克水牛角15克(先煎)生地6克玄参6

克紫草6克石菖蒲6克丹皮6克赤芍6克生甘草3克

【中成药】

L牛黄解毒片每日2〜3次,每次1片口服。

2.七味新消丸每日3次,每次0.03克,饭后服。

【简便方】

L金黄散适量,用大青叶15克煎水,调敷患处。

2.紫花地了适量,捣烂外敷,每日1次。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保护皮肤清洁,避免损伤感染。

2.注意脐部、臀部的干燥,若有湿疹溃破时,应及时治疗,选用柔软、吸水

性好的尿布。

3.对患儿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

新生儿硬脂肿症辩证分型:

1.寒凝血滞症状:初生后不久,面色紫暗,肌肤欠温,肌肤硬肿不易捏起,

臀部腿部及趾部色暗,青紫或红肿,指纹紫暗,唇舌暗红。

证候分析:寒主凝滞,寒邪内侵,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温煦肌肤及四末,故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寒邪凝滞,血脉瘀阻,故皮肤色暗

红紫或红肿。面色紫暗,唇舌暗红,均为寒凝血瘀之象。

2.阳气虚衰症状:生后3~5天内,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多睡少

哭,吮吸无力,肌肤发冷发硬,皮肤水肿,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音质淡,

苔白或无苔,指纹淡滞。

证候分析:小儿阴寒内盛,元阳微弱,故见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多睡少哭,

吮吸无力。寒主凝敛,寒凝血滞,故肌肤发冷发硬。舌淡苔白,面色灰暗,均为

阳气虚衰之象。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速记: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诊治

【概述】新生儿黄疽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

一种病证,与胎孕等因素有关。凡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于10〜14天内

消退,若是早产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其他情况一般良好,此为生理性黄疽,

若7〜10天后,黄色未退或加重,或兼见其他症状,则需进一步诊疗。本病中医

称"胎黄〃、"胎疸”等。

【病因病理】新生儿黄疸为病,或由于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熏蒸,

传入胎儿,或寒湿阻滞,遗于胎儿,或湿热蕴郁,瘀阻内积,郁结于里,均导致

胎儿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熏蒸肝胆,胆失条达,以致胆液外泄,而发为此

病。

【诊断要点】

1.正常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

2.足月儿出生第3〜4天血清胆红素达高峰值(平均103|imol/L),继则在2天

内较快下降,此为生理性黄疸。若持续上升,应考虑病理性黄疸。

3.诊断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先天性胆道闭

锁等。

【辩证分型】

1.湿热发黄症状:全身皮肤、面目发黄,色较鲜明,并见发热,烦躁,啼哭

不安,口渴,尿少色黄,呕吐,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蕴,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侵入肤表,下注膀胱,故

见身、目、尿俱黄。湿热蕴结肠胃,则便秘。邪热炽盛,故见发热烦躁。湿热内

阻,脾胃不和,可见呕吐。看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2.寒湿发黄症状:身、目、尿俱黄,日久不退,黄色晦暗,面色欠华,不思

乳食,纳少腹胀,食后易吐,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证候分析: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不振,寒湿阻滞,肝失疏泄,胆汁外溢,

故见身、目、尿俱黄,颜色晦暗。湿从寒化,脾胃虚弱,气阳不振,故不思乳食,

纳少,便澹。舌质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

3.瘀积发黄症状:身、目、尿俱黄,黄色较深且晦暗,逐渐加重,纳少易吐,

腹部膨隆,大便搪,色如陶土,时伴腹痛,皮肤有瘀斑,兼见峡血,指纹紫滞,

舌暗红或微紫,苔黄,脉细涩。

证候分析:湿热瘀滞,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故见身、目、尿俱黄,颜

色紫暗。胆汁不循常道而横溢肌肤,故大便如陶土样。气机郁滞,血脉不通,久

则瘀血积聚,故腹部膨隆。见瘀斑,指纹紫滞,为瘀血之象。

【分型治疗】

1.湿热发黄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热重者,加黄苓6克、黄连1.5克;浮肿,加猪苓6克、茯苓6克、泽

泻6克;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陈皮3克;腹胀,加权实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

其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过大,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过用苦寒,

恐伤脾胃。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包煎)姜竹

茹3克甘草3克。

2.寒湿发黄治则: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加减: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彼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吴

英3克;呕吐,加半夏6克、陈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温中散寒,振奋中阳,疏通气机,为治疗

寒湿发黄之主方。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3.瘀结发黄治则: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神软乏力,哭声微弱,加党参6克、白术6克;皮肤瘀斑,蚓血,加

蒲黄炭6克、仙鹤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两方合用,可清热利湿,化瘀消积。此方不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气活血之

药,应注意损伤脾阳。

处方举例:

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

草3克

【中成药】

1.黄疸茵陈冲剂每日3次,每次半包口服。

2.茵桅黄注射液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

1次。

【简便方】

1.山桅10克,水煎加母乳服,每日1次。

2.玉米须30克,茵陈6克,黄苓6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1齐上

3.车前草10克,半边莲10克,茵陈10克,每日煎水代茶饮。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怀孕期间,匆过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勿滥用药物。

2.对足月儿10天内或早产儿两周内的黄疸,应密切观察其变化。

【概述】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断脐处理不善,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临床以

出现唇膏口撮,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为特征。多在

出生4〜7天发病。中医称为“脐风”。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新生儿断脐时使用的用品不洁,或

断脐后护理不当,为风冷水湿秽毒之邪所侵而致。外来邪毒侵入脐中,经络脉隧

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肝风内动,而成四肢抽搐,

角弓反张等证候。若邪毒中脏,肝木乘脾坝u唇青口噤,牙关紧闭,脐黑。若不

及时救治,则病情迅速恶化而导致死亡。

【诊断要点】

1.有断脐不洁史。发病时间在生后3〜14天。

2.出现典型症状,如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肢体强直等。

3.脐部分泌物培养,可查到破伤风杆菌。

【辩证分型】症状:形寒身热(或无热),口撮唇紧,舌体强硬,啼声难出,

牙关紧闭,不能吮乳。时吐白沫,吞咽困难,口眼颜面牵引,面呈苦笑,但神志

一般尚属清楚。

严重者面青唇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频,脐突肚紧,甚则脐

边青黑,呼吸喘促,汗出不止而致死亡。

证候分析:断脐不洁,风冷水湿秽毒之邪侵入脐中,传入经脉,营卫壅滞,

内风陡起,筋脉拘急,故见唇青口撮,牙关紧闭,不能吮乳,啼哭不出,口眼颜

面牵引,四肢抽搐呈苦笑面容。邪毒侵入督脉,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邪毒中

脏,肝木乘脾,故喉间疾鸣,口吐涎沫。脐边青黑,是邪毒中脏的恶候。指纹青

紫,也是邪毒内侵之象。

【分型治疗】治则:宣通经络,驱风镇痉。

主方:撮风散加减。

加减:牙关紧闭,面?s肢厥,汗出不止,加人参3克、熟附子6克(先煎);

大便不通,腹胀满,加生大黄3克(后下)。

主方分析:本方麝香辛散走窜,辟秽散结,宣通经络营卫;娱蚣、全蝎、僵蚕、

钩藤驱风镇痉;竹沥、朱砂化痰安神。

处方举例:

麝香0.3克(冲)娱蚣3克全蝎3克僵蚕3克钩藤6克(后下)朱茯神6克竹沥5

毫升(冲)甘草3克

【中成药】

1.外治法豆豉、天南星、白薮、赤小豆,研细末,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四

周。

2.灯火天法用灯心蘸麻油燃火,以烧灼所选定的穴位或部位,一触及皮肤便

即离去。取卤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脐心、脐轮,共十三?鳗?

有温通经络,熄风解痉的功效。

【简便方】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运用新法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重视脐部处理,防止脐部感染。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偏暗,尽量避免触动患儿。抽搐时不宜服药与喂奶。

3.本病来势凶险,极易造成死亡,因此,必须及早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脐突预防护理:

一、预防

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

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

及时更换。

二、护理

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

及肉芽。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他感染。

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

作出相应处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疾病的治疗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治则: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1.内治法:

i调补脏腑:

⑴滋肾补肾

①补养肾气一一寿胎丸、肾气丸

②温补肾阳一一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③滋肾益阴一一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⑵疏肝养肝

①疏肝解郁一一柴胡疏肝汤、四逆散、逍遥散

②疏肝清热一一丹桅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③养血柔肝一一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三甲复脉汤、羚角钩藤汤

⑶健脾和胃

①健脾法

健脾养血一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除湿一一白术散、完带汤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

健脾升阳一一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②和胃法

和胃降逆一一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胃降逆一一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ii调理气血:

⑴理气法

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

补气升提一一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

调气降逆

⑵调血法

①补血养血一一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②清热凉血一一清经散、保阴煎、两地汤、知柏地黄丸

③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银甲丸

④温经散寒一一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

⑤活血化瘀(和血类、活血类、破血类)一一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失笑

iii利湿祛痰一一白术散、健固汤、涤痰汤、苍附导痰丸

iv调治冲任督带

v调理胞宫:温经暖胞、泻热清胞、补养益胞、逐瘀荡胞、益气固胞

vi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周期疗法、针刺疗法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后期一一滋肾阴养精血

经间期一一补肾佐以活血

经前期一一补肾佐以滋阴

月经期一一理气活血调经

2.外治法:

外阴熏洗(坐浴),阴道冲洗,阴道纳药,宫腔注入,肛门导入,外敷热熨,

药物离子导入,介入疗法,手术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6)

心脏瓣膜听诊

⑴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

⑵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等。

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

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

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

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

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心脏触诊检查

⑴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

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

位置;(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

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

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⑶

腹部包块

腹腔内脏器的肿大、异位、肿瘤囊肿或脓肿、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

等,均可形成包块。如触到包块要鉴别其

1.位置包块的位置可根据腹部分区推测包块可能

2.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左右(横径),其大小以厘米记

载。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桃、黄

豆等。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的肠曲引起。

3.深浅腹膜前包块,一般较易触及,腹膜后包块,由于部位较深,若非明显

肿大,不易触及,浅部包块要区别腹壁肿块,可用抬头试验来鉴别。

4.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

边缘是否规则,有否切迹等。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园形包块,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

脏器或良性肿物;触及形态不规则,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

瘤,炎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

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的切迹。

5.硬度、质地可区别肿块是囊性的或实质性的。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软,

见于囊肿、脓肿,职卵囊肿、多囊肾等。实质性包块,其质地柔软、中等硬或坚

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

6.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

7.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

移动或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见于

带蒂的肿物、游走脾、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8)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⑻

踝阵挛、角膜反射的检查

踝阵挛:嘱病人仰卧,儆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

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睛注视内上方或一侧检查者竖起的食指,避免其直

视棉签,用细棉签由角膜外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

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脾脏的触诊

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

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

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

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

肾脏的触诊

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

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

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

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肝脏触诊单手触诊法

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

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

腹深部,再次吸气时一,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

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操作考点手册⑷

液波(波动感)

受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掌放在腹部的一侧,以另一手之手指快速轻打对

侧腹部。如对侧手感到波动,则提示腹腔内有大量液体存在。在操作过程中应有

一助手以一手的尺侧在受检查腹部正中线加压,以防止腹壁本身为介质传导波动。

肺部听诊

①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

吸周期。

②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

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

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③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

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

异常。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

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

增粗均为异常。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

的混合呼吸音。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

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④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

啰音。

⑤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正常可听到柔和、

模糊的声音。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

常。

⑥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

胸膜摩擦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

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病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

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一一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

胞脉、胞络。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

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尤其强调“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

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其著有“妇人三篇",为中国

古籍最早中设有妇科专著的医著。被称为妇产学科之源头。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

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等特殊月经和"五崩"的证候。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

论的妇产科专著。

8、辽夏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9、明清民国时期: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提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

却疾。”在《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提倡顺产。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点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速记-盗汗

盗汗的轻重分型: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1.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

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

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2.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

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

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

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

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

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

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额红,

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

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盗汗的性质划分:

1.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

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

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

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

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

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

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2.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

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

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

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

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

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

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

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

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速记-痿证

痿证的中医诊断:

(1)重视热邪为患,把"热致津伤,筋脉失养”作为本证的重要病机。以热邪为

患来概括痿斑点发生的主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它明确了一个基本的

概念,那就是热邪可以导致津伤,只有去除热邪,才可以保证津液不致枯竭,生

化有源,痿证可起。其次,它给了施治者一个基本大法,不管面前的患者目前有

没有"热”的表现,但热的影响是时刻存在的,治疗时不可不顾及。再次,"热〃作

为一个全身性的表现,必然累及各个脏腑,治痿必须调理脏气,恢复正气,方能

起陈病,扶积弱。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之特色。

(2)重视环境因素,把"湿热浸淫,脉络不利”作为一类常见病因。中医认为,人

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外界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平衡。如久居湿地,或

涉水淋雨,致感湿邪,积渐不去,郁而生热,浸淫经脉,以致脉弛缓不用,发为

痿证。重视环境致痿。其临床意义主要有二:一是既然湿邪自外而来,注意改善

环境则对本证预防及防止继续发展有所裨益;二是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缠绵难愈,治

疗中当利湿健脾,脾胃健旺,运化如常,则湿邪自去,热难附合,痿证可愈,这

类病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等病。

⑶强调素体亏弱,把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痿证特别是中后期痿证的主要致病

机理。中医认为,人之精气禀受于先天,先天不足则素体亏弱,容易罹病。痿证

发生初期,实质是本虚,也有表现为标实的,到了中后期,则主要表现为虚损,

愈虚愈痿,愈痿愈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医学的这一认识,是一种唯物主义

辨证观的具体反映,它强调了筋脉对脏腑的依赖,也说明了脏腑对筋脉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分析病理化的基本规律,也为临床治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这一辩

症特点表现在:①脏腑与四肢经筋皮肉可以表述的一种母子关系,子虚则补母,

脏腑健则四肢实;②把四肢的痿弱归之于脏腑亏虚,为治疗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

用药依据;③从脏腑的亏虚程度来分析本证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明确疾病的根本

变化、病程及其预后,从而树立医患的自信心,增加康复的途径。

(4)注意情志失调,认为精神因素致痿和加重痿证的因素之一。一是一部分患

者的发生与情志有关,应把情志的调节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二是多数

痿证病程日久,患者往往易失去治疗信心,思想负担加重,从而使痿证更难速痊。

这就给医患同时提出院一个重要的问题,鼓舞信心,解除精神负担不但有利于疾

病的康复,而且对药物发挥的作用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情志调畅,往往可以收到

药半功倍的效果。

痿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一、肺热伤津型

【证见】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咳呛咽干。

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方药】

L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枇杷叶、桑白皮、北杏仁各12克,石膏20克,

玉竹15克,火麻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单方验方桑白牛膝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桑白皮、石斛、淮牛膝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湿热浸淫型

【证见】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

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脱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

1.主方四妙丸(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味

处方:苍术12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意鼓仁30克,草菊15克,防

己、木瓜、秦先各12克,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二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桑枝饮仁合剂(刘国普验方)

处方:老桑枝60克,忍冬藤50克,惹饮仁30克。水煎,分2次服。

(2)清热祛湿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黄连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白术10

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黄黄10克,

五味子6克,泽泻6克,升麻6克,生地黄12克,党参12克,六曲12克。水

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三、脾胃虚弱型

【证见】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澹,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

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黄黄、党参各30克,白术12克,升麻、柴胡各6克,当归12克,

陈皮6克,山药20克,杜仲18克,续断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黄黄羊蕾山药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黄芭、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