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名师教案2_第1页
《氧气》名师教案2_第2页
《氧气》名师教案2_第3页
《氧气》名师教案2_第4页
《氧气》名师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2016~2017学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分析课题与课标、教材的分析

本课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氧气,尽可能地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来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了解氧气的检验方法与化学性质,最后得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是以氧气的性质为载体,进行的基于学科观念形成的教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学科观念教材分析模型及教材分析思路,从教材的具体内容中抽象出基本观念并抽象为核心观念;通过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的分析,确定在学科观念建构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观念是在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典型事实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过在新情景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基本观念构建的教学必须将对具体事实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转化为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景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形成知识的理解、具体观念的建构及核心观念的建构间的有效转化。

学科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没有学习者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学科观念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初接触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较弱需要细致的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探究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b.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

a.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b.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突破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逐个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难点突破立足学生实际把握薄弱环节逐个指导逐渐养成探究能力。教学资源实验准备氧气、火柴、酒精灯、细铁丝、坩埚钳、木炭、小木条、石灰水、燃烧匙、蜡烛、硫磺、铁粉、高锰酸钾、铁架台、铜箔、电子手持设备其他资源PPT、ipad、WiFi网、投屏tools、微课、手持测氧仪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引课:

使用手携测氧仪屏住呼吸20秒,引导学生体会氧气的存在手携测氧仪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以氧气这种物质为主线突出重要性引入新课,激发兴趣。2过渡1:如果你想系统的研究一种物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化学上要系统地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倾听、记录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基本思路。1活动1:

氧气的物理性质

投屏展示学生分组实验片段

那我们先一起来研究氧气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呢?

引导学生通过

1、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并再次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气味怎么样呢?

2、空气中氧气含21%,结合空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

3、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怎么样呢?

4、阅读教材P33第一段

回忆物理性质包括的主要方面

无色、无味、气体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归纳完善氧气物理性质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实现“温故知新”的效果。6过渡2:播放视频燃放烟花烟花本课主线2问题1:

引导思考:这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呢?

思考以物质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转化关系活动2:

使用ipad查阅资料

投屏展示学生所查资料用ipad查找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查找并讨论分析

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磺和铁粉、铝粉等金属粉末和木炭粉以及硫粉

金属粉末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

3活动3:金属粉末燃烧

资料中显示烟花中加入的镁粉、铁粉、铝粉等金属粉末在氧气的作用下迅速燃烧,转化为金属氧化物的粉尘。

金属粉末真的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么?

学生分组实验铜粉、铁粉、铝粉在空气中的燃烧

思考

观察、描述现象

铁粉、铜粉、铝粉燃烧,火星四射

结论:铁粉铜粉铝粉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认识观念的建立要以事实为依据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5活动4: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检验一下。

PPT展示:实验内容及要求

演示实验:

展示铁丝——请大家注意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加热时和加热后的现象。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

银白色固体

加热时变红热,离开酒精灯火焰后恢复原状

没燃烧

思考

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活动5:铁丝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使用测氧仪测量不同氧气的浓度

铁如果不是粉末状,是否一定不能与氧气反应而燃烧呢?

取3瓶不同浓度的氧气(底部事先放一些水),按照微课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学案上。

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根火柴

有个别组没有看到现象,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用测氧仪测出三瓶氧气的浓度,再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放水的作用

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8活动6:木炭燃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大屏幕提示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问题2烟花这么美丽,但是我国有明确规定每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为除夕到正月十五,为什么呢?思考,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

活动7:硫的燃烧

投屏展示展示:硫,观察颜色、状态

演示硫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投屏

引导学生观察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以及集气瓶底部放有少量水的作用?依据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观察、描述现象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

了解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顺序4活动8:支持燃烧氧气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怎样验证呢?

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的特性思考、讨论得出支持燃烧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的能力

从化学视角认识燃烧现象

2课堂练习见ppt课堂小结掌握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化学上要系统地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课后作业(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氧气

物理性质——氧气——化学性质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活动,始终是以构建合理的物质反应观为中心,在情境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与生活贴近,同时具有启发性教育性的素材。

本课的学生活动,也是基于同样的中心,先来说说运用手持技术测氧仪。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从一般性的经验认识,上升为这是一门可以测量的科学的认识,能够更有利于体现化学科学性的特点,而科学本身,是中性的,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以,可以说,这个活动的设立,看似与观念形成无关,实则有重要的意义。

再来谈谈为何要用ipad在上课过程中来查找资料。以往的资料查找环节都是在课外完成的,学生在查找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具体的目标的指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学生很容易人云亦云,失掉或者混淆掉正确的观念,而本课采用的方式,在上课过程中,在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查找资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的问题,而且,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查找的信息实时共享,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